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长自己通过自己飞行多年的经验和判断力,胆量和冷静的信念感
2.大家可以看在电影结尾,面对法律起诉时,他们多次模拟飞机当时的环境,飞机碰到的状况,和天气。就知道,根据当时的天气,气流,高度,飞机机型,设备情况等等,如果不是一位有丰富飞行经验和冷静具备信念感的机长,大家不是机毁人亡那么简单,而是会产生更多悲剧,城市大楼会被连环撞上。
3.把大家安全带回去,是萨利机长的信念感。多年的丰富飞机经验,有时候比冷冰冰的科技更能灵活面对危险。毕竟当时如果跟着指挥中心指令,可能就是机毁人亡的结局。
4.还好飞机没有飞多远。属于惊险,但可以控制范围。也是萨利机长有胆量,没有听从指挥,而是有自己的判断力。有时候就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意思吧。
《萨利机长》
7.3 分
电影类书籍译者。
看得出一位80岁以上老男人的修养:东木导演深沉内敛,不动声色却处处抓人,让人非常紧张。总共只有几分钟的事件,分几次闪回,打破常规结构,一点点把整体面貌交待清楚,同时一步步呈现心理变化,做得非常有数,高明又谦逊,还不滥煽情,最后点到为止。看得非常舒服,敢放心哭到妆花。如今的汉克斯演这样的角色太合适了。
2. 悉尼卡通:8分
影视剧编剧/影评人。
这部跟《美国狙击手》之间实在有太多需要一一厘清的关联了,只是这次东木先生选了个更小的切口,但扎得更深。影像层面,这部影片划了三层:事后调查线是叙事主线,担负着主体事件的时间轴和承担影片主要立意的作用;惯常灾难片在意的灾难本身,穿插在调查其中,节奏上一点不拖,还省去了主线里复述事件的冗余;主角过往线带出几桩小事,对主角性格进行补述——本质上讲,这不是事件戏,而是人物戏。
东木先生最胆大的一手是,他敢在叙事主线的场景纯以主角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应方式塞事件回顾,这手其实非常冒险,玩得不好就成了国产电视剧里的低劣闪回。但东木达成的效果是既没拖住节奏,又通过回顾后对主线场景的回归,将事件对主角的影响强化。除了对东木先生的手艺表示由衷折服,其他没的说。
然而,这部影片的价值是远大过影像本身的,它里头被东木赋予了太多内涵。最表层的就是九一一后遗症的继续治愈,看这片你才能明白,9·11对美国人的伤害,到现在都未终止。而呼之欲出的是对英雄价值的回归。不管NTSB在现实里是什么,它就是东木树起来的一个靶子,借着这个官僚主义和卸锅专家的化身,告诉你什么是对的。看明白了这部和美狙,你就能读懂今年的大选——并不只是全面右转那么简单,哼。
3. 吴李冰:8分
常用笔名LOOK/影评人/《虹膜》电影杂志编辑总监。
还是美国老炮儿牛逼纯粹,跟约翰·福特、黑泽明一样,不喜欢藏着掖着玩阴的。右派保守主义价值观代表的是一种肯定性的思维习惯,肯定什么,什么需要肯定,肯定了之后就需要保住,守住。对伊斯特伍德来说,惩恶扬善、开拓进取、个人主义、经验主义、家庭秩序、男性至上、职业伦理,都是他认为的人身在世最重要的价值观,这套价值观不论世情如何沧海桑田,都要保住,守住,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守则,这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立国精神。这套价值观从根本上决定了《萨利机长》用形象大于叙事的方式构建影像文本。
4. 桃桃林林:8分
影视自媒体人/运营微信公众号「桃桃淘电影」微博「桃桃淘电影」优酷视频「桃淘好莱坞」和「本周院线新片」。
看到结尾想鼓掌的那种,你们需要英雄,我就打造一个英雄。东木头的叙事很出色,有悬念有挣扎,然后还很热血。主旋律拍成这样也是厉害,一个成功的美国英雄,看完真是肃然起敬。主角分明是东木头自己,一个人老不服输的孤独牛仔。
5. 妖灵妖:8分
抽丝剥茧的迫降细节拼凑,是否误判的悬念保持到最终,这样的主旋律剧本才是示范级的。
6. magasa:8分
《虹膜》电影杂志主编,「虹膜」微信公众号(IrisMagazine)运营者。
导演手法炉火纯青,表演无声中有惊雷。
7. 西帕克:7分
影评人/电影媒体从业者/蓝光收藏爱好者。
伊斯特伍德的又一部个人英雄主义赞歌电影,整体流程和《父辈的旗帜》如出一辙,讲述的都是成为英雄后的自我怀疑和迷茫,甚至不惜狠狠黑一下NTSB(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电影真正的悬念其实在于真人模拟是否会成功,权威是否能被个人打败,最终我们期待的高潮其实并非拯救,而是两次彻彻底底的坠机。
8. 迷影兰波:7分
电影从业人员。
主旋律示范片,基本就是一则真实新闻事件和人物的深入报道,顺带鼓舞下美国人因9·11和伊战、金融危机而消沉的士气,技法娴熟,角度巧妙,表演扎实,但我对老牛仔的期许远不止这些。伊斯特伍德最近十年急于将一颗颗定心丸喂给敬仰自己的美国人民,却忘了自己曾展开翅膀翱翔在天空的孤傲。
9. 徐元:7分
电影媒体人,曾任《电影世界》主编、时光网及《大众电影》副主编,现为《人间电影大炮》制作人。
还是伊斯特伍德爷爷一贯的洗练醇厚,其实歌颂的是非常美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当然,这当然是值得歌颂的),而如今在新一代电影里时髦的对英雄的质疑或曰反思,本片基本就是虚晃一q——而且,有谁在本片里看到黑人了吗?
10. 汽车大师:7分
电影撰稿人。
很聪明的叙事方式,让电影远离灾难片俗套;以调查为线索串联,将高潮转移、嵌入听证会,更深入到这个平民英雄的内心世界。但将调查局过犹不及的“恶人”化处理反使得对峙戏难让我真正信服。
11. 大奇特:7分
欧美老电影爱好者/DVD收藏发烧友。
把卡普拉式美国良心和福特极右西部片合二为一,审查机构就是“麦卡锡主义”的再现。
12. 赛人:6分
影评人/CCTV6《电影报道》(前身为《中国电影报道》)策划。
作为2016中国电影市场引进片的掩卷之作,也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好的引进片。沉着、干练。对白很密,但没一句废话。跟很多灾难片最大不同,它没有展示机组与乘客的群像。美国电影最核心的家庭因素在这部影片里并不彰显,但却有着更为沉重的家国梦。一个受到质疑的英雄,与一个企图重新建立信任的国度,在老东木的这部影片里,合二为一。这不是简单的理解万岁,而是对人心和真相的,二者缺一不可的依赖。我私人很喜欢那些上了岁数的女空乘,跟这部电影,不是特别养眼,但很舒心。
13. 独孤岛主:6分
电影文化研究者/选片人。
平稳扎实,是伊斯特伍德一贯的平民英雄,沉默中爆发,充满了对机长处事应变的全方位细致描写,不过结局太像九零年代末的主旋律电影,矛盾转化太顺风顺水,对整个人物的丰满其实是弱化了。
14. 风间隼:6分
影评人。
老伊斯特伍德还是在一如既往地宣扬美国硬汉精神。叙事上下足了功夫,但还是嫌略闷。
《萨利机长》是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汤姆·汉克斯、艾伦·艾克哈特等主演的传记类纪实影片。该片以2009年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迫降的真实事件为背景,讲述了航班机长切斯利·萨利·萨伦伯格发动机失效的情况下,成功在水面迫降,从而拯救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生命的英雄事迹及背后的故事。
该片于2016年已在二十多个国家上映,之后好评如潮,这并不是一个灾难演绎片,也不是一个英雄塑造片,而是更像一个人物传记片。导演巧妙的将空难作为一个线索和支撑点,讲述萨利机长成功迫降背后的故事,将本是众所周知的情节延伸出背后的故事,给观众增添了紧张感和情绪波动,萨利机长的自责、幻想、被调查问责、青年时的经历,给大家展现了一个尽职尽责的机长形象。
汤姆·汉克斯无愧于影帝的称号,将萨利机长的形象塑造的有血有肉,做出水面迫降时的坚定、救援时刻时的镇静、检测飞机时的细致、面对媒体时的无措、遭到问责时的混乱与焦虑,种种的一切,让萨利机长从一个新闻形象来到我们身边。
萨利机长并没有被塑造成一个完美的穿着披风遥不可及的英雄,而是一个在我们身边敬业工作每个人都可以遇到的专业人士,不论是机长还是副机长、乘务员还是乘客、救援人员还是审查人员,每个人都在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使是最完美的结果也有追查真相的问责,可以说该片并不是塑造萨利机长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一部塑造行业形象和敬业职责的电影。
影片最后让真正的萨利机长出境,更是点睛之笔,真实、形象、责任就这样被影片展现出来,必定成为一部成功的电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