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谭木匠还不倒闭

为什么谭木匠还不倒闭,第1张

因为他进行了新的产品革新。

2019年无疑对谭木匠至关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公司进行了新旧两代经营者的交接。2019年1月,谭传华辞任公司行政总裁,国外留学归来于2012年加入公司的次子谭力子接任,成为公司实际上的掌舵人。

鉴于谭木匠所售卖产品的特殊性,新一代经营者对公司的销售理念进行了转变。将消费者购买一把可以用很多年、复购率底的梳子赋予了文化意义,让它以工艺品的身份成为礼品或收藏品,将公司产品从工具向工艺品的定位转变,这可能也是谭木匠营业收入长期增长乏力的根本原因。

2019年,谭木匠通过与迪士尼进行IP合作,推出22款联名产品。此外,公司还在多个城市上线“梳情花园”,结合不同的节日和情景主题开展巡回展览,并借助节日营销,大力推动礼盒产品的销售。

同年,公司梳子和镜子这两大核心产品的营业收入分别下降了1.16%和13.83%,但组合礼盒营业收入增长9.35%至2.65亿,成为公司的业绩担当和增长主力。截至2021年上半年,组合礼盒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八成以上,为公司的核心产品。

这只是作出了品牌的手工艺品,其实有很多民间的手工艺品都可以做得更精致的。谭木匠最出众的无疑是它的营销策略,用现代化的经营手段营销它的传统手工艺品。

优点是,个人以为,也就是打磨的工艺最出色,在原有黄杨木细腻坚硬的质地上细细打磨,手感细腻温润,令小女生们爱不释手吧。其他什么的优点,比如说促进头部血液循环、不伤头发,效果都不明显,都是心理作用。反倒是一些缺点不容忽视,比如泡水后变形、木齿比较脆弱易折等问题。换句话说,比较娇贵,还不如一把结结实实的大电木梳子又通透又好用。

这是一个令人大惑不解的企业—— 一把小小的木梳,凭什么支撑一个享誉全国的品牌?而同是一把木梳,何以能卖出高于同类产品数倍的价格?再有,一个从未人流如织的专卖店,如何赚钱?更如何令全国300余家连锁店几乎家家赚钱?一切都是单纯的木匠们手工刨不出答案的秘密。

一段家史

“我的曾祖父是一位知名的木匠,小有家业。由于爷爷沾上鸦片和赌博,把整个家业输得一干二净,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年轻美貌的奶奶只好求保长将爷爷抓去当壮丁。寒冬腊月,我的爷爷被绑在家乡楼桥头的木柱上,光着脚丫,衣衫褴褛,奶奶让年仅十二岁的父亲送了一大碗肉饭去喂爷爷,爷爷边吃边破口大骂奶奶没良心。两年以后,爷爷战死在长沙,奶奶也一直守寡到死。父亲含恨学艺,成了一个好木匠。我长大以后一直想当诗人、画家,由于我的天真和浪漫,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几近饿死街头,天意不可违,我仍然还是做木匠的命。”

多少企业家成名后,想方设法遮掩或粉饰自己的过去,而“谭木匠梳子”的老板谭传华却在自己的每一个加盟店里,工整地装裱了这“一段家史”。对他而言,没有这些真实的往事,就没有自己的今天,更没有现在的“谭木匠”。往事不堪回首。18岁时,谭传华下河捞鱼被雷管炸掉右手;几年后当民办教师,听到一个学校校长为此在背后议论他:“一个人残脚断手,多难看,多可怜,要是我残了,还不如自杀了事!”他被这句无意听来的话深深地刺伤了。“我的手也许难看,但我的人并不可怜!”谭传华毅然放弃了民办教师的工作,怀揣仅有的50元钱离开家乡重庆开县,踏上了艰苦寻求尊严的道路。他曾经为了6个馒头给人画过画像,也曾经当过睡在街边的流浪汉,还曾经被人当成小偷抓进了收容所……当时的他不仅没有获得尊重,还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不怕,眼睛还在动,就能活”,在昆明,当谭传华准备以自杀来告别苦难的时候,母亲在他18岁受伤时说的那句话却猛地将他拽了回来。“是啊,我全身都能动,总能闯出一条生路来!”那是谭传华第一次告诉自己要永远直面不幸的人生。之后,他卖过魔芋,卖过红桔,卖过塑料花,开过预制板厂,最后终于选择了父亲的老本行——当木匠,在自家的猪圈里开起了木梳厂。“1993年9月14日,李军到三峡商城推销,几位服务员对我们的木梳爱不释手,随即掏钱买了8把。看来我们的梳子有市场、有销路!市场万岁!理解万岁!”谭传华在那个装着自己第一笔销售收入的破烂信封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并至今保存着这笔共十六元人民币的“巨款”。

一段历程

1995年,谭传华正式注册“谭木匠”梳子商标。经历过艰难的推销之旅,烧过价值30万元的不合格产品,搞过无数次技术改革,创办过《快乐的谭木匠》宣传漫画报……1997年,谭传华的小木梳终于获得了较好的市场知名度。1997年8月19日,对银行苦苦哀求没有结果的谭传华愤怒了,在重庆一家报纸上打出整版广告: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招聘银行。在当时的中国,民营企业招聘银行是一件国内外轰动的稀奇事,全国乃至全球1000多家媒体蜂拥而至,争相报道“谭木匠招聘银行现象”,并随后在金融界、企业界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银、企关系”的大讨论。谭传华终于获得了银行的支持,“谭木匠”的知名度也空前高涨。1998年春节,拿到贷款的他在中央电视台打出了自己的第一个产品广告,这也是整个木梳行业的第一个广告。但市场似乎并不给这个“第一品牌”面子。此刻“谭木匠”的销售模式主要依靠商场铺点。新的店面设计古朴、典雅,充满个性和传统文化气息,充分展示了“谭木匠,手工造”的悠久韵味,大大提升了谭木匠梳子的品牌文化含量。推出之后,立即在行业内外引起了轰动,高价位的木梳因文化含量的烘托,也似乎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了。一位朋友喝醉之后点评谭传华:“你身上最可贵的有两点:一是能听反对意见;二是从不忘记学习。” 如果仔细研究“谭木匠”,就不难发现,其实谭传华现在做的事很多都是别人做过的。谭传华清楚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所以他拼命学习,像海绵一样吸干所有国内外企业的先进思想。他不仅读众多的书,还自创了一门“聊天学习法”,不断找人聊天,对象有博士教授,有文人骚客,也有普通的员工,他总能从不同的人身上得到不同的启发。学习则得智慧,智慧令人清醒,清醒者不忘与时俱进。事实证明,由于产品的快速更新,不仅能不断地吸引新老顾客,也能有效扩大加盟商范围。“谭木匠”一家专卖店最多能陈列300多个产品品种,以前某一区域范围内只能开一家店,如今由于品种丰富,许多地方多开一两家店,生意照样红火。

没有秘密的秘密

“谭木匠公司有秘密吗?没有!”谭传华摇着他特征十足的脑袋,断然否认记者的提问。他指着公司大门的文化墙说:“要说一定有秘密,这个秘密是写在脸上的:‘诚实,劳动,快乐’。这是公司的企业文化核心,也是最不容易被人模仿的企业灵魂。”诚实首先是一种公司行为。比如对于产品质量,因为“谭木匠”梳子是纯天然的,所以容易因为用不当而发生损坏,于是谭传华干脆将产品弱点直接印在了产品包装上,以昭示顾客,“买者慎买用者慎用”。所有人都认为“谭木匠”如今能有300多家店,已经是个奇迹了,其实,如果不是因为“诚实”的缘故,还可以多开更多的新店,收更多的加盟费,卖更多的产品。比如仅2004年,全国各地向谭木匠公司递交加盟申请的报告就有700多份,而经严格考核论证准许开张的只有四五十家,考核的重点就是“是否有足够盈利保证”。

在“谭木匠”,像这样因为诚实而获得好的回报的故事很多很多,这也是谭木匠人感到最为骄傲的地方。而这种骄傲构成了一个企业的文化凝聚力,演绎了一个小小的“企业乌托邦”。这个企业因此成为中国商业生态里一个生机勃勃的健康细胞,它让人踏实,让人信服;它凝聚人气。它和企业的创业经历、品牌形象、商业模式、产品创新力一道,构成了人们对它的尊重,和社会对它的接纳——也许从根本上说,这才是谭木匠公司最大的秘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3627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5
下一篇 2023-04-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