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太极一样,学会借力,才会省力。 借势营销可以分为哪几种呢?
要说借品牌,最火爆的当属加多宝。王老吉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百年品牌。1995年,因种种原因,陈鸿道在香港获得了“王老吉”商标和秘方的使用权,以鸿道集团名义在香港生产和销售罐装王老吉。此后,鸿道集团把王老吉做到全国畅销品牌。后来,王老吉的授权到期,鸿道集团推出加多宝,并借着王老吉的声誉,把加多宝包装成“加多宝出品王老吉”、“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已改名加多宝”、“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这些借助王老吉的营销,使加多宝成功代替王老吉,变身为凉茶畅销品牌。
卫龙辣条的借品牌功力也十分了得。他借了苹果品牌的势。他的广告做成苹果一样的质感,名字也起的和苹果类似,比如新款辣条Hotstrip 7.0。卫龙这一波神 *** 作,瞬间把不入流的下三等小零食变得高大尚。
自身渺小,如果能借助强大的品牌,则会迅速成功。
如果产品自身用户小,可以借助其他产品的用户,和其他品牌共同做联合营销。联合营销,会创造出"1+1>2”的效应.
芭比娃娃是20世纪最畅销的玩偶,她已销往150多个国家,平均每个美国女孩拥有9个芭比娃娃。自1959年以来,芭比娃娃和世界各大品牌联合起来做营销。其合作涵盖服装、珠宝、日用品等众多领域。比如麦当劳芭比娃娃、哈利波特芭比娃娃、Burberry芭比娃娃等。芭比娃娃与大品牌的联合营销,使其产生巨大的影响,收获巨大的利益。
用户不够,就借相关产品的用户,进行联合营销,达到共赢。
淘宝的兴起,让“世界上没有难做的生意”。小视频的兴起,把网红经济推上风口。
一个普通人或者小企业,可以借用淘宝的平台,使自己做大。
2007年,林佐义还是一枚大学生,他在大学期间,在淘宝上代卖家具。2008年成立林氏林业,成为淘宝网上第一家家具企业。林氏木业借助淘宝这棵大树,成为家具界一批黑马。淘宝,扶起了一颗颗像林氏木业一样的新星,像张大奕、小狗电器、茵曼等众多品牌都是在淘宝的呵护下慢慢成长起来的。
如今的小视频,火遍了整个神州大地。李佳琦、李子柒通过抖音从默默无闻的路人,变为带货大咖。不只普通人,很多明星也利用小视频平台涨粉。去年李现在抖音上的第一个小视频就收获几百万的点赞。明星里我最喜欢看的是郭冬临的视频,尽显暖男本色。
随着时代的日新月异,渠道也在发生着变化。跟上时代的脚步,捕捉到新兴渠道,抓住红利期,猪也能飞起来。
世界上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热点事情是生活中的一个调味剂,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我们可以乘着热点事件,增加品牌知名度。
广告里写热点最好的莫过于杜蕾丝。每一个节日,每一个热点都不放过。
当年宝马100周年时,奔驰也来凑热闹,蹭热点,一句“感谢100年来的竞争,没有你的那30年其实感觉很无聊”,把奔弛悠久的历史,友爱的精神完美表现出来,引得网友疯狂转发。
借热点营销有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1、速度快
借热点重点在于速度。一个借点出来后24小时以后,影响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时间就是金钱,抓住热点,快速进攻,就会抓住机会。
2、观点与品牌相符
营销中的所有言语都代表这个品牌,蹭热点就是要扩大品牌影响力。所以,营销中的观点一点要与品牌理念相符,并突出品牌。
3、卖产品
所有广告,如果不是建立在增加销售的基础上,都是耍流氓。所以,蹭热点一定要以提高销售额为目的。不是蹭个热点,觉得好玩儿,而没有收获。
营销是一门学问,并需要灵活去用。用好了,可以使企业快速发展。每天学一点营销,思考一下别人为什么会成功,当我们做企业时,就可以少走弯路。
淡墨染清秋,职业经理人,专注职场解惑,个人成长,人生思考。
借势营销,是将销售的目的隐藏于营销活动之中,将产品的推广融入到一个消费者喜闻乐见的环境里,使消费者在这个环境中了解产品并接受产品的营销手段。具体表现为通过媒体争夺消费者眼球、借助消费者自身的传播力、依靠轻松娱乐的方式等潜移默化地引导市场消费。换言之,便是通过顺势、造势、借势等方式,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销售的营销策略。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能很好的运用借势营销手段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企业在运用借势营销时,总是浪费资源、耗费精力而毫无所获。
比如,很多企业认为“造势”就是广告和各类促销活动疯狂滥炸。不是大量电视广告、广播广告、报纸广告、杂志广告、户外广告进行地毯式轰炸,就是宣传画、宣传册以及各种夹页、传单满天飞。不是造成金钱的浪费,就是制造“彩色垃圾”,让马路清洁工苦不堪言。认为“借势”就是在各种类型的商品交易会、展销会、推广会甚至民间庙会上,锣鼓喧天,美女成行。有的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名人加入促销队伍的行列,现场作秀。几乎把各种“造势”和“借势”的活动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这种“造势” 、“借势”演绎的不是营销策略的竞争,不是智慧的竞争,而是成了企业财力的大比拼。一些没有实力或者是财力不足的企业,似乎是被“逼上梁山”,举债“造势”。最后由“造势”变成了“豪赌”。结果使得胜利者遍身鳞伤,失败者片甲不归。不知有多少企业的英雄好汉就是在这种“造势”和“借势”中倒下。
我们经常驻足观看一些商场开业活动、楼盘销售活动或者新产品发布活动,场面很热烈,活动很热闹,节目也不少,也很聚集人气。但仔细琢磨一下,就会发现活动形式并没有与活动主题有机结合起来,形式并不为内容服务。观看者全然不知道活动的主旨是什么,甚至还会闹出诸如哄抢礼品的笑话。这不但不能达成预先的宣传效果,还降低了活动品位,影响了企业的品牌形象。诸多的不协调因素就像盘里的夹生饭,难于下咽,更难以消化。
比如许多服装厂家特别是内衣厂家,十分注重路演活动,经常在商场内外搭台做时装秀。这确实给了观看者大饱眼福的机会,让观看者免费欣赏了一场时装表演,但往往观看者不是目标消费者,他们的着眼点并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其他的意图。而真正的购买者还不知道这些服饰是什么牌子、什么料子以及什么价位,这样的活动又有什么意义呢?
很多企业只是注重短期行为,而没有关注长期的营销战略规划。企业缺乏整体企业战略,随意性很大,打水漂的例子在所幸免。诸如花几十万赞助一次晚会、花几万做一次路演等等,活动本身和企业以及产品的宣传并没有多大关系,自然就不能为企业造势,除了浪费企业的金钱,不会什么更多的收获。
其实,借势营销是一个不断投入的工作。作为一种新型营销手段,借势营销集新闻效应、广告效应、公共关系、形象传播、客户关系于一体,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企业新产品推介、品牌展示、建立品牌识别和品牌定位等营销活动的首选策略。因此,借势营销要对企业有所裨益,就不能做“一锤子买卖”,要有战略眼光,从未来着想,从现在着手,围绕一定的主题不断调整营销活动。
首先:与媒体博弈,得学会如何示好。尽管说社会化媒体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但有价值性的原创内容还是比较稀缺的,企业捆绑热点做创意图文,拍微电影,可以为媒体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这种做法其实是亲和媒体的,某种程度上能够改变企业与媒体的关系,形成一种新的基于“创意”的“内容供应链”关系,如果不做这种尝试,只是发发企业自身的新闻稿,价值性并不大,如果媒体认可了你们的创意能力,没准赶上哪一个热点,就是一次给力的资源位推荐。有个朋友开发了个APP,想做社会化媒体营销,条件只有一个,没钱,希望上36氪,我给他的答案也很简单,讲故事,讲模式,只要能打动媒体,就有那么一丝机会。
其次:借势的最终目的是人格化品牌形象。企业有好的产品是前提,但同一品类有很多好产品的情况下,企业就必须具备一种产品表现力。产品表现力是企业做品牌,塑文化,圈粉丝的综合素质。一个企业跟随热点做营销不仅可以展现团队成员的创新力,又能显现团队的执行力,最关键还能看出企业的品牌格局和魄力。这种产品表现力玩多了就会改变企业的营销基因,潜在效果可想而知。而持续性的借势营销,就能将企业的品牌形象人格化,时间久了自然会打动媒体,网友。杜蕾斯能成为新媒体时代的脑白金就是最好例证。
最后:借势能改变与用户的关系。表面上看似借势营销是企业借媒体的舞台在作秀,但跟媒体玩其实挺费劲的,每一次无节 *** 的作秀,都是在传递自己的情绪,品性,格调,然后吸引一大批好这口的粉丝关注,一旦有了自己的社群,企业无需再讨好媒体,也无需制造大量的噱头性内容,因为已经靠人格化的品牌形象取得了粉丝信任,和粉丝之间会建立一种品牌黏性。企业只需要维护好社群生态,维护好社群温度足以。要知道,社区化的粉丝经济才是企业做营销的最终归宿,虽然小米被黑出翔了,不得不承认,它是玩这票的榜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