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旅游购物对旅游收入的增长具有重要的贡献,也是发展潜力最大的领域之一。然而就目前而言旅游购物却一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从旅游购物业服务质量提升的角度出发,首先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对旅游购物的提升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旅游购物;现状分析;对策
一、旅游购物的必要性及意义
旅游商品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购买的物品,也可称作旅游购物品。它与旅游者的吃、住、行、娱、购、游等要素有着紧密联系。旅游商品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商品主要类别有: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艺术品、保健品、旅游文化服饰等用品。旅游商品承载了满足旅游者购物需求和传播旅游地形象的双重价值。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无论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在游客的旅游过程中,旅游购物都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旅游购物及旅游商品带动了旅游业的产业链发展,增加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地区性及国家的收入及传播着当地的文化特色。
二、旅游购物的现状分析
全国的旅游商品虽然种类繁多,但不是每种都能形成一定的特色,缺少标志性的品牌商品。众多的旅游购物品中,依托本地土特产进行粗加工和简单包装的旅游食品类占了较大比重,当前这类购物品大多开发粗放,且未成系列,附加值偏低。而对于对工艺技术有较高要求,附加值较高,能够突出体现本地特色文化的旅游纪念品和工艺品的开发,数量有限且大多处在较低的层次上。
(一)旅游购物品缺乏表现区域文化特色
大多数景区销售的旅游购物品相差无几,多为外来品,玉器、珠串、合成材料饰品等。据调查显示,游客反映相对来说,珍珠、丝绸、茶叶、紫砂壶是华东线上的特色;不过价格相对来说比较贵;至于刀和水晶在全国各地都有;而且水晶不是行家不熟悉的话;那样品质和价格差别会很大的,都没有很明显的特色。所以目前的满意度不是特别高,游客认为有些购物店没有必要进。且像陶瓷,玉器等不容易使人放心购买,还有易于模仿,地区垄断性不强,要做好旅游购物品的开发和营销,应该在地区垄断性上做文章。某种有地区代表性的旅游购物品,应该只能在本地区才能买到。
(二)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小、散、弱,产、销脱节,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
国外旅游购物收入一般占旅游消费总收入的40%左右,然而在我国,旅游购物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例一直徘徊在20%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旅游商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与游客客源市场之间相互脱节,往往是旅游商品找不到市场,而游客又找不到旅游商品,供需双方互不满意。旅游购物商品专业化、特色化、小批量的特点与市场化低成本、大批量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客观上阻碍着人们研发、生产旅游购物商品的热情和积极性。我国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普遍规模小,融资能力低,不能以游客的需求作为旅游商品生产及销售的导向是旅游购物环节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不少对新产品的研发有兴趣的厂家,又常常受到资金问题的困扰,使不少好的创意最终难以成为产品而无法推向市场。呈现出“全国大多相同,一地十年不变”的局面。
三、旅游购物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商品雷同,质量较差
许多地方旅游商品大同小异,缺少代表地方特色或者旅游景区特色的商品,缺乏创意,千篇一律,缺少标志性的品牌商品,无法激起旅游者的购买欲望。目前我国旅游商品的加工制造工艺普遍落后、商品质量差,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相当一部分旅游商品的质量、款式、价格等对游客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也使得游客产生对旅游购物的抵触心理,购买的积极性也大大的降低了。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将会严重阻碍旅游购物的发展,乃至影响整个旅游经济收入的增加。
(二)旅游购物市场诚信低
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以次充好,欺骗游客的现象严重,行业自律性差。在旅游购物市场中,以假充真、“三无”商品等假冒伪劣商品大大增加,有些旅游景区的购物环境非常混乱,小商小贩多、强买强卖,使游客产生了不良的印象,影响了游览情趣,也不放心购物,降低了购买欲望;另一方面是导游为了索取回扣,没有征得游客的同意而随意增加购物次数,使游客产生抵触情绪。
(三)旅游购物市场信息不对称
由于旅游活动是跨地域进行的,大多数情况下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是第一次接触,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游客很难具体了解到有关旅游商店和旅游商品的各种信息。旅游者对旅游目的主要的信息来源就是通过旅行社和导游的讲解,这就是旅行社 *** 纵整个旅游购物市场的根本原因。在旅游购物市场中旅游企业往往拥有比旅游者更多的信息,从而导致旅游购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掌握客源的旅行社经常以高额回扣作为给旅游购物商店输送客源的重要条件。而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旅游购物商店为了保证客源,一方面不得不增加给旅行社、导游和司机的回扣,另一方面尽量来抬高商品的销售价,这也直接伤害到了游客的消费利益,使旅游者买到的商品往往是质价不符或假冒伪劣的,也使得游客对于购物存在着不放心,也间接的导致了旅游购物市场越来越萎缩,从而也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和长期发展。
(四)旅游购物设施不齐全,商店的购物环境较差
一是我国绝大部分景区的旅游购物设施相当简陋,缺少购物环境的营造,更缺少休息区、饮水机、自动取款机等符合现代消费者消费需求的设施;二是很多旅游购物场所只具备基本购物设施,缺乏辅助购物设施,这是国际游客不满意的主要问题;三是旅游企业只把旅游购物设施看作购物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忽视购物设施的文化性,购物环境千篇一律,很难吸引旅游者。
(五)没有特色性,品牌意识缺乏
我国旅游购物市场缺少品牌性产品,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旅游购物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目前,我国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数量年年在增加,但是能真正制造出有影响力的产品却很少。独立研制的少,相互模仿的多,只强调价格,却忽视了产品应有的质量,以致市场出现的多是一些设计粗糙、包装简单的“地摊商品”,又由于知识产权意识不强,设计者缺乏专利的保护观念,致使真正有创意的纪念品或艺术品可以随便仿造,打击了研究设计者的积极性,垄断性不高。而在国外,游客购买的商品主要不是土特产品,而是名牌产品,如到日本买电器产品,到巴黎买香水,去意大利买皮衣、皮鞋,到瑞士买手表等等。游客之所以对这些商品情有独钟,原因在于这些商品都属于“精品”,都是国际上的特色名牌。
四、解决旅游购物问题的对策
目前,旅游购物消费确实存在着许多的不足,那么应付措施就得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旅游购物品开发战略和旅游商品的设计创新
没有地方特色,就没有市场。所以必须打造属于旅游线路上标志性的特色商品。就如上海的刀具店,在全国各地都分布很多,也就失去了吸引力。所以必须符合商品设计原则:1. 坚持以人为本主义原则,遵循人体生理与心理的规律,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社交及整个生活方式需求作为第一要义的原则。遵循以满足游客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为原则。2.产品策划的创造性与名胜风景相结合,以风景为资源,发挥产品的特色,两者相结合形成独特的产品,比如独特的自然资源,它本身就是观赏对象 ;也可以以资源为背景,进行产品设计,围绕明确的市场目标,突出其闪光点,使之有其独特的特色和魅力,以其吸引游客,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商品。
(二)完善旅游购物市场机制,建立和促进市场诚信销售
从旅游商品设计、生产、销售到消费,形成相互连接的良性循环机制。由于假货在商品市场的泛滥,使得游客在购买商品时,存有疑虑,不放心购买。特别是对那些价值昂贵的商品如:玉器、丝绸、瓷器等,更是慎之又慎。所以购物店必须要有有关部门的鉴定,出具相关的证明,合理确定旅游商品价格,提供货真价实的产品,在游客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从而使游客能放心购物。
(三)加大对旅游商品企业及购物店的管理
国家应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引进优秀企业及人才。可以在现有高校旅游院系增设旅游商品开发设计专业,培养有实力、有水平的旅游商品开发设计队伍,以确保商品的质量,从而加大我国在旅游购物上的竞争力。首先,政府应公开市场透明度,这样有助于克服旅游购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弊端。如2010年开始,《旅行社条例》也规定除了常规的路线安排以外,需要游客另外自费的项目和购物点也在合同中明确的列出,以增加透明度;其次,旅游企业必须提供货真价实的信息,才能保持顾客的满意度;旅游者必须努力获取充分而有效的购物信息,才能做出正确而理智的购物决策,降低购物风险;最后,应规范对旅游商店的管理,采取正规的销售渠道,向游客提供货真价实的物品。
(四)营造良好的购物环境
创造良好的购物环境,旅游商品与购物设施的不同组合也给顾客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可增加其魅力,从而促进商品的销售。购物环境、购物设施的现代化、特色化和人性化,是每个消费者所追求的。所以,发展旅游购物时必须配套相关的购物设施,提高人员素质,从而营造一个有特色、人性化的购物环境,给消费者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享受,能够购的放心,购的开心。
(五)创造品牌产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也渐渐地进入到了品牌消费的时代。没有品牌支的旅游购物市场缺乏发展力,存活的时间也会渐渐降低,旅游企业也将会被市场淘汰。因此,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的旅游商品,实施品牌战略。一政府部门要能够重视,把发展名牌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长期发展计划当中去;二是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对名牌企业、品牌产品的保护;三要构建一个创名牌的激励方针;四是鼓励旅游企业能够多创新,制造出有特色的产品,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五、结论
旅游购物在旅游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逐渐成为旅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购物不仅能够增加旅游地及国家的收入,扩大劳动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而且还是地方形象的“代言人”,通过大力开发旅游购物市场,必将对拉长产业链条、提升旅游企业的水平、增强区域影响力、促进旅游业的全面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旅游购物也存在着许多弊端,我们应加以重视,不断改善,不断进步、发展旅游购物,也能使我国的旅游产品走向世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敦荣.旅游商品学(第二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2]石美玉.旅游者购物行为研究[J].旅游学刊,2005,(5)
[3]浙江省旅游局.旅游政策与法规[M].浙江: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4]汪恩民.杭州导游陷“回扣门” 政府称拿回扣是旅游界顽疾[N].中国经济时报.2011,4
[5]张丽萍. 加强旅游购物设施建设,优化长沙旅游购物环境[J].旅游管理,2009(3)
宇通客车(600066)2020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经营分析
根据中国客车统计信息网统计,2020年1-6月份客车行业7米及以上客车实现销售38,564辆,较2019年同期下降34.36%。受此影响,公司销量也出现了下降,但是行业龙头地位依然稳固。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层按照董事会批准的全年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和推进“十三五”和“五条主线”的战略规划要求,上半年累计实现客车销售14,898辆,同比下降41.41%;实现营业收入76.11亿元,同比下降39.1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301.89万元,同比下降90.78%。公司净利润出现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销量下滑所致。
(二)技术突破
公司紧跟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轻量化技术发展趋势,围绕安全、节能、舒适、环保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公司为行业首家获得校车“ 健康 座舱”5A级认证的企业;公司可视化全时域智能在线监控和预警平台是行业唯一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创新应用示范项目;红外测温系统、碰撞感知及自动断电系统、新一代客车网络通信、智能中央热管理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二代、新能源客车碰撞防护系统、一体化座椅安全约束系统、校车智能防遗忘及快速逃生系统、电控液压主动转向系统、车道保持控制系统、节油驾驶系统“蓝芯”三代、AI主动安全系统、CN95级空调系统、主动智能空气净化装置等在主销车型上实现了应用,提升了产品的技术领先性和市场竞争力;完成了第三代高压集成式控制器、高集成高安全电池系统、“睿盾”安全功能开发,磷酸铁锂电池包集成效率提升至89%以上,电池系统实现多维度故障预警,提高了车辆驾驶安全系数,形成了核心技术优势。
(三)研发推广
2020年,新能源产品方面,国内纯电公交车和公路车完成了“三电”系统的全面技术升级;针对海外市场布局并推广了12米、18米纯电公交产品。智能网联产品方面,实现了5米自动驾驶微循环公交在郑州常态化运行,并投入12米自动驾驶公交车在郑东新区1号线示范运行。传统产品方面,重点提升了产品适应客户需求分级的能力,产品客户满意度在行业内继续保持领先;完成了全新7.7米前置换型产品,以及海外9米后置、8米前置换型产品上市。高端产品方面,完成T7纯电动、海外高端公交、海外高端 旅游 等产品布局,产品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公司荣誉
2020年,宇通凭借《中厚板及难焊材料激光焊接与复杂曲面曲线激光切割技术及装备》项目,时隔四年再次被国家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为行业内唯一两次获得国家 科技 进步奖的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以客户满意为导向提供优质服务,荣获“年度值得信任投资价值上市公司”、“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示范企业”、“全国客车行业质量领军企业”等荣誉。
二、可能面对的风险
1、新能源受前几年需求透支影响,市场需求可能存在下滑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进一步细化市场分类,强化与客户的合作深度,提供适应性产品;充分利用好2020年补贴不退坡的机会,多抓订单,提升盈利;利用2021年补贴退坡的契机,向客户做好政策传递,多抓订单,提升份额。
2、受私家车、高铁等替代因素影响,市场需求存在进一步萎缩的风险。
应对措施:一是深度理解客户需求,开发适合和引领客户运营需求的产品,提升市场占有率;二是协助长期合作客户进行转型,从城际客运向 旅游 客运、景区班线、通勤班车租赁服务等领域转型,协助客户开展定制客运、城乡公交一体化转型;三是积极占领细分市场,如高端商务车、机场摆渡车等。
3、校车市场可能存在政策扶持力度不足、需求下滑的风险。
应对措施:一方面,强化对客户需求的理解,主动调整产品满足客户当下经营环境的需求,利用品牌、渠道、服务等优势,进一步提升占有率;另一方面,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学校的沟通,推动学生上学通勤的 社会 化服务,促进潜在需求向现实需求转化。
4、出口市场存在全球宏观经济下滑,目标国家市场政治和经济状况不稳定、支付能力下滑等风险。
应对措施:持续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设,提升海外业务金融服务能力。
5、贸易摩擦的前景存在不确定性因素,部分国家出现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6、新冠疫情可能会对客车需求及业务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研发能力
1、研发投入
报告期内,公司发生研发支出6.3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31%,在同行业中居于较高水平。2020年上半年研发支出主要投向如下:
(1)T7高端商务车产品研发与完善;
(2)整车轻量化、安全性提升改善及“三电”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3)自动驾驶技术及产品开发。
2、研发成果
公司专注于客车领域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通过多年来的自主研发和系统的技术创新,逐步掌握了新能源、智能化、安全、节能、舒适、环保等技术并持续领先,形成相应的领先技术和产品优势。
公司新能源以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客车研发和产业化为主线,以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电驱动、电控、电池”的自主攻关为切入点,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的开发理念,历经十余年技术攻关,在高效动力系统、整车控制与节能、自动驾驶等方面取得多个重大突破。
(1)高效动力系统
完成第三代高压集成式控制器开发并实现批量应用,最高效率99%,功率密度14.2kVA/kg,防护等级满足IP68及IP6K9K要求,电磁辐射满足CISPR25国际标准中CLASS5最高发射等级限值要求,保持行业领先;基于全新平台设计的第四代高效轻量化电机,通过多领域耦合、精细化设计、极限化设计和高效区工况匹配设计,扭矩密度提升了15%,常用工况平均效率提升10%,电机系统最高效率达到96.75%;基于全工作域的轴承选型方法、加速寿命预测技术、 健康 状态检测技术,实现电机轴承8年免维护。
(2)动力电池集成与管理
联合供应商,开发了高集成高安全的电池系统,磷酸铁锂电池包集成效率提升至89%以上;开发了电池包非等功率加热技术和液冷电池系统,电池温差降低至5℃以内,有效提升了电池的环境适应性;开发了电池远程预约加热技术,司机可通过手机应用提前预约启动电池加热功能,大幅改善了冬季车辆起步前的动力性;开发了全时域高精度电池智能管理技术,实现SOC状态估计误差小于4%;在商用车领域首创可视化全时域智能在线监控和预警平台,实现对电池系统多维度故障监控及预警,并获得行业唯一的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创新应用示范项目。
(3)整车控制与节能
开发了“睿盾”安全功能,降低不规范驾驶 *** 作产生的安全风险,提高纯电动车辆驾驶安全系数;开发了工况自适应预测节能控制技术,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发了整车动力性智能控制技术,提升了整车不同载荷下动力一致性与驾乘舒适性。
(4)安全技术
利用主被动安全一体化的理念,自主研发了车道保持系统、校车智能电子防遗忘及快速逃生系统、红外测温系统、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二代、碰撞感知及自动断电系统、一体化座椅安全约束系统等一系列主被动安全技术,并大批量推广应用,大幅提升了产品安全性。
(5)节能技术
利用整车能量流分析原理,自主研发了“蓝芯”节能控制系统三代,利用智联大数据平台完成了自适应热管理系统开发,结合整车低风阻典型结构、国六发动机冷却系统综合性能优化、复合材料轻质外饰件等新技术,并大批量推广应用,实现整车油耗降低6~10%,整车产品能耗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6)舒适技术
从振动与噪声(NVH)、平顺与 *** 纵稳定性(R&H)、人机工程(Ergonomics)等三个方面,开发了骨架系统NVH正向设计关键技术、动力传动系统NVH控制技术、驱动桥降噪技术、电控主动转向系统、电控悬架系统二代、智能双区空调系统等多项新技术,显著提升客车驾乘舒适性。
(7)自动驾驶技术
围绕着多源传感器信息融合、决策与协同控制、车载超算平台、云控平台等核心关键技术进行不断攻关,先后自主研发了满足车规要求的多核异构车载超算平台、面向多源、异构传感器的信息融合系统、面向多目标协同的决策控制系统以及基于VSLAM、LSLAM和GPS/IMU的高精度组合导航定位系统等,系统整体功能及性能领先于同行业水平。
(8)车联网技术
自主研发基于车联网技术的车辆综合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车联网综合服务平台、车载智能终端等全新运营管理产品及服务。基于安全、机务和调度三大领域,面向客运、 旅游 、团体、校车、公交及新能源等各个客车细分市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行业解决方案。在智能充电调度引擎技术、车辆网联化智能控制技术、司机驾驶行为评价模型、关键零部件工作状态分析预警模型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
(9)大数据分析技术
基于公司数字化转型、产品网联化、智能化升级需求,构建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工业云综合平台,致力于提供持续稳定的云计算服务,标准化的资源管理,高效率的资源利用,为各个业务系统提供便捷的服务器、网络、存储、监控、运行维护、故障处理等高效稳定的基础支撑。技术创新方面,在多协议透传模型技术、模板设计及规则化模板引擎、面向客户的二次开发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
通过技术创新,公司实现了混合动力、插电式、纯电动共平台开发,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5-18米系列化新能源客车产品,提出了行业首个覆盖产品、配套、服务、金融的新能源客车商业推广模式,新能源客车产品市场占有率持续位居行业第一。
3、研发人员
公司拥有行业一流的研发队伍,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拥有研发人员3,16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18.67%,其中博士47人,硕士542人;具有优秀的项目管理和评估团队,可有效完成客车创新研究、技术集成、项目管理和运行。
4、知识产权和标准法规
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拥有有效专利及软件著作权1,983件,其中发明专利282件,软件著作权186件。2012年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金奖,2017年被评为“河南省知识产权领军企业”,2018年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混合动力客车用集成式电机控制及充电装置”获得河南省首届专利奖特等奖,2019年被评为“中国 汽车 工程学会知识产权优秀企业”。
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共参与完成134项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其中117项已经发布;2020年上半年发布6项。截至2020年6月底,在《客车技术研究》等行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5、研发机构建设情况
公司拥有行业首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电动客车电控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客车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交通安全应急信息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车辆信息技术分实验室”、“国家认可实验室CNAS”6个国家级资质科研平台,被 科技 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称号,被工信部及财政部联合授予“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被工信部授予全国“工业企业质量标杆”,被商务部、国家发改委授予“国家 汽车 整车出口基地企业”称号,是行业首家“国家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获得河南省省长质量奖等。
6、对外合作
公司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客车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电动客车电控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和开放的机制,建立了有效的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郑州大学、中国 汽车 技术研究中心、中国 汽车 工程研究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集成优势 科技 资源,提升了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截至2020年6月底,公司已获得国家及省级 科技 进步奖21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项,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1项,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4项,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助力,提升了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促进了关键技术和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
同时,公司利用国家和地方公共创新资源,如与清华大学 汽车 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国家 汽车 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 汽车 工程研究院等多个科研机构建立广泛全面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公共平台资源,为公司技术创新提供助力。
公司利用自身优势,作为河南省 汽车 工程学会理事长单位,河南省 汽车 行业协会会长单位,一方面持续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与合作伙伴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和技术交流,协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并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应用;另一方面,通过“中国燃料电池 汽车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汽车 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南省新能源 汽车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行业企业联盟,协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
依托这些资源,公司围绕客车新能源技术、智能网联技术、主被动安全控制技术、轻量化技术等关键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研究,逐步建立了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提高了客车相关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二)产业配套状况
公司是以客车生产为主业的制造业企业,传统客车中的主要零部件大部分采购自宝钢、潍柴、玉柴、法士特、东风车桥、福耀等国内 汽车 零部件龙头企业,以及博世、大陆、采埃孚、米其林、克诺尔等国际 汽车 零部件巨头。经过多年深入合作,公司已同大部分供应商形成了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铸就了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使公司在产业配套方面的竞争优势得以持续提升。
新能源客车的关键零部件中,整车控制系统为公司自主研发自主生产,动力电池系统、电机和集成式电机控制器均与行业综合实力排名前列的供应商联合开发,且与宁德时代(300750)、苏州汇川等行业领先企业形成了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整合行业资源,研制出技术领先有竞争力的零部件,支撑公司新能源客车的技术领先优势。
稳定、高效、敏捷、领先的供应链队伍,动态、严格的供应链优化提升管理机制,客车行业最大的采购规模,共同保障了公司领先的质量优势、技术优势、交付及服务优势。
(三)销售渠道
1、国内销售
国内销售由直销和经销相结合,以直销为主,以经销为辅。报告期内国内销售按照区域共划分为21个经营大区(其中公交经营大区7个,非公交经营大区14个)以及1个高端产品及新兴市场销售管理部,共设直销人员560人,实现对全国所有市县的深层有效覆盖。另外,全国共有合约经销商228家,覆盖所有省份及重点城市。截至报告期末,国内经销商占公司整体销量比重约为9.7%,销售额比重约为7.9%。
公司不断拓展、优化服务网络,相继在郑州、兰州、广州、济南、长沙、西安、长春、上海、乌鲁木齐、成都、武汉、南宁、沈阳独资建立了13家4S中心站,并通过2,000余家特约服务网点及190余家配件经销商,形成以自建站为中心的多元化服务网络,持续缩短服务半径。公司持续进行服务产品化和高端服务专业化提升,结合客车各细分市场产品特点和客户运营需求,不断 探索 并完善建立各细分市场产品差异化的服务模式,同时搭建一体化的服务平台来满足客车后市场客户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开发定制式的服务产品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更为专业、便捷、高效的售后服务体验,为客户美好出行保驾护航。
2、海外市场
公司海外销售网络已实现全球布局,通过120余名海外市场销售人员和70余家子公司、办事处、经销合作伙伴等多种渠道模式覆盖欧洲、独联体、美洲、非洲、亚太、中东六大区域,并在哈萨克斯坦、哥伦比亚、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埃塞俄比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通过KD组装方式进行本土化合作,实现由产品输出走向“技术输出和品牌授权”的创新业务模式。
目前,公司累计出口各类客车超过73,000辆,产品远销至法国、英国、丹麦、芬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智利、埃塞俄比亚、南非、尼日利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沙特、科威特等全球主要客车需求市场。在主要目标市场,公司已成为主流客车供应商之一。
在新能源客车领域,公司凭借领先的产品技术、完善的综合解决方案能力和丰富的市场推广经验等综合优势,正在稳步开发海外市场,已在法国、英国、保加利亚、冰岛、丹麦、芬兰、挪威、新加坡、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哈萨克斯坦等市场形成批量订单销售。
公司致力于完善服务和配件供应体系,以持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截至目前,公司在海外市场拥有208家授权服务站或服务公司,330余个授权服务网点,覆盖90余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还在俄罗斯、澳大利亚、巴拿马、南非、阿联酋等地建立多个海外配件中心库,并授权104家配件经销商,为终端用户提供快捷有效的配件供应。由150余名服务工程师与维修技师组成的一线服务团队往返于海外各主要市场,在当地服务站的支持下,开展客户需求了解、技术培训、车辆问题解决等工作,以保障产品的良好运营。同时,公司与康明斯、采埃孚、美驰等多家世界知名 汽车 零部件供应商签订了联合服务协议,共同为海外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和配件保障。
编者按
疫情对文旅业的冲击还在持续,文旅业的生态正在进行颠覆性的变革,从 旅游 渠道商(旅行社、OTA),到 旅游 供应商(景区、酒店、度假村、田园综合体、民宿、文旅地产项目等),都在经历新的市场变迁和生态重建。如何在疫情常态化下寻求新的转机,在经历行业洗牌后实现新的嬗变?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今日起推出《疫情中的文旅嬗变》系列深度报道,敬请垂注。
新一波疫情传播链始于旅行团,这无疑为复苏中的 旅游 业浇了一盆冷水。“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像现在,困难如此艰巨。”世界 旅游 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 旅游 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公开撰文,直指业界目前所处的境况。
旅行社作为 旅游 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是生存还是毁灭?旅行社站在了嬗变的十字路口。
1 多舛
一波三折的国内游
“今天兰州叫停了。”
“抓紧做好退团手续。”
据国家卫健委通报,截至10月20日,31省区市新增17例本土病例,分布在北京、陕西、内蒙古等地,这一轮与旅行团相关的疫情传播链仍在延伸。
“一波疫情刚刚宣布结束,又一波疫情来临。特殊的是,这波疫情报道的多是关于一个 旅游 团。但是这种报道和分析,对 旅游 是雪上加霜。”魏小安最近发表的一篇名为《多灾多难的 旅游 业》文章刷屏朋友圈,多灾多难、雪上加霜,确实是目前 旅游 业的真实写照。
旅行社最为多舛。“今年下来不知道已经历了多少回这样的叫停和退改。”王晴朋友圈哀声四起,尽管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同事们已经习惯了“叫停-退改-重启”流程反复上演,但旅行社的亏损仍在持续。
即便是业界头部企业,亦处境艰难。根据岭南控股2021年半年报显示,广之旅实现营业收入40169.81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3.9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416.69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82%。
“今年比去年更难。”广州地区旅行社行业协会秘书长辜明德坦言,出境游尚未恢复,国内游受疫情影响一波三折,让不少旅行社入不敷出、难以为继。而此次疫情的冲击力或更大,所涉及的甘肃、内蒙古、长沙、贵州等地,均是国内 旅游 热门地区,旅行社涉及到相关组团和接待业务几乎全部叫停。
除了经营压力,人才流失是旅行社业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来自广东省旅行社协会的调查报告显示,自去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旅行社大量人才流失,据不完全统计,逾60%的从业人员转行,人才队伍的流失对行业恢复和发展构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其产生的共振效应直接影响到 旅游 院校的专业延续和招生工作,人才队伍或出现断层。
对于难以为继的旅行社,“蛰伏”貌似更可行的办法。老万是广州一家东南亚海岛游批发商的负责人,疫情导致业务停摆,他退租了办公场地,将物料收至仓库,给员工放假,给自己和太太买了随心飞,开启了环游之旅。“这个时候花钱比亏钱强。”在他看来,只要业务没有恢复,亏损就是持续的。“小社好调头,大社难抽身。”辜明德分析称,小型旅行社韧性较强,可以选择疫情冲击下“冬眠”或“蛰伏”,待市场重启尚有重来的机会。而大社之所以阻力重重、难以抽身,与供应商之间多年形成的“三角债”有关,债务几乎成为压跨旅行社的最后一根稻草。
2 症结
资金“黑洞”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与广东和平国旅的破产主要归因于外部因素不同,另一家广东规模较大的传统旅行社南湖国旅则在疫情冲击下,暴露了其根本问题。除了早期进行景区投资建设的风险管理问题,其长期以来以牺牲出游品质为代价出售低价团、疫情发生后长期拖欠游客预付团费,诚信缺失、债台高筑,如今难以为继已在业内预料之中。
“疫情加速了优胜劣汰的过程。”辜明德坦言,外界认为旅行社是夕阳行业,实际上被淘汰的是那些仍然守着陈腐老旧观念过日子的旅行社,是那些仍然希冀回到疫情之前的 旅游 生态的旅行社,是简单粗放式的旅行服务,是没有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无效供给和落后产能。
诚然,最可怕的还不是企业破产门店关张,而是人心涣散,从业者对行业失去了信心。王晴的不少朋友已经转行了,“卖保险的、卖奶粉的、卖特产的,什么都有,五花八门。似乎只有远离了这个行业才能摆脱多米诺骨牌效应。”
“这个行业要成长就需要新生力量。”广之旅副总裁温前感叹道,出于现实的考量,现阶段旅行社很难留住人才,但长此以往,人才的流失,不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王晴之所以选择等待,除了生活压力不大之外,她相信入境游市场总会恢复,要为市场重启做好准备,随时重返“战场”。
3 换血
“是思维问题,不是耐力问题”
煎熬,是疫情发生以来旅行社行业的生存状态。然而能否挺过来,或许不是比谁更有耐力,而是比谁转型更快、更准。
“整个行业必须转型,不能再把希望寄托于后疫情时代,而是要全面对应常疫情时代。”魏小安的这句话正在唤醒业界仍然故步自封、心存幻想的人。
辜明德认为,旅行社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换血式”大变革,这场“大考”考验的是旅行社能否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做出更符合新需求新变化的产品,更贴心周到的服务,更精准有效的营销,“转型的关键是思维问题,不是耐力问题。”
“换血”首先体现在产品线上。最近,广州市政府下发《关于规范机关单位委托文旅企业开展活动的若干意见》,明确鼓励和规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 社会 组织、国有企业委托文旅企业开展活动。广之旅迅速推出一系列文旅定制类的产品,涵盖企业员工奖励 旅游 、红色党建、会议会展、活动策划、研学实践、公务接待等相关主题。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一年多来,从3000人的大规模会奖团队游,到出游人数仅2人的个性化人文旅行,其均有过成熟的服务案例。除此之外,本地度假、走读城市一类的新产品,正在找到新的客群市场。围绕着“做透广东、做精广州”做文章,其利润显然不如出境游、国内游高,且花的功夫更多更细,但于市场而言是奏效的,“下细功夫”“薄利多销”,依旧是深耕本地市场可行的思路。
“旅行社能做的远不止组团。”这是岭南控股总经理陈白羽在去年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强调的观点。她认为, 旅游 中所有的服务都需要交付、需要目的地最后一公里的对接,这恰是旅行社无可取代的价值所在。
在线下场景中寻找新突破口的还有广州康辉旅行社。门店作为线下流量的入口,其功能不仅仅停留在原有的营销推广产品上,土特产展销、门店窗口广告位的出售等均是创造新增长点的尝试。
在定制游赛道上,不乏小而灵活的竞争者。“如果我们现在是50亿的量级,可能也挂了,但正好是在一个五六亿量级的时候,我们发现还扛得住。”6人游创始人贾建强深谙定制 旅游 在商业模式上的优势,即不用提前采购资源,没有库存。这让原本做出境定制旅行的6人游在疫情发生后转战国内定制游市场依然拥有可“转身”的能力。在贾建强看来,“老客户都在,他们不能出国,自然就会回流到国内。”基于对国内目的地定制 旅游 的深耕,今年7月份6人游的业绩已恢复至疫前。
深耕红色游、乡村游的旅行社亦试图转变传统的运营方式。广东省中国旅行社基于对红色 旅游 资源的整合,通过搭建红色培训中心平台,与当地党校、党史专家合作,共同开发培训课程,一改原先针对散客市场的红色游产品面貌。为企事业单位的党建做好服务保障,亦是另一种行之有效的经营思路。
作为始终是中介属性的旅行社行业,在面对国内游市场本身不存在语言障碍、签证手续等一系列“门槛”的背景下,还能否在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对称,以及服务效率上寻找更多获利的机会,成为业界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4 药方
“跳出 旅游 做 旅游 ”
和老同行王晴在家待业不同,陈启刚刚赴任一家新组建的 旅游 公司主管,他认为当下正是旅行社转型突围的窗口期。
“ 旅游 服务是不可或缺的,只是疫情对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启的观点引发了不少业界人士的共鸣——“钱不好赚了,但是市场需求仍在。”
在郑文丽看来, 旅游 服务的一个难以取代的特性在于“温度”。行业在颠覆的同时,新的岗位也随之出现,比如自驾领航员,为小规模的自驾出游者提供贴心专业的攻略,让自驾游客充分体验途中的乐趣;又比如 旅游 定制师,他们需要更精准地捕捉用户的潜在需求,提出相匹配的个性化出游方案。
“即使没有疫情,旅行社也必须转型。”魏小安认为,旅行社应从传统模式向旅行业务服务转型,建立新型的服务综合体。
有过互联网和 旅游 综合体运营经验的段冬东,现任中国文旅集团执行总裁,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分享了其对于旅行社行业转型的另一种思考。“旅行社左边是流量,要花时间和精力获取,右边是变现手段,在模型没有升级的情况下,资源没有垄断的情况下,原来业态受到大的挑战,后端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拥有竞争壁垒性的资产,这种过程中需要思考如何建立新的财务秩序,匹配新的商业模型,基于商业模型再配置资源、钱、人员、关键能力等。”
相应的实施细则亦将随之出台。但一位不愿具名的业界人士反馈,有关细则如果没有明确“受委托旅行社出具的合法有效发票可作为报销凭证”,则依旧无法进入政府或事业单位关于党建活动、会务、研学等项目的合法采购流程。而政府机关开展 旅游 活动不得以文旅企业开具的综合发票作为报销依据,则使得旅行社仍旧被排除在委托代理公务、党建活动之外。该人士透露,2019年11月,广州市纪委监委通报了三起通过旅行社套取资金公款 旅游 的典型问题,旅行社是公款 旅游 “帮凶”这一形象令其更难以被纳入公务活动委托代理的范畴。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近期新一轮疫情再次牵动了所有旅行社从业者的心,王晴在微信朋友圈写下了这句话。
(文中王晴、老万、陈启均为化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