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再到“田园综合体”,关于在农村集体地上盖房这件事换了好几种名堂。索性,原来做文旅地产的也改了名称,原来可能就是做乡村度假的也有了更高大上的名义,原来做产业地产都一筹莫展的这下子有了冠冕堂皇的圈地理由。谈小镇百分之八十会谈文旅,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就会谈产业,似乎是个递进而升级的逻辑,实则不过是难易的差别,做文旅已是大比例的失败,由地产商转向产业运营商更是难上加难,侥幸有一两个做成功,复制又是个伪命题,产业资源有极强的地域属性,不是说复制就能复制的。其实小镇的关键不在乡村的品味而在城市的人口,人口才是一切消费和消费升级的市场!所以小镇能否成功应看与核心大城市的距离,以及其与大城市之间的市场供求关系和产业承载关系。
阿那亚作为地产社群经营的典范,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地方,过去那种吃、住、行、游、购、娱的走马观花式传统文旅项目已经难以为继,未来基与社群粘度的度假式文旅项目将越来越被市场接受,随着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交需求、艺术需求和精神需求将逐渐渗透到各行业的产品中,其中也包括地产空间,这是一个物质极为丰富的快时代,变化莫测的需求通过社群和互联网进行快速传播,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就能够昙花一现,但如果想要基业长青、日久弥新,则还是要回归到以人为本的现实中,一步一个脚印的做起来。
附: 地产神盘阿那亚内部分享PPT
-------------------------------------------------------------------------------
在周围项目卖9000都去化难的时候,阿那亚二期定价18000以上,单价是周边项目的两倍,总价在两到三倍以上。今年五一三期阿那亚小院推出,3天销售5.3亿元,这还是非旺季。客户的推荐购买率高达90%,把只在暑期卖房的销售季,拉长至4-11月份,与此对应的是,其广告费用每年仅300万。
更颠覆性的是,在很多老总认为“做活动做服务就是烧钱,是为实现卖房而投资”的今天,阿那亚的服务自身却已经实现了赢利。
阿那亚正在实现旅游度假地产的三个终极目的:卖房实现溢价、通过服务赚长期的钱、树立高逼格的人文形象成为经典。溢价、通过服务赚长期的钱、树立高逼格的人文形象成为经典。
何为社群神盘
社群:社群=价值观*(空间+社交)。社群名盘,即以社群为主的邻里关系,以社群为主要凝聚方式的楼盘。邻里关系大于营销连接,润物细无声。社群名盘那些极少营销费用带来数千套成交的业绩,那些老带新达到90%以上的传说,只是表象,更值得关注的是邻里关系,人与人的连接,共同的价值观,吸引气味相投的人,不断前来。
社群名盘,如果细化下,那就是都具有社区公约,具有共同价值观,具有较好的自然资源,内部有社群聚落文化,邻里关系融洽,具有较好的社交关系,产生了新的价值
拥有社群的阿那亚,已经不仅是个楼盘,而是一个拥有自动生长的旺盛生命力的小镇。阿那亚探索出来的这一创新模式,可能将全面改变中国旅游度假地产的生态。
已与传统旅游度假地产完全不同
为什么一个刚租住就想回家的人,最终成了阿那亚的业主?为什么一个对阿那亚“见光死”的同行最终想在阿那亚买房?核心都在于:阿那亚最重要的东西已经不是外在的产品,其服务和精神产品已经成为项目真正的核心,可以让客户一直尖叫下去。
一 产品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东西
△ 孤独的图书馆
阿那亚核心的东西不是房子,而是房子周围的场所,和这些场所所承载的内容,以及最终升起在这些场所和内容之上的社群的价值,“软的东西才是最打动人的”。
二 阿那亚模式与传统模式的三大区别
1、定位:服务和情怀不再是营销道具
当下的旅游度假地产,产品已经不是核心。比如有客户说“我干吗要买房子,我直接去玩不就可以了么?”因此拥有一个房产这个需求变得很低,客户能不能觉得好玩,并在精神上得满足变得很重要。
阿那亚模式下,旅游度假地产不仅有产品,还有服务体系,还能实现一些自己的价值观。这三者对应着客户需求的体系:客户需要房子;需要服务的内容;需要在精神上得到认可和升华。
2、目的:让客户从叫一声到一直叫下去
所有营销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客户尖叫,而如果仅仅满足于社区规划比较好、产品比较好,客户尖叫也只会叫一声,而不可能叫个不停。要让客户一直叫下去,就要给客户提供内容和服务,并让客户使用内容和服务时,获得精神上的东西。
3、方法:扩大房地产的业务边界,进入第二和第三层次
卖房子是第一个层次,提供内容和服务是第二个层次。从第一个层次到第二个层次,以提供服务来维系内容。第三个层次就是收获社群,之前开发商建客户群就是为了把房子卖给客户,客户名单只有物业服务和下一次销售时才有用。开发商销售完成后躲客户唯恐不及,客户似乎就意味着麻烦和投诉。而旅游度假地产,社群的力量相当重要,开发商、开发商的合作者、业主,共同形成一个社群,他们共鸣、分享、互动,相互连接创造价值。
社群的价值和变现
社群必须先对客户有价值,客户才会长期在社群里活动。而客户长期在社群里长期活动,客户与开发商双赢、彼此获利也就水到渠成。目前,阿那亚的业主已经成为开发商的销售人员、融资对象、合作伙伴…
一 社群对客户的价值
1、一起玩耍,生活丰富
许多楼盘,业主居住很久连邻居姓张姓王都不知道。而在阿那亚群里面大家都很亲热。
虽然业主不是每个周末都会去,但没去的时候就会在群里看到邻居玩得怎么样。大家相互调侃相互挤兑,会觉得很有意思。这种网络生活构成了业主生活很精彩的内容,突破地域界限,日夜全部在一起。
2、 获得知识和信息
业主在群里交流信息,知道自己的家园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新闻。一起交流“舌尖上的阿那亚”,看周边哪里吃海鲜买海鲜最好。
开发商也在群里发各种通知和反馈。群里还有很多专业人士分享知识,比如时尚达人群、中医养生群、金融投资群、摄影群、读书群都很专业。金融投资群里面就有好多都是金融公司的老总。
3、 互相帮助,获得各种牛资源
一个业主的朋友的孩子在内蒙古,疑似先天心脏病,治疗产生疑惑。该业主把片子发上来,北京几个著名的大夫就在群里帮他诊断,还介绍更牛的心外科的专家,直接和病人家属通话。这是了不起的牛资源。这个场景也很有意义:一位业主帮另一位业主救孩子,其他都在旁边围观,所有人被气氛感染。大家意识到:有问题会有一帮牛人来帮我。
4、 成为事业平台
有的业主彼此互通有无合伙做生意。而有的业主甚至投资阿那亚,给阿那亚提供材料做项目,在阿那亚投资,在阿那亚开店,成为阿那亚的合伙人(见后文)。
二 社群对企业的价值
阿那亚项目的许多资源都来自于业主,这是一种独特的现象,这种合作是双赢的,但又并非纯粹的市场行为。
1、节约营销成本
传统旅游度假地产,为了一个成交客户,可能会花3-5万活动成本。
但阿那亚只不过是通过几万块消费卡补贴(见上文),让业主来项目活动,在为项目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完成了营销。阿那亚现在已经基本不做卖房广告,靠老业主带新业主一个周末能卖几十套。有业主先把朋友圈里的人拉入业主活动群,这些人先在群里活动,随后成为业主。
老业主“带人来”的劲头好像上了瘾,核心在于他们希望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好东西,希望朋友成为自己在阿那亚的玩伴,大家一起玩一起变老。
2、节约融资成本
阿那亚成功地在业主中实现了项目后续的部分融资。有几个业主每人出一千万,投资之后还对项目的传播起了很积极的作用。甚至有业主投资两亿成为一酒店的股东。
马寅曾提到,阿那亚后期产品是100栋别墅,有9个业主表示希望参与进来,他们投建设费用,只要保底给他们10%~15%的收益就,这个房子70%他们就包销了。
其实相关投资回报并不很高,但投入自己喜欢的家园和社群,业主心里很快乐。开发商节省了财务成本,从为银行打工变成给业主打工,心里也很高兴。
3、降低管理成本
如果有业主在群里提出一些个性化乃至不合理的要求,许多业主会主动出来帮开发商解释,在客群的维护中会形成相当大的一股力量。当然,这种维护前提是之前开发商对客户提出的问题事无巨细,都有回应和改善,客户被感动。
有客户自发倡导:每个人要管好自己家的狗。组织义务劳动自己去沙滩捡垃圾。业主把阿那亚当家以后,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投诉者,而是一个参与管理者,自治的精神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减少了服务者和被服务者之间的矛盾。
4、了解客户需求
了解客户需求,是降低项目后续设计成本的关键,而客户群里天天在滋生客户需求,在争论在分化,最终通过争论,互相解释,开发商很容易搞清楚哪些是真实的客户需求,哪些是必要的客户需求,哪些是主流的需求。
5、获得合作伙伴
阿那亚的采购和工程,业主优先。一个业主的老公是提供材料的,现在阿那亚二期公寓的水龙头和马桶就用他的。一个业主专门做窗户,也就给阿那亚做窗户,窗户有小问题,他立刻从三亚飞回来处理,说“不能在邻居面前丢脸”。
业主变成合伙人会提供更优惠的价格,而因为是邻居他们更重视质量。
业主本身则在这个过程中也获得了一个业务平台、生意平台,业主成了阿那亚内容和服务的整体合伙人。在一个小镇里,业主参与创造,慢慢的变成了一个集合体。阿那亚的一家火锅店、水上运动俱乐部、中医诊所、玉石铺,都是业主开的,这很类似于传统上意义的小镇,熟悉的大家工作生活在一起。
阿那亚独特的核心赢利模式
阿那亚通过运营,项目越来越火,其项目二期成功实现溢价,而一直被看作“赔钱配角”的服务,在阿那亚也开始赚钱了。
一 物业的升值
阿那亚项目总量40多万平方,分几期完成。阿那亚认为高周转高杠杆已经玩不转,而转型做服务,短期虽然是慢周转,但可以获得别的附加值,比如物业的升值。而有的项目一期卖完二期却不怎么样,就是因为其还是把服务当作营销的道具,“表演永远不可能真实,也不能让客户得到真实的很好的体验”。
阿那亚二期已经卖到一万六,未来可能接近两万,公寓比周边的别墅还贵,而周围的同类房子7000、8000还卖不掉。
事实上阿那亚在服务设施活动场所的投入上,并不是特别大,其影响最大的图书馆,也就几十万的设计费、几百万造价。其投入最大的可能是高尔夫俱乐部。
虽然服务设施活动场所投入并不很大,但比只修一个售楼处的开发商投入占比还是要高。
前面看似投入多了,却可以享受了二、三期可持续的销售,二、三期价格持续提升溢价的红利。
二 各种服务开始赚钱
2015年端午节几天,仅阿那亚会所的收入就有50万。阿那亚沙滩酒吧平常每天都有一万多的营业额,周末会有两三万,这基本相当于北京三里屯的酒吧。
阿那亚的200个客房,业主自己为朋友订的太多,游客基本定不到房子。沙滩吧已经人满为患,7点到8点半篝火晚会老电影,全部都是人,晚上10点以后才会空一些。阿那亚的食堂、农场等也都是赚钱的。
阿那亚的所有服务,2015年上半年现金流是正几百万,和之前那些项目贴钱的营销行为成为天壤之别。服务不再是营销的道具,它自己能赚钱。
有业主十几个亲戚一个下午消费7000块。中产是可以为一次比较疯狂的周末花1000多块的费用的。阿那亚也有便宜的项目,业主在食堂吃一餐可能就花十几块钱。
而这一切,还是在阿那亚为了保证品质基本是半封闭而不对外开放的情况下。而阿那亚即使未来不对外开放,后期客户可能已经足够。
阿那亚2016年将新增800户入住,新业主会带他们的朋友来,一带就十几个几十个,简直类似于旅游团。最终阿那亚会有5000户,每个周末,每户公寓住3人,别墅住6、7个人的话,那是一个很客观的数字,现有设施可能都不够。
所以阿那亚已经落成邻里中心,里面建成了第二食堂。超市、茶室,用集装箱搭成的迷你商业街,新的酒吧、咖啡厅,都在修建中。
我所认为的社群名盘,如果细化下,那就是都具有社区公约,具有共同价值观,具有较好的自然资源,内部有社群聚落文化,邻里关系融洽,具有较好的社交关系,产生了新的价值……待我解读之。
地产社群之父:阿更美那亚 人生可以
每次看到阿那亚朋友们微信里的点滴,都感觉到幸福欢乐。这也是阿那亚所提倡的:人生可以更美。即阿那亚的欢乐之道吧。
阿那亚有一整套的价值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产品是最底层的东西,它只是载体。之上是生活方式的主张与配套服务体系。最上面是价值观体系。正所谓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你怎样信仰就怎样生活。在“内心兵荒马乱的时代”,提倡传统与回归,建造孤独图书馆为中国人的家庙,提出家史计划,向内追寻,寻根家与家乡。"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我将阿那亚的三个层次进行横向纵向梳理,就是如下。阿那亚从“人”出发,从社会的最小单元家庭出发,而至社区,凝聚社群,重构美好社会。
我也由此开始思考社区、社群、社会三者的关系,在2016年1月,形成了一份社群思考的分享。而此时也巧遇日本社区设计第一人山崎亮的《社区设计》,他说:重新思考社区定义,不只是设计空间,更要设计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为什么阿那亚做到这么好?我想有这么几个原因:
1、产品第一性。原乡美利坚大好山水,美丽环境,低密度产品形态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2、业主的遴选。业主平均年龄在45-50岁之间,属社会中坚,有财务自由,有自由时间,均质统一,素质较高。
3、阿那亚三位创始人的亲力亲为,只有老大关心重视,才能真正做好自上而下的美好,真正让业主得到安全感和尊重。
4、时间的沉淀。阿那亚经过几年发展,已经成型成熟,多年的社群活动柔化了邻里关系,建立了美好的邻里关系。
5、团队的努力。建立体系化的社群维系团队,专人专属做社群,做活动做支持,才能保障每一个社群每一场活动有美妙的结果。
社群营造,不是一蹴而就,不是一日之功,自上而下,由小而大,慢慢浇灌,用心扶植,终有一天,会开出美好的花。
我来做一种假设,假设你是一个卖足球用品的,你在体育馆旁边有个不错的门店,你每天赚个千八百的问题不大,这是传统的思维。再假设你是一个卖足球用品的,你是一个足球贴吧的吧主并且是一个足球专家(嘴上的专家也算),你们每天都在讨论有关足球的事情及赛事。你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话题,大家喜欢听你讲足球及预测赛事,那么你的商品会不会好卖?你每天赚个万八千的也很正常,而且你的店面成本要节省很多,这是社群思维!
前面的一种假设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做法,如果体育馆旁边有两家店的话,它的竞争压力就会很大!第二种假设是互联网思维的一种,叫社群思维,大家发现了没有,它的模式里不存在竞争,它跳出了传统的竞争模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