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是功,过是过——怎样看待蜜雪冰城在自身危机中的营销与反向发展呢?

功是功,过是过——怎样看待蜜雪冰城在自身危机中的营销与反向发展呢?,第1张

  前有“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后有“逛街买鸿星尔克,渴了买杯蜜雪冰城”,一起支持为抗洪救灾做出贡献的国产企业。不得不说,近几个月来蜜雪冰城的营销手段(抗洪救灾不在营销手段范畴)是大获成功的,网络空间皆是那首洗脑的蜜雪冰城神曲;而在抗洪救灾中捐款千万,更是让人们对于蜜雪冰城的好感度直线上升。然而功是功,过是过,在看到蜜雪冰城辉煌的网络舆论支持下,也绝不能忽视其自身在今年内出现的数次质量卫生问题。功过二者之间应该如何看待?

一、蜜雪冰城在营销大火之前被爆出的问题

  今年的五月十四日,蜜雪冰城发表了关于自身三家店面负面事件的致歉声明。而在五月十七日上午,郑州市市场监管局也召开了对于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违法违规问题行政约谈会。约谈的主要对象有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裁张红甫以及公司主要核心管理人员、永安街店负责人。

  事件主要问题是,蜜雪冰城旗下门店郑州永安街店、济南大观园店、武汉马湖商业街店存在篡改开封食材有效期、使用隔夜茶汤奶浆半成品等食品安全问题,被在网络上爆出。

  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都是民众热切关心的问题,毕竟民以食为天。再者近年来数家大型餐饮企业屡屡出现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对人体也造成一定的危害,引起广大民众极大的不满。

  另一方面,此类事件的主要发生因素是各地方门店的自身行为,影响上升到企业总部本身是不可避免的,然未必便是一家店出现问题,就是企业的错;诚然,企业也有着不可推卸的监督管理之责。对于拥有众多门店的企业来说,一家店出现问题,所有连锁店加盟店都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企业本身也是不会想出现各种卫生安全问题的。

二、蜜雪冰城一场漂亮的“神曲营销”

  在被爆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公司主要人员被约谈后,按常规发展来说蜜雪冰城应该是会有一段时间的萧条期,然后再逐渐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恢复正常营业状况。然而一首“蜜雪冰城甜蜜蜜”的神曲横空问世,直接将这段“萧条期”压制在了极短的时间内。不得不说,这一营销在危机管理的视角中是极成功的。

  看似短期内通过唱神曲给予顾客免单的方式会减少大量收入,但看得稍微长远一点就会发现这一行为所带来的长期收益是远远大于眼前的投资的。蜜雪冰城有这个魄力,也取得了成功。

三、河南抗洪救灾中蜜雪冰城的作为

  河南洪涝灾害初期,蜜雪冰城并没有第一时间官宣灾区捐款信息,由此也受到了很多指责。然而实际上,蜜雪冰城的总部就在河南郑州,其本身也属于受灾群体,公司大停电,损失惨重,正在“自救”当中。而在短暂的应急处理之后,蜜雪冰城立刻宣布捐出2200万元现金,支持灾区的应急救灾工作。

      此举一出,深得民众倾心。

  不得不说,蜜雪冰城在奶茶界不算高端(当然这是以前!),其实惠亲民的价格,四块、五块一杯的柠檬水,是不能跟其他动辄几十块一杯的“高端”奶茶同行相比的。然而,就是靠着几块钱几块钱进账的蜜雪冰城,却捐出了高于任何一家几十块一杯进账的“高端”奶茶企业。

  在自身尚未从负面影响中彻底走出来,并且总部受到洪涝灾害威胁的情况下,蜜雪冰城的作为无疑是有担当、有作为的良心国产企业之范。

四、功过不相抵,蜜雪冰城的路会越走越宽

  蜜雪冰城与鸿星尔克都值得夸赞一句良心有担当。其功甚大,其担责甚积极。

  值得一提的是,前段时间网络又爆出顾客在蜜雪冰城购买的饮品中有虫子的问题,但是看看此时网络舆论说的是什么——“别说虫子了,就是有蛇我也喝!”当然这是一句玩笑话,舆论变成这个风向说明民众对于蜜雪冰城的认可度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如果以后还是屡次出现虫子(更不要说什么蛇了),那是肯定不可以的。

  蜜雪冰城在近几个月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其管理层是实在有能力的。在旗下门店存在卫生安全问题的情况下,此时更重要的便是处理问题、追责、加强管理与监督,大刀阔斧地整顿门店。虽然我们说了旗下门店的行为并不能百分百代表公司,但是蜜雪冰城本身无疑是担负着监管之责的,不同地方的数家门店接连出现问题,那是不是公司的监管出现漏洞?

 不怕有过,就怕无为。蜜雪冰城在当前民心所向的背景下,更要加大对于旗下门店的监督管理力度,严格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如此才能留住民心,不重蹈覆辙。

最后也想对蜜雪冰城说一句——小伙子,你的路走宽了!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洪水灾害作为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经常发生。而在抗洪期间,也涌现了不少模范青年,当时的女青年龙冬花就是其中的代表,她以“不要命”的精神带领村民奋战在抗洪一线。后来还曾13次被毛主席接见,并与毛主席进行了热烈的交谈,主动向毛主席敬了酒,这一幕给龙冬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9年11月,龙冬花出生在安徽省通城县罗塘将军村的一个贫苦家庭,由于她在很小的时候就没有了父亲,所以从小就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

然而,凭借母亲一个人养活一大家子人还是很吃力,所以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就在龙冬花15岁那年,母亲就把她送到了贵池县去乌沙夹柳城村的一户人家当做了童养媳。

虽然龙冬花的家境贫寒,但是她时刻不忘父亲的教诲,一直都在学习看报,在村里,心地善良的龙冬花也有着很好的口碑,深受乡亲们的喜欢。

龙冬花生于国家动荡的时代,成长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时代。所以,新中国成立之后,龙冬花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土改和民主反霸运动,很快在当地成为了先进分子。

与此同时,龙冬花为民服务的信念更加坚定了,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入党愿望。

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然而,农村的发展更是缓慢。1952年初,当时仅仅只有23岁的龙冬花,主动站出来担任组长, 组织贵池县柳城村村民建立了幸福互助组。

互助组刚刚建立之初,大多数村民对互助组并不抱希望,所以参加的人并不多。

然而,面对这样的情况,龙冬花并没有放弃,相反她看到大家的积极性不高,便挨家挨户去介绍互助组宣传互助组的好处,最终,在她的努力之下,村民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竟然就有三百多户人加入了互助组。

就在当年,鉴于龙冬花的良好表现,组织批准龙冬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而就在这一年,龙冬花又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1952年夏天,江淮地区迎来了数月的大暴雨,长江水位猛涨 。而龙冬花所在的地方正好就在长江的江堤上,面临如此紧急的情况,龙冬花身先士卒带领乡亲们抗洪。

当时在上级领导的决策下,决定让龙冬花带领她的幸福互助组成员参加排涝保堤的任务,虽然当时龙冬花的年纪不大,但上级领导却非常相信她,当时公社的书记告诉龙冬花: “这十三万人口、几十万亩耕地的乌沙大 圩,我就交给你了! ”

对此,龙冬花虽然心中万分忐忑,但还是接受了这个任务。

洪涝面前,分秒必争!看着汹涌袭来的狂风暴雨,龙冬花马不停蹄地带着几百人奔赴前线。面对这来势汹汹的洪水,纵然她心中也很是担心,但当他考虑到如果不尽快抗洪很有可能将会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为此,龙冬花埋头苦干,在前线抢险,一刻也不曾停歇, 整整干了十几天都没有休息。

身为几百人的领头人,龙冬花一刻都不敢松懈,始终守在堤口,以防意外的发生。然而,看着连续下着的大暴雨,越来越高的水位,龙冬花的心中也非常忐忑。

正如龙冬花所料,意外真的发生了。

那天,龙冬花正在和群众巡查堤坝时,发现堤上出现了一处管涌。如果他们不尽快解决的话,大水冲过了堤口,大坝很有可能随时坍塌。

就在这时,龙冬梅马上跑回家去想用什么东西来堵住这个口子,但她找了一圈都没有找到什么东西来堵住堤口。看着湍急的洪水,龙冬梅想到: “这堤坝后面就是十多万百姓的身家性命和十几万亩耕地,绝不能让洪水过来!”

想到这里,龙冬花没有多想,奋不顾身地跳进了洪水中,用自己的身体来堵住管涌。

看着龙冬花的举动,在场的人十分震惊,说不出话来。几个年轻的组员最先反应过来,惊呼道: “组长,你不要命了,快点上来!”

然而,龙冬花依旧坚挺的站在水中,眼看洪水已经没过了她的大腿,在汹涌的洪水面前,她单薄的身体被冲得风雨飘摇,随时都有被冲垮的可能。尽管如此,龙冬梅始终没有表现出来一丝惧怕,反而坚定地站在洪水中,像一位真正的女英雄一样说道: “堤下就是我们的亲人,我绝不能让洪水过来,哪怕为此付出生命!”

周围的群众看到如此“不要命”的龙冬花,默默想到就连这样的一个弱女子就能这么拼命,他们还有什么理由站在岸上看着她独自一人承受呢?

紧接着,这些村民一个又一个地跳了下去,与龙冬花并肩作战,抗击着洪水。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堵住管涌,直到救援到来。最终,他们终于保住了长江大堤。

洪水过后,龙冬花的事迹传遍了全国,得益于她积极地抗洪表现,龙冬花被特批加入了共产党,与此同时, 她还被评为了安徽省农业劳动模范。

1979年4月,由于接连下了几天春雨,江水再次上涨。洪水再一次肆虐了龙冬花的所在地贵池县,回想起上一次发洪水,龙冬花才仅仅23岁。但如今的龙冬花已经退休,而就在这个紧急时刻,已经身患重病的龙冬花依旧像27年前一样,自告奋勇站出来, 带领190多名社员来到了12公里外的杜湖挖防汛石。

那个时候的龙冬花,由于在二十多年前跳洪水堵缺口时,留下了腰伤,并且她还需要按时服药,如果现在龙冬花去抗洪前线,病情可能会更加严重。对此,村民纷纷建议她留在村里。

然而,此时的龙冬花摆摆手,微笑道: “这段堤连着千万人的生命,上万亩的庄稼,这并不是一件小事。我现在还没有到手不能动、嘴不能张的时候。”

话音刚落,还没等大家说话,她就带着自己的15副中药,与社员一同出发了。

在当时看来,已经身患重病的龙冬花就连走路都已经十分困难了,而如今她却坚持奔赴抗洪前线。在她看来,虽然自己的身体情况并不好,但自己总能出出力,这样一来,大家也都能够安全。她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时刻考虑着人民的安危,这样的精神是无人能及的。

在进入抗洪前线之后,龙冬花一干就是十多天,任务一天比一天重。而龙冬花的病情也一天比一天严重,腿上也都已经浮肿。

但尽管如此,她依旧没有喊苦喊累,坚持奋战在前线。挖得累了,她就站起身喘喘气捶捶腰,看着如此劳累的龙冬花,身边的社员们再也看不下去,好几次都抢下龙冬花手中的工具,心疼地说道: “龙劳模,你不是铁打的,你就在这指点指点就行啦”。

对于龙冬花来说,既然自己已经来了前线就要出力,要她指挥别人这事她做不到。看着社员抢走了她的工具,龙冬花立即抢了回来,说道: “这是老毛病了,顶一顶就过去了,人家干活,我站在旁边指手画脚的,我没这习惯!”

时刻关心汛情的龙冬花一直在担心着抗洪,每天早上只喝一碗中药便急匆匆地和船工一起去挖防汛石,就在抗洪期间, 龙冬花和六名船工挖了将近7吨半的石头。

那一次的抗洪工作完成之后,龙冬花被立即送到了医院,经过检查发现,她的腰椎和胸部都有着严重的损伤,不仅如此,胃病和风湿也非常严重,而她这一身的病都是抗洪留下来的。每当人们说起龙冬花的英雄事迹,总会抹着泪说道: “她的病都是为大家累出来的。”

对于自己的英雄事迹,龙冬花几乎很少跟家里人说,就连他的儿子陈建国也曾说道: “我们都是从报纸和村里人的口中,才得知母亲的这些事迹,她很少会主动跟家里人说。”

但母亲却经常教育他们多为群众服务,只有大家的生活好了,国家才会好。

1956年1月30日,政协二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龙冬花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那时的她心情十分激动,她知道这次很有可能会见到毛主席,为此她在家里翻箱倒柜,找出了几件比较新的衣服,便踏上了去往北京的路。

果然,龙冬花来到北京之后,真的见到了她日思夜想的毛主席。会议结束之后,周恩来总理在怀仁堂举行了接待宴会来招待全体政协委员,当时,毛主席自然也出席了这场会议。

然而,令龙冬花没想到的是,她竟然被安排在和毛主席同桌吃饭,这样的消息令她既紧张又激动。

当时的龙冬花受全体农村政协委员的委托,作为代表要向毛主席敬酒。宴会开始的时候,龙冬花小心翼翼地走向毛主席,虽然紧张的情绪让她止不住地颤抖,但她还是依旧控制着自己,告诉自己决不能在毛主席跟前出洋相。

当他走到毛主席跟前时,用双手举起了酒杯,准备向他敬酒。站在一旁的周总理看出了她的紧张,便向毛主席介绍到: “这位就是安徽省贵池县幸福农业社(由柳城村互助组扩编而成)初级社社长龙冬花同志,她是来给您敬酒的。”

听到周总理的介绍后,毛主席立即站了起来,一手端着酒杯,另一只手握着龙冬花的手,笑着说道: “原来你就是龙冬花啊,我早就听说过你的事迹,你做得很好,很好。”

听到毛主席这么夸奖自己,龙冬花非常激动,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对毛主席说道: “主席,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一切为人民服务,谢谢您的表扬!”

看着龙冬花想要给自己敬酒,一向不爱喝酒的毛主席,破天荒地为龙冬花喝了一杯酒,他微笑着说道: “姑娘,你多喝,我少喝一点。”

这时的龙冬花,一只手端着酒杯,另一只手紧紧地握着毛主席的手,崇拜地望着毛主席,之后一饮而尽。

喝完这一杯酒之后,龙冬花还觉得应该代表自己的丈夫向毛主席敬一杯酒。

随后,她说道: “主席,我爱人在解放军部队里当了一名空军,他也非常想见到你,我能代他再向您敬一杯酒吗?”

看到如此热情的龙冬花,毛主席尽管不爱喝酒,但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龙冬花的请求,说道: “那我就再喝一点吧。”

在这之后,龙冬花先后共13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在这期间,全社先后有六次遭遇洪灾,而她始终带领着社员奔赴前线抢险,最终在她的努力之下,六次洪灾全部取得了胜利。

1979年那场洪灾过后,由于长期的雨水浸泡,龙冬花旧病复发,再添新伤。但即便如此,她还是不肯接受住院治疗,在她看来,集体的利益要放在个人利益之前,现在自己已经这样了,但还是能够为公社出一把力。

儿子陈建国得知母亲的病情之后,非常心疼她,希望她能够好好休息养伤。但龙冬花并不在意,等到身体稍微好转之后,龙冬花就又回到了公社带领社员工作。

就在这一年,龙冬花被任职为贵池县妇联副主任,并且还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的荣誉称号。如今,尽管还有很多任务在等着她,但她的身体却不允许她再工作了,在工作期间,由于劳累过度,龙冬花经常晕倒在岗位上。

得知她的身体情况之后,组织上决定让她提前退休,不得已之下, 龙冬花终于在1981年回到了家中休息。

但就在这时,龙冬花所在的乌沙镇由于所处的地方比较落后,那些丰收的粮食一部分上交给国家,另一部分却留在家里卖不出去只能发潮。为此,当地百姓苦不堪言。看到人民遇到了困难,龙冬花想法设法联系曾和她一起工作的代表们,向中央提出了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的建议。

最终在龙冬花的建议之下,中央注意到了这一情况,于是便指示各地政府建立国家粮库,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以应对灾年。

后来,病重的龙冬花由于身患多种疾病,且急需住院治疗。为此,组织特别批准,龙冬花每次看病的费用都可以报销,让她能够在医院放心休养。

可龙冬花得知组织上的安排后,身体好转之后不仅不好好住院,甚至还严厉要求家人带她出院,对此,她说道: “我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给的,我不能在退休后过多地占用国家资源。”

尽管她的身体已经自顾不暇,但她还是多次上组织申请,表示: “我现在虽然退休了,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组织上以后有任何活动,一定要及时通知我,即使有些事情我已经干不动了,不过我可以让我的儿子代我参加。”

在冬花看来,自己的一生都已经交予了共产党,所以不管国家发生了什么事,她也一定会尽一份力。

1991年,池州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洪涝灾害,当时的龙冬花正在住院,考虑到灾情会影响到她的病情,组织上就没有告诉她。然而,她还是从报纸上得知了这一消息。为此,龙冬花还专门让老伴代替她去捐款,还说道: “国家遭遇自然灾害,老百姓正在受苦受难,我作为共产党员应当为国分忧。”

在龙冬花退休的二十多年间,她始终 *** 心着人民群众,离岗不离位。病重住院之后,也始终不言不语,从来没有向国家申请过任何帮助。

2004年9月7日,龙冬花老人在池州病逝,享年75岁。 她以“不要命”“的奉献精神把一生献给了人民群众,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她的“不要命”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最近,因为长江中下游水域的洪涝灾害,有一篇文章《洪灾也不是一个彻头彻脑的坏东西》中有一些语句过度美化抗洪,夸大灾难有“好的一面”。其中有一句引起的争议最多:“洪灾的恶不全是恶,它也催生了善,你能说它是彻头彻脑的坏东西吗?风声雨声颂歌声声声入耳,也许你前所未闻。”这不仅让正在饱受天灾摧残的人们感到寒心,也令很多人感到疑惑,21世纪了还在搞“灾难美学”?

不能否认这篇文章的作者对善意的向往,但是并不是因为有了洪灾,才有了民众的团结,更不是因为有了洪灾,才催生出了民众的善意。这样的表达不仅无法安抚民众的伤痛,反而会更加激起舆论。尽管这篇文章现在已经被删除了,但是广大网友心中还是愤愤不平,大家并不是不愿意看到抗洪中的正能量,只是希望能够合理的表达。

面对洪水灾害,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处理?中国的文化中确实有存在丧事喜办的传统。哲学家李泽厚,也说中国文化是乐感文化。而西方呢,是罪感文化;日本呢是耻感文化。但是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各种天灾人祸抗争数千年的中华民族,不是盲目自信与乐观的,而是在直面现实困境,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才生出了一往直前的勇气,坚强与刚毅的性格。

我们不惧怕任何天灾。也不能低估大自然的威力,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防灾的工作,并在第一时间做好抢险救援的工作,这才是最理性的态度。舆论上存在着某些所谓的灾难美学,只是将天灾人祸的悲剧加以修饰,它是苍白的,也是虚伪的,既不能实现预期中引导舆论的目标,也不能安慰受灾的民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78790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1
下一篇 2023-04-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