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湖北当地媒体报道,私下多个场合,双城互相“对标”已成常态;成都市发改委的内部记事板上,武汉每季经济数据在列。而武汉政府常务会上,成都也多次成为关注重点。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 周慧
除了北上深,创业下一站,去成都还是武汉?
武汉和成都,作为中西部最具竞争力的两个省会城市,因经济体量相当,成为直接较量对手。两地早年从对比GDP,到现在比“创业”,争夺创业第四城、通航第四城的称号。
据湖北当地媒体报道,私下多个场合,双城互相“对标”已成常态;成都市发改委的内部记事板上,武汉每季经济数据在列,而武汉政府常务会上,成都也多次成为关注重点。
近日,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 成都定位之一表述为“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再次触及了武汉神经。自2012年,武汉就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目前仍是“十三五”期间的地方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1年起,成都和武汉先后跃升中国经济总量10强城市之列。其背后重要原因是,内陆省会城市因其政治中心地位、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条件好,成为产业转移重点地区,并带来区域经济版图中地位的上升。因而,这两个人口均超千万的特大城市的发展,也是观察内陆城市经济发展趋势的最佳样本。
21世纪宏观研究院拟通过经济体量、产业结构、创业氛围三个方面,就成都、武汉的竞争力进行分析。
六次GDP位次更替
近日,国务院还批复同意四川简阳市改由成都市代管。当天有湖北统计局官员即在朋友圈转发新闻,并评论:成都GDP要超过武汉了。
武汉人对成都的关注程度,不是一日练成的。岁末年初,地方经济统计数据出来后,两城GDP数据长期不相上下,在官方内部的会议上,以及地方媒体的报道,都会把两城市的经济数据对比列出来讨论。
在武汉前市长唐良智履新成都市长后,两地对比更具话题性。在2016年的两会上,有媒体写出“‘前武汉市长’唐良智:力争让成都超过武汉”的文章,引发广泛关注。
1990年至今,两市GDP出现过六次排名的更替。事实上,由于两市的经济总量常年差距在200亿元以内,往往是一两个大项目投产便可改变位次。
如2008年武汉因东风本田达产和富士康投产,GDP超越成都。之后成都亦发力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
先后引进了一汽丰田、一汽大众、富士康、仁宝、纬创等5大产业项目,于2011年实现了对武汉的超越。
2014年武汉市主要领导公开表示,要将成都作为赶超目标。当年,汉蓉GDP均过万亿,武汉以12.88亿元的优势超过成都。2015年武汉保持了这一格局,其GDP为10905.60 亿元,高于成都100亿元左右。
此次成都新代管的简阳市,2015年GDP为401亿。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师认为,2016年,成都GDP预计会超过武汉。
谁是创业第四城?
除了GDP的较量,近期两地的竞争还体现在争夺“创业之城”——都自称为“创业第四城”。
清科研究中心2015年发布的报告提出,除了北上深及东部沿海地区以外,近年来风投机构的投资热点也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中国创新创业的版图,基本形成了北上深加成都、武汉的“3+2”格局,成都和武汉是新生的两支力量。
在打造创业环境上面,汉蓉都不遗余力。2015年,成都转、改和新建各类创新创业载体近80家,新引知名孵化机构近20家,已建成55个众创空间
目前,武汉共有各类孵化器217家,孵化场地总面积逾920万平方米,建有大学生创业特区72家。另外,武汉全面推进“青桐计划”,吸引大批大学生创业。
据统计,2015年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24.86万户,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29个百分点;新增注册资本6545.93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4.8个百分点,新增科技型企业11032家。
武汉方面数据显示,武汉2015年全年新增工商登记市场主体12.57万户、新增创业人数2.73万人。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从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上来说,成都比武汉高很多,说明成都创业的活跃度比武汉更高。
在新一轮互联网创业大潮中,二线城市创业的一个难题,就是缺少龙头互联网企业带动,另外找人难。从城市的产业和人才结构对创新创业有重要影响。
从两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对比来看,2015年,成都的一、二、三产业机构比为3.5∶43.7∶52.8,武汉结构比约在2∶48∶50。
相对来说,武汉的工业重镇特征更明显,从2011年到2015年工业产值数据来看,武汉持续领先成都,以武钢、东风汽车等为代表的央企国企,成为武汉的经济支柱。在新型产业领域,武汉的光电子和生物医药发展较好。
成都在三产方面有绝对优势,其中,旅游人数和总收入长期居副省级城市前列;互联网产业也实力雄厚,2003年,英特尔落户成都,带动整个产业链,随后汇聚了戴尔、富士康等电子信息产业入驻。
单从产业结构来看,在互联网创业方面,成都的产业基础更优化。但是从人才和科研优势来看,武汉更具优势。
成都共有高校56所,在校大学生超72万。而武汉常住人口1012万,而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总数118.33万,占常住人口的10%以上,占全国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总数的4.78%,位居全球城市第一。
目前,武汉地区集聚普通高校79所,各类科研机构778家,国家级实验室、重点实验室2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9个,两院院士58名。
但21世纪宏观研究院调研发现,武汉的问题是,很多毕业生不愿留汉,很多武汉本土的互联网企业反映,本地难以找到所需的技术人才,尤其是中高端应用型人才更是紧缺。
21世纪宏观研究院认为,评价一个城市的创业环境,需综述各种城市特质。当下,创业大潮还在波涛汹涌,水退下后,武汉和成都还有留下哪些优质项目,然后才能真正判断谁是创业第四城。
城市营销成都领先
成都与武汉相比,不得不提的一个强项是:城市营销。一个佐证是,成都的城市营销的案例,写入了很多城市营销的论文和教案。
2008年以后,成都市政府跟国际知名公关公司合作,策划包装了系列城市营销活动。至今,对于很多地方政府来说,聘请专业国外公关公司为政府做营销方案,还并不是常态。
成都城市营销的一个著名案例,是在《功夫熊猫2》的电影中大量植入成都元素。据公开报道,“熊猫攻略”背后,是成都市政府与制片方,两年时间的大量视频会议、邮件、对接协商等沟通。
另外,成都拿下《财富》全球论坛在成都的举办权。每一届活动,都会吸引到数百名全球政坛领袖和全球500强CEO齐聚成都,既提升了成都全球知名度,也利于吸引外商投资。
从全球知名度以及城市美誉度来说,武汉跟成都还有不小的距离。以会展营销为例,武汉市商务局分析报告显示,目前成都市博览局有80人,而武汉市会展办内设在商务局,只有几个人办公。武汉会展专项资金每年2000万元,而成都是8400万元。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6-05-20,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更多房产资讯,政策解读,专家解读,点击查看
一、武汉发展会展业的优势(1)地理区位优势
武汉位于湖北省东部,尤其是汉口因地处中部两江交汇处,形成“九省通衢”独特的地理区位,当南北之要冲、东西的枢纽。长江在此为中游,京广铁路干线以此为中点。此地距北京、天津、上海、成都、西安、广州、昆明等大都市均在1200公里左右,这一居中的区位,对于武汉经济中心的形成,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的扩大,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对武汉的会展业的发展也提供了不可比拟的优势。
(2)展馆建设
会展场馆是会展业的硬件,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是武汉市重要的世纪性工程和标志性建筑,为华中地区最大的现代化专业会展中心,总体规模居全国第四位。
(3)科技优势。
武汉科技教育发达,拥有数量居全国第三的高等院校,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位。光纤光缆、通讯、生物医药、激光、计算机软件、新材料等领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工业基础雄厚,是我国六大综合性工业基地之一,而且武汉是华中地区唯一进入全国综合实力十强的特大中心城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国•光谷”正在这里建设。因此,发展会展业有较强的科技力量作为支撑。
二、武汉会展业的现存问题
1、展览市场不规范,重复办展的问题严重。目前该市有大大小小的展览公司几十家,承办着武汉每年近百次的展会,这些公司各自为政,竞争无序,经常出现重复办展,连参展商都颇有微词。
2、会展还未引起相关的行业重视。如该市酒店业经验不足,市场信息不够灵通,反应迟钝。
3、缺乏高素质的专业展览人才和展览公司。会展人员素质偏低、名牌展览公司匮乏,会展经济还未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格局,为会展提供配套服务的技术、信息等相对滞后,制约了展览规模经济的发挥。
4、会展的硬件设施不够国际会展的要求。武汉国际会展中心虽然规模宏大,气势恢宏,但是要举办国际性会展,仍有许多的欠缺。如第51届医博会,有些参展商被请进了没有空调的地下展厅。会展中心占地面积不大,左右2个大厅,上下5层,观众不方便参观。
5、武汉的会展软包装也应改。展会在时时提醒我们,企业是真正的主角。 政府同样要发挥公共服务的作用,为展览会提供必要的协调、监督、服务:交管部门在布展、撤展时在周边实行交通管制,疏散人流;质检部门在现场提供咨询服务。
三、武汉会展业的发展对策
1、加强规范管理,建立一个权威机构
武汉市应着手建立一个专门的、具有权威性的管理机构,规范武汉会展业的市场,严格把握住质量关,改善和优化会展环境,尽快制定并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健全会展经济的游戏规则,明确会展市场的准入机制和主办主体的资质条件,使会展经济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2、强强联合,争创会展的品牌效应。
武汉可重点支持一批品牌展会和展览公司发展,促进优胜劣汰,使会展资源能充分利用,努力提高会展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才能不断增强武汉会展业的竞争实力。
3、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市场化步伐,走会展产业化的路子。必须转换会展企业的经营机制,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展览公司应走上市场,走产业化之路,靠市场竞争发展壮大,并在竞争中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战略重组,组建展览集团,实现资本扩张,提高企业组织规模,增加竞争实力。
4、借助广告攻势,扩大宣传效应
广告的宣传效果是展会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有媒体的配合与支持,这也是品牌化的标志之一。会展经济是城市面向世界的一扇窗口,会展活动除了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要让世界了解这个城市。因此,促销工作要引起上至政府,下到企业的高度重视,以大手笔、高效率、高投入开展会展促销。
楚天的深秋里,汽车的点将台。一场彰显力量、科技与美的完美结合的汽车盛宴即将来临。
为落实党中央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决策部署,进一步提振汽车产业发展信心,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武汉市分会、武汉新城国际博览中心有限公司、环球融创会展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武汉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省机械行业联合会共同承办的2021第二十二届武汉国际汽车展览会(简称“武汉国际车展”)将于10月21-26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如期举办。
本届武汉车展具有以下特点:
中部第一 武汉国际车展重磅登场
坐拥九省通衢的地缘优势、作为汽车工业的重镇之一,武汉的国际车展势必承载更多对产业复苏的期盼。本届武汉国际车展以“驰智以恒 驾赢未来”为主题,展出面积12万平方米,继续坐稳中部第一车展位置。参展企业方面,东风、上汽、一汽、广汽等各大汽车集团连续多年鼎力支持,德系、美系、法系、日系、韩系、自主、豪华、超豪华品牌以及诸多造车新势力百花齐放,百余家品牌参与带来千余款车型。其中,东风本田、领克、东风启辰、日产都有新车首发,东风本田更将带来全国首发全新电动车型。合作媒体方面,1650家战略合作、长期合作媒体,共同为车展背书,打造中部市场最强音;汽车产业链方面,众多零配件厂商、科研机构、专业院校也纷纷借车展平台,共商发展之路,推动产业整体发展。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悉数参展,必将为中部汽车产业的复苏奠定坚实基础,向全球传递中部汽车产业的新面貌。
紧跟政策 打造中部市场黄金购车季
今年,汽车消费市场迎来重磅利好消息,为了支持汽车消费,湖北开展乘用车以旧换新活动,这项优惠的购车政策,给车企和车主送上了大礼包,成为今年汽车消费市场的最大亮点之一。
8月30日,湖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提振重点消费促进消费增长的若干措施》。会上透露,2021年9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持有湖北号牌的个人消费者报废或转出本人名下老旧乘用车,在省内购买以旧换新推广车型范围内的乘用车,并在省内完成机动车注册登记的,可申请补贴。也就是说,不管是报废旧车,还是卖出旧车都能获得补贴,补贴标准最高5000元/辆。
这一项惠民利企的好消息,让广大车主和车企振奋不已,预计将为蓄势待发的金九银十汽车消费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同时,依托武汉国际车展对汽车品牌强大的赋能效应,本届武汉国际车展联合全球知名车企展商,带来新品投放热潮,通过限时特价、购车大礼包、优惠万元现金、0利率等多重优惠,满足更多市民的购车消费需求,助力更多家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推动中部汽车市场走向下一个高峰。
多重营销 全媒体矩阵激活市场潜力
重磅车展,顶级营销。本届武汉国际车展采用全渠道多媒体创新营销方式,最大化全面提升武汉国际车展的品牌影响力,以优质的内容、完善的服务、精准的营销手段,进一步激活汽车消费市场的潜力和热情,实现多重营销的创新传播闭环。
全媒体矩阵,让武汉国际车展走进千家万户。本届武汉国际车展整合涵盖户外、电台、报纸、网站、电视、新媒体等多种媒体形式,建立核心传播矩阵,围绕湖北武汉产业发展、汽车产业政策解读、挖掘汽车文化历史,扩大品牌影响力,通过商圈、社区、展馆等多矩阵,地铁、出租车、私家车等多渠道,打造立体化、轨迹化车展营销范本;合理有效利用传统媒体、专业垂类媒体,结合大数据、新媒体、网红经济等新式营销手段,进一步强化宣传覆盖,精准到达,实现车展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优质内容引领,打造高品质汽车文化生活氛围。促进汽车文化生活传播是武汉国际车展一贯的坚持,本届武汉国际车展通过百度品牌专题推广、抖音短视频营销、看车侃车团等形式输出优质的全媒体传播内容;通过大咖带你来逛展、途虎养车跨界合作等形式,紧贴市场热点和客户需求,将汽车与生活、市场等场景高度融合,为所有观众提供品质与价值并存的车展体验。
产业重振,车展拉动城市经济增长
2021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经历了疫情反复和芯片供应紧缺等考验。虽然仍有反复,中国汽车市场总体呈现低基数高增长的恢复性增长走势。
湖北汽车制造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加速构建,综合实力居于全国前列。作为中部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汽车产业是武汉市支柱产业,多年来传统汽车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完备的供应链体系,是武汉汽车工业的优势,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武汉国际车展既肩负着提振市汽车产业发展信心的艰巨使命,也是汽车产业吹响“十四五”规划的号角,更将成为各大车企奏响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强音,为武汉这座汽车之城注入全新活力,为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武汉作出贡献。
本届武汉国际车展还将同期举办2021第八届中国(武汉)国际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与合作峰会、2021智能汽车新生态高对话、2021第六届中部汽车运动与休闲产业研讨会等重要配套活动,以及“我是车手挑战赛”“乐驾汽车越野场地邀请赛”“乐驾汽车集结赛”“乐驾金卡纳短道绕桩赛”“霸陆者漂移特技挑战赛”“TOP潮流改装盛典”、武汉汽车房车露营文化节等汽车运动活动等。聚焦汽车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和智能化驾驶功能,丰富多彩的汽车生活活动,为广大消费者带来视觉盛宴的同时,享受酷炫驾驶乐趣和精彩互动体验。
在天高云淡的美好日子里,让我们相约国博,共襄盛事,一起见证汽车产业的嘉年华,共同描绘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蓝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