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二工作队经过实地考察,对各地苗语的构词大致相同,而语音不同的特点进行科学研究后,将苗语划分为三大方言,即: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川黔滇方言和七个次方言,十八种土语。
2、20世纪初,一些苗族知识分子为发展苗族文化教育,创制了一些方言文字,如湘西石板塘创制的方块苗文、石启贵创制的速记苗文,贵州松桃龙绍华运用国际音标编制的苗文课本,等等。一些外国传教士为了传教的需要也创制了一些苗文。
3、苗族的主要自然崇拜对象有天、地、日、月、巨石、大树、竹、山岩、桥等。在云南的金平麻栗坡等地的一些苗族中,每当农作物抽穗时都要祭“天公地母”,祈求天地使农作物丰收,这是苗族崇拜天、地的遗迹。
4、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较有代表性的传统“盛装”,仅插在发髻上的头饰就有几十种。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
5、苗族有两种姓氏,一种是苗姓,一种是汉姓。苗姓是原本固有的;汉姓是后来输入的。因为过去苗族没有文字书写自己的苗姓,只用汉字书写汉姓,以致使人误认为只有汉姓,而不知有苗姓。在未使用“汉姓”之前,苗族内部早有自己区分血缘宗亲和族系的“苗姓”。
扩展资料
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地的灵魂,也是构成旅游吸引力的核心要素。西江苗寨之所以能够发展旅游业,最显而易见和最富有吸引力的核心资源,就是由上千栋木构吊脚楼依山就势构成的村落景观,以及蕴含在村落里面的苗族优秀传统文化。
西江苗寨历来以稻作农业为主要生计方式,村民谋生,以种植水稻为主,烧荒种小米次之,农闲时上山打猎以弥补肉食的不足。改革开放以前,农业在西江苗寨占据主导地位。改革开放后,西江苗寨开始零星出现各种经营商户。
到1995年,整个村寨仅有10户人家从事商业经营,20来户人家从事刺绣品加工,跟全国众多的民族村寨一样,生计单一、经济薄弱,没有任何现代产业作为发展基础。自2008年旅游开发以来,无论在景观景点打造、旅游文化产品供给、还是营销策略上,都紧紧以苗族文化为引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苗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以苗族文化为引领成就西江苗寨快速发展十年
想要传承苗绣的话,就要在原有的苗绣手工艺基础上做一些改进,而且还要做出一些更加新颖的纪念品。
第一,要对传统的苗绣针法做一些改进。
虽然传统的苗绣针法有几十种之多,但是苗绣针法里面只是有平针绣法,并没有乱针绣。
如果能对苗绣使用的丝线进行改造,使用更加细的丝线,而且对针法进行一些改造,将苏锈里面的乱针针法运用到苗绣里面的话,那么苗绣作品的效果就会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
传统的苗绣作品都是刻画动物或者是水果以及花草,很少有刻画人物的。如果能在传统的苗绣针法里面加上乱针绣的话,那么苗绣制作出来的人物图案也会非常精致。
第二,应该用苗绣手艺做一些工艺品。
其他地区的人之所以很少能够见到苗绣,主要是因为苗绣的工艺形式太过于简单。
如果苗绣作品的形式能够更加丰富的话,那么其他地区的人也就愿意购买苗绣了。
比如说,可以做苗绣的枕头和炕屏,还有苗绣的鞋子和手提包。如果这些手工艺品能够更加现代化的话,年轻人肯定会喜欢的。
第三,应该鼓励年轻人去学习苗绣。
一门艺术想要更好的传承,就应该找到更多的传承人。由于苗绣技艺学习起来非常的艰难,而且收入比较低,所以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去学这门手艺。
如果年轻人能够利用苗绣技艺去开展自己的事业的话,那么大家所能得到的收益也是非常可观的。
比如有人就利用苗绣技艺开直播,在直播室里面给大家讲述苗绣的具体制作方法,结果引来了很多人围观。大家不仅爱上了苗绣,还纷纷解囊购买苗绣工艺品。
总结:如果想将苗绣技艺很好的传承下去的话,就要对苗绣技艺进行一些升级和改造。除此以外,应该多鼓励年轻人去学习苗绣。
苗族刺绣的艺术特色苗族刺绣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刺绣艺术,是中华民间艺术宝库中具有吸引力和民族特色的一朵奇花,刺绣,苗语称“能贺”或“能蒙”。苗绣有着悠久的历史。苗族刺绣作为一种工艺,与苗族人民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不管在纹样构成、纹样造型特征和精雕细刻的工艺上都有这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一、纹样构成的独特形式苗族刺绣的图案纹样构成主要可以归纳为抽象化构成、复合化构成和随意性构成三类。 (一)抽象化构成:苗族刺绣中对自然景物和历史故事的描写通常都采用一种高度概括的的归纳方法,用点、线、面几何纹样表现。整个纹样造型别致,具有很强的抽象形式美感。 (二)复合化构成:复合化构成是指运用“互椮性”原理,将各种具有一定内在规定或联系的动物或植物等形象,通过联想、幻想等造型方法,使形与形之间相互重合、相互关联,从而构成一种新的形象。 (三)随意性构成:随意性构成是中国民间美术造型的一只能够常用表现方法,苗族刺绣造型的随意性特别的明显,这种创作的方法随心所欲,轻松自如,对于客观事物的描述并不拘泥于客观的真实性,而是以一种主观的随意的创作,创作者吧按吧自己挚爱的物象情感化,是一种自由自觉和目的性的表现,在这些主观唯我的创造中,审美主题和客体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在苗族刺绣中这种随意性表现为想怎么修就怎么绣,具体表现为野猪只长三条腿,不同季节发的花朵可以同时开放,不同空间、时间、地点的所有事物都可以描绘在同一个画面中,在现实生活中看来不合情理的事物通过刺绣者的双手表现得淳朴、自然、天真、可爱。二、纹样造型的特征混沌思维的群体创作意念表达是苗族刺绣造型的重要特征,同时苗族刺绣造型还具有承传性。地域性、互渗性,以及原始意念下的感知性造型、理念观察下的寓意型造型等特征。三、集体传承式特征苗族刺绣造型是苗族妇女集体共同创作的一项艺术活动,分布在不同地域的的妇女们人人能织布,个个会绣花,如此庞大的创作群体在中国民间工艺品制作活动中式很少见的。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分布不同地域的苗族历经时代变迁,语言难以统一,未有苗绣这一独特的艺术语言所包含的审美情趣和意念,作为程式化的文字符号在民俗中得以传承,使得苗族刺绣千百年来盛传不衰,形成一种为稳定的民俗文化元素,传承后世并得以延伸。四、地域性特征由于苗族历经多次迁徙以及苗族内部由不同的原始部落发展而来等多种原因,苗族社会内部发展及不平衡,各地的苗族文化,风俗,审美意念出现差异,直接影响到苗族刺绣纹样造型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皇清职贡图》关于各种苗族不同服饰的描绘就证明苗族刺绣造型具有地域性特征。五、互渗性特征文化和艺术与时代息息相关,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苗族服饰文化的交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苗族内部个支系之间文化交融密切,二是苗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互动交融,这都致使苗族服饰文化特别是服饰刺绣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六、感知性造型的特征感知造型是指人们对客观对象通过知觉、视觉和触觉进行综合而得到的某种概念上的认识的造型方法,他是用以对事物的全部意念和感受来表现客观对象,不追求微妙的光影变化与精确地比例关系,二是重在情理,重在心理感觉和视觉的审美需要,苗绣中这种感知性造型表现得很明显,如在苗族刺绣中龙的形象是由鄂头、蛇身、鹰爪、鱼翅、鸡尾等形象综合而成。七、寓意性造型寓意性造型是指一个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中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触、感知、感觉、印象的认识,进行综合、整理、加工、创造,表达某种情感和意境。在苗绣图案中很多作品都含有一种潜在的与异性象征意义。主要造型方法有:谐音造型(年(莲)有余(鱼))、假借造型、联想造型、象征造型(万字不封口,象征富寿无尽头)、反义表达造型(如在小孩子的肚兜上绣五毒用以辟邪、消灾的意念表达)等。苗族刺绣的审美价值苗族刺绣是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形载体和无形表征,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更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苗族刺绣纹样表现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显示了苗族原始古朴的崇尚意识,也反映出渗透和交融其他民族和当代艺术多姿多彩的和谐美。苗族刺绣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又表现出“使用”与“审美”的双重机制。苗族刺绣中的美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和真联系在一起,苗族刺绣纹样组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如实描摹如花草鱼虫、鸟兽禽畜、日月星辰等。这一类纹样没有多少人工制作的生硬痕迹,因而显得原始、真实、生动和传神。是创作者用本真的心灵感觉来倾述表达的对自然的由衷的赞美,也让使秀出来的纹样表露出难以掩饰的自然天的情韵,看起来十分美丽。另一类是通过变化重构的纹样,如各式各样的龙、凤、麒麟以及人兽组合、万字纹等等,这一类纹样最突出的特点是幻想与真实的交织,抽象与具象手法并用。这些纹样几乎没有一个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固定视角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对象或场景,但是作者心灵的真实表现,是心与物的自然和谐,是一种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虽然有些合情不合理,但让人看了仍然觉得亲切、和蔼、美丽、动人。由于苗绣艺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这种艺术活动中,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相互交织,创造了既有实用价值又融合了审美功能的产品——苗族刺绣,苗绣通过依附于服饰,体现了实用与装饰共融的统一性,是物质的实用性与精神的审美功利性相统一的审美创造,表现出本民族独特审美情趣。因此,可以说苗族刺绣是生活的艺术,实用的审美,既是苗族妇女的才智、审美价值的体现,又是苗族历史文化、习俗及宗教信仰的记录,同时也展现出鲜明的民族精神。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