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卖惨营销?

什么是卖惨营销?,第1张

卖惨带货、悲情营销

“我们家的石榴又大又甜...无人收购,很多石榴裂开烂在地里,只能做肥料。”随着凉山州会理石榴的成熟,网络平台上出现了少部分“网红”以“作假”“卖惨”直播的方式带货。

当记者找到了上述视频中的当事人时,面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询问,老人坦承是有陌生人叫着帮忙出镜拍视频,但文字内容是捏造的。除了这类卖惨视频,有些主播在直播时还会选用品相更好的石榴造假,或故意压低石榴价格,称石榴几毛钱一斤都没人要,以引起果农恐慌,低价抛售石榴,从中渔翁得利。

卖惨营销在互联网世界是一个经典套路。从刚开始被各路“大V”们反复用在各类社交平台上,用来获取捐赠、打赏,引流变现。到如今卖惨的套路又被移植到了短视频场域和直播带货等场景中。短视频带货已成为一种较常见的营销方式,不过,也有一些直播通过“卖惨带货”,以一些严肃的社会话题为噱头,博取观众的同情和注意,借机兜售商品。

二、 “卖惨带货”卖的是产品,消费的是人性

制假卖假这种一条龙的服务,可谓是赚尽了网友们的血汗钱,却仍有人对其深信不疑。“悲情营销”利用的是人们的同情心以及这种同情心背后的物质资源,但这些从来都不是无限的,爱心终会耗尽,等到真正需要援助的个例发生时,人们的同情心已经磨出一层茧子了,不再敏感了。

靠卖惨带货,以博取同情心的方式售出产品,虽然能够在短期内带来效益,但绝不是长久发展之际,这些商家在逐利冲动下的另辟“捷径”,同情之心早晚用完,这些做法不仅涉嫌欺诈消费者,更多果农和地方产业造成不良影响。“狼来的故事”小孩都懂的道理,过度消费顾客的同情心与信任,只会伤害顾客的情感,甚至产生抵抗心理~对未来农业产业的名声也产生了较为负面的影响,反而影响了未来地方相关产品的销售和发展。

三、 加强平台监管,营造优质网络营商环境

目前直播电商风口正盛,而各大平台纷纷入场,但由于平台监管力度不足、缺乏引导之类的原因,导致演戏炒作卖货、卖惨营销等内容低质画风的现象再次出现。农民们也成为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获得利益的工具,这些背后的导演在获得利益后可以立即脱身,转战他地。而最终损害的还是但当地的商家形象和水果品牌。

也在提醒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网络平台监管,积极引导主播以及消费者的正确价值观,促进消费双方之间建立长久有效的信任买卖机制。从平台管理、用户管理等各方面出发,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营造优质网络营商环境。

四、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

农产品悲情营销禁而难止,也侧面体现出农村农产品销售渠道匮乏,销售方式单一,让农民对于自身产品销售缺乏一定的安全感,无法将好的产品以更加清晰高效的方式展现给消费者,突显出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建立长久有效供需渠道、提升现代农业抗风险能力的必要性。作为基层工作者,是与群众连接的第一线,在清晰掌握农产品销售状况以及产品特性时,应积极协助开展农产品相关的销售事宜,帮助农民开拓销售渠道,为农民争取长久合作资源,帮助农户建立更加安全的网络销售渠道,以更加安全有保障的形式将农产品销售出去。

为了蜂花不倒闭网友有多拼

为了蜂花不倒闭网友有多拼,近日,国货蜂花护发素发布新品,却遭到不少网友吐槽包装设计难看、售价低,担心其是不是即将破产,精准的踩中网友们的“痛点”。为了蜂花不倒闭网友有多拼。

为了蜂花不倒闭网友有多拼1

近日,国货老品牌蜂花因“哭穷”上热搜。起因是网友担心不依靠产品设计和广告营销的蜂花会倒闭,于是帮其出各种主意,而蜂花回复“这个要花钱吧”“我们本来就很廉价”也让不少网友心疼。

更有意思的是不少网友都在担心蜂花破产,有网友准备下单一箱支持下,蜂花的官微还在忙着劝退。

实际上,走入线下商超,蜂花品牌仍然在一众洗护品牌中占据一席之地。一瓶只要9.9元,靠着平价亲民好用的护发素,蜂花在中国市场护发素TOP10的排名,仅次于资生堂和潘婷。

突如其来的热搜,给蜂花带来了一笔意外的流量,蜂花精准的踩中了网友们的“痛点”。蜂花官微称,“宝宝们,谢谢大家的热情,一天之内居然卖了两万单,平时的一个月的量!”

据天眼查App显示,蜂花关联公司为上海蜂花日用品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均为顾锦文,由顾锦文与顾然峰共同持股。值得注意的是,已成立36年的这家公司,目前无一条行政处罚信息。

为了蜂花不倒闭网友有多拼2

近两年国潮风起,一些国产新消费品牌凭借精心的设计、花样的`营销频频出圈,而与此同时,一些包装设计平平无奇,又没能抓住互联网营销机遇的国货老牌则受到严重挤压,国民护发素品牌蜂花便是其中一个。

国货老牌,不会营销?

面对暴风式的新品牌、新消费,国货老牌显得心有余力不足,“不会营销”成了老牌们共同的标签。

但“不会营销”并非坏事,非但不是坏事,还会引来网友自发、免费的营销。

作为国民护发素品牌,蜂花的包装设计可以说相当“复古”,甚至有些土味,大容量的护发水被网友吐槽像一桶洗洁精。

要设计没设计,也没有铺天盖地的营销,网友们不禁担心起伴随童年回忆的蜂花会因此倒闭。日前,#为了蜂花不倒闭也是拼了#的话题登上抖音热搜榜,在该话题下,网友因担心蜂花倒闭,纷纷建言献策。

有网友为蜂花提议参加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为品牌的包装设计和广告营销汲取创意,蜂花则回复,“没有钱主要是。”

这一句朴实又心酸的回复直接让网友破防,有网友连夜为蜂花赶制了新品包装设计图,同时引发了更多人参与到为蜂花品牌提议当中来。

“蜂花好用是好用就是不咋好看,透明显得有点廉价。”一网友在蜂花抖音官方号下评论道。本是一条含有些许贬义的评价,蜂花则回复,“我们其实本来就很廉价。”

句句没提穷,但却句句都是穷,蜂花的精准的踩中了网友们的“痛点”。国货老牌翻身,不光靠情怀,还能靠“哭穷”。

实际上,借国货老牌的身份蜂进行“悲情营销”的方式对热心的国人来说屡试不爽。

从“新疆棉事件”到“鸿星尔克捐款5000万”,在爱国情怀驱使之下,消费者们一次次让国货品牌感受到了爱国的力量。

公开数据显示,在新疆棉事件之后,中国服装品牌关注度增长达137%。李宁、安踏、特步等国货品牌股价强势攀升甚至涨停。而鸿星尔克也在向河南洪灾捐款5000万后,线上线下门店被抢售一空。

不能让国货死,更不能让国货老牌死。如此一来,国货品牌似乎打开了营销新思路,不会营销才是最成功的营销方式。

为了蜂花不倒闭网友有多拼3

近日,国货蜂花护发素发布新品,却遭到不少网友吐槽包装设计难看、售价低,担心其是不是即将破产。蜂花官方旗舰店及时回应:不会倒闭,火了也不会涨价。

注意到,在一短视频平台上,针对其包装设计难看,像洗洁精,不少网友纷纷为其出主意。蜂花官方发布一条办公室视频自嘲道“大家看到了吗?36年以来为什么蜂花用心做产品,用脚做包装,因为研发室都是小姐姐,包装设计师都是大直男。”

有网友建议蜂花去参加全国大广赛,以此来获得知名度和设计方案,甚至有网友直接发设计图投稿。蜂花官方却回复道“这个要花钱吧?”被网友调侃“句句没提穷,句句都是穷。”

11月15日联系蜂花客服询问,客服回应称:“暂时没有修改包装的打算。”

对于网友们担心其破产的问题,蜂花官方也表示:“不会倒闭,卖的便宜是因为产品定位是大众消费。我们是利用现代化设备技术,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让利消费者。”

11月15日下午,蜂花官方视频账号更新了一则宣传片否认倒闭,“大家不用担心,我们没有倒闭,你的蜂花正茂,谢谢大家!”

资料显示,上海蜂花日用品有限公司创建于1985年,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洗护发专业企业,主要生产“蜂花”牌洗发水、护发素,以及护肤、清洁系列用品并始终坚持高品质低价位而赢得市场。

关于我国罕见病用药保障的几点建议

2022-07-07 中国医疗保险

作者头像

中国医疗保险

《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

关注

加强预防筛查,从根源上减少罕见病风险。

据了解,目前无有效药品、有效药品尚未在国内上市、药品价格昂贵是影响罕见病用药保障的三大因素,其中,社会各界对降低罕见病用药价格的呼声最高。自成立以来,国家医保局加快罕见病用药医保准入的力度,通过谈判降价降低了部分药品的费用,减轻了患者负担,提升了部分罕见病的保障水平。目前,国内市场仍有不少罕见病用药价格极其昂贵,严重影响了患者用药的可及性,药品的实际市场销量也不高。本文通过分析罕见病患者的处境、我国医保制度的现实情况、罕见病用药企业定价时的主要考虑等因素,建议企业调整定价策略,积极争取将产品纳入医保目录,通过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分担药品费用,以价换量,使更多患者受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企业、患者、医保三方共赢。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罕见病话题引发与会代表热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这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据报道,目前无有效药品、有效药品尚未在国内上市、药品价格昂贵是影响罕见病群体保障的三个主要因素,其中,群众对降低罕见病用药价格的呼声最高。近年来,我国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初步建立,每年国家医保谈判均有罕见病用药纳入目录、部分省市将罕见病纳入医疗救助范围、部分城市惠民保涵盖罕见病相关保障,但仍有个别罕见病用药价格极其昂贵,堪称天价,严重影响了患者用药可及性。如何破解罕见病用药天价难题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

本文通过分析罕见病用药保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预防筛查、提升诊疗能力、加快准入谈判、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避免福利化等方面建议。

1.我国罕见病用药保障的现状

政策方面相关的支持性措施

鉴于患者人群小带来的罕见病用药研发困难大、研发流程长、研发成功率低的情况,世界各国普遍对罕见病用药的全产品周期都给予了超国民待遇。如美国《孤儿药法案》规定,罕见病用药获得孤儿药资格认定后,可享受申请费用减免、税收优惠、研究方案协助等优惠。日本《罕见病用药管理制度》对罕见病用药临床研究资金资助、药物注册优先审批、延长再审查期限、临床药物研究费用减免税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大力支持罕见病药物研发。

在我国,罕见病药物研发也开始尝试各类支持和利好政策,如新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明确将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防治罕见病的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纳入到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国家药监局近期在《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对批准上市的罕见病新药,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承诺保障药品供应情况下,给予最长不超过7年的市场独占期,期间不再批准相同品种上市。另外,税务部门也对一些罕见病用药纳入使用增值税政策范围,降低药品税负。

总体看,不同国家和地区均对罕见病给予超优待遇,在药物研发、临床实验、注册审批、市场独占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的研发负担。

保障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为确保医保制度公平可及,基金安全长期可持续,我国基本医保始终坚持“保障基本”的功能定位,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药品必须最大限度的公平可及,这是不可超越的底线。经多年努力,我们建起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医疗保障网,虽然医保基金总体规模较大,但人均筹资水平还不高。《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城乡居民医保2021年人均筹资仅889元。受新冠疫情、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等因素影响,基本医保筹资增长的可持续性也面临较大压力。同时,受人口老龄化、医疗技术发展等因素影响,医保支出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因此,罕见病用药以超高价格进入基本医保,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保障体制下是行不通的。

我们也看到,一些地方通过普惠型商业保险、慈善救助等方式,探索缓解罕见病昂贵费用的途径。如一些地方将部分造成灾难性支出的罕见病家庭纳入支出型医疗救助对象范围。部分地区惠民保将罕见病纳入保障但待遇水平不高,如某市惠民保包括对苯丙酮尿症患者的医疗费用,住院、门诊总体起付标准为2万元,支付比例为50%,最高支付限额20万元。这些都是在传统三重保障之外开展的有益探索,但也存在受益人群有限、可持续性不高的问题。

患者情况

目前,全球约有7000多种罕见病,仅5%的罕见病有有效治疗药物,50%的患者在儿童期发病,30%的患儿无法存活到5周岁以上。据报道,我国罕见病患者总量达2000万。《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13.6亿人,参保率达95%以上。基本医保是广大人民群众最主要的保障制度,也是缓解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费用负担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国家医保目录调整进程明显加快,目录内罕见病用药数量增至40余种,同时,谈判准入的药品价格大幅下降,2021年7个谈判成功的罕见病用药平均降幅达65%,相关罕见病患者的经济负担明显下降,用药人数直线攀升。如2021年目录谈判中,3款年治疗费用超百万元的药物全部降至30万元以下,原价70万元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降至数万元,除首年外患者每年注射3针,医保报销后年自付仅3万元左右,远低于造成灾难性家庭支出的阈值8万元,成为无数患者家庭翘首以盼的“最温暖的新年礼物”。我们也看到,目前也有个别年治疗费用超百万的罕见病用药,由于远超医保基金和患者的承受能力,无法纳入医保,患者只能“望药哀叹”。

企业的现状

研发方面,对一些药品的研究发现,罕见病用药的研发成本并不高于普通药品。企业多选择在支付能力更强的欧美国家进行研发,随后在发展中国家上市,基本上市数年内可以收回全部研发成本,如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上市4年全球的销售额已达70亿美元,收益已远超其前期研发支出。考虑罕见病群体的特殊性,在发展中国家仍维持高价分摊研发费用并不合理。

宣传方面,媒体多强调罕见病用药研发成本高、市场受众范围狭小,为罕见病用药定高价提供合理理由。同时,也有个别企业企图通过炒作个别患者遭遇搞悲情营销,利用媒体宣传罕见病患者人数不多、政府或医保完全有能力负担,借机向政府或医保部门施压。

市场竞争方面,由于超80%的罕见病为单基因遗传病,现有罕见病用药多为纠正遗传缺陷的生物药品,不同于化学药品之间良好的替代性,生物类似药和生物原研药之间有很大的变异性,因此罕见病药品普遍仿制难,企业利用垄断地位定出高价追求超额利润是价格高昂的重要原因。从市场空间看,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巨大,每年出生人口多,患者绝对数量和长期累积数量并不少,任何一个罕见病的市场容量都应该较为可观。以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的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为例,诺西那生钠注射液降价进入目录后,2022年1-5月用药患者总量较进目录前翻了5番,已超过了罕见病联盟在全国登记的患者总数。药品销售总额也接近其在国内上市两年多来的销售总额,企业获益明显。

2.提升罕见病用药保障水平的对策思考

罕见病患者用药难题的破解需要平衡患者、企业、医保三方利益,实现患者可负担、医保基金可持续、企业有合理利润多方共赢。

近年来,国家医保局发挥战略购买的优势,在医保准入环节开展价格谈判,一些罕见病用药谈判成功进入目录,探索出了一条提升罕见病用药保障水平的有效模式。笔者将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在中国和澳大利亚的价格进行了简单对比。根据澳大利亚药品福利计划披露的信息显示,该药政府采购单价11万澳元(折合人民币约55万元),患者自付41澳元(约206元),每年为该药支付2.4亿澳元(约人民币12亿元),保障约700余名患者;若按我国目前谈判纳入后患者年治疗费用计算,同等支出下,我国可保障12000名患者,是澳洲的17倍。

3.对我国罕见病用药保障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关企业及时调整市场策略,积极争取多方共赢。与其他市场相比,我国药品市场具有人口基数大、基本医保目录统一的特点。特别是国家医保局成立后,更加强调战略购买,着力破解药品“价格虚高”顽疾,更加强调保障基本,这一趋势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建议相关企业,特别是罕见病企业认真思考如何迎接这个重大转变,在保持合理收益的基础上合理定价,积极争取实现以价换量,实现多方共赢。

确定合理的待遇水平,避免福利化倾向。“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是水涨船高的关系”,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在现行政策框架内,尽最大可能与罕见病企业磋商谈判,找到医保、企业、患者三方的利益均衡点。吸取一些国家为了选票,搞过度保障,出现“泛福利化”最终导致社会发展活力不足的深刻教训,坚决避免医保福利化。

坚持目录准入谈判,引导企业获得合理市场回报。牢牢把握“保障基本”的定位,加快医保准入谈判,积极将符合条件的罕见病治疗用药纳入医保,同时通过“双通道”机制、价格保密、加强患者精细化管理等方式,最大限度减轻企业降价顾虑。加强对成功案例的宣传,引导相关企业转变观念和经营策略,通过进入医保目录实现销量上升,获得适宜的市场回报。

探索建立罕见病用药精细化管理机制,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路”。建立全国统一的罕见病患者登记制度,精准掌握患者信息。打通诊断、治疗、药品供应、医保支付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无缝衔接、及时响应。利用医保“双通道”制度,建立患者用药点对点保障机制,“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路”,实现药品精准配送、定期供应,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和患者的间接费用支出。

提升诊疗能力,缩短罕见病确诊和治疗周期。依托国家建立的区域医疗中心,开展罕见病诊疗能力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各区域罕见病诊疗能力。发挥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作用,由牵头医院通过组织开展培训和学术会议等方式大力开展医务人员培训工作,着重提高成员医院临床医生识别、诊断、治疗罕见病的能力,摸清各地区罕见病病种、各病种人数、患者居住地、接受诊断治疗情况。

加强预防筛查,从根源上减少罕见病风险。加强病因学研究,掌握发病规律和机理,为研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提供支撑。建立罕见病监测机制,开展流行病学研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识别。开展罕见病筛查技术攻关,提升筛查检测能力,降低成本,提供与罕见病相关的孕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6323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8
下一篇 2023-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