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的方式区别

土地流转的方式区别,第1张

土地经营模式与土地流转方式区别 土地流转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延伸和发展.

其主要形式有代耕代种,这是指暂时无力或不愿经营承包地的农户,经自行协商临时把承包地交由别人(大多是亲友)代耕代种,原承包合同关系不变,时间、条件一般由双方口头约定。

转包、转让,以此种方式流转土地的主体一方是农户或农民集体组织.

出租、反租倒包.出租是指农户或集体组织将土地的使用权有偿让与他人的行为。反租倒包是指乡镇政府或村组组织先从农户或集体组织那里租赁土地,然后进行转租并从中谋利的行为。

互换:单个或者一部分承包户主动或在集体组织指导下与本集体中的其他承包户自愿调整地块,使承包地连片集中的行为. 农村土地经营模式自新中国成立至今经历了数个相应的历史阶段,并发展为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耕者有其田”这是第一个阶段。它是以政权的力量将土地的地主所有变为广大农民所有,从而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个体所有个体经营的新的农村土地制度。

自耕农制度转变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这是第二个阶段。1979年农村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全面推行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第三个阶段。该制度使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农民在承包土地的同时上缴一定的物资和税收,农民在承包经营期内有较强的自主性,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所种植农作物进行一定的调整。 第一种模式:土地股份合作社

崇州市怡顺土地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社

该合作社于2010年5月成立,位于崇州市桤泉镇生建村,是由生建村3组、8组、12组、14组、20组的22户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方式组建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面积124. 79亩。合作社主要从事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经营。

一、组织形式

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22户农户自愿将确权后的124.97亩承包土地,按0.01亩折成一股,共折股12497股,组建合作社。

合作社制定完善章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按照章程规定,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各3人,设理事长1人、监事长1人。

合作社由理事会负责统一组织生产经营,监事会负责对生产经营和财务收支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二、运行机制

由理事会决定“种什么、如何种”,现种植模式是:大春种粮食(富硒水稻)、小春种经作(特色蔬菜、食用菌等)。

合作社与崇州国储公司签订合同,按照公司质量标准和订单要求组织标准化生产。

合作社通过入社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借贷4万元,作为生产经营的启动资金。

由理事会出面聘请崇州国储公司技术员杨复明为生产经理,并与生产经理签订了劳动报酬支付和收益预期协议。按协议约定:2010年大春种植富硒水稻亩产指标为800斤,每亩生产费用控制在510元以内,超产、短产部分分别按50%奖励、赔付。

实行种子、肥料、农药的“三统购”和机耕、机防、机收、田管的“四统一”。

三、利益联结方式

年终经营纯收入按9:1比例按股分红,即:收入的90%用于土地入股分红,收入的10%作为公积金、风险金和工作经费。 第二种模式:土地股份公司

邛崃市汤营农业有限公司

该公司于 2005年10月成立,位于邛崃市羊安镇汤营村。公司现有股本金构成为:邛崃市兴农投资公司注资190万元(占50%股份),村集体入股土地60亩与823户农户入股承包土地2010亩(共占50%股份)。公司法人代表胡桂全,系汤营村村支部书记。

一、组织形式

2005年,汤营村506户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成立了汤营农业有限公司,初期入股土地1060亩。

2007年,公司实行增资扩股,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土地整理新增的60亩耕地入股,入股农户扩展到823户,入股土地达到2070亩。

公司制定完善章程及财务收支制度,成立股东代表大会,由股东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

公司由董事会负责统一组织生产经营,镇财政所监督公司财务,公司实行报帐制,定期公开财务,接受监事会监督。

二、运行机制

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经营,实施职业经理人管理运行机制,每个项目确定一名项目负责人。

实行产销分离,在用工上全部采用计件制。

固定管理人员不足10人,主要吸纳入股农户、本村村民和周边农户参与公司生产经营。

统一组织生产。2070亩入股土地中,有130亩转租给4个业主发展水产养殖、有400亩转租给1家业主发展中药材生产。其余的土地由公司自行组织种养业生产,兴建有标准化规模猪场(20亩)、蔬菜大棚(60亩)、食用菌大棚(50亩)等。公司的主要生产经营项目有西瓜、时令蔬菜、水稻、生猪等,均实行项目负责制,由职业经理人负责项目管理,按项目核算。

统一产品品牌。公司产品已注册“汤营”牌商标。

统一市场营销。与大型批发市场、批发商、加工龙头企业直接对接,解决了产品营销问题。公司生产的“口口脆”小西瓜,对接成都市水果批发市场,设点进行销售;生产的各种时令蔬菜采取直接进羊安工业园区企业和固定批发商上门收购的方式进行销售;生产的食用菌采取鲜销和初加工结合方式进行销售;养殖的生猪采取同龙头企业建立“保底收购”制度,由生猪龙头企业进行收购。

三、利益连接方式

2008年以前,公司对入股土地实行“保底+分红”,每亩土地保底收入为800斤黄谷,除去保底费用后,公司经营净利润一半留作公司再生产资金,另一半采取按股分红方式分配给入股股东。

2009年起,公司对入股土地不再实行保底,每年经营利润一半留作公司再生产资金,另一半按股分红。

邛崃市兴农投资公司分红收入留存汤营村集体,待汤营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以后,原价回购邛崃市兴农公司的股权。 第三种模式:“土地银行”

彭州市磁峰镇皇城农业资源经营合作社

该合作社位于彭州市磁峰镇皇城村,系借用银行经营理念,于2008年12月22日挂牌成立的成都市首家“土地银行”,入社265户,存地(入股)面积965亩,贷地(转出)965亩。

一、组织形式

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入”的方式,组建“皇城农业资源经营合作社”。由于是按照银行的经营方式,对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进行“存贷”经营,形象称为“土地银行”。

二、运行机制

“土地银行”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按需求集中“预存”起来,统一贷给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或经营大户进行规模经营,发展特色产业。

三、利益联结方式

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一经存入“土地银行”即产生稳定的利息收入,“土地银行”所获利润的50%根据农民存入面积进行二次分红。 第四种模式:业主租赁经营

成都市龙泉惠民草莓合作社

该合作社位于龙泉驿区黄土镇三村村,成立于2007年4月25日。已有合作社社员168户,发展无公害草莓生产基地1000余亩。

一、组织形式

龙泉惠民草莓合作社最初由三村村党支部牵头,18户种植大户采取股份合作的模式集资28万元成立,合作社以1000元/亩的土地租金价格在当地租赁土地100亩发展草莓种植。

二、运行机制

合作社采用统一生产规程对草莓生产进行管理。

实行“六统一”管理运作模式,即统一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统一技术指导和服务;统一提供生产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经济信息;统一采购和供应农户的生产资料;统一质量和包装;统一收购和销售。

基地农户每种植1亩草莓补助资金200元。

合作社注册了“芳好”牌草莓商标,商标入选龙泉驿区“十大”地方特色名牌产品。

基地顺利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产品认证,是成都家乐福有限公司的草莓直采基地。

三、利益联结方式

合作社组织社员开展劳动、技术、资金、营销等合作,按照入社股份进行分红。 第五种模式:“大园区+小业主”

新津柳江蔬菜产业示范园

该示范园是位于新津县普兴镇,是2008年开始建设的以蔬菜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之一。园区规划面积3.2万亩,涉及2个村、7648户农户。园区已建成面积2.3万亩。

一、组织形式

采取“园区+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模式进行建设。

由政府主导在基础设施、品牌建设、公共服务管理等方面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

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按照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以专合组织为联系纽带,以农户为主体,实行适度规模经营。

二、运行机制

成立园区管委会。由新津县统筹委、农发局和普兴镇政府联合成立管委会。管委会负责协调推进园区的产业规划、基础设施、生产技术服务、市场营销、制度体系建设等。政府共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对园区内沟渠、道路进行整治和打造,提升了园区规划建设品质和园区形象。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008年10月,由柳江村蔬菜种植大户、营销大户等9人发起,成立了柳江蔬菜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蔬菜的生产、收购及销售工作。已有合作社成员300余人。

实行六个统一。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生产物资供应,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创建和商标注册,统一市场营销。

实行“菜—稻—菜”一年三熟的生产种植模式,大春抓粮保稳定,小春抓钱保增收。

三、利益联结方式

园区以合作社为纽带,采用统分结合方式,把各自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蔬菜生产的集中集约规模经营。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统一的市场拓展作为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实现增收。 第六种模式:“生态高效设施农业示范项目”

新建河北景县生态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基地

一、项目公司:衡水中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中能国电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为实施景县生态高效设施农业示范项目而在景县注册的专业农业科技开发公司。致力于将高效设施农业农业和新能源建设融为一体,致力于高效新设施农业的推广示范。是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

二、项目建设地点:一期包含河北衡水景县广川镇大富村、陈木客村、西郑庄村、南木客村等。二期计划包含广川镇、龙华镇等50余个村庄。总面积16万亩;减去村庄占地约3万亩和其他农业经营户流转土地部分,可利用面积8-10万亩。

三、项目建设期:一期2年,二期在5年内完成。

四、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一期项目总占地约10000亩。

一期项目以肉羊养殖为核心,延伸上下产业链条,建设与之相配套的秸秆生物发酵饲料厂;为发酵饲料厂提供原料来源的玉米及饲草养殖;蘑菇栽培(用蘑菇采摘后的菌渣生产微生物发酵饲料);肉羊屠宰加工厂以及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羊粪尿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菌肥加工厂等。

同时在羊舍、蘑菇栽培大鹏的棚顶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引入“光伏发电”系统。将农业设施建设成“光伏大棚”,使现代农业和光伏发电有机结合,形成农业和光伏发电在空间利用、产品生产、生物技术和经济利益上的互补。

二期项目根据一期相关项目运营效果和流转土地规模,利用已经建立的营销渠道和成功经验,将以上项目复制、放大,扩大种植、养殖规模。使肉羊养殖项目逐步实现自繁自育,并逐步增加绿色有机蔬菜设施种植项目。

五、项目投资预算与资金来源:

本项目一期预计投资约13亿,其中银行贷款约占比40%,其余60%为项目单位自筹。目前该项目已处于引资阶段。

六、可行性

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及省、市、县产业发展政策,土地及建设用地来源明确、符合地区发展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项目具有明显的创新型和先进的技术路线以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可靠成熟的人才团队,具有清晰可行的盈利模式、营销渠道和可观的利润空间,具有显著的推广价值和示范带动作用,能有效地促进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增收,所形成的循环经济模式不但兼顾了资源及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节约了大量饲料用粮,又能够有效控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有利于标准化生态养殖场的建立与推广。同时实现了现代农业和和新能源开发在空间利用、产品生产、生物技术和经济效益上的互补,开创了现代农业生产与新能源开发利用有机结合的全新模式。

本项目建设目标明确,各子项目之间互相关联,规模合理,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对当地城乡一体化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具有建设实施的可行性。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流转案例

股份合作

第一种模式:土地股份合作社

崇州市怡顺土地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社

该合作社于2010年5月成立,位于崇州市桤泉镇生建村,是由生建村3组、8组、12组、14组、20组的22户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方式组建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面积124. 79亩。合作社主要从事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经营。

一、组织形式

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22户农户自愿将确权后的124.97亩承包土地,按0.01亩折成一股,共折股12497股,组建合作社。

合作社制定完善章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按照章程规定,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各3人,设理事长1人、监事长1人。

合作社由理事会负责统一组织生产经营,监事会负责对生产经营和财务收支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二、运行机制

由理事会决定“种什么、如何种”,现种植模式是:大春种粮食(富硒水稻)、小春种经作(特色蔬菜、食用菌等)。

合作社与崇州国储公司签订合同,按照公司质量标准和订单要求组织标准化生产。

合作社通过入社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借贷4万元,作为生产经营的启动资金。

由理事会出面聘请崇州国储公司技术员杨复明为生产经理,并与生产经理签订了劳动报酬支付和收益预期协议。按协议约定:2010年大春种植富硒水稻亩产指标为800斤,每亩生产费用控制在510元以内,超产、短产部分分别按50%奖励、赔付。

实行种子、肥料、农药的“三统购”和机耕、机防、机收、田管的“四统一”。

三、利益联结方式

年终经营纯收入按9:1比例按股分红,即:收入的90%用于土地入股分红,收入的10%作为公积金、风险金和工作经费。

股份公司

第二种模式:土地股份公司

邛崃市汤营农业有限公司

该公司于 2005年10月成立,位于邛崃市羊安镇汤营村。公司现有股本金构成为:邛崃市兴农投资公司注资190万元(占50%股份),村集体入股土地60亩与823户农户入股承包土地2010亩(共占50%股份)。公司法人代表胡桂全,系汤营村村支部书记。

一、组织形式

2005年,汤营村506户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成立了汤营农业有限公司,初期入股土地1060亩。

2007年,公司实行增资扩股,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土地整理新增的60亩耕地入股,入股农户扩展到823户,入股土地达到2070亩。

公司制定完善章程及财务收支制度,成立股东代表大会,由股东选举产生董事会、监事会。

公司由董事会负责统一组织生产经营,镇财政所监督公司财务,公司实行报帐制,定期公开财务,接受监事会监督。

二、运行机制

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经营,实施职业经理人管理运行机制,每个项目确定一名项目负责人。

实行产销分离,在用工上全部采用计件制。

固定管理人员不足10人,主要吸纳入股农户、本村村民和周边农户参与公司生产经营。

统一组织生产。2070亩入股土地中,有130亩转租给4个业主发展水产养殖、有400亩转租给1家业主发展中药材生产。其余的土地由公司自行组织种养业生产,兴建有标准化规模猪场(20亩)、蔬菜大棚(60亩)、食用菌大棚(50亩)等。公司的主要生产经营项目有西瓜、时令蔬菜、水稻、生猪等,均实行项目负责制,由职业经理人负责项目管理,按项目核算。

统一产品品牌。公司产品已注册“汤营”牌商标。

统一市场营销。与大型批发市场、批发商、加工龙头企业直接对接,解决了产品营销问题。公司生产的“口口脆”小西瓜,对接成都市水果批发市场,设点进行销售;生产的各种时令蔬菜采取直接进羊安工业园区企业和固定批发商上门收购的方式进行销售;生产的食用菌采取鲜销和初加工结合方式进行销售;养殖的生猪采取同龙头企业建立“保底收购”制度,由生猪龙头企业进行收购。

三、利益连接方式

2008年以前,公司对入股土地实行“保底+分红”,每亩土地保底收入为800斤黄谷,除去保底费用后,公司经营净利润一半留作公司再生产资金,另一半采取按股分红方式分配给入股股东。

2009年起,公司对入股土地不再实行保底,每年经营利润一半留作公司再生产资金,另一半按股分红。

邛崃市兴农投资公司分红收入留存汤营村集体,待汤营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以后,原价回购邛崃市兴农公司的股权。

土地银行

第三种模式:“土地银行”

彭州市磁峰镇皇城农业资源经营合作社

该合作社位于彭州市磁峰镇皇城村,系借用银行经营理念,于2008年12月22日挂牌成立的成都市首家“土地银行”,入社265户,存地(入股)面积965亩,贷地(转出)965亩。

一、组织形式

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入”的方式,组建“皇城农业资源经营合作社”。由于是按照银行的经营方式,对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中进行“存贷”经营,形象称为“土地银行”。

二、运行机制

“土地银行”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按需求集中“预存”起来,统一贷给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或经营大户进行规模经营,发展特色产业。

三、利益联结方式

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一经存入“土地银行”即产生稳定的利息收入,“土地银行”所获利润的50%根据农民存入面积进行二次分红。

租赁经营

第四种模式:业主租赁经营

成都市龙泉惠民草莓合作社

该合作社位于龙泉驿区黄土镇三村村,成立于2007年4月25日。已有合作社社员168户,发展无公害草莓生产基地1000余亩。

一、组织形式

龙泉惠民草莓合作社最初由三村村党支部牵头,18户种植大户采取股份合作的模式集资28万元成立,合作社以1000元/亩的土地租金价格在当地租赁土地100亩发展草莓种植。

二、运行机制

合作社采用统一生产规程对草莓生产进行管理。

实行“六统一”管理运作模式,即统一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统一技术指导和服务;统一提供生产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和经济信息;统一采购和供应农户的生产资料;统一质量和包装;统一收购和销售。

基地农户每种植1亩草莓补助资金200元。

合作社注册了“芳好”牌草莓商标,商标入选龙泉驿区“十大”地方特色名牌产品。

基地顺利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产品认证,是成都家乐福有限公司的草莓直采基地。

三、利益联结方式

合作社组织社员开展劳动、技术、资金、营销等合作,按照入社股份进行分红。

大区小主

第五种模式:“大园区+小业主”

新津柳江蔬菜产业示范园

该示范园是位于新津县普兴镇,是2008年开始建设的以蔬菜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之一。园区规划面积3.2万亩,涉及2个村、7648户农户。园区已建成面积2.3万亩。

一、组织形式

采取“园区+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模式进行建设。

由政府主导在基础设施、品牌建设、公共服务管理等方面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建设。

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按照适度规模经营的原则,以专合组织为联系纽带,以农户为主体,实行适度规模经营。

二、运行机制

成立园区管委会。由新津县统筹委、农发局和普兴镇政府联合成立管委会。管委会负责协调推进园区的产业规划、基础设施、生产技术服务、市场营销、制度体系建设等。政府共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对园区内沟渠、道路进行整治和打造,提升了园区规划建设品质和园区形象。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008年10月,由柳江村蔬菜种植大户、营销大户等9人发起,成立了柳江蔬菜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蔬菜的生产、收购及销售工作。已有合作社成员300余人。

实行六个统一。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生产物资供应,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创建和商标注册,统一市场营销。

实行“菜—稻—菜”一年三熟的生产种植模式,大春抓粮保稳定,小春抓钱保增收。

三、利益联结方式

园区以合作社为纽带,采用统分结合方式,把各自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蔬菜生产的集中集约规模经营。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统一的市场拓展作为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实现增收。

12政策解读

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农户把土地以一定的条件流转给第三方经营

农村土地流转

对于农村土地流转,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13年中央1号文件专门出台了政策: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 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理解中央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先要搞清楚什么叫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其实是一种通俗和省略的说法,全称应该称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也就是说,在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农户把自己承包村集体的部分或全部土地,以一定的条件流转给第三方经营。北山镇就是通过农村土地流转,使农庄迈向规模经营,而农民不种田每亩也有325公斤口粮,打工还有工资收入。

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农村土地流转也是农民自己的创造。农村改革30年来,通过两轮土地承包,我省95%的农户承包到了土地,97%的耕地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从“分”的方面来讲,农民在市场的主体地位很脆弱,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相适应;从“统”的方面来看,集体经济大多变成“空壳”,原有的农村服务体系已经不适应,新的服务体系还没有健全,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

在一些人多地少的地方,人地矛盾日渐突出,而愿意经营土地的农户和工商企业急需土地,扩大经营规模。于是,一些地方的农民自发地通过互换、转包、转让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到2008年底,我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725.7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4.9%。

实践证明,农村土地流转既缓和了人地矛盾,使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还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一个好办法。中央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热情支持土地流转这一新生事物,并提出:按照完善管理、加强服务的要求,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

2013年中央1号文件也规定:农村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也就是说,农村土地流转后,相当于“三权分离”:经营权归受让方,承包权还是归承包农户,所有权也还是属于集体。流转后的土地,仍然只能用于发展农业,不能用作房地产开发等其他用途;农民依法享有土地流转权益,如租金、股份分红等。这也体现了中央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宗旨。

把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二、三产业,进而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

从实践运作来看,农村土地流转,是催生现代农业的新举措。

大家都知道,农业特别是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收入提高幅度小。表面的原因是,农产品价格不高;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农业的经营规模偏小。

在我省,庞大的农民群体,人均耕地才0.84亩,吃饱饭倒是没问题,但要靠0.84亩耕地富起来,却是不可能的。要解决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就要通过农村土地流转,让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转移到二、三产业,进而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在耕地总量这个“分子”不变的情况下,大量减少种地农民这个“分母”,效益这个“商”就会大幅度提高。

按照省里规划,到2020年,城市化率要达到55%,那时候,农村人口的总量将减少至3500万人左右,如果其中1000万劳动力转移,那么,真正从事农业的人将控制在2500万以内,人均耕地面积将达到2.5亩,每个劳动力平均种地10亩左右,规模经营的效益就出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土地流转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还是以圣毅园农庄为例,投资老板周猷庚在建筑、房地产开发上完成资本积累后,决心投资5亿元,建设现代农庄。按他的规划:土地平整后,上千条田埂将被推平,将扩大可耕地面积15%左右;依托省内农业科研单位,实行科学种养增效益;扩建水库,发展水面立体养殖;按功能分区,连片万亩统一品种、统一耕作,种植高档优质稻,开发有机稻米;坡地种油菜,发展观光休闲型的“农家乐”。[3]

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今日发布,《决定》指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7]

国新办6日上午10时举行发布会介绍我国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等情况。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发布会上表示,关于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大家比较关注。这个问题现在有些解读不全面,不能误解误读,一定要把握好,这里有三个限定词:一是它是集体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并不是集体的所有的建设用地,因为农村还有公益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更不是原来建设用地之外的其他耕地,这是一个限定词。二是符合规划。即使取得土地使用权,要建设什么也要符合规划。三是用途管制。概括地说,允许入市的只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农村集体的经营性建设用地才可以出让、租赁、入股,并不是说所有的农村建设用地都可以自由入市,而且我理解,即便是集体的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首先也还要确权、确地,不能无证转让。还要规范公开的市场 *** 作,不能私下授受,所以需要开展试点,不是一下就推开的。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从事非农劳动的农村人口越来越多,重点向城市的二三产业发展。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试析土地规模经营 论文 ,希望您能喜欢。

摘要: 当前,农业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它也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出路问题。农业要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求土地适度的规模化,以实现农村人力、土地、资金、技术、市场的优化组合,同时更加有利于实行机械化耕作和科学管理。在当前生产力发展条件下,倡导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可以加快传统农业的改造步伐,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可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高效、持续、稳定发展,这也是今后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 农村土地经营思考

农村的改革正在逐步深入,农业经济正在蓬勃发展。多年来,我国农村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对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益越来越低,农村土地的经营方式急需优化。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这是农村改革的重要信号。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对农村土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力度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现代农业的发展与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顺利对接的有效途径,大力提倡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正当时。

一、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就是规模化经营

(一)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增量效应已逐渐减弱,必然要求我们适度发展土地规模化经营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已经由数量型向质量和效益型的要求发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营方式面临几个不适应:一是农村各种形式小农户的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集约化的要求相矛盾二是农民的土地依恋情结与提倡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的客观需要相矛盾三是过去农户按地力水平分包土地原则与当前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条件下由市场来配置土地资源的要求相矛盾。笔者认为,要发展农村经济只有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走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也只有大力倡导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才是解决以上矛盾的根本出路。

(二)农村劳动力的弱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需要规模化经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从事非农劳动的农村人口越来越多,重点向城市的二三产业发展。一是这部分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收入和生活水平与土地的关系逐渐淡化,导致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大量抛荒弃耕现象,农村出现空心村、老人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为老弱病残的农村留守人员二是那些已脱离农业从事第二、第三等非农产业的农民,多数处在动态的就业状态,土地仍然是他们最后的退路。当前提出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和进行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可使那些无心或无力经营土地的农民自主、自愿、自由地转出土地使用权,土地自由流转,就可以促进土地规模化集中。

(三)发展规模化经营可以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的矛盾

在当前的条件下,要发展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就要大力提倡贸、工、农一体化的规模经营方式,逐步改善并完善千家万户的单打独斗的分散型小农经营方式,实现农业经营模式的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只有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提高农业社会化程度,有利于统一供种、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采取新的种养方法,有利于产后加工、销售、服务。只有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更好地应用和吸收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各种农业技术装备,才能大力发展大型机械化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四)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农村土地规模化

培养和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大力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可以确保农业后继有人,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民中的佼佼者利用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等方式,实现农村资源的优化组合,达到土地、人力、资金、技术、市场的合理利用,通过现代农业的管理方式经营土地,向人们诠释地怎么种。

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增加土地资本投入,并广泛应用一些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机械来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土地规模化种植还可以使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粗放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普及使用大型机械,土地成片规模化,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科学管理。

二、土地规模经营需要考虑的几个要素

(一)发展工业化

用工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让农业嫁接工业化的生产经营方式,逐步发展农业企业化管理水平。发展工业化还可以让工业化所带来的丰富的农业装备来保障农业的发展,为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奠定装备基础。

(二)实现机械化

土地规模化经营需要农业机械化来作为必要的依托,通过大范围地实施农业机械化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而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率。同时达到:(1)农业机械与农艺的高度结合(2)职业农民与农业机械的使用结合(3)农业机械化促进土地有序流转。

(三)加快信息化

当前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农业也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要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跨越发展,充分利用当前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实现各类农业信息及其相关知识的获取、传播、处理与利用,使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科学管理水平有大幅度地提高,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高效、快速发展。

(四)培养农民的职业化

解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让农民把种地作为一项职业来认识,需要我们逐步培养他们的职业化,培育他们拥有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掌握较强的市场经营能力,培养善于学习科学知识。尽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懂管理、会经营的职业农民,这是当前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五)积极倡导土地流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2631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4
下一篇 2023-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