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IP热”这个话题,我们已经进行过多次或深或浅的报道或分析了,这篇的特色之处在于,会把很概念的道理说的比较简单,更重要的是,作者同样坚持:IP并不是“现象”,好的IP是一个长期命题。IP热是什么意思?IP,英语“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IP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形象甚至一句话;IP可以用在多种领域,音乐、戏剧、
电影、电视、动漫、游戏……但不管形式如何,一个具备市场价值的IP一定是拥有一定知名度、有潜在变现能力的东西。美国迪士尼公司就是运营IP的高手,依靠米老鼠等深入人心的形象,不但拍摄动画电影,还创造了史上最成功的主题乐园。印有米老鼠等形象的玩具、服饰等衍生产品所创造的利润远远超过电影本身的产值。中国众多
影视公司正以迪士尼为榜样,力图复制这一模式。那些具备一定知名度、拥有较多粉丝的作家作品于是成为影视公司紧盯的对象。“IP热”告诉我们什么?聚焦当下文化消费市场,“IP热”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关键词。改编自热门网络小说《鬼吹灯》系列的电影 《寻龙诀》上映后凭借16亿元票房领跑新年贺岁档;《花千骨》《琅琊榜》等IP改编剧不仅获得了高收视和高点击量,衍生游戏也获得了不俗的下载量;演出市 场上,根据网络小说《玩命爱一个姑娘》改编的同名舞台剧正在北京火热开演……从内容来源到开发方式,从营销手段到产业模式,抢占IP资源成为颇为流行的行业现象。如何看待“IP热”现象?是文化产品价值链的延伸还是折射出原创能力的匮乏?该如何理性挖掘IP价值?1.IP开发潮,热闹背后虚火也旺【案例】根据畅销小说《左耳》改编的同名话剧如今正在北京上演,仅在预演阶段就预订出了全年60场演出,剧组的排练视频在网络上获得了超过100万次的点击量;同 名电影在2015年4月上映后,获得了近5亿元的高票房。话剧《左耳》出品方负责人表示,喜欢原著的读者至少带来三成票房收入,收回制作成本有了保证。《左耳》在电影、话剧市场上的火爆,是近年来IP开发热潮的一个缩影。乐视视频1月20日宣布,未来将投入70亿元扶植基金打造超级原创IP;阿里影业表示,要以逐轮淘汰方式研发“超级IP”。进军IP开发成为很多互联网巨头、影视文化企业的共同选择。IP是英语“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现在通常所说的IP,广泛意义上来讲是指那些被广大受 众所熟知的、可开发潜力巨大的文学和艺术作品。IP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形象甚至一句话,可以应用于音乐、影 视、游戏等多个领域。美国迪士尼公司即是运营IP的成功典范,依靠米老鼠等广受欢迎的形象IP,衍生出主题乐园、玩具、服装等多种产品,收益远超电影本 身。IP概念在中国影视文化界火热起来大约始于2014年。这一年的影视产业被称为“网生代”元年,“小时代”系列、《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由 小说或歌曲改编而成的作品在市场上纷纷取得高票房,IP改编热潮到来。数据显示,我国2013年基本没有特别大的网络剧,2014年小说IP改编作品有 20部左右,2015年有40多部IP改编剧,到2016年,这一数字有望突破100部。在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看来,IP开发热潮的到来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的必然体现。随着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文 化需求越来越旺盛,文化消费市场越来越大,文化产品形态越来越丰富。如果说IP是一个内核,它存在的方式则可以在漫画、小说、电影、玩具、游戏等不同形态 中转换。通过对热门IP的多元化开发、多渠道推广,将其价值最大化发挥,这也是成熟文化市场的惯常做法。尽管IP改编热在我国兴起较晚,但发展迅猛,热门IP早已被一抢而空。业内人士介绍说,近一两年网络IP版权费一涨再涨,3年前10万元一个, 如今随便一个IP就是100万元,有的达到千万元高价,一些IP价值被过分高估。抢IP、囤IP成为不少影视企业的工作重心,一首流行歌曲,一篇点击率高 的帖子,甚至《新华字典》、“俄罗斯方块”等概念,都被买去当作IP开发。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赵晖坦言,IP概念并不是中国独有,但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当下中国的影视业这般追捧IP,乃至达到疯狂的程 度,这种现象折射出中国影视行业的深层问题。资本追逐IP,目的是想把一个项目尽快变现,反映了影视文化业界的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态。如果一味地依赖IP、 热炒IP,而摒弃影视内容本体,那么在资本的裹挟下,创作会越来越粗糙,原本就较弱的原创能力将受到进一步损害。2.创意短缺,“IP热”折射影视发展困局【数据】2015年,国内有近30部IP改编的电影,贡献了约80亿元的票房。招商证券发布的报告显示,上游的IP储备与交易、中游的影视剧制作与运营、下游的衍生品市场这三者形成了完整的影视剧IP产业链,三者互通将打造出超万亿元IP市场。影视产业购买文学作品版权的传统由来已久,IP开发将推动这一传统做法的 *** 作规范化和精准化。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IP改编热潮的出现是影视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吴兵认为,IP改编的“井喷”并非是原创动力不够,而是目前的市场判断机制还不能准确提供对原创剧本的判断依据,而IP则能直观地展示一个作品的潜在消费群体和市场价值。中国影视产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创意短缺是“IP热”出现的首要动力。从2010年的刚过100亿元到2015年的440亿元,中国电影票房突飞猛进。随着银幕增长数量向三四线城市下沉,中国电影市场依然具备巨大 的发展潜力,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蜂拥而入。目前,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乐视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成立了影视部门。电影产业不缺资本,缺的是能拍成电影的创意, 拥有较强“粉丝”基础的IP则成为重要的创意来源。“利用成熟IP开发影视作品的最大好处是可以降低投资风险。”中文在线总裁童之磊分析说,以IP主要来源网络小说为例,这些畅销小说是广大网民 从海量作品中筛选出来的,符合网络时代读者的审美,将它们改编成影视剧、游戏等产品更容易引起共鸣。游戏产业的市场反应佐证了童之磊的看法——有数据显 示,有IP的手机游戏下载转化率是无IP游戏的2.4倍,收入则是无IP游戏的两倍。“IP热”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影视产业原有的创作模式。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影视制作不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而是可以和受众实现充分互 动,提高关注度的过程。IP改编成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创作者与受众保持互动会不断引起热议,更易得到受众的关注,从而在宣传推广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 超级IP《鬼吹灯》改编的电影《九层妖塔》《寻龙诀》为例看,《鬼吹灯》的IP号召力为影片省掉了上亿元的宣传费。显然,作为一种影视运作方式,IP是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艺术创作综合开发的范例。业内人士坦言,凭借天然的话题度与庞大受众群,与原创剧本相比,IP改编确实讨巧而省力。乐视影业高级经理梁女嫣介绍说,“IP热”本质上看是 粉丝经济效应,粉丝数量及粉丝类型是投资方选择IP时最看重的因素,数量大意味着转化为观众的基数大,粉丝类型更集中则营销效率更高。需要引起关注的是,大量涌入影视产业的商业资本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缺乏对原创作品的判断力,只能靠追逐有名气的IP控制试错成本。腾讯视 频总编辑王娟表示,IP不是万能的,在当下单纯追逐IP的热潮中,更需要冷静。影视文化产业归根到底是内容主导产业,如果对内容重视不够,即使热门IP也 很难获得市场认可。3.丰富内涵,警惕出现“一窝蜂、一阵风”【探索】百度成立了百度文学,并签约影视、游戏等多家合作伙伴,进行IP产业链开发。腾讯收购盛大文学成立阅文集团,以文学为源头,促进精品IP在线下出版、影视、游戏、动漫、音乐、周边等泛娱乐领域的多态呈现,实现文字阅读市场价值最大化。对于当前的IP开发热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指出,业界一定要理性对待,警惕出现“一窝蜂、一阵风”。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重 视IP说明业界已认识到内容质量的重要性,但也要看到IP开发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影视产业投资较大,投资方肯定不仅希望IP的“粉丝”来看, 也希望其他人都来看,如何打动后面这批人,才是充分挖掘IP价值的关键所在。制作方与IP提供方分工合作,各取所长,从而提升作品质量,达成商业利益最大化,这是影视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如果单纯利用IP带来的“粉 丝经济”进行一次性开发,无疑是对IP的过度消费,很可能毁掉一个优质IP。在IP的“老树”上开出“新花”,通过影视产业与文学、动漫、游戏等领域的跨 界融合进行模式创新,创作出不同业态的精品,丰富IP内涵、提升IP价值,从迎合消费需求转为主动引导消费需求,这是IP开发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IP开发热潮中,不断出现的版权纠纷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不久前,《匆匆那年》小说作者九夜茴要求某视频网站停止播放网络剧《匆匆那年:好久不 见》;悬疑小说家周浩晖起诉电视剧《美人制造》涉嫌抄袭其小说《邪恶催眠师》。业内人士预测,由于IP价格被炒高,今年的著作权纠纷将会更集中。中国版权 保护中心法律部主任孙洁表示,IP凝结着作者创作作品的价值,完善版权保护政策,降低维权门槛,加大侵权处罚力度是IP开发的必要前提。在魏鹏举看来,构建健康的IP生态首先要继续鼓励原创,只有越来越多的原创作品进入市场竞争,才能优中选优,提升IP的审美价值。同时,要在法 律层面加强监管。此外,当前影视文化产业出现一种“产品经理”现象,投资方一味追求项目盈利状况,而不管作品本身好不好。“文化产品不仅具有经济属性,更 需注重社会效益,要引导从业者在IP开发过程中‘两个效益’并重。”魏鹏举指出。中国电影市场主要IP来源●网络小说类:这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IP来源。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开始,越来越多的影视投资人关 注到网络小说领域。仅在2015年“五一档”,就有由小说改编而成的《何以笙箫默》《左耳》《万物生长》等多部作品上映。《死亡循环》《三生三世十里桃 花》《盗墓笔记》等一大批网络小说已公布了IP项目的启动。●音乐类:由高晓松监制的电影《同桌的你》拿下近5亿元的高票房,让热门歌曲IP在电影圈获得了青睐。何炅执导的《栀子花开》、流行金曲《爱之初体验》同名大电影均在2015年暑期档上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小苹果》《一生有你》等流行歌曲演化而来的电影也已全部立项。●动漫类:改编自日本动漫的电影《哆啦A梦:伴我同行》在2015年“六一”档上映,票房突破5亿元。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源自国产动漫形象的《黑猫警长之翡翠之星》《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备受瞩目。●游戏类:IP这个词原本是在网游行业被炒得火热,随着互联网企业深入到影视行业,更多热门游戏被搬上大银幕。《古剑奇谭》《仙剑奇侠传》《轩辕剑》等知名游戏都被传出即将改编为电影的消息。●热门综艺类:同名电视综艺节目改编而成的电影《爸爸去哪儿(1、2)》两部票房近10亿元,《奔跑吧兄弟》票房达到4.3亿元。《中国好声音》《极速挑战》等多个热门电视节目均被制造成了电影版本。
实际上这部片里绝大多数IP版权都是华纳自己的,第一关,金刚和侏罗纪公园,华纳的,第二关,闪灵,华纳的,第三关,哥斯拉和铁巨人,华纳的。
出现的大量DC角色,包括蝙蝠侠和大超,都是华纳的。其他能够明显认出的角色都是好谈下来的角,卡普空自己就非常喜欢把人物拿出来联动,劳拉也算是急需在电影界混点人气,暴雪自己就是做电影的。高达能出来算是比较厉害,但三分钟设定都留下来奥特曼出不来已经有点可惜了,其他的梗都是历史遗珠了,你认都认不出来,版权费当然便宜啦。
顺手一提,奥特曼是因为圆谷自己把海外版权卖得乱七八糟,自己都说了不算了所以想加也加不进去,简直就像是小明的作业给太多人抄了结果自己被判了0分,真的,版权问题还是要重视一下的。
这电影别看出现这么多人物,就有两点因为版权说不过去了,一是迪士尼,二是任天堂。实际上我们老玩家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已经觉得不对味了,一边在怀旧童年,一边塞尔达马里奥米奇星战加漫威统统缺失,几乎整个童年都对不上号,实在有点不舒服。
任天堂还好,因为毕竟还有雅达利可以拿来用(还好雅达利完蛋了,星战的版权可在迪士尼手上啊,一个科幻怀旧的致敬流行文化的电影没有星战,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就算如此,谈下来的星战版权都只能以模型和对话的形式一笔带过,非常可惜了。
为什么谈下这么多版权,不让主角一个个变身过去来好好利用一番,我觉得很可能还是有版权使用限制在里面,形象出现在背景里算一回事,正式拿出来放主线里就是二次创作了,终归有点不一样。
新金刚和哥斯拉在华纳和传奇联手的怪兽宇宙里,侏罗纪系列有一部分在华纳手里,至少游戏是华纳出的。古墓丽影是反过来,电影是华纳出的,反正我觉得这些角色多多少少比起高达来关系更大一些,的确我直接说华纳的不够严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梳理梳理,你如果真要说电影里出现的是旧版金刚也不是不行,机械哥斯拉也不是哥斯拉呀,这也应该算圆谷和东宝那边的吧。
企业在获取品牌授权及选择授权品牌之前,首先最需要了解清楚的是企业自身所具备的内部条件,也可称之为“企业的内部因素”。
然后企业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清晰的分析自身的授权目标,而非盲目地追随。比如有些企业希望进一步开拓市场占有率,提高品牌地位,那么在选择授权IP时就要挑选符合产品调性,甚至和产品有着相同受众这类IP,好如锐视文化做的动漫授权IP。
其次,企业要明确产品的目标客户群体的属性。举例来讲,如果是一家做玩具及婴童用品的企业的话,首先要明确产品的目标客户群体的年龄段,有婴幼儿,幼儿,儿童,少年……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IP有不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尤其是在婴童时期。出名的有小猪班纳童装,青蛙王子洗护,这些成功的企业都是因为找到了合适自身的动漫IP形象而作为突破口,进而品牌容易被大众接纳。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