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一台冰箱3999元,如果打折后要3800元,消费者们就会觉得很划算,进而有了消费欲望。
而如果换成是一辆999元的自行车,打折后要800元,消费者们通常会埋怨打折力度太小了。
这就是视觉陷阱,同样的折扣,因为不同的价位数字视觉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其实,除了视觉陷阱,营销陷阱还有听觉上的。
一位教师打算到学校门口买点水果,马路两边卖水果的摊位有很多,但其中一个摊位的生意却特别火。
于是她走过去看了看。
走近之后,听见那边喇叭里喊的是:橘子大减价啦,一块钱两斤。两块钱三斤,三块钱四斤......五块钱六斤,快来买呀!
一大群人围在小摊前,全部都在买五元六斤的橘子。
不仔细想的话,听着是不是感觉没毛病?
这就是商家在利用听觉制造陷阱。
大量长串的数字去混淆大脑思维,让消费者们直接停止去思考,只认准了商家喊出的条件,然后再对比一下,从中挑选出自己以为最便宜的价格。
消费者们不知道,自己从一开始就已经掉进了商家的陷阱里。
陷阱一:
大定小定多少都收:购房者只要表现出一点点购房的意向,销售人员就会告诉你说这个户型就只有几套了,如果不交付定金可能就卖完了,要求客户马上交付定金。如果客户说没有带够定金,销售人员就会要求客户先交小定,然后要求客户次日交齐大定。如果购房者在约定的时间内未能前来,所付定金就不予退还。
陷阱二:
随意虚构赠送面积:“33平方米的单身公寓”变身“55平方米的小复式”、“买一送一”、“两房变三房”……赠送面积成为时下部分楼盘诱人上钩的重要营销手段。
陷阱三:
无中生有引人入彀案例:日前,某楼盘5位业主将开发商告上了法庭。原因是业主们发现当初卖房的时候建设的漂亮花园到了入伙时竟然消失,地上停车场又被开发商擅自更改为绿地。
陷阱四:
制造现场热销假象调查:在销售现场,开发商总是在制造销售兴旺的气氛,经常会在售楼中心的房源公示栏上打出“售完”的字样,或者在销售业绩示意图上标识出大面积的已售单元,让购房者觉得已经没有多少套房屋。销售人员也会采取很多方法来制造热销气氛,让购房者产生紧张感,在没考虑清楚的情况下,一冲动,就签了合同,交了钱。
陷阱五:
样板房被悄悄放大调查:一些开发商为了使空间看上去更加通透、视觉舒适,往往使用高亮度照明,并打通一些墙体,做成开放型厨房或透明式卫生间,这对于实际居住来说都是不实用的。一些开发商为了让样板间看上去更宽敞,会将样板间做得比实际房间面积大一些。而购房者不可能看样板间时找开发商要建筑图纸,并拿尺自己丈量。案例:张女士说到她最近买的一套房时,样板间装修做得细致极了,可交房时一看自己买的房子就没那么好,很多材料都是劣质的,地砖有裂的不说,卧室地板颜色也不匀,卫生间台盆和厨房橱柜接缝里的腻子膏抹的不均匀。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3-12-30,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搜狐焦点为您提供全面的新房、二手房、租房、家装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