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技术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营销活动构成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自然与技术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营销活动构成怎样的机遇和挑战?,第1张

第一节 市场营销环境的含义及特点

一、市场营销环境的含义

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职能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力量,这些因素和力量是与企业营销活动有关的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二、市场营销环境的特征

1、客观性环境作为营销部门外在的不以营销者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控性。

2、差异性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宏观环境存在着广泛的差异,不同的企业,微观环境也千差万别。

3、多变性构成营销环境的诸因素都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每一环境因素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4、相关性营销环境诸因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某一因素的变化,会带动其他因素的相互变化,形成新的营销环境。

微观环境 – 与公司关系密切,影响公司服务顾客的能力的因素.

宏观环境 – 一些影响整个微观环境的更广泛的社会因素.

公司的微观环境

1)公司内部环境--公司内部的职能部门对营销部门的计划和行动都产生影响。

2)供应商 – 提供公司所需要的资源,以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在整个顾客价值传递系统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3)营销中间商 – 帮助公司促销、销售以及分配产品给最终用户。

三、市场营销活动与市场营销环境

市场营销环境通过其内容的不断扩大及其自身各因素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影响。

1、营销环境的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2、市场环境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制约因素,营销活动依赖于这些环境才得以正常进行。

企业营销活动必须与其所处的外部和内部环境相适应,但营销活动绝非只能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营销管理者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能动地去适应营销环境。

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运用自身的资源,积极影响和改变环境因素,创造更有利于企业营销活动的空间。

分析内部营销环境

现代营销观念要求,营销者(企业)必须成为“现代营销企业”

企业各个部门和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在不同的环节、岗位上“为顾客服务”;“营销”不仅是一个职能、一个部门的称谓,而且是一个企业的经营哲学。

这样企业才能做到“以顾客为中心”,才是真正的“现代营销企业”,营销才有良好的内部环境基础。

公司的内部环境

¨ 通过员工满意争取各方满意

¨ 以顾客为中心的整合营销职能

第二节 微观市场营销环境

一、微观环境

微观环境是指对企业服务其顾客的能力构成直接影响的各种力量,包括企业本身及其市场营销渠道企业、市场、竞争者和各种公众,这些都会影响企业为其目标市场服务的能力。

微观营销环境因素

1、企业本身

•高层管理部门

•财务

•研究与开发

•采购

•生产部门

2、营销中介

•中间商

•实体分配公司

•营销服务机构

•财务中间机构

3、顾客:企业的目标市场

顾客- 购买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五种顾客类型。

•消费者市场

•生产者市场

•中间商市场

•政府市场

•国际市场:外国的消费者、生产者、中间商、和政府组成

竞争对手 – 那些向目标市场提供相似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对此企业必须拥有竞争优势。

包括:

(1)愿望竞争者,即消费者想要满足的各种目前愿望;

(2)一般竞争者,即能满足购买者某种愿望的各种方法;

(3)产品形式竞争者,即能满足购买者某种愿望的各种产品型号;

(4)品牌竞争者,即能满足购买者某种愿望的同种产品的各种品牌。

4、公众 – 对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能力具有实际的或者潜在的兴趣或影响的任何群体。

•金融公众(银行、投资公司、证券交易所、保险公司)

•媒介公众(报纸、杂志、广播、电视)

•政府公众

•群众团体

•当地公众

•一般公众

•内部公众

第三节宏观市场营销环境

一、宏观营销环境

宏观营销环境指对企业营销活动造成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包括人口、经济、自然、技术、文化等因素。

企业及其微观环境的参与者,无处不处于宏观环境之中。

企业及其供应商、营销中介单位、顾客、竞争者和公众,又处在宏观环境各种力量的影响当中。

一直接影响营销活动的经济环境因素

•宏观环境

人口环境

经济环境

自然环境

技术环境

政治和法律环境

社会和文化环境

⒈市场营销的人口环境

人口是构成市场的第一因素。因为市场是由哪些想购买商品同时又具有购买力的人构成的。

⑴ 人口数量与增长速度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⑵ 世界人口正呈现出“爆炸性” 的增长。

1991年世界人口为 54亿,2000年则为60多亿。估计世界人口还将以每年 8 000万~9 000万的速度增长,其中 80%的人口属于发展中国家。我国总人口已达到13亿,每年以 1000多万的数量迅速增长。

⑶ 众多的人口及人口的进一步增长,给企业带来了市场机会,也带来了威胁。

机 会

①人口数量是决定市场规模和潜量的一个基本要素,人口越多,如果收入水平不变,则对食物、衣着、日用品的需要量也越多,那么市场也就越大。

②人口的迅速增长促进了市场规模的扩大。因为人口增加,其消费需求也会迅速增加,那么市场的潜力也就会很大。

威 胁

① 人口增长可能导致人均收入下降

② 市场吸引力降低

⑷人口结构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人口结构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结构以及民族结构 。

⑸人口的地理分布及区间流动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地理分布指人口在不同地区的密集程度。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口的分布绝不会是均匀的。从我国看,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约占总人口的 94%,而西北地区人口仅占 6%,而且人口密度逐渐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城市的人口比较集中,而农村人口则相对分散。

人口的这种地理分布表现在市场上,就是人口的集中程度不同,则市场大小不同;消费习惯不同,则市场需求特性不同。

机 会 与 威 胁

对于人口流人较多的地方而言,一方面由于劳动力增多,就业问题突出,从而加剧行业竞争;另一方面,人口增多也使当地基本需求量增加,消费结构也发生一定的变化,继而给当地企业带来较多的市场份额和营销机会。

⒉市场营销的经济环境

⑴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

消费者收入,是指消费者个人从各种来源中所得的全部收入,包括消费者个人的工资、退休金、红利、租金、赠与等收入。消费者的购买力来自消费者的收入,但消费者并不是把全部收入都用来购买商品或劳务,购买力只是收入的一部分。

⑵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般来说,工业品的营销与这个指标有关,而消费品的营销则与此关系不大。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越快,对工业品的需求和购买力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⑶人均国民收入

这是用国民收入总量除以总人口的比值。

一般来说,人均收入增长,对消费品的需求和购买力就大,反之就小。

根据近40年的统计,一个国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 5 000美元,机动车可以普及,其中小轿车约占一半,其余为摩托车和其他类型车。

⑷个人可支配收入。

这是在个人收入中扣除税款和非税性负担后所得余额,它是个人收入中可以用于消费支出或储蓄的部分,它构成实际的购买力。

⑸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

这是在个人可支配收入中减去用于维持个人与家庭生存不可缺少的费用如房租、水电、食物、燃料、衣着等项开支后剩余的部分。

一般用于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旅游、储蓄等,它是影响非生活必需品和劳务销售的主要因素。

⑹家庭收入

很多产品是以家庭为基本消费单位的,如冰箱、抽油烟机、空调等 。因此,家庭收入的高低会影响很多产品的市场需求。一般来说,家庭收入高,对消费品需求大,购买力也大;反之,需求小,购买力也小。

⑺消费者支出模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①消费支出模式

19世纪中叶,德国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Ernest Engel,1821~1896年)根据他对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的许多工人家庭收支预算的调查研究,发现了关于工人家庭收入变化与各方面支出之间比例关系的规律,即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通常用恩格尔系数来。

②恩格尔定律:

随着家庭收入增加,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就会下降;

随着家庭收入增加,用于住宅建筑和家务经营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大体不变;

随着家庭收入增加,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和储蓄占家庭收入的比重会上升。

③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指消费过程中人们所消耗的各种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构成,即各种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关系。

优化的消费结构是优化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客观依据,也是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基本立足点。

⒊目前,世界上消费结构变化的特点:

①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目前大都下降到20%以下;

②衣着消费比重降低,幅度在 20%~30%之间;

③住宅消费支出比重增大

④劳务消费支出比重上升

⑤消费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比重上升

⒋消费者储蓄和信贷情况的变化

消费者的购买力还要受储蓄和信贷的直接影响。

⑴消费者的储蓄

消费者个人收入不可能全部花掉,总有一部分以各种形式储蓄起来,这是一种推迟了的、潜在的购买力。

消费者储蓄一般有两种形式:

银行存款,增加现有银行存款额;

购买有价证券。

当收入一定时,储蓄越多,现实消费量就越小,但潜在消费量愈大;反之,储蓄越少,现实消费量就越大,但潜在消费量愈小。

我国居民有勤俭持家的传统,长期以来养成了储蓄习惯。但另一方面,企业若能调动消费者的潜在需求,就可开发新的目标市场。

比如1979年,日本电视机厂商发现,尽管中国人可任意支配收入不多,但中国人有储蓄习惯,且人口众多。于是,他们决定开发中国黑白电视机市场,不久便获得成功。当时,西欧某国电视机厂商虽然也来中国调查,却认为中国人均收入过低,市场潜力不大,结果贻误了时机。

⑵消费者信贷

西方国家盛行的消费者信贷主要有:

①短期赊销;

②购买住宅分期付款;

③购买昂贵的消费品分期付款;

④xyk信贷。

二间接影响营销活动的经济环境因素

⒈经济发展水平

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要受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个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居民的收入不同,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也不一样,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营销。

美国学者罗斯顿根据他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归纳为五种类型:

⑴传统经济社会;

⑵经济起飞前的准备阶段;

⑶经济起飞阶段;

⑷迈向经济成熟阶段;

⑸大量消费阶段。

凡属前三个阶段的国家称为发展中国家,而处于后两个阶段的国家则称为发达国家。

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营销策略上也有所不同。以分销渠道为例,国外学者认为:经济发展阶段越高的国家:

⑴其分销途径越复杂而且广泛;

⑵进口代理商的地位随经济发展而下降;

⑶制造商、批发商与零售商的职能逐渐独立,不再由某一分销路线的成员单独承担;

⑷批发商的其他职能增加,只有财务职能下降;

⑸小型商店的数目下降,商店的平均规模在增加;

⑹零售商的加成上升。

⒉经济体制

世界上存在着多种经济体制,有 计划经济体制,有市场经济体制,有计划—市场经济体制,也有市场—计划经济体制,等等。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没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企业不能独立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以市场为中心,市场是其价值实现的场所,因而企业必须特别重视营销活动,通过营销,实现自己的利益目标。

⒊地区与行业发展状况

⒋城市化程度

城乡居民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经济和文化上的差别,进而导致不同的消费行为。

三市场营销的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的民族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教育水平、语言文字、社会结构等的总和。

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全体社会成员所共有的基本核心文化;

二是随时间变化和外界因素影响而容易改变的社会次文化或亚文化。

⑴文化中的核心观念,具有高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营销行为若与当地文化的核心观念冲突,便可能被视为异端邪说。

⑵文化中的次要观念会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

企业有较多机会和可能改变人们的次要观念。

⑶文化是有差别的,可以区分为亚文化。

不同亚文化的传统和风俗习惯,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内容、方式和自然环境,长期形成、世代相传,并影响需求和消费选择。

四市场营销的技术环境

人类历史上经历了四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以蒸汽机技术为标志;

第二次以电气技术为标志;

第三次以电子技术为标志;

第四次以信息技术为标志。

⒈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活动。

在现代,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主要依靠设备的技术开发(包括原有设备的革新,改装以及设计、研制效率更高的现代化设备),创造新的生产工艺、新的生产流程。

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企业的营销决策。

⒊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可以造就一些新的行业、新的市场,同时又使一些旧的行业与市场走向衰落。

例如,太阳能、核能等技术的发明应用,使得传统的水力和火力发电受到冲击。

⒋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产品的市场寿命缩短。

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和消费需求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

⒍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提高营销效率提供了更新更好的物质条件。

五自然资源:

一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空气、阳光和水;

一类有限但可更新,如森林、粮食;

还有一类既有限又不能再生,如石油、煤及各种矿产。

第一类和第二类资源各地分布不均,而且不同年份、季节情况不同,第三类更是长期面临短缺。这些迫使人们研究、开发、利用新的资源,形成新的需求。

六政局与形势

目标市场国家占支配地位的政治气候、政府的构成、政党制度、政府政策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政治活动对外商所造成的风险

⒈政府类型

⒉政党制度

二党制

多党制

一党制

一党专制制

目前,国际上各国政府采取的对企业营销活动有重要影响的政策和干预措施主要有:

⑴进口限制。

⑵税收政策。

⑶价格管制。

⑷外汇管制。

⑸国有化政策。

七法令、法规、政策和政府行为。

⒈了解各国的法律环境

保护竞争

保护消费者利益免受不正当商业行为的损害

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不受损害

⒉了解各种法律制度的基础

⒊明确由哪个国家的法律裁决

根据合同中规定的裁判条款

按照在何处订立合同

依据合同条款在何处执行仲裁

第四节 环境分析与营销对策

环境威胁与市场机会:

环境威胁:指环境中一种不利的发展趋势所形成的挑战,如果不采取果断的市场营销行动,这种不利趋势将伤害到企业的市场地位。

市场营销机会:指对企业市场营销管理富有吸引力的领域。

三、威胁与机会的分折、评价

企业面对威胁程度不同和市场机会吸引力不同的营销环境,需要通过环境分析来评估环境机会与环境威胁。企业最高管理层可采用“威胁分析矩阵图”和“机会分析矩阵图”来分析、评价营销环境。

(一)威胁分析

对环境威胁的分析,一般着眼于两个方面:

一是分析威胁的潜在严重性,即影响程度;

二是分析威胁出现的可能性,即出现概率。

企业市场营销对策

1)对理想业务,应看到机会难得,甚至转眸即逝,必须抓住机遇,迅速行动,否则,丧失战机,将后悔无及。

2)对冒险业务,面对高利润与高凤险,既不宜盲目冒进,也不应迟疑不决,坐失良机,应全面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创造条件,争取突破性的发展。

3)对成熟业务,机会与威胁处于软低水平,可作为企业的常规业务,用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并为开展理想业务和冒险业务准备必要的条件。

4)对困难业务,要么是努力改变环境,走出困境或减轻威胁,要么是立即转移,摆脱无怯扭转的困境。

市场机会的特征:

1、公开性。

任何市场机会却是客现存在,所以它是公开的,即每个企业都有可能找到。机会不同于企业专利、技术诀窍等,首先发现的企业没有独占权。在发现机会的同时,决策者要考虑到浴在竞争对手的存在。

2、时限性。

机会本身带有行事的际遇或时机之意,所以会有一定的时限性。不及时利用,机会所具有的机会效益——即它本身的效用、价值就会递渐减溺,最后完全消失。

3、理论上的平等性和实残中的不平等性。

由于机会的公开性,从理论上说任何企业都可以发现和利用,不存在一家独占的情况,在这个方面各个企业都是平等的,但是,由于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内部条件的差别,在利用某一机会时的优势不会相同.因而所能取得的差别利益也就有大有小。在实践中,表观为不同企业在利用某一机会时,效果必然会是不一样的。

4、多样性。

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必然导致机会的多样性。同一企业、同一时期.可能面时多个市场机会,因而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通通开发利用。

环境市场机会与企业市场机会。

市场机会实质上是“未满足的需求”。伴随着需求的变化和产品生命周期的演变,会不断出现新的市场机会。但对不同企业而言,环境机会并非都是最佳机会,只有理想业务和成熟业务才是最适宜的机会。

行业市场机会与边缘市场机会。

企业通常都有其特定的经营领域,出现在本企业经营领域内的市场机会,即行业市场机会,出现于不同行业之间的交叉与结合部分的市场机会,则称之为边缘市场机会.一般说来。边缘市场机会的业务,进入难度要大于行业市场机会的业务,但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边缘地带,有时会存在市场空隙,企业在发展中也可用以发挥自身的优势。

目前市场机会与未来市场机会。

从环境变化的动态性宋分析,企业既要注意发现目前环境变化中的市场机会,也要面对未来,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大量需求或大多数人的消费倾向,发现和把握未来的市场机会。

全面的机会与局部的机会。

市场从其范围来说,有全面的、大范围的市场和局部的、小范围的市场之分。全面的机会是在大范围市场,如国际市场、全国性市场L出现的机会;局部的机会则是在局部市场,如某个特定地区出现的尚待满足的需求。全面的机会对各个企业都有普遍意义,因为它反映环境变化的一种普遍趋势;周部的机会对进入特定市场的企业有特殊意义,因为它意味着这个市场的变化有别于其他市场的趋势。

市场营销观念发展的五个阶段都是什么呢

市场营销观念是企业领导人在组织和谋划企业的营销管理实践活动时所依据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是其对于市场的根本态度和看法,是一切经营活动的出发点,也是一种商业哲学或思维方法。简而言之,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观点、态度和思想方法。一定的市场营销观念是一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五个阶段:

1.生产观念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背景:新技术发展加快并大量采用,经济增长迅速,但国民收入还很低,产品不够丰富,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实质内容:“我们会生产什么,就卖什么”。

这种观念立足于两个重要前提:第一,消费者的注意力只集中在是否买得起和价格便宜与否上第二,消费者并不了解同类产品还有非价格差异(如质量、花色品种、造型、外观等差异)。

结果:各企业将工作重点放在如何有效利用生产资源及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得最大产量及降低生产成本上。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生产和销的关系必然是 “以产定销”。

2.推销观念阶段(本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

背景:从生产不足进入到生产过剩,竞争越来越重要。

实质内容:“我们卖什么,就让人们买什么”,就是不问消费者是否真正需要,不择手段地采取各种推销活动,把商品推销给消费者。

结果:企业管理工作,全部为销货工作所淹没和代替。

3.市场营销观念阶段(二战后至70年代)

背景:二战后,科技革命进一步兴起,军工转民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产品供应量剧增高工资、高福利、高消费政策导致消费者购买力大幅度提高,需求和欲望不断发生变化企业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实质内容:“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和推销什么”,“能卖什么,就生产什么”。

结果:导致企业的一切行为都要以市场的需要作为出发点,而又以满足市场的需要为归宿。

4.生态学市场观念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背景:市场营销观念已被普遍接受,但在实践中有的企业片面强调满足消费者需要,追求企业不擅长生产的产品,导致经营上的失败。

实质内容:任何事物必须保持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平衡关系,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企业应扬长避短,生产那些既是消费者需要又是自己擅长的产品。

结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理性化加强了。

5.社会市场观念阶段(目前)

背景:环境不断遭到破坏,资源日趋短缺,人 *** 炸性增长,通货膨胀席卷全球,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

实质内容:现代企业的合理行为应该是满足社会发展、消费者需求、企业发展和职工利益等四方面利益。

结果:使市场营销观念达到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阶段。

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

答案:1、生产观念:以企业增加生产为中心,生产什么产品就销售什么产品,企业销售什么产品顾客就购买什么产品。

2、产品观念:企业在产品上下功夫,没有重视研究顾客的新需要,忽视在新品开发上做准备。

3、推销观念:产品出现供过于求,厂家竞争激烈,企业组织销售人员走出厂门推销产品。

4、市场营销观念: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销售什么,完全把顾客的需求做为出发点,按顾客的需要和要求去组织产品开发。

5、社会营销观念:兼顾社会、顾客和企业三方利益的观念,要实现企业和顾客的双赢,实现企业、顾客和社会的“多赢”。

其中,前三种是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以生产者为导向”的观念,后两种是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什么是市场营销观念发展过程?

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过程,主要是指市场营销从开始出现,到现在,所经历和出现的不同理念和发展阶段等

大致有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变化,以及相关特点如下:

生产观念阶段

是指导销售者行为的最古老的观念之一,20世纪20年代前的生产观念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哲学,这种理念在供不应求的物资缺乏时代特别流行;

产品观念阶段

是市场营销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营销理念,也是一种较早的企业经营理念,产品理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产高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它,在这种理念下,企业过于相信,只要生产的产品足够好,就一定会有市场。这种理念很容易导致企业陷于对自己产品的自娱自乐中,导致“市场营销近视”,致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推销观念阶段

4个支柱是:工厂,产品导向,推销、赢利,它是一种重营销轻生产产品的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

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经营哲学。这种观念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出发点的,即“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它是一种以顾客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哲学,是消费者主权论在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的体现;使市场营销学发生了一次革命。

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要求市场营销者在制定市场营销政策时,要统筹兼顾三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消费者需要的满足和社会利益。社会市场营销观念是对市场营销观念的修改和补充。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其产生和存在都有其历史背景和必然性,都是与一定的条件相联络、相适应

360度全营销观念

是指一个企业组织要紧密围绕营销展开,并且根据市场营销,将企业组织重新架构,比如产业研发要对接客户需求,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组织流程要能够快速高效的响应客户需求,售后服务要能够快速高效的响应客户,所有组织部门都要以客户为中心的形式。

另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面的阶段并不是因为是早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在现实中就不存在,比如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在一些行业、一些企业中还是存在的,比如在一些典型的垄断行业中,因为垄断,所以不需要刻意去研究客户的差异需求,只要为客户提 *** 品,客户不得不选择,具体的如中国的三大通讯移动、电信、联通,只有这三家,就算消费者再不满意他们的产品,也不得不从这三家中选择。

简述: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

1,生产观念:①卖方市场②以企业为中心③注重效率

2,产品观念:①卖方市场②以自己为中心③注重产品质量

3,推销观念:(20世纪30年代以来)①供求平衡②以企业为中心③推销

4,市场营销观念:(产生于20C50S,二战后)①买方市场②以使用者为中心③追求效益

5,社会市场营销观念:①70S以后②特征:以战略为中心③以使用者为中心④企业、顾客、社会三者利益均要照顾到

6、大市场营销观念:指在实行贸易保护的条件下,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除了4PS外还必须加上2PS,好“政治力量”和“公共关系”。

什么是市场营销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是指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组织管理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也就是企业的经营哲学。它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或一种企业思维方式。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市场为出发点”的经营指导思想。 营销观念认为,实现组织诸目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与欲望,并比竞争对手更有效、更有利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满足的东西。

名词解释: 市场营销 市场 市场观念 产品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 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市场营销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价值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和体系。

市场起源于古时人类对于固定时段或地点进行交易的场所的称呼, 指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发展到现在,市场具备了两种意义,一个意义是交易场所,如传统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等,另一意义为交易行为的总称。

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经营哲学。这种观念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出发点的,即“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产品观念是指企业不是通过市场分析开发相应的产品和品种,而是把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作为一切活动的中心,以此扩大销售、取得利润这样一种经营指导思想。产品观念不仅注重生产数量,还注重产品质量。

市场营销观念是指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组织管理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也就是企业的经营哲学。它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或一种企业思维方式。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市场为出发点”的经营指导思想。

社会市场营销观念是对市场营销观念的修改和补充。这种观念认为,企业的任务是确定目标市场需求、欲求和利益,并且在保持和增进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情况下,比竞争者更有效率地使目标顾客满意。这不仅要求企业满足目标顾客的需求与欲望,而且要考虑消费者及社会的长远利益,即将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与社会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销售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

前者以商品为核心,一切任务以最终达成让渡交易为目的.

后者则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所有的目标都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最终达到让渡交易成功.

市场营销观念 形式

市场营销的观念跟形式 是没有固定形态的,但是凡事都要抓住市场的根本,那就是‘人’也就是说消费群体,你凭什么让人家买你的东西呢!千万不要去妄加评论消费者‘应该’怎样怎样!人家没有那个义务。

所谓的营销,说白一点就是用个什么办法可以让商品卖的更好,

关于市场营销观念

企业经营观念(哲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企业如何看待顾客和社会的利益,即如何处理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利益之间比重的关键。无论是西方国家企业或我国企业经营观念思想演变都经历了由“以生产为中心”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从“以产定销”变为“以销定产”的过程。企业经营观念的演变过程,既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及市场趋势的发展,也反映了企业领导者对市场营销发展客观规律认识的深化结果。这从美国企业经营观念思想的演变可窥见一斑。

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观念可归纳为五种,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 (一)生产观念?

生产观念是指导销售者行为的最古老的观念之一。这种观念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前。企业经营哲学不是从消费者需求出发,而是从企业生产出发。其主要表现是“我生产什么,就卖什么” 。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喜欢那些可以随处买得到而且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分销效率,扩大生产,降低成本以扩充套件市场。例如,美国皮尔斯堡面粉公司,从1869年至20世纪20年代,一直运用生产观念 指导企业的经营,当时这家公司提出的口号是“本公司旨在制造面粉”。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傲慢地宣称:“不管顾客需要什么颜色的汽车,我只有一种黑色的。”也是典型表现。显然,生产观念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营销的商业哲学。?

生产观念是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产生的。在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和战后一段时期内,由于物资短缺,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生产观念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颇为流行。我国在计划经济旧体制下,由于市场产品短缺,企业不愁其产品没有销路,工商企业在其经营管理中也奉行生产观念,具体表现为:工业企业集中力量发展生产,轻视市场营销,实行以产定销;商业企业集中力量抓货源,工业生产什么就收购什么,工业生产多少就收购多少,也不重视市场营销。?

除了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之外,有些企业在产品成本高的条件下,其市场营销管理也受产品观念支配。例如,亨利·福特在本世纪初期曾倾全力于汽车的大规模生产,努力降低成本,使消费者购买得起,藉以提高福特汽车的市场占有率。

(二)产品观念?

它也是一种较早的企业经营观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种特色的产品,企业应致力于生产高值产品,并不断加以改进。它产生于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形势下。最容易滋生产品观念的场合,莫过于当企业发明一项新产品时。此时,企业最容易导致“市场营销近视”,即不适当地把注意力放在产品上,而不是放在市场需要上,在市场营销管理中缺乏远见,只看到自己的产品质量好,看不到市场需求在变化,致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

例如,美国×××钟表公司自1869年创立到20世纪50年代,一直被公认为是美国最好的钟表制造商之一。该公司在市场营销管理中强调生产优质产品,并通过由著名珠宝商店、大百货公司等构成的市场营销网路分销产品。1958年之前,公司销售额始终呈上升趋势。但此后其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开始下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形势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的许多消费者对名贵手表已经不感兴趣,而趋于购买那些经济、方便牏新颖的手表;而且,许多制造商迎合消费者需要,已经开始生产低档产品,并通过廉价商店、超级市场等大众分销渠道积极推销,从而夺得了×××钟表公司的大部分市场份额。×××钟表公司竟没有注意到市场形势的变化,依然迷恋于生产精美的传统样式手表,仍旧借助传统渠道销售,认为自己的产品质量好,顾客必然会找上门。结果,致使企业经营遭受重大挫折。

(三)推销观念?

推销观念(或称销售观念)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前,是为许多企业所采用的另一种观念,表现为“我卖什么,顾客就买什么”。它认为,消费者通常表现出一种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如果听其自然的话,消费者一般不会足量购买某一企业的产品,因此,企业必须积极推销和大力促销,以 *** 消费者大量购买本企业产品。推销观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被大量用于推销那些非渴求物品,即购买者一般不会想到要去购买的产品或服务。许多企业在产品过剩时,也常常奉行推销观念。?

推销观念产生于资本主义国家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的阶段。在1920-1945年间,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管理和大规模生产的推广,产品产量迅速增加,逐渐出现了市场产品供过于求,卖主之间竞争激烈的新形势。尤其在1929-1933年的特大经济危机期间,大量产品销售不出去,因而迫使企业重视采用广告术与推销术去推销产品。许多企业家感到:即使有物美价廉的产品,也未必能卖得出去;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重视推销。例如,美国皮尔斯堡面粉公司在此经营观念导向下,当时提出“本公司旨在推销面粉”。推销观念仍存在于当今的企业营销活动中,如对于顾客不愿购买的产品,往往采用强行的推销手段。?

这种观念虽然比前两种观念前进了一步,开始重视广告术及推销术,但其实质仍然是以生产为中心的。?

(四)市场营销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是作为对上述诸观念的挑战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企业经营哲学。这种观念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出发点的,即“ 顾客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尽管这种思想由来已久,但其核心原则直到50年代中期才基本定型,当时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市场趋势表现为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同时广大居民个人收入迅速提高,有可能对产品进行选择,企业之间为实现产品的竞争加剧,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必须转变经营观念,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市场营销观念认为,实现企业各专案标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并且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的物品或服务,进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

市场营销观念的出现,使企业经营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使市场营销学发生了一次革命。市场营销观念同推销观念相比具有重大的差别。

西奥多·莱维特曾对推销观念和市场营销观念作过深刻的比较,指出:推销观念注重卖方需要;市场营销观念则注重买方需要。推销观念以卖主需要为出发点,考虑如何把产品变成现金;而市场营销观念则考虑如何通过制造、传送产品以及与最终消费产品有关的所有事物,来满足顾客的需要。可见,市场营销观念的4个支柱是:市场中心 ,顾客导向,协调的市场营销和利润。推销观念的4个支柱是:工厂,产品导向,推销、赢利。从本质上说,市场营销观念是一种以顾客需要和欲望为导向的哲学,是消费者主权论在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的体现。?

许多优秀的企业都是奉行市场营销观念的。如日本本田汽车公司要在美国推出一种雅阁牌新车。在设计新车前,他们派出工程技术人员专程到洛杉矶地区考察高速公路的情况,实地丈量路长、路宽,采集高速公路的柏油,拍摄进出口道路的设计。回到日本后,他们专门修了一条9英里长的高速公路,就连路标和告示牌都与美国公路上的一模一样。在设计行李箱时,设计人员意见有分歧,他们就到停车场看了一个下午,看人们如何放取行李。这样一来,意见马上统一起来。结果本田公司的雅阁牌汽车一到美国就倍受欢迎,被称为是全世界都能接受的好车。

再如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欢乐如同空气一般无所不在。它使得每一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儿童美梦得以实现,使各种肤色的成年人产生忘年之爱。因为迪斯尼乐园成立之时便明确了它的目标:它的产品不是米老鼠、唐老鸭,而是快乐。人们来到这里是享受欢乐的。公园提供的全是欢乐。公司的每一个人都要成为欢乐的灵魂。游人无论向谁提出问题,谁都必须用“迪斯尼礼节”回答,决不能说“不知道”。因此游人们一次又一次地重返这里,享受欢乐,并愿付出代价。反观我国的一些娱乐城、民俗村、世界风光城等,那单调的节目,毫无表情的解说,爱理不理的面孔,使人只感到寒意,哪有欢乐可言?由此可见我国企业树立市场营销观念之迫切性。?

(五)社会市场营销观念?

社会市场营销观念是对市场营销观念的修改和补充。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出现能源短缺、通货膨胀、失业增加、环境污染严重、消费者保护运动盛行的新形势下。因为市场营销观念回避了消费者需要、消费者利益和长期社会福利之间隐含着冲突的现实。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认为,企业的任务是确定各个目标市场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并以保护或提高消费者和社会福利的方式,比竞争者更有效、更有利地向目标市场提供能够满足其需要、欲望和利益的物品或服务。社会市场营销观念要求市场营销者在制定市场营销政策时,要统筹兼顾三方面的利益,即企业利润、消费者需要的满足和社会利益。?

上述五种企业经营观,其产生和存在都有其历史背景和必然性,都是与一定的条件相联络、相适应的。当前,外国企业正在从生产型向经营型或经营服务型转变,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树立具有现代意识的市场营销观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但是,必须指出的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当今美国企业不是都树立了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市场营销观念。事实上,还有许多企业仍然以产品观念及推销观念为导向。?

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及市场发展趋势,经济体制改革的状况及广大居民收入状况等因素的制约,我国企业经营观念仍处于以推销观念为主、多种观念并存的阶段。

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与传统市场营销观念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1、营销管理的理论基础不同

传统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的营销活动是以生产者主权论为基础,而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的营销活动则是以消费者主权论为基础。也就是说,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定价、如何分销配送、如何促销等问题的决策,在传统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基本上是由企业说了算;而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之下,则完全取决于市场的需求状况、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因而,有人感慨地说:“其实,消费者是企业的最高领导。”

2、营销规划的战略性不同

传统营销观念指导下的营销活动,属于“亡羊补牢”、“事后诸葛亮”、“后知后觉”式的对策性营销活动。这种营销管理具有滞后性、盲目性、被动性等缺点;而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指导下的营销活动则属于“先知先觉”式的战略性营销活动。这种营销管理则具有超前性、主动性、战略管理性的优点。

3、营销决策的思维模式不同

传统市场营销活动遵循“以产定销、以销定消”的思维模式;现代市场营??? 销活动则以“以需定销、以销定产、以产定供”为思维导向,组织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4、营销工作的中心不同

传统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都是以现有的、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为中心开展的;而现代市场营销活动,则是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展开工作的。可以说,传统的市场营销活动是“制造产品,并设法销售出去”;而现代的市场营销活动是“发现需要,并设法满足它们”。

5、营销实践的手段不同

传统的市场营销活动一般以单一的推销、广告等营销手段开展营销活动;而现代市场营销活动则是以系统的、整体协调的市场营销活动为手段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体现为企业“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整体性营销活动。

6、营销活动的目的不同

传统的市场营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来实现赢利;而现代市场营销活动则是通过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需求来实现自己赢利的目的。传统营销观念指导下的营销活动,注重“销售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而现代营销观念指导下的营销活动,注重“生产能销售出去的产品,生产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

7、营销决策的利益导向不同

传统营销观念指导之下,营销决策的利益出发点与归宿点,都是单一的企业的利益,而忽略了或根本不考虑消费者与社会的利益;而现代营销观念指导之下的营销决策则在统筹兼顾消费者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前提下,开展营销活动。在三者利益发生冲突与矛盾时,则崇尚“顾客利益至上”、“社会利益至上”、“服务社会,发展自己”、“消费者是企业的衣食父母”、“顾客永远是对的”等经营宗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维护消费者利益,表现为利益兼顾的多元.

现代营销观念是一种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营销观念,是企业在目标市场上发现顾客需求并设法满足顾客的营销观念,从而达到企业的目标而传统营销观念是企业的经营活动以产品为中心,认为只要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好,就能卖掉,从扩大销售量中获得利润。

传统营销观念和现代营销观念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营销观念是以企业本身为起点,而现代营销观念是以市场和顾客需求为起点的

2.传统营销观念是以现有产品为中心的,而现代营销观念是以了解和满足顾客需求为中心,从而根据顾客的市场需求发展产品

3.传统营销观念是以推销与促销为营销手段,而现代营销观念是以整体营销活动为营销手段

4.传统营销观念的最终目标是企业从扩大销售中获得利润的,而现代营销观念是企业从顾客满足中获得利润的,从而达到企业的的最终目标。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具有现代意识的的现代营销观念,因为现代营销观念同时兼顾了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我们要崇尚”顾客是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等一系列宗旨,使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做到统筹兼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3497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