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美国前三名的电影营销公司是哪三家?非常感谢

请问美国前三名的电影营销公司是哪三家?非常感谢,第1张

无论从历史还是从每年票房市场占有份额来看,好莱坞中能称得上大电影公司的只有六家,包括华纳兄弟影业(Warner Bros.)、派拉蒙影业(Paramount)、20世纪福克斯影业(20th Century Fox)、索尼/哥伦比亚影业(Sony/Columbia)、迪士尼影业(Buena Vista)和环球影业(Universal)。至于米高梅、新线、派拉蒙优势等影迷们耳熟能详的电影公司,有的已经被收购,如索尼2005年吞并了米高梅,华纳2008年吃掉了新线。有的则是大公司旗下一些专门发行小电影的子公司,如派拉蒙优势、福克斯探照灯、焦点影业(环球旗下)等。狮门影业、顶峰娱乐(Summit Entertainment)这类则是有特色的独立电影公司,规模不大,但都有独门生存秘技,譬如狮门影业每年靠发行小恐怖片(如《电锯惊魂》系列)占领一定市场份额,而顶峰娱乐最近则靠《暮光之城》异军突起。至于发行过《无耻混蛋》等电影的韦恩斯坦影业,原本属于迪士尼旗下的,但2005年韦恩斯坦影业成功“赎身”,如今也成为独立自主的电影公司了。这就是好莱坞目前最为活跃的电影公司,虽然各有特色,但总的来说,每年电影业的绝大部分收入,都由前面六大电影公司收获。这一格局,从新千年开始至今从没变过。

华纳兄弟最强势

然而,六大电影公司的经营状况其实也有高下之分。从2000年至今的9年内,在票房市场上最占优势的当属华纳兄弟影业。每年年终各大公司统计当年票房战绩的时候,华纳兄弟影业几乎都是排到前三名的(除了2006年排名第四),而在2001年、2003年、2006年、2008年,华纳兄弟影业都是当年美国票房最大份额的拥有者,一般都能抢占当年票房市场15%-18%的份额。今年9个月各大电影公司的表现,华纳的成绩依然是最亮眼的,所收票房竟然占到总额的20.6%,比目前排名第二的派拉蒙影业要高出3.4个百分点,如无意外,今年的票房冠军依然是华纳兄弟影业。为何华纳兄弟影业能在新世纪票房市场上独占鳌头,很大原因在于他们拥有《哈利·波特》系列。

但华纳并不只靠吃波特的老本,去年《黑暗骑士》的成功可能会让“蝙蝠侠”系列成为华纳接下来十年内的票房利器。目前华纳面对迪斯尼影业将皮克斯、惊奇漫画公司等票房制造机收编旗下的严峻考验,也都做出有力措施——开发DC漫画影业部门(DC漫画超能英雄包括蝙蝠侠、绿灯侠、超人等)。避免市场份额被惊奇漫画的超能英雄电影,如《X战警》、《蜘蛛侠》等完全占领。另外,华纳在小成本电影的发行上也有不少心得,今年暑期档他们发行的一部造价只有3500万美元的喜剧《宿醉》,光是在美国就已经收回2.74亿美元的票房。做好大片续集、成功开发新大片系列,以及同时兼顾小成本电影,这一经营方针让华纳兄弟影业成为美国六大电影公司中最有“钱途”的一员。

迪斯尼坐二望一

迪斯尼影业在过去十年中的成绩可能只属于中等生,除了在2000年以及2003年成功当上当年票房老大之外,其余8年成绩相当不稳定,2002年和2006年当过票房亚军,2004年和2007年成为票房季军,其他时候都是不入三甲。从公司经营状况来看,先前的迪斯尼比较依赖《加勒比海盗》系列和皮克斯动画片,没错,这两个都是票房利器,但致命缺点在于产量不高。在这些电影缺席的情况下,迪斯尼并没有找到其他电影与各大电影公司抗衡,最终导致成绩飘忽不定。

不过,在未来的日子里,迪斯尼有望成为优等生。原因有两个,首先是收购了惊奇漫画公司,目前惊奇漫画公司的各大超能英雄版权虽然都还分散在其他公司手上,但很显然,迪斯尼会开始涉猎自己从未染指的超能英雄大片行业。第二,皮克斯归顺迪斯尼后已经明确表示会增加电影的产量,而从近年来《机器人瓦力》、《飞屋环游记》(看更多影评)等电影的状况看来,增产的方针并不意味着会牺牲电影质量。此外,皮克斯也助力迪斯尼影业发展自己的3D动画,如《闪电狗》,同时也大力扶植迪斯尼老牌产品,传统2D动画,假如《公主与青蛙》接下来能取得成功,迪斯尼的2D动画振兴计划就有望全面复苏了。

索尼影业后继乏力

索尼影业先前的表现都还不错,在2002年、2004年以及2006年都当过票房冠军,但大部分都是也靠《蜘蛛侠》系列在撑场,其余时间都在萎靡不振。索尼影业都有想过开发新票房利器,可惜《达·芬奇密码》之后,《天使与魔鬼》的票房就一蹶不振,丹·布朗系列小说应该无法成为其赚钱利器。而去年的《全民超人》虽然在美国收回2.27亿美元的票房,但该片造价也有1.5亿美元,而且口碑不行。目前索尼影业正在谋求新出路。最近其旗下的米高梅影业又面临破产危机,身为米高梅影业的老板的索尼也没打算出钱帮其解决问题,好歹米高梅影业拥有007电影的版权,不知索尼影业放弃米高梅,是否因为索尼本身也没闲钱将其保住呢?

派拉蒙异军突起

派拉蒙影业近年来开始发力,2007年由于《怪物史莱克3》和《变形金刚》的成功,让其当上票房老大,在过去的十年中,派拉蒙还是首次尝到冠军滋味。接下来派拉蒙走势越发凌厉,譬如去年一口气推出《钢铁侠》、《夺宝奇兵4》等票房很好的大片,今年又有《变形金刚2》、《星际迷航》等票房大户,而且这些电影都属于“可再生资源”,接下来派拉蒙只要卯足劲头拍续集、前传,要想不赚钱也困难。另外,拥有史上票房最高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派拉蒙,将《泰坦尼克号》3D化再公映的计划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一推出来想必有能让派拉蒙大赚一笔啊。

福克斯、环球继续垫底

20世纪福克斯影业与环球影业算是六大电影公司中的弱者。两个公司过去十年都没当过票房冠军。相对来说福克斯影业战绩好一点,早期靠着《星战前传》系列风火了一把,但随着乔治·卢卡斯的“休假”,福克斯在票房市场上也失去了半壁江山。不过有一点可以期待的是,《X战警》的电影版权在他们手上,而他们自己开发的《博物馆惊魂夜》系列走势也很好,今年福克斯又成功将《冰河世纪3》推向市场,进军3D动画领域有了全新突破。这些都证明福克斯在票房争夺战中还保持一定的优势。

至于环球影业,则暂时处于不利地位。近十年中环球影业推出过的卖座电影包括《拜见岳父大人》、《冒牌天神》、《谍影重重》系列以及《金刚》,除了《谍影重重》(看专业影评)系列能够长拍长有之外,其余电影都算是昙花一现,续集表现皆不尽人意。而《金刚》这部电影也只为环球影业赚名声而已,造价都已经2.07亿美元了,在美国的总票房也才2.18亿美元而已。另外,环球影业近年来有过一系列的失败决策,如《冒牌天神2》这种中小型故事题材的喜剧竟然也用了1.75亿美元的制作成本,最终在美国总票房也只有1亿美元。而今年环球影业的表现更是糟糕,前三个季度中最卖座的十大电影,没有一部是环球影业的。今年至今环球影业最卖座的电影时《速度与激情4》,以8500万美元的投资在美国换回1.55亿美元的票房。但是,这部电影能够大卖,可能与环球影业的决策之类的东西毫无关系,纯粹靠的就是运气,试问有谁能想到这一走下坡路的系列今年突然就毫无预警地成功呢?接下来环球影业要想在票房争夺战中有所成绩,想必不能仅靠运气了吧。

分类: 生活 >>交通出行

解析:

环球影片公司

派拉蒙影业公司

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米高梅公司

联美公司

雷电华影业股份有限公司

环球影片公司(Universal Picture Co.)

电影制片公司。1912年美国独立电影公司的老板C.莱默尔把他的公司和N.鲍尔斯等六七家小电影公司合并,组成环球影片公司,在30—40年代成为美国电影业的8家大公司之一。莱默尔于1914年在好莱坞北面建起了摄影棚和供拍外景用的场地,命名为环球城。1915年3月环球城正式启用;当年生产影片250部。30-40年代生产了大量低成本影片,其中大多是西部片、音乐片、恐怖片和滑稽片。如B.卡洛夫主演的恐怖片,D.窦萍主演的音乐片,B.阿博和L.卡斯特洛主演的滑稽片,都有很高的票房价值,赢利颇丰。在它的产品中,象《西线无战事》(1930)那样的严肃作品极少。1946年环球公司和国际影片公司合并为环球国际公司。1952年德卡唱片公司购得了环球国际公司的大部分股票之后,恢复了旧名。以后该公司又归美国音乐公司(MGA)所有,直到80年代。50年代一改过去大量摄制低成本片的做法,采取少拍片以提高技术质量的方针。同时采用资助独立制片人拍摄影片的方法,其中不乏成功之作,如《斯巴达克斯》(1960)。60年代,公司集中全力提供电视片和供电视放映的影片。同时还把环球城作为好莱坞的一个旅游中心向旅游者开放而利润倍增。70年代摄制了颇有影响的《美国风情画》(1973)以及该公司历史上获利最多的娱乐影片《大白鲨》(1975)。

派拉蒙影业公司 (Paramount Pictures, Inc.)

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 A.楚柯尔在1912年创立名演员公司,J.L.拉斯基于1913年建立杰西.拉斯基故事片公司。1916年上述两家制片公司合并成立名演员—拉斯基公司。次年,新公司兼并了12家制片公司;以后再把派拉蒙影片发行公司也并了过来,遂于1927年改名为派拉蒙—名演员—拉斯基公司。1930年又兼并了拥有多家影院的帕布利克斯公司,再改公司名为派拉蒙帕布利克斯,逐步发展成为好莱坞的大公司。1930年公司由于领导层的矛盾与经营不善被纽约联邦地区法院宣布破产,1935年重新组织成立了派拉蒙影业公司。新公司生产了一系列由 M.魏斯特、B.克罗斯贝、B.霍甫、D.拉摩、G.古柏和 C.考尔白等人主演的赚钱影片而再次兴起。当时公司的导演有J.von斯登堡,E.刘别谦和R.马莫里安等。公司在40年代发掘吸收了不少新人,如A.莱德、V.莱克、B.兰开斯特、K.道格拉斯等人。导演有B.怀尔德、P.斯特吉斯。公司在40年代最赚钱的影片是《与我同行》。50—60年代,派拉蒙和其他大公司一样受到美国影业萧条的打击,影片产量下降,收入减少。1966年石油资本集团购买了派拉蒙,使其成为海湾与西方石油公司的一家子公司。随着70年代美国电影业的复兴,派拉蒙摄制了《教父》(一、二集)、《油脂》、《周末狂欢》等票房价值很高的影片,公司逐年有盈余,并于1978年达到了创纪录的数字。

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 (20th Century-Fox Film Corp.)

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成立于1935年5月,由默片时代的大公司福斯电影公司和20世纪影片公司合并而成,是30-40年代好柒坞8家大电影公司之一。当时公司拥有导演E.刘别谦、E.卡善、O.普雷明格等人,并拥有不少受观众欢迎的电影明星,如S.邓波儿、L.杨、H.方达、G.佩克等,他们曾拍摄了一些有一定质量的影片。这一时期,公司生产的影片样式不一,艺术质量也参差不齐,但影片的技术质量都比较高。 t940年J.福特为公司导演的《怒火之花》可作为艺术与技术质量俱佳的例子。从50年代开始,美国电影业进入衰退时期。该公司为了与新兴的电视抗衡,曾致力于研究宽银幕在商业上的应用。1953年9月16日根据圣经故事改编拍摄的宽银幕故事片《长袍》在纽约罗克亚影院上映,这第一部宽银幕故事片不仅是该公司成立以来最赚钱的影片,也是电影从默片进入有声片以来在技术上的一次突破。60年代,摄制了美国电影史上成本空前的影片《克娄巴特技》(1963,一译《埃及艳后》),遭到失败。1972年又推出《海神号遇险记》,开创了泛滥于70年代的灾难片样式。70年代后期,该公司拍片很少。1981年大石油商M.戴维斯买下了这家公司。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Corp.)

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1920年,原来在环球影片公司工作的H.科恩、J.科恩两兄弟和J.布兰特在好莱坞成立了一家摄制喜剧短片的小公司,名叫CBC电影销售公司。1924年改名为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并于30年代发展成为美国电影业的8家大公司之一,这主要是由于H.科恩的精明强干和公司导演F.卡普拉的创作才能起了作用。卡普拉在公司工作10年,拍摄了不少颇受欢迎的喜剧,其中包括《一夜风流>(1934)、《弟斯先生进城》(1936)、《史密斯先生上华盛顿>(1939)等。50年代,哥伦比亚公司开始采用对独立制片人和导演资助的办法拍摄影片。公司先后资助一些颇有名气的导演人拍片,如:S.施皮格尔、D.里恩、O.普雷明格、E.卡善、R.罗森和F.齐纳曼,拍出了不少质量高、影响大的影片,如《生于昨天》(1950)、《永垂不朽》(1953)、《在江边》(1954)、《桂河大桥》(1957)、《 *** 的劳伦斯》(1962)、《猜猜谁来吃晚餐》(1967)等。50-60年代的美国电影危机年代,哥伦比亚公司通过它的子公司银幕珍品公司向电视台出售公司以前的旧片并为电视台摄制电视片,成为好莱坞最早与电视结合的大公司之一。1968年公司改组,改名为哥伦比亚影片工业公司,下属两个主要分支机构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和银幕珍品公司,继续从事对独立制片的投资、电视片摄制和新兴的录像带工业。80年代该公司附属于美国可口可乐公司。

爱辉 2005-04-06 20:01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Warner Bros.)

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1923年4月由华纳4兄弟创建。当时总部设在纽约,制片厂设在好莱坞附近的伯班克。华纳兄弟1917年开始在纽约从事电影的发行放映业务,建立华纳公司摄制影片是业务的扩展。1925年接管维泰葛拉夫制片公司,并于1927年摄制、发行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影片《爵士歌手》,从而使华纳公司于30年代初进入了好莱坞8大电影公司的行列。华纳公司在30年代以拍摄强盗片、歌舞片和传记片著称,尤以E.G.鲁宾逊、J.贾克奈、H.鲍嘉等人主演的强盗片最有观众。传记片中也有不少受欢迎的作品,如P.茂尼主演的《左拉传》(1937)等。华纳的影片一般都比较朴素、紧凑,成本也较低,其主题都或多或少与30年代初发生的美国经济危机有联系。50年代美国电影萧条时期,华纳把财力转向制作电视系列片。6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向独立制片人投资的制片方式。它成功地拍摄了《窈窕淑女》(1964)、《谁害伯弗吉尼亚.沃尔夫》(1966)、《邦妮和克莱德》(1967)等。1967年加拿大发行电视片的七艺公司买下了华纳公司,改名为华纳—七艺公司。两年后,华纳—七艺公司又转让到一个大企业集团金尼全国服务公司手中,改组为华纳交流公司。这个公司经营的业务范围甚广,制片和发行影片仅是其中的一个项目。

米高梅公司 (Metro-Goldwyn-Mayer)

电影公司。1924年5月17日,美国洛氏公司的老板M.洛把该公司所属的米特罗影片公司和高尔温影片公司、L.B.梅耶制片公司合并,组成米高梅公司。30年代好莱坞鼎盛时期,米高梅公司是最大的电影公司,每年要生产40—50部影片。米高梅在这一时期拥有美国最受观众欢迎的影星和导演,影星如G.嘉宝、C.盖博、J.哈罗、S.屈赛、R.泰勒、J.克劳馥、N.希拉等等,导演如E.von斯特劳亨、K.维多、F.朗格、G.顾柯、V.弗莱明等等。从3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米高梅摄制了数以百计的影片,除了少数影片如《块肉余生》、《叛舰喋血记》(1935)、《茶花女》(1939)、《忠勇之家》(1942)、《双城记》等之外,90%为平庸之作,内容浅薄、脱离现实,往往千篇一律地以虚构的故事、美满的结尾,配上受观众欢迎的大明星和较高的摄制技巧去招徕观众。米高梅公司日复一日地象工厂生产工业品的流水装配线那样大量生产这种影片,为好莱坞赢得“梦幻工厂”的“美名”出了大力。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米高梅曾一度以拍摄大场面歌舞片为重点,生产了几部颇有特色的歌舞片,如《雨中曲》(1952)等。50年代美国电影业发生危机,到60年代初该公司连年亏损,影片产量逐年下降,到70年代初至80年代每年只拍三、四部影片。70年代初,美国拉斯韦加斯的大资本家K.克科里安买下了米高梅公司。新的主管人员把米高梅公司的道具服装等统统拍卖出去,并把资金投入拉斯韦加斯、里诺等赌城的房地产、旅馆业和其他能获利的方面。到70年代末米高梅公司又再度繁荣,但制片却只是这个公司的广泛业务范围之一,1981年米高梅公司出资买下联美公司,改名为米高梅—联美娱乐公司。

联美公司(United Artists Corp.)

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1619年由C.卓别林、D.范朋克、M.壁克馥、D.W.格里菲斯出资创建。目的是为了摆脱大电影公司的束缚和剥削,争取更多的创作自由和更大的利润。最初设想只是摄制和发行4位创始人的作品。后因格里菲斯退出,卓别林、范朋克等人的作品数量有限,公司遂把资助独立制片人拍片和发行他们的影片作为业务重点。联美公司与当时的其他电影公司不同,它没有自己的摄影棚,拍片时需租用场地;没有自己雇用的电影明星和导演,采用向独立制片人投资的方式拍片;没有自己的电影院,发行影片采取与发行商逐片签订合同的方式。联美是最早采用美国在60年代盛行的制片和发行方式的大公司。这种经营方式及导演具有的相对独立性,使联美公司得以在摄制娱乐片外,还拍摄、发行了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和一定艺术成就的影片。如C.卓别林的《淘金记》(1925)、《摩登时代》(1936)、《大独裁者》(1940)、《舞台生涯》(1952)、D.W.格里菲斯的《被摧残的花朵》(1919)、《走向东方》(1920)以及《疤面人》(1932)、《桃色公寓》(1960)、《西区故事》(1961)等等。联美公司在纽约成立时只是个小公司,20年代到30年代中,逐步发展成为美国电影业的8大公司之一。50年代,美国电影业进入萧条、衰退时期,卓别林和壁克黎先后把他们的股票出售给金融资本家。之后,联美公司又几度易手,终于在1981年被米高梅公司的老板K.克科里安出资买下,并人米高梅公司,改称米高梅—联美娱乐公司。

雷电华影业股份有限公司 (RKO)

电影制片和发行公司。30年代美国电影业的8家大公司之一。雷电华公司成立的年代和经过,众说不一,多数说法是:1928年由洛克菲勒财团的美国雷电华公司兼并美国电影票预售公司(兼营制片)和凯思—阿尔比—奥菲姆商业放映系统而成。由于新公司的组成部分中原先有两个公司是专营发行与放映的,所以新公司在这方面的力量较为强大,从成立开始,公司不仅发行自己摄制的影片并且长期发行W.迪斯尼等人的影片。雷电华影业公司存在的时间较短,1948年H.休斯买下雷电华公司,大约在1955年又卖给通用轮胎和橡胶公司,但把制片厂和将近30年所拍摄的影片于1957年转售给德西露制片公司。60年代,海湾与西方石油公司买下了德西露制片公司。雷电华公司从1929年拍出第一部影片《丽奥·丽泰》到1957年的最后一部影片《可能最大的女郎》为止,约拍摄、发行了1500部影片,其中绝大部分为低成本的娱乐片,特别是一些恐怖片、惊险片以及少数F.亚斯坦和G.罗吉丝合演的歌舞片。但是也有少数例外,例如 D.威尔斯的《公民凯恩》(1941)、《安倍逊大族》(1942)和A.希区柯克的《美人计》(1941)。

、20世纪福克斯影业公司(20th Century Fox): 是好莱坞8大电影公司之一,成立于1935年5月,由默片时代的大公司福斯电影公司和20世纪影片公司合并而成, 2、环球影业公司(Universal Picture): 在好莱坞8大公司中资历排行第二,环球电影公司创立于1912年6月8日,创始人卡尔·莱默尔是德裔犹太人,后来才移民到美国。 3、华纳兄弟影业公司(Warner Bros): 是好莱坞8大电影公司之一,1923年4月由华纳4兄弟创建。当时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制片厂设在好莱坞附近的伯班克。 4、派拉蒙影业公司(Paramount Pictures): 是好莱坞8大电影公司之一,1912年的7月14号,一个名叫阿道夫·楚克的年轻人,在好莱坞附近租下了一个简陋的马棚,开始电影拍摄工作——这里就是后来的“派拉蒙电影公司”。 5、哥伦比亚电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 Corp): 是好莱坞8大电影公司之一,1920年,原来在环球影片公司工作的H.科恩、J.科恩两兄弟和J.布兰特在好莱坞成立了一家摄制喜剧短片的小公司,名叫CBC电影销售公司。1924年改名为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6、米高梅影业公司(Metro-Goldwyn-Mayer): 是好莱坞8大电影公司之一,1924年4月24日,世界电影史上的最大奇迹——米高梅(米特罗——高德温——梅耶的简称)电影公司宣告成立,并从此开始制造出一系列神话。 7、迪士尼(Disney): 取名自期创始人华特·迪士尼(在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译法有不同,见下),是总部设在美国的大型跨国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影视,动画,主题公园,玩具,图书,电子游戏和传媒网络。 8、新线影业公司(Newline): 是1967年就成立的一家独立制片发行公司,最初以面对美国高校发行欧洲及本土低成本恐怖片为主。 9、梦工厂电影公司(DreamWorks): 始建于1994年10月,三位创始人分别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杰弗瑞·卡森伯格和大卫·格芬.梦工厂的产品包括电影,动画片,电视节目,家庭视频娱乐,唱片,书籍,玩具和消费产品。 10、狮门电影公司(Lions Gate Films ): 1997年狮门娱乐公司买下加拿大的发行商Cinepix Film Properties,创建狮门 不过现在(索尼)哥伦比亚吞并了米高梅,华纳兄弟兼并了新线,派拉蒙吞并了梦工厂,迪士尼收购了皮克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3193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