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手机网民
的规模保持较快的增长,截止2014年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达到55600万人,比2013年增长了将近5600万人,手机网民占网民的比例是83.4%,
接近网民的整体规模,预计我国手机网民将在2016年与网民数量持平。手机网民的数量增加及网民规模巨大,使得我国互联网市场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所以
中国电信应该加强互联网营销,在“互联网+”背景下中国电信的O2O营销模式主要以下几种:
(一)基于UGC 的社会化媒体营销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扩大,运用社交网络、社区论坛等方式进行营销,促使用户之间开展对话或是用户自发的传播等方式,提高电信业务规模及品牌宣传。基于UGC社会化媒体宣传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模式。
1.体验营销
体验营销看重的是用户在消费过程中的体验诉求,用户参与消费过程中,用户体验编的钢架多方位,更加直接,用户将自身的体验通过社交网络、社会论坛中发表
出来,利用用户自身参与来打造互联网的体验营销模式,从而带领更多人来消费。体验营销可以调动用户情感及用户体验,使得更多人能够了解消费感受,这种营销
方式取得比较大的成功。
2.用户共同创造的营销方式
用户共同创造出一个话题或是一个事件进行营销,包括事件营销与
病毒营销。事件营销是指企业制造话题,炒作话题,激发用户内容创造,使得用户自主传播,促使营销推广在时间效应之下以滚雪球的方式自上而下不断扩大。病毒
营销,在互联网中,用户对信息的共享和交互性都将使信息的传播以成倍的数量扩散,电信公司运用这一特点并做出了许多不错的营销实例。
(二)基于平台数据库的精确化营销
随着大量的互联网应用 *** 作行为的产生,使得各商家花费更多的经理在用户数据挖掘方面,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衍生出精确化营销模式,如精确营销、催化营销及加固营销等。
1.精确营销模式
精确营销运用比较广泛,互联网信息丰富,可以对市场进行预测及了解市场反应,可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及数据分析技术对客户数据库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盈利机会,另外企业还可以根据市场的实时信息对营销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不断满足用户需求。
2.催化营销模式
催化营销是对某类业务或是某项业务经常使用的用户,推荐相关的业务,中国电信经常运用这种方式,向用户推荐社会的消费产品,这样可以增加单个用户使用业
务种类。具体的手段有更新营销与交叉营销,更新营销是以用户正使用的业务为基础,推出的更高级的业务,更新现有业务;交叉业务是指用户可以从现有的业务转
换成其他的产品,不断提高用户体验感受。
3.加固营销模式
加固营销模式注重的是客户体验,以此为基础,使得客户习惯使用某一类数据业务,或是长期购买某一业务,从而成长为长期业务。如中国电信送流量活动,当用户适应长期使用比之前更多的流量,用户就会自动购买更高的流量套餐,与精确营销一样,平台运营商和内容提供者要联合在一起实现加固营销,更多地体现为内容提供者行为,不断地提供升级和扩充,使最终用户不会由于失去新鲜感而放弃使用该应用。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国电信O2O营销模式建议
中国电信具有较强的网络优势,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结合电信通信能力更好地进行O2O营销模式,成为现阶段中国电信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建立围绕用户生命周期的营销模式
中国电信对于传统的通信产品的营销,更多的是一次购买响应一次促销活动,更多的体现了产品运营。在互联网+背景下应该将更多的增值业务与互联网平台整合
起来,也就是中国电信将创新发展O2O营销。建立围绕客户生命周期的O2O营销模式,也就是在用户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营销目标及用户特征,从用户的注
册、认知、活跃、转化、回归等采取相应的营销方式,对于用户的各个生命周期选取适用的营销模式,提高营销的有效性。
(二)与电信通信能力相结合的营销模式
中国电信比其他互联网企业在短信成本、网络、用户资料、用户行为数据及电信套餐等方面具有更强的优势,这就使得中国电信在O2O营销模式具有更多的选择空间,通过合理的分配营销资源,可以形成立体式的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为此,中国电信应该加快传统业务与互联网业务的使用、订购、资源及服务等的整合,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科学完善的数据挖掘及数据分析系统,从而形成数据挖掘技术的多渠道协同、多业务融合的精准营销支撑体系,以数据库为基础,确保中国电信可以进行自动化营销及精准营销。 (三)与互联网公司联合的营销模式
中国电信除了可以通过自身资源与渠道进行O2O营销之外,可以与互联网公司进行深度合作,与互联网公司进行联合营销,充分运用互联网公司的营销平台,为中国电信产品寻找新的发展,中国电信可以采用如社区化营销、微信营销等营销方式来形成用户黏性,促进业务发展。
中国电信社区化营销,产品运营平台借鉴SNS 的一些理念,建立平台内的用户社交体系,让用户间结成类似社交网站般的人际网络,从而实现SNS 营销,用户在社区平台使用业务的时候,可以与其他好友分享业务产品信息,还可以邀请好友转载活动信息、关注产品。另外,中国电信还利用社区平台进行积分运营,累积积分可以提升服务、换取奖品等。
微信营销,微信目前拥有4万亿客户,可以给中国电信推广带来巨大的商机。目前,中国电信在各营业网点都能够看到微信公众平台二维码扫描宣传。另外微信还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营销,如信息推送、自动回复及分类订阅等。信息推送营销,如:如上海电信2013
年底的“天翼年欢会“活动,以“全国一家长慢优惠”、“存100得300”、“易信7重特权”等优惠内容,向微信用户进行宣传。中国电信微信自动回复,在
微信公众平台后台可以设置自动回复,客户可以在消息页面进行关键词搜索,了解电信最新活动、营业厅套餐等。电信的分类订阅,在推送打扰方面,电信的微信平
台的推送可以取消声音提醒,这样就可以将私人信息与电信的内容信息区分开来,中国电信对内容和品牌的选择充分考虑到客户的自主性,更有利于中国电信微信营销。
总结
电信运用上市互联网时代的推动者与参与者,中国电信结
合实体渠道、企业资源及品牌信任度等优势,找准切入点,运用O2O营销模式,可以促使中国电信在O2O领域获得比较大的成功。本文认为在“互联网+”背景
下,中国电信建立围绕用户生命周期的营销模式、与电信通信能力相结合的营销模式、与互联网公司联合的营销模式及社区化营销模式可以促使中国电信在O2O领
域取得较好发展。
运营模式:www.wzyunying.com
分享通信集团公司(简称“分享通信”,英文sharing mobile)创办于2006年,是获国家批准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主要经营移动通信产品,发行162/165/167/170/171手机号段,为行业提供ICT应用解决方案。集团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地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设立全资子集团或分支机构,并在非洲、欧洲、东南亚等地区成功并购当地运营商。2019年分享通信在钓鱼台国宾馆发布尚5G品牌,同年成为国际电信联盟(ITU)重要成员之一,2020年正式加入GSMA成为其会员单位。面对疫情,分享通信全力以赴驰援抗疫,荣获“让逆行者先行最美企业奖”、“2020年度ICT中国创新应用特别贡献奖”和“2020年度ICT产业影响力企业奖”。分享通信集团始终致力于以“在您身边,为您实现,和您一起,与客户齐分享”为愿景,以四网协同的跨“移动联通电信”的4G+5G网络为用户连接世界。集团自成立十五年以来,以“连、存、带、算”技术架构引领ICT行业生态发展,长期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工农中建交银行总行、中国国际航空、中国南方航空、中国东方航空等70多家企业巨头提供移动通信、移动金融等解决方案,如运营数据中心(IDC)、云计算、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平台,有“运营商的运营商”之美誉。集团通过“绿”、“集”、”“享”、“连”、“尚”五大行业品牌承载万物互联时代的“大连接”梦想,分别为面向未成年人成长的“绿卡”品牌、面向集团客户的“集节号”品牌、专为女性及消费人群设计的“享”品牌、为企业、家庭提供基于SIM卡服务的“连”品牌以及面向明星、社群打造的“尚”品牌,为不同领域的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提升,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服务,引领移动通信的未来。网络营销的主要方式分别为:
1、搜索引擎营销
即SEM(通常以PPC为代表),通过开通搜索引擎竞价,让用户搜索相关关键词,并点击搜索引擎上的关键词创意链接进入网站/网页进一步了解他所需要的信息,然后通过拨打网站上的客服电话、与在线客服沟通或直接提交页面上的表单等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2、电子邮件营销
是以订阅的方式将行业及产品信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提供给所需要的用户,以此建立与用户之间的信任与信赖关系。
3、即时通讯营销
利用互联网即时聊天工具进行推广宣传的营销方式。
4、病毒式营销
病毒营销模式来自网络营销,利用用户口碑相传的原理,是通过用户之间自发进行的,费用低的营销手段。
5、BBS营销
这个应用的已经很普遍了,尤其是对于个人站长,大部分到门户站论坛灌水同时留下自己网站的链接,每天都能带来几百IP。
6、博客营销
博客营销是建立企业博客或个人博客,用于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交流以及企业文化的体现,一般以诸如行业评论、工作感想、心情随笔和专业技术等作为企业博客内容,使用户更加信赖企业深化品牌影响力。
7、微博营销
微博营销是指通过微博平台为商家、个人等创造价值而执行的一种营销方式,也是指商家或个人通过微博平台发现并满足用户的各类需求的商业行为方式。
8、微信营销
微信营销是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营销模式的一种创新,是伴随着微信的火热而兴起的一种网络营销方式。微信不存在距离的限制,用户注册微信后,可与周围同样注册的“朋友”形成一种联系,用户订阅自己所需的信息,商家通过提供用户需要的信息,推广自己的产品,从而实现点对点的营销,比较突出的如体验式微营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