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IDC的销售数据公布后,OPPO就一直处于舆论的漩涡上。不仅国内媒体,国外新闻媒体也纷纷效仿。
2月6日,意大利报纸《国家报》(ElPaís)报道了《手机取代iPhone在中国的王者地位》一文的内容,称在过去的四年里,iPhone首次失去了中国市场第一的位置,其向下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OPPO是提升最快的知名品牌——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09%。
从销量来看,2016年华为在中国智能手机销售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6.4%,OPPO以15.5%位居第二。但凯茂·波因特科研企业认为,两家公司的排名很可能随时随地互换,因为去年第三季度OPPO的成绩比华为好。
新闻媒体就是这种情况,他们的报道跟在销售清单后面。前两年是小米和小米雷军,现在才刚刚开始牵手OPPO,OPPO的测试结果不容忽视。OPPO是不是刚刚好?人生得意的OPPO还必须做什么?
第一,OPPO的成功是历史背景的一部分。
OPPO一直是中国手机行业的关键玩家,但这两年OPPO并不是以量取胜。OPPO的优势在于产品研发贴近用户需求,企业形象打造到极致,方式强势,利润可分享。
OPPO的优势不是近几年才有的,在iPhone出现之前很久就有了。
OPPO这几年的成功,赶上了历史背景。
把手机的功能改成智能手机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相对于功能手机,智能手机是颠覆性的,是创新性的,但每个人都会换。这是数十亿人的大好机会。抓住这个换机的机会,就是小米是不是一个性价比高的厂商,是不是很难对付智能机。
2014年底普及后,换机从功能手机变成智能机,从中高端智能机变成低端智能机。
另外,由于技术发展趋势,高端机给人的感觉和低端机接近,硬件配置的差异改变不了这种感觉差异,小米倡导的高性价比也就失去了诱惑力。成为CUHK品牌的利润。
此时,每一个知名品牌都在第一轮换机中枯萎了。诺基亚死了(很快复活),摩托罗拉手机展和回收大打折扣,索尼和HTC苟且偷生,LG退出中国。剩下的华为公司,OPPO,vivo(金立也全部占了)成了既得利益者。
一年100%以上的增长是换机高潮造成的。但是第二轮机器轮换之后,即使OPPO在第三轮保持优势,也不会有那么大的提升。
OPPO的难点是如何在第二波换机后保持高提升。
OPPO的成功是历史背景的一部分,但历史时间并不仅仅归功于OPPO一家。
第二,OPPO的软肋在于专利和绿色生态。
OPPO在国内销量巨大,在东南亚也有不错的销量和用户评价。台湾省是中国五大知名品牌之一,在泰国和印尼都有斩获。但OPPO未能改善欧美知名品牌的销售市场。
事实上,OPPO的营销推广玩法,再加上产品质量,是欧美客户认可的。但如果OPPO想进入欧美国家,会遇到专利级别的不便。
近年来,OPPO处理的专利申请数量一直是中国最好的公司之一。但是积累的时间不足,手机上的很多专利并不是过去绕不过去的关键专利。
相比华为,OPPO不做通信基站,在最底层的通信专利上有弱点。诺基亚、索尼爱立信等公司都吃通信专利。他们老家在欧洲,没有最低的通信专利。当他们来到欧洲,被专利战围困时,他们因小失大。
是专利OPPO介入国外高档销售市场的弱点。
此外,OPPO的绿色生态也有开发室空。现在iPhone触及了手机的天花板,但是按照手机的业务收入,每个季度增长20%左右。服务的毛利率高,对iPhone的利润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
随着销量的增加,OPPO其实已经有能力打造自己的绿色生态,从服务项目中获利。OPPO在这些方面的概念还不如iPhone和小米。
手里拿着金银伴生矿,但只开金矿石,不提取银粉煤灰也很贵。是OPPO的另一个软肋。
第三,OPPO需要成为三星的勇气。
在国内的电子设备厂商中,就消费电子产品而言,OPPO与日本三星有点接近。
从一个面条制造商到全球IT巨头,三星已经被全球客户所接受,这是营销、商品、技术积累的结果。
OPPO早就是一个优秀的手机厂商,但OPPO应该不会考虑做一个优秀的手机厂商。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三星就将制造从消费电子产品扩展到上下游关键零部件。最后,技术、全产业链、商品、营销、推广的融合造就了今天的三星帝国。
OPPO也要把眼光放远一点,形势好的时候按照回收等方式适度拓宽。逐步打造自己的全产业链和自己的生态体系,经过十年二十年的积累,成为与三星、iPhone并列的国际级巨头。
皇帝出巡之初,马车威严。楚霸王项羽说:“可以用他来代替。”OPPO需要这个野心。
创作者:maomaobear|来自:iDoNews专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