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意请采纳
截止目前为止,德国汽车企业三大巨头都已经发布了2019年的财务报表。整体表现都是稳中有增的,重点指标上,除了戴姆勒在销量上有所下滑,其他两家企业的销量都有小幅增长。
众所周知,以大众、宝马、奔驰三巨头为首的德系车在国内市场占据了20%以上的市场份额,三家车企每年从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那么在2019年究竟谁才是在中国市场赚钱最多的呢?
2019年三巨头均实现盈利
首先来看大众。2月29日,大众汽车集团发布的2019财年报告显示,集团全年销售收入达2526亿欧元,较上年增长168亿欧元,同比增长7.1%;减去柴油发动机排放事件造成的支出后,全年营业利润依然达到170亿欧元,同比大增22.3%。2019财年营业利润的增长,得益于汽车销售的小幅增长。
再来看宝马。3月13日,宝马发布的2019年财报显示,集团全年总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达到1042.1亿欧元,增长7.6%。受第一季度14亿欧元欧盟反垄断诉讼拨备金以及研发前期高水平支出的影响,2019年集团息税前利润为74.11亿欧元。汇率和原材料价格的变化也对此产生了不利影响。全年税前利润为71.18亿欧元,税前利润率为6.8%,净利润为50.22亿欧元。虽然营收有所增加,但是相比2018年70.64亿欧元的净利润同比下滑28.9%。
再来看戴姆勒。2月21日,戴姆勒发布2019年集团财报显示,戴姆勒集团2019年全年收入达到1727亿欧元,微增3%;但息税前利润却从2018年的111亿欧元跌落至43亿欧元,同比骤降61%;纯利润从76亿欧元下滑至27亿欧元,同比依然大减64%。
从三家巨头的财报来看,2019财年,三家都实现了盈利。其中唯有大众实现了利润增长,以170亿欧元的利润成为三家巨头中最赚钱的车企,而宝马和戴姆勒的利润都大幅下滑。
谁从中国赚的钱更多?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三大巨头的销量来看一看。
据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产销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但是相较2018年产销量分别同比下降7.5%和8.2%,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两年下滑。
中国汽车市场马太效应愈发严重,据中汽协发布的2019年汽车市场份额数据显示,自主、美系、韩系、法系四大车系市场份额逐渐减少,德系和日系两大车系的市场份额却不断提升。
2019年,德系、日系两大车系分庭抗衡。德系车的市场份额从2018年度的21.4%上涨至24.2%,是去年市场份额增长最多的车系。而日系车的市场份额则从18.8%提升至21.3%,日系车成为去年最大的黑马。
德系品牌中,以大众、奔驰、宝马为主要增长点。
2019大众集团全球销量为1097.46万辆,同比增长1.3%,力压丰田成为全球第一。其中,中国市场为大众贡献出423.36万销量,占比大众集团在全球销量的38%。另外,有数据显示,大众集团2019利润为1310亿元,其中有399亿元来自中国市场,占比30%。
2019年宝马集团销量创下新纪录,共交付2,538,367辆,增长2.2%。其中,中国市场的交付量首次突破72万辆,同比增长13.1%,占全球总销量的28.71%。并且中国也连续8年成为宝马集团全球最大单一市场。
2019年梅赛德斯-奔驰及smart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245.6万辆新车,同比增长0.7%,连续第四年摘取全球豪华品牌乘用车年度销量桂冠。其中,梅赛德斯-奔驰品牌销量为233.96万辆,同比增长1.3%;smart品牌销量约11.68万辆,同比下滑9.3%。其中,中国市场交付量为70.2万辆,同比增长4%,占全球总销量28.6%。
显然,对于大众、宝马、戴姆勒来说,中国市场都是三家巨头最为重要的市场。就2019年来看,大众依然是在中国市场赚钱最多的德系品牌。就另外两个豪华品牌而言,如果从单车价格(用车企的主营业务收入除以总的销量)来粗略判断,宝马的单车价格约为4.13万欧元,戴姆勒的单车价格约为5.27万欧元,显然还是戴姆勒在中国市场赚得更多一些。
小编语
不论是从销量数据,还是营收数据来看,中国市场都是德系品牌三巨头大众、宝马、奔驰的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尤其对于大众,中国市场销量占据了其全球销量的38%,中国市场为其贡献了30%的利润,可以说中国市场就是大众的造血机器。然而面对日系的突飞猛进,以及帕萨特等车型负面危机的扩散,大众在中国市场也并非高枕无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德国是现代汽车的发祥地,是汽车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从卡尔-本茨发明第一台车到现在,德国一直牢牢把握着汽车工业王国的中心位置,这也是各国车企想要进入德国市场证明自己的原因。近日,作为德国最有影响的大报之一,《世界报》专门为中国汽车写了一篇文章。它们表示曾在德国市场折戟沉沙的中国车企现在回来了,并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2022年德国市场将迎来已经进入欧洲的中国品牌汽车。
世界报所指的中国品牌主要还是针对在新能源赛道发光的车企,特别是在挪威已经登陆的蔚来、小鹏、比亚迪等等。然而在本世纪初,中国就出现过一批出口德国的热潮,但它们却未能在德国站稳脚跟,那么曾经的国产品牌在德国究竟遭遇了些什么事情?
双环汽车
双环汽车在07年初正式宣布进入德国市场,并且带来了“CEO”越野车与环小贵族(Nobel),这两款车一经上市就引起了德国市场的震动,主要是外观与宝马的X5以及奔驰的Smart实在是太过相似,且售价仅2000欧元左右,这两款廉价的“酷似车”遭到了整个德国的唾弃。
当时的德国市场迅速掀起了抨击双环汽车的“抄袭门”热潮,媒体《明镜》周刊封面文章直接谩骂中国为“小偷之国”,双环汽车是“公然的盗窃者”。宝马与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也公开表示,若双环汽车将其“抄袭”版本车型在任何国际车展上展出,它们将采取法律措施,以保障自己的知识产权。
这件事甚至引起了当时德国总理的注意,当年八月份不断向国内提出抗议:“现在突然出现一款酷似‘Smart’的汽车,如果这属于非法抄袭就非常不好”、“这种行为不仅对相关的外国公司非常重要,而且也会损伤中国汽车的独创性”。
07年九月,法兰克福国际车展即将开幕前夕,宝马最终忍无可忍将双环汽车告上法庭,车展展出的CEO样车再次被德国媒体当成“抄袭样板”。这场官司一直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双环最终败诉,这也是自主品牌当年走“模仿之路”的第一次败诉,德国出口之路被封死。随后国内13年取消了双环汽车的乘用车生产资质,搞的奔驰、宝马鸡犬不宁的双环汽车终于落下了帷幕。
江铃陆风/华晨尊驰
就在05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一台中国车企制造的汽车站在了展台上,那就是江铃陆风。陆风一登陆欧洲就拿出了极具性价比的新款越野车,售价只有15295欧元,在德国市场上还是掀起了比较大的风浪,当时第一批车还未上岸就已经卖出了三百多台,其实是非常不错的成绩。
但就在车展刚刚结束,德国著名民间组织德国汽车俱乐部(ADAC)忽然发表了关于江铃陆风汽车碰撞报告,在该报告中陆风发生碰撞后整个车体全部散架,中控台直接冲击前排人员,车内假人全部死亡,ADAC 给出0分,这是它们二十年历史中首次评价零分。
江铃很快质疑ADAC的专业性,认为它们在测试前没有通知厂商,测试后也没有将相关详细数据告知品牌。但ADAC也很硬气,称自己为民间组织,测试车辆是直接从市场购买,据说还是买的陆风当时上市的第一台,测试过程公开透明。
定向不准的转向系统、没有ESP、没有ABS、超长的刹车距离、百公里11,6L的高油耗让陆风快速在德国乃至欧洲败退,在国内也退出了主流市场。
华晨尊驰则在07年也遭遇了相同的事情,被ADAC打出了一星的低分。但不同于陆风的被动审查,华晨尊驰是主动送检,但结果不尽人意,虽然华晨表示自己会在新款上整改,但没能触动德国的消费者,最终退出国外市场。
自从05-07那批潮流过了之后,自主品牌们似乎开始明白当时贸然出口德国是不自量力。十几年以来国产汽车不断自我提升,在2021已经有重新杀入德国市场的苗头,希望新品牌们能吸取“前辈”的教训,不要再让自主品牌成为外人口中的笑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