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优柔寡断而错失良机,无疑是慢性自杀。
来自|经纬创投(ID:matrixpartnerschina)
创作者|马克·莱斯利
大多数初创企业都是被自我毁灭而不是被别人杀死的。
―保罗·格拉厄姆
保罗的话可谓一针见血――相比恶性价格竞争、经济低迷等外部因素,初创企业的毁灭大多来自自身。如果我们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就不会太难发现,初创企业的自我毁灭有两种关键方式——要么是创始人之间不健康的关联,要么是决策上的过度优柔寡断。但这些问题之间存在串联,会导致精准定位、发展战略、资产的失衡。
决策体系是否身心健康合理,决定了初创公司能否稳定快速发展。时间代表机会,因为优柔寡断而错失机会,对公司来说无疑是慢性自杀。做一个创始人,推动决策步骤,在合适的时间做出最合适的选择,不仅要有以人为本的胸怀,还要有单打独斗的勇气。这样,公司才能走得更远。以下,请欣赏:
优柔寡断会产生什么?会促使公司过于追求完美的内部一致性,这意味着所有团队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决策效率低下的问题。对于高效率的初创企业来说,取得成功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优柔寡断带来的风险将是极其致命的。此外,优柔寡断会继续加剧公司对失败的恐惧。大家最喜欢的决策通常是传统的、安全的方式,会让公司陷入太稳而不能取胜的困境。领导层内部的优柔寡断会渗透到所有的企业,在不经意间,已经营造了一种害怕失败的氛围,这种氛围太稳定了,赢不了。
此外,决策效率低下也会导致公司发展失速,浪费原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主动权,一步一步走向失败。
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说,建立一个良好的决策系统以保证公司能够准确高效地做出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看来,决策停滞大概有三个原因:
担心孤军奋战
这应该是整个决策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总的来说,人的忧虑和大多数人是不一样的。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整个团队的所有人都在互相观察,等待一个共识的出现,但是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明确提出自己的想法。只有当团队的共识出现时,一个人才会把它描述为团队的观点,而不是他自己的观点(你可能经常听到这样的描述:好像所有人都愿意)。团队观点分享后,如果其他人愿意,这种共识会再次加强,并被剩余的人进一步确认。
担心暴露于无知
是每个人在独特的时间点都会有的自然心理状态。但这种恐惧会摧毁那些知识渊博或处于权威地位的人——对于那些有长期工作经验的人来说,很可能因为期望得到答案而不敢轻易提出一些遇到的难题。
接下来,这种担心会逐渐渗透到所有的企业中,会让别人产生这样一种共情——偷偷摸摸漫不经心地揣摩想法,却又不容易坚定地表现出来让任何人听到。但是,管理者必须清楚——只要有一个难题没有被问到,就会导致团队错过一个洞察的视角,整个决策过程实际上就变成了让步和妥协的全过程。因为缺乏对客观事实的应用,所以无法做出真实的、明智的、有效的决策。
担心被反驳
这是一种会危及团队中低层员工的心理状态。如果经理或团队中的其他人抵制一个低级别员工的观点,那么这个员工很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舒服的感觉和缺乏自信。这一点在比丢的作品中更为恐怖,会促使低层工人在表达观点时感到手脚不舒服,让这些处于上层的人做决定。
这种情况在很多球队都可以看到,因为他们是一种很自然的心态,我们要做的就是处理和摆脱这种恐惧。管理者必须采取更积极的行动来消除这种负面情绪,进而构建一个稳步发展、人人参与的决策氛围。
以下三条是大家不断传递和训练的核心内容:
质疑责任
这是大家从Google上模仿来的一句警句。有责任表达疑虑是推动决策的关键。
共识不是“让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反过来,对企业和企业团队的凝聚力是最好的想法。
获得最佳创意必须经历一些争论和矛盾。每个人都必须在一个对外界开放的、安全的、有能力表达相反思想的自然环境中表达“不同意”并回复自己的意见。
记住——正确的决定一定是最好的决定,而不是顺从每个人口味的决定。
与决策结果关系最大的人,才是做决策的最佳人选。无论什么观点和可信度,都必须高度重视与决策结果最相关的授权人。这并不意味着盲目地跟随信任的趋势,因为这个决定的整个过程仍然必须得到合理的检查和平衡,从而加强表达怀疑和回答相反观点的责任。
决策步骤
在整个理性决策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六个假设。
每个人必须决定什么?
什么时候必须做出决定?
谁来做决定?
在做决定之前,我必须咨询谁?
谁会赞成或反对这个决定?
做出决定后,你必须告诉谁?
社会信息
基础
社会资产是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借贷。社会资产相对有限,但可以获得。与货币不同,社会资产是有限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社会资产只有这么多。
为了更好地营造理想信念坚定、效率高的决策氛围,决策必须基于区块链技术。这里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如果所有的决策都是由单个决策者做出的,显然这个决策是不可靠的。
区块链技术的整个决策过程取决于授权给这些与决策结果最相关的人来做决策。为了更好地营造这样的氛围,管理者必须关心社会资产,知道何时必须介入并付诸行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