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川攀枝花凯特芒果“大量滞销”,农民“亏得血本无归”。据当地政府人士称,没有出现芒果滞销的情况,这种行为就是“卖惨营销”。
比如“痛心,几百万斤黑布林滞销,老农含泪……”、“上百万斤某某急盼销路,别让果农血本无归……”、“家里某某人绝症,靠种植某某为生……”等等。
这类文章中基本上都充斥着3个信息,“几百万斤某种农产品滞销”,“因卖不出去而血本无归”,“家里某人得了绝症,靠种植某种农作物为生”。
而一般稍微有点爱心的人,都看不得这种文章,因为会心痛,进而就会购买文章中所出现的农产品。
二、农产品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受市场影响较大,关系农户切身利益。“卖惨营销”制造的滞销假象,不仅影响当地农产品声誉,而且有可能拉低农产品价格,让农户的预期收入减少,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农产品市场交易秩序。不管是无中生有,还是夸大事实,“卖惨营销”的伎俩损人不利己,欺骗消费者感情,透支公众信任。
三、除了多年的“老梗”——水果滞销,还有各种“滞销”、“破产”、“抗癌”、“家门不幸”等故事。媒体曾报道过,一位长相容易博得同情的老大爷,频繁出现在各地各种水果滞销的网络营销之中,被网友戏称“老大爷都不够用了”。
四、此外,营造出来的“滞销”假象,可能会整体拉低农产品的销售价格,降低所有农户预期的利润收益。从这个角度来说,“卖惨营销”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属恶意投机“抢跑”,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方式。对此,有专业人士认为,不管是无中生有还是夸大事实,根本不能算是营销,而应该算作造谣。
总而言之,卖惨式营销不仅坑害了农民,也欺骗了消费者,该出手管管了,不然对于我国农产品的发展危害很大。
部分商家已卖惨作为促销的手段,这就是对于消费者的一种欺骗,本质上属于虚假宣传,已经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市场监管部门应该对这些商家进行约谈,让他们改变一下营销的方式,不可以去欺骗消费者的感情,也不能误导消费者。
为了让产品售卖出去,很多商家确实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比如说四川攀枝花的芒果大量上市,而为了赶紧销售出去,部分商家就称芒果出现了大量滞销的情况,很多果农是血本无归的。有一些网友就特别的善良,听到这样的话语就会赶紧下单,但收到的芒果的品质却不是特别的好,外表看起来很光鲜亮丽,那里面却腐朽不堪。这种芒果就属于运输过程中出现了磕碰或者本来就是坏的,是商家故意发给消费者的。这不仅是虚假宣传,还涉及到了一种差东西高卖的情况就是欺骗网友们,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假的。第1次的时候肯定是不知晓的,等到了第2次网友就会产生一种疑惑,也不会再去购买一些农产品了,对于市场秩序产生的一种扰乱,所以这样的促销方式是要不得的。
这种方法既不合理更不合法,因为市场经营是需要坚持诚实守信原则的,并且我国广告法也有相关的规定,不能在宣传语中出现一些引人误解的内容。也希望所有的商家都可以进行合法合理的经营,只要产品的质量非常的好,价格也比较的合适,相信网友们都是会进行购买的。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治理的力度,规范一些促销的手段,让农产品的价格信息变得比较公开透明,这样才能真正的助农,也能让消费者买到性价比很高的农产品。
只有双方共同使力,才能让农产品的售卖变得越来越好,而不是去欺骗消费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