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都比较看重营养均衡和维生素的摄入,所以市场上很多有机蔬菜受到了热捧,吸引不少人打算通过种蔬菜来赚钱。但是实际上,种蔬菜赚钱不是那么容易的,除了播种、耕耘等各个环节需要高超的农事技巧之外,能不能为种出来的蔬菜找到销路,能不能卖出个好价钱,也是种菜致富路上至关重要的一环。那么,蔬菜该怎么找销路?下面本文就来细数蔬菜销售的四种模式。
一、卖到农贸批发市场
蔬菜种植户最普通的销售蔬菜的模式就是把蔬菜运到农贸批发市场出售。通常,在城市聚集区域耕种的中小型农户会采用这种销售模式,这是因为这类农户田地离市区的农贸批发市场比较近,蔬菜批量也不算特别大,可以通过邻近的批发集散点自主销售。这种销售模式跳过了蔬菜运输、经销的中间管道,使得农户将节省下来的管道成本折算为蔬菜销售利润。
二、直接卖给菜贩子
另一种传统蔬菜销售模式是直接卖给菜贩子。并不是所有蔬菜种植户都有条件自己运输蔬菜到邻近农贸批发集散地销售,比如偏远山区的农村受限于距离,又比如大型蔬菜种植基地出产的蔬菜批量太大,自己运输往批发市场不划算也不方便,这些情况下,直接在田间地头就把蔬菜打包卖给自建车队的菜贩子,是一种省时省力的方法。
三、做农产品电商
这些年农村通路通网工程得到大力落实,许多蔬菜种植户开始尝试自己开网店做电商,在电商平台上销售自己种的蔬菜,这也成为了一条新型蔬菜销路。目前,电商领域普遍把生鲜、农产品等看作下一个重要增长点,对农产品类型的入驻电商支持力度很大,给予引流、技术指导、网店搭建和经营策略参考等扶持服务,使得种植户一边自己种菜一边做农产品电商成为一种可行的新型蔬菜销售模式。
四、与大型生鲜电商平台合作
新零售浪潮下,中小型农户自种自卖可以运作得当,但对于大型种植基地来说,自己开电商进行销售无疑就会显得效率低下,而更好的销售模式就是与大型生鲜电商平台合作,成为大型生鲜平台的货源供货商,甚至成为合作种植基地,依托B2B模式大量长期的订单实现蔬菜销路稳定高效。
总的来说,蔬菜销路包括传统销售模式和新型销售模式,前者依托农贸集散,后者则依托电商平台,但无论是传统销售模式还是新型销售模式,都是各有千秋的,需要种植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销售模式。相信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能够了解四种蔬菜销售模式,知道了蔬菜该怎么找销路。
免责声明:此文和图片转载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内删除。
特色化营销、订单化营销、品牌化营销、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寿光蔬菜信奉的营销观念如下:(一)特色化营销策略,作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组织生产时必须瞄准高端市场做到高起点起步,标准化生产,按照“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倡导绿色消费”的“三绿工程”要求谋划生产。(二)订单化营销策略,要防止出现“盲人骑瞎马,跟着感觉走”的随大流倾向,,发展订单农业。要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各龙头企业订好产销合同,明确品种、收购标准和最低保护价,做到有的放矢。与超市、农贸市场建立长期的产销关系,从而保证有一个稳定的销售渠道和空间。要充分发挥合作社及其农民经纪人的作用,在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上力求突破。(三)品牌化营销策略,要充分利用品牌和技术优势,发展高标准的农产品生产与经营。要以名创牌,选择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实行商标注册。要以质创牌,严格按照优质、绿色或者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组织生产,坚决杜绝违禁药品使用,确保产品质量。要以面创牌,搞好精加工与包装。外向化营销策略。要坚定走出家门、跨过国界促销的信心。要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为其提供有特色的专门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此形成竞争优势。同时,采取网上销售、远程运输、窗口直销等现代营销手段拓展市场。(四)积极实施名牌战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品牌的追求越来越明显,知名度高,有信赖感、安全感的品牌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因此着力培育品牌农产品,提升产业竞争力,为农产品生产带来更_的效益。要注重寿光“桂花”牌蔬菜效应,进一步创立品牌,打响品牌,做大做强专业蔬菜和食用菌品牌产,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声誉。打造绿色无公害品牌,利用已注册的“桂花牌”占领市场。
寿光种菜历史悠久,寿光籍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其农学巨著《齐民要术》中就对蔬菜栽培作了科学而详细的论述。明清时代,早春韭菜“寒腊冰雪便已登盘”,成为朝廷贡品。清代中叶,大葱已成为寿光的重要农产品。建国后,寿光蔬菜种植虽有扩展,但由于体制等多种因素制约,到80年代中期,全市只有5万亩左右的大田菜和少量的土温大棚,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也不高。l989年,三元朱村现任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冒着极大的风险,砍掉了将要成熟的35亩玉米,对寿光的“土温室”进行了科学改造,建起了17个冬暖式蔬菜大棚,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当年17个大棚生产出了顶花带刺的黄瓜,从元旦到春节,每公斤20元不落价,一茬收下来,每个棚收入两万多元,一场反季节栽培蔬菜的技术革命从此迅速展开。寿光蔬菜开始由季节性露天栽培向“四季常青,四季有菜”大跨度发展。1990年冬暖式大棚发展到5000个,l991年猛增到2。5万个,1992年7。5万个。2004年全市蔬菜面积发展到80万亩,其中冬暖式大棚近30万个,年产量40亿公斤,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3000多元。如今,冬暖式大棚已经更新到第四代了,自诞生第一个冬暖式大棚起,寿光就成了全国大棚蔬菜的“实验田”,近几年来,寿光共引进了来自美国、荷兰、以色列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品种共2000多个。1995年以后,全国各地蔬菜生产迅猛发展,消费者在基本满足量的需求后,对质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市场消费开展倾向绿色无公害食品。为此,寿光人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逐步引导群众向发展绿色食品蔬菜栽培方式转变,开始了以发展绿色食品蔬菜为主要内容的蔬菜产业二次革命。编制《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市政府投资1000万元建立了市级农副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各乡镇共建设了19处蔬菜质量速测室,定期对进入超市的蔬菜进行抽检,每月检测样品100多个,对超标严重的蔬菜,坚决销毁。寿光市还先后投资2亿多元组建了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电子收费结算中心、组建了蔬菜配送中心,配套建设了一处经营化肥、种子、农膜、农药等生产要素的大型农资市场。在批发市场专辟了“放心菜”专营区和蔬菜电子拍卖中心。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该市场先后10次扩建,年交易量15亿公斤、交易额28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全国十大农贸市场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