每满400减50,用户使用双十一的购物津贴可以实现跨店满减。但是购物津贴也是需要领取才有的。消费者可通过商品详情页、会场、互动游戏、积分抽取等多渠道领取,以消费者实际看到的为准。消费者可领取的购物津贴无上限。商家无法提取购物津贴链接,也无需单独装修,购物津贴领取入口会自动展示在承接页中。
2、超级抢红包、签到领红包
超级抢红包的规则是每天都可以领取三次。还有签到领红包,用户通过每天的签到也可以领取红包。但是每次领取的红包金额并不大,可能就是几毛或者几元,为何不在双十一当天发送给用户呢?平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用户每天都打开淘宝,培养用户使用习惯,增加用户粘性。
3、双11合伙人,瓜分20亿红包
开喵铺可以获得红包,比如喵铺升级可以获得红包,盖楼可以获得红包,获得的红包需要喵币也才能够兑换。
4、活动预热
做了预热期,对于卖家来说,预热期能够得到消费者的关注,那代表着双11有很多人愿意在你这下单。能够提前为发货做好准备,因为双十一的物流是非常经常的,提前做好预热,让用户下定金,商家就可以为备货做准备,提前将货安排在某一个区域较近的地方,用户付款之后就可以及时发产品发出去。
5、大牌限时秒杀
可能很多用户就是直接收藏或者加购了某一款大牌,但是并没有购买。这下双十一的大牌显示秒杀活动来了,它告诉用户,以前不降价,现在降价了,并且还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购买,时间一过就没有了。
这几天在看各个平台的营销玩法,主要涉及到前台的展示和交互,此处不涉及中台和后台逻辑,首先先拿我们熟悉的限时抢购来看看吧
限时抢购的营销目的:单品营销,主要通过营销手段打造低价心智。参与限时抢购的商品一般多为品牌溢价较低的商品,商家选择滞销品、流量品、换季品打造低价,通过低价销售的渠道销售出去。对于进入这个渠道的用户来说,他们的最终诉求是有足够便宜的商品,对于品质、品牌要求并不高
选品:基本选品为生活必须品,非品牌的商品较多,品牌商品以尾货特价的方式来做,这样的选品策略能打造出足够低的商品价格,符合限时秒杀想要打造的效果
最低价凸显:每一个页面入口都标记商品最低价格,吸引用户点击进去
从众心理:一部分页面会限时正有XX人在浏览、已有xx人拼团成功,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缩短用户的决策链路
时间紧迫:限时抢购凸显限时特点,在活动页限时倒计时,让用户有一种紧迫感,加快用户下单的决策
便宜心理:以“万人团价”、“补贴价”、“清仓价”、“断码价”让用户觉得是有真实便宜的
淘宝的方式有一些不一样,当然主打还是价格便宜,基本商品都没有品牌溢价,主要分为小店流量款和品牌尾货长处理,当商品参与聚划算之后,商品会在淘宝-聚划算中出现。
导航做的比较好,从各个维度(即将售罄、爆品翻场、限时五折)去帮助用户选择更加便宜的商品。并结合淘宝的大数据,根据用户的浏览行为推荐对应的商品。
在商品营销元素的显示中,并没有过多的营销元素,仅有基本的限时、已售xx件,营销元素明显少于拼多多。
淘宝的聚划算更像是流量资源位,以低价商品来换取流量和销量。
京东的形式其实和淘宝类似,对于用户来说,就是想买便宜的东西来这里,所以便宜的营销方式全部汇集在这里,按特卖和品牌区分,所有的导航都是帮助用户找到便宜的商品。那么商户为什么要来这里售卖,很简单流量和冲量
从交互视觉上来说,京东和淘宝一致,没有过多的营销元素,不过京东有通过惊喜红包的形式营销,利用用户的损失厌恶心理,提高单品的转化率
限时抢购其实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平台与自营。自营一般利用滞销、尾货、换季来换取低价,转化价格敏感的用户;平台一般以销量和流量来和商家换取低价商品,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个低价选货的入口,一般平台的商品较多,大致会分为品牌闪购和限时抢购两大块,根据不同维度(即将告罄、爆款榜单、量贩购)等营销形式帮助用户选择最便宜的商品,是价格敏感流量的转化地。
-内幕“秒杀器”作弊没商量
原来,有人在使用一款叫“秒杀器”的软件进行作弊“秒杀”。这款软件在提交抢拍数据时,会自动判读提交数据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可以瞬间再次自动提交,无需人工介入,其速度以毫秒为单位计算,人工提交的速度远不及其千分之一。
除了有买家使用这种“秒杀器”作弊之外,还有卖家在自卖自买,恶意炒作。前不久,淘宝网管理部门宣布删除了144个卖家挂在网上销售的“秒杀器”软件,犯规的卖家不得再申请搞“秒杀”活动。但有网络工程师称,使用“秒杀器”从数据提交到完成提交也就几秒钟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无法完成对数据的自我校验,因此很难判断是否使用了“秒杀器”以及谁在使用“秒杀器”,所以,阻止“秒杀器”使用还有技术上的困难性。
“秒杀”卖家赚取的是广告效应
“秒杀”的商品可谓超低价,数千元的商品一元“秒杀”,等于白送给了消费者,所以,有许多网民质疑这是网站与卖家合伙搞的虚假炒作,这样的赔本生意谁会去做?实际上,从营销策略上讲,这种赔本买卖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亏处有补,商家赔了商品本身的价值,却赚取了一定的广告效应。
现代强大的媒体推手造就了一个“眼球经济”时代。仅仅依靠吸引公众注意力,就可以获取经济收益。注意力显然已成为一种可以交易的商品。作为个体资源,注意力是有限的,但是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它又是非常丰富的,并且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引发的经济效益却具有几何倍增的作用。一次“秒杀”活动居然可以吸引18亿人次参加,其背后的广告效应可想而知。
“秒杀”的商品虽然比较贵,但都是限量的。这种“创意”在生活实践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商场打折销售而引起民众的抢购。物以稀为贵,紧俏的东西总是容易受到消费者的追捧,“限量版”正是利用了顾客的这种心理。在现代市场营销学中,这被称作“饥渴营销”,让消费者先如“饥”似“渴”起来,通过“秒杀”手段为产品营造出一种“供不应求”的市场氛围。并且,网络平台可以把参与抢购的对象无限扩大,如果现实生活中某个商场搞限量打折活动,吸引来的毕竟只是商场周边的消费者,而网上这种限量打折活动,可以吸引全国的消费者参与。
网络的虚拟性无法建立起现实生活中的“排队规则”。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会衡量限量商品的数量与排在前面队伍的人数来确定是否放弃排队抢购,而在网络中,谁也无法看到“前面”队伍人数多少及自己身处的位置,所以,提交购买信息的速度与次数成了唯一获得成功机会的参数。人的反应速度无法与高科技的精确到毫秒的“秒杀器”抗衡,用“秒杀器”作弊成了人与机器的搏杀,对一般买家来说是不公平的对卖家来说,赔本的买卖不能赚取预期的更多的消费者的关注,甚至还会引来消费者的质疑与抵制心理,也是不公平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