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你3》停播,乳企靠冠名卖“奶票”,每日营销费达五千万

《青春有你3》停播,乳企靠冠名卖“奶票”,每日营销费达五千万,第1张

文 AI 财经 社 邵蓝洁

编辑 陈芳

5月5日凌晨1点,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责令爱奇艺暂停《青春有你》第三季节目录制,不少人猜测或许与前一晚新华社的发文有关。在这篇文章里,新华社批评了近日网络上出现的“为打投偶像而倒奶”的现象。

这一现象指的是,粉丝为了获得奶制品瓶身上的二维码投票,疯狂购买赞助商的产品,买完后不喝大量倒掉。事实上,在粉丝经济下,为偶像氪金(充值)的现象并不是新鲜事儿,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蒙牛酸酸乳赞助的《超级女声》。只不过,现在赞助商“收割”粉丝的意图越来越明显。

商家的营销套路

《青春有你》第三季是爱奇艺推出的一档男团选秀节目,冠名赞助商为蒙牛真果粒,真果粒特意推出了四款饮品作为支持,更直白地说,只有这四款产品可以让粉丝扫码投票。

真果粒“青春有你”系列每箱内有一张奖卡,花果轻乳系列则在瓶盖内设置了二维码,不管是奖卡,还是二维码,都可以兑换助粒值为支持的选手助粒。这就意味着,粉丝买得越多,选手得到的支持就越高,在选秀过程中就有机会胜出。

这种模式,对于想要争取年轻消费者的快消品牌来说,熟门熟路。有统计显示,除了2018年《创造101》的冠名赞助商是手机品牌OPPO,其余每一季度的主流偶像选秀节目的冠名赞助商全部都是饮品巨头。蒙牛和伊利这两个乳业巨头几乎瓜分了每年最热门的综艺节目。2019年与2020年的《青春有你》和《创造营》系列都是由蒙牛冠名赞助。

为此,企业付出的代价也不菲。

2020年,蒙牛的广告及宣传费用为68.03亿元,占收入比重为8.9%,这意味着,一年365天,蒙牛每天有1800多万元的广告宣传支出。但相比上一年,这已经是减少了20%,2019年蒙牛此项花费为84.9亿元,约占总营收的11%。

不过,疯狂营销并非是蒙牛独有。2019年,伊利在营销费用上投入110.41亿元,约占全年总营收的12%。单在2019年,两家乳业大厂一年的广告营销投入之和就超过195亿元,这意味着,这两家企业平均每天会花费5000多万元用于营销投放。

在2020年财报中,蒙牛表示,花果轻乳通过冠名赞助爱奇艺《青春有你2》成功上市推广,上市以来深受都市白领、大学生等消费群体的喜爱,电商平台多次售罄。不过,如果了解到花果轻乳的销售逻辑,“售罄”也不是没有道理。

为偶像买奶

因为综艺节目的投票规则,蒙牛纯甄、花果轻乳等产品有一套自己的售卖“密码”。“已撕码”、“可撑腰”、“无撑腰”等词语经常出现在产品选择里,这是一种买卖双方“心领神会”的交易,“可撑腰”意味着粉丝可以放心购买投票,而“已撕码”、“无撑腰”更多卖给日常饮用的消费者。

这些有投票功能的酸奶在粉丝眼里,没有人在意产品是不是好喝,只是一张赤裸裸的选票,也就是粉圈热衷的“奶票”。这导致正常的商品流通畸形发展,分化出专门卖奶票的,专门卖无二码产品的,还有经销商撕码后将商品乔装打扮后再混入流通渠道。

蒙牛花真果粒已经是《青春有你》连续三年的独家赞助商了,在各个商家的链接里,“青3投票”成为蒙牛真果粒花果轻乳乳酸菌牛奶最重要的介绍,瓶盖内有二维码,一瓶可以投两票,这是粉丝们最在乎的事情。

有需求,就有人迎合需求。一些消费者购买后发现,瓶身扫码处都被割开过,然后被小心粘贴上,扫码二维码显示无效。这样的事情在蒙牛纯甄酸奶上早发生过了,在线上渠道,不少粉丝发现购买后无法投票,“不能撑腰,白买了。”一些愤怒的粉丝因此给了差评。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纯甄”的投诉有1000多条,几乎全是产品无法投票的吐槽,箱子是密封的,而里面的每一瓶包装都被动过手脚。

在畸形的粉圈经济里,这一点不奇怪。淘宝和闲鱼上,有商家专门售卖瓶盖和二维码,一个花果轻乳瓶盖售价5元,可以投两票。量大还有更优惠的价格。还催生了“收奶”的行为,“收纯甄28元,真果粒25元,你投票,我喝奶”,粉丝直接下单,收获地址填写“收奶”地址,然后“收奶”人将奶票拍给粉丝,或者扫码代投。

在线上渠道,有不同商家专门售卖拆过奖卡的商品,比如淘宝上一家售卖蒙牛纯甄小蛮腰酸奶的商家就明确表示,“原瓶酸奶未动,奖卡已经拆除,介意慎拍”,并附带了残缺的瓶身照片。这些拆码商品一箱的价格是30多元,而正价商品在官方旗舰店则要60多元。

拼多多上一位蒙牛纯甄小蛮腰商家特意在产品名称上标注,“3月新货,不可投票”,在详情页面上,用黑色粗体大字解释,“本产品小蛮腰投票码一件使用过了,评审有划痕,再次强调不可以投票和撑腰,二维码破损,介意勿拍!”

一位消费者在官方旗舰店的评论里向大家求助,“还没扔瓶子的美女帅哥们,可以帮扫二维码XX投票吗,求求了。”下面的评论则直接拒绝了她, “帮不到你,因为我是对家的”,“买来就是给选手投票的”。

“可以预见的是,节目组和赞助商获得了高热度和巨大收益。”新华社质问,“策划这种打投方式之初,有没有考虑到可能会造成大量浪费的风险?有没有想过本该承担的 社会 责任?在这个前有劳动节后有青年节的假期,这样的节目,这种营销方式又将给年轻人造成怎样的不良影响和引导?”

伊利三季报发布后,股价罕见跌停!是基本面恶化,还是投资者此前预期太高?

前三季度,伊利营收737.70亿,同比增长7.42%,净利润60.24亿,同比增长6.99%。

其中,第三季度营收增速11.17%,较第二季度营收增速22.49%,出现大幅下降,净利润增速也是环比大幅下降!

业绩增速环比大幅下降,低于市场预期,导致季报发布后股价跌停。其实,是市场预期太高了,第二季度的业绩高增长是个特殊情况,并不能持续。当然啦,伊利财报也有些问题,是否会导致长远的业绩压力,还需要更长时间观察。

第二季度,伊利营收增速22.49%,净利润增速72.28%,半年报发布会,面对惊艳的第二季度业绩,市场对伊利的预期变得过度乐观,导致了伊利半年报发布后股价涨停!

伊利第二季度的业绩,其实并不惊艳,只是资本市场的幻觉而已。因为这跟整个乳业的发展情况是对应的,第二季度,蒙牛的营收增速也在20%左右(剔除剥离后的君乐宝)。而且,上半年蒙牛的营收增速比伊利高不少。

半年报发布后涨停,三季报发布后跌停,更多的是市场在纠正前期的过度乐观预期!

1、毛利率持续下降,销售费用持续压缩,挤利润!

2020年前三季度,伊利毛利率36.94%,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75个百分点,较今年上半年的38.17%,下降了1.23个百分点。

其中,第三季度,毛利率34.72%,创下近六年来单季度新低!较上半年毛利率下降3.4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27个百分点!

毛利率下降,市场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下半年原奶价格上涨。

但是,伊利股份近两年的毛利率在持续下降!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2019年,毛利率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

毛利率下降也不仅仅是原奶价格上涨,也可能跟公司的产品竞争力有关。

2020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22.61%,同比下降0.9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4.55%,同比上升0.22个百分点;前三季度,股权激励费用摊销4.7亿,如果剔除股权激励费用摊销,管理费用同比出现下降,说明,核心团队人员的回报在增长,底层员工的薪酬回报可能出现下降了。

虽然毛利率下降,但是销售费用一压缩,净利润就挤出来了,前三季度净利率8.22%,仅仅同比微降0.02个百分点。

近两年,销售费用持续压缩,2019年,销售费用率23.28%,同比下降1.57个百分点。

毛利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销售费用的持续压缩就很关键。伊利是一家销售驱动的公司,销售费用是净利润的三倍左右,把销售费用挤一挤,净利润也就出来。

股权激励有五年业绩承诺,碰到年成不好,就会挤一挤销售费用,把净利润凑出来!

自从2019年的58亿股权激励回购后,伊利的负债规模持续上涨。

2020年9月末,短期借款95.41亿,较2019年末上涨109.23%,股权激励未实施前,短期借款很少;其他流动负债105.97亿,较2019年末上涨245.29%,其他流通负债主要是公司发行的超短期融资券,股权激励实施前,其他流动负债几乎为0,现在都有百亿规模了。

负债规模的大幅上涨,带来的是利息费用的大涨,2019年前三季度,利息费用高达3.65亿,同比增长107.38%。

2、股权激励回购58亿,或阻碍伊利发展!

好的股权激励模式,会促进公司发展,差的股权激励模式,可能会导致利益分配不合理,带来道德风险、劣币驱逐良币问题,阻碍公司发展。

伊利的股权激励结构不合理,可能会阻碍伊利发展。

2019年,伊利耗资58亿,以均价31.67元/股,回购1.82亿股,用于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授予股份1.52亿股,价格为15.46元/股,不到回购均价的一半,一下子损失25亿。有五年业绩承诺,扣非净利润增长率年化8%,25亿分五年摊销,每年5亿左右。

2018年,伊利扣非净利润58.78亿,按照扣非净利润年化增长率8%测算,一年新增扣非净利润4.7亿,还不够5亿的股权激励摊销费用,显然,股权激励的授予价格过低,激励费用过高。

面对每年5亿的股权激励摊销费用,业绩压力就很大了,这时候,压缩销售费用挤利润,就是一个好办法。

像伊利这样的销售驱动的乳业公司,持续压缩销售费用,可能会对公司的市场份额产生影响,对公司产品的销售也会产生影响。

2020年上半年,伊利营收同比增长5.45%,蒙牛实际营收同比增长9.4%,伊利营收增速相对于蒙牛,下降了太多。如果算上2019年剥离的君乐宝,蒙牛上半年营收规模跟伊利近乎持平!

伊利敢于把股权激励价格定得过低,容忍摊销费用5亿,很大程度上,也是蒙牛在2019年7月份,把君乐宝股权转让给了石家庄国资,这才有了2019年8月份,伊利低价的股权激励。因为君乐宝被剥离了,在两三年内,蒙牛营收规模很难追上伊利。但回过头看,股权激励五年业绩承诺期后,伊利的市场份额会怎样呢?是否能延续前期的市场份额增长趋势,或者是市场份额可能萎缩呢?

股权激励都给了谁?

潘刚一人拿走股权激励的三分之一,如果算上刘春海和赵成霞,三人一共拿走近45%,其他的475位核心人员也分得不少,平均一人每年额外增加50万吧。

5亿的每年摊销费用,潘刚就占了1.7亿,另外,潘刚的薪酬也很高,2019年,潘刚薪酬高达1934万。 算上薪酬,伊利一年给潘刚的实际薪酬近2亿。

为什么不直接给潘刚发2亿的年薪呢?

可能有两个原因,1、股权激励更容易通过,直接发2亿年薪,董事会很难通过;2、避税,1.7亿股权激励费用,最后落到股权减持,税相对较少,如果是年薪2亿,所得税支出就很高了。

潘刚到底值不值年薪2亿呢?这个就不好说了,跟同行业和大型上市公司的职业经理人相比,只能说2亿的年薪太高了。

2018年,潘刚在美国游学养病,但是,2018年,伊利的营收增速高达16.89%,是自2011年以来,营收增速最高的一年。怎么说呢?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看个人能力,也要看行业趋势。

另外,潘刚不仅仅是职业经理人,还是伊利的第二大股东,除了第一大股东呼和浩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地方国资)持股8.85%,潘刚就是最大的个人股东,持股4.71%,这部分持股市值111亿,也算是顶级富豪之列了。潘刚的股份都是怎么来的呢?都是近15年来,伊利股权激励授予的。

伊利的58亿股权激励回购,很可能是伊利的一个转折点,或阻碍伊利的发展。股权激励价格过低,激励费用摊销过高,导致伊利可能持续压缩销售费用,去完成股权激励的业绩承诺。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伊利还可能会持续压缩费用,伊利的市场份额很难再维持前期的增长速度,不下降,就已经很不错了。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巨额的股权激励,低价授予董事长和核心团队,不如直接给这些人发现金,这样更有利于公司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6492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8
下一篇 2023-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