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备状态管理是以强化现有基础数据管理,采用各类信息化管理手段(如电网SCADA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以及各类离线、在线的检测手段(如红外检测、oscillatingwaveformtestsystem电缆振荡波局部放电测试系统局部放电检测等),开展设备状态评价,掌握设备发生故障之前的异常征兆与劣化信息,事前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防止故障发生,减少故障停运时间与停运损失,提高设备利用率,并进一步指导优化配电网运行、检修工作。
(2)各单位应积极开展配电设备状态管理工作,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实行专人负责。
(3)设备自投入运行之日起应纳入设备状态管理。
要做好设备管理,需要从如下个方面入手:一、设备管理部门和人员配置
1.设置设备管理部门,人员配置适应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需要,各项工作有人负责, 并保持相对稳定。
2.有厂级领导主管设备工作。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应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或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通过岗位培训,有实践工作经验。
3.设备管理部门及与设备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对设备管理的职能与职责明确。
4.各级(工厂、车间、班组)设备管理网络健全,活动正常。
5.设备维修组织健全。
二、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按照国家的法规和行业规定,制定并及时修订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⑴.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管理制度;
⑵.设备前期管理(包括设备采购和招投标管理)制度;
⑶.设备资产管理制度;
⑷.设备使用与维护保养制度;
⑸.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⑹.设备备品配件管理制度等等。
三、设备管理规程与标准确定
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各种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安全 *** 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检修规程、工作流程以及技术文件齐全、正确、规范。
四、技术经济数据统计
按时、准确填报设备管理统计报表并进行分析总结。设备管理技术经济指标应达到行业或有关部门规定的要求。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办法见附录)包括:
1.设备安全运行:
⑴.特种设备定检率;
⑵.设备事故频率;
⑶.设备事故停机率;
⑷.设备事故统计。
2.设备技术指标:
(1).主要设备完好率、全部设备完好率;
(2).主要设备利用率、全部设备利用率;
(3).设备综合效率;
(4).动、静密封点泄漏率;
(5).设备大修计划完成率;
(6).仪表“三率”:完好率、控制率、开表率;
(7).设备闲置率。
五、设备前期管理
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或参与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新建项目、扩建工程、自制设备及零星设备购置的规划制定及招标采购工作。
2.设备管理部门应参与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竣工验收工作。关键设备应参与其技术经济分析论证。
3.设备管理部门应参与自制设备设计方案的研究和审定工作。
4.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或参与设备的选型关工作,并提出对备品配件、润滑油品、设备安装调试及维修等所需的技术资料等要求。
5.设备管理部门应将新投用设备使用初期发现的质量、功能、效率等存在的缺陷及时向制造单位反馈,促使制造单位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确保设备质量、功能、效率达标。
6.设备购置时,应掌握制造、销售单位的资质及业绩状况。在特种设备采购时,应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投标单位应具备的相应级别的设计资格、制作资格以及产品出厂时应提供的文件、资料,不得采购非法制作的产品。
7.严禁采购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及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六、设备技术基础管理
1.设备技术档案齐全、完整。技术资料保管符合有关技术档案管理的规定。
2.设备图纸、技术文件、竣工资料齐全、准确;特种设备所需技术文件、图纸、资料应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收集齐全。
3.设备的备品配件目录齐全,分类清楚;备品配件有采购(制造)计划和储备定额;库存备品配件入库手续清楚,凭证齐全,账、卡、物相符;库房整洁、备品配件无锈蚀损坏,保管良好。
4.制定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的设备安全 *** 作规程,并经常对 *** 作人员进行设备 *** 作知识方面的培训、考核,记录齐全。
5.国家和地方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的有关法规,规程和规定齐全,并经常对设备管理人员和 *** 作人员进行宣贯,其 *** 作人员应具备有关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 *** 作证书,持证上岗。
6.特种设备应接受技术监督部门的安全监察,进行注册登记,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预防性试验和在线检验,及时排除隐患,确保特种设备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
7.特种设备应有专人管理,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建立专门的档案,制定专门的安全 *** 作规程,并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和在线检查,做好记录,确保其正常运转。
8.对设备的安全阀、防爆模(片)、安全连锁装置应建立台账并有专人管理,经常进行在线检查、定期校验。检查、校验记录应存档。
9.设备事故应本着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广大干部与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遵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七、设备现代化管理
1.设备台账、档案资料、备品配件、设备状况、润滑管理、技术经济指标、报表、信息以及编制大修理计划等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
2.加强设备点检体系建设,采用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逐步实行以状态维修为主的预防性维修方式。
3. 加强信息化管理,及时了解同行业设备状态,在设备制造、改造和维修中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设备和装置的出力。
4. 采用科学和先进的方法对各种润滑油(包括液压油)的状态进行监测或采用现场快速分析方法,掌握油质情况,以此作为做好润滑计划的依据。
八、设备经济管理
1.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中要注意经济效益。购置新设备和设备重大改造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
2.按规定足额提取折旧,折旧费主要用于企业设备的更新改造。
3.在编制设备检修计划时应同时编制设备检修费用预算计划。修理费用经核算落实后方能进入生产成本。
4.企业财务部门应会同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检修费用进行考核和统计管理,并进行检修成本审查、分析。
5.开展设备运行效能分析,及动能的经济核算,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水平,做好动能控制和节能工作。
6.设备报废、调拨按有关规定,设备调拨转移应按有关规定办理资产转移手续。
7.设备资产分类、编号符合行业标准,设备台账、原始数据完整正确,账、物相符。
8.设备资产的投用验收、移交、移装、停用、、改造、更新、报废符合制度规定,凭证齐全。
9.设备技术改造后应按规定办理设备增值手续。
10.建立闲置设备台账,做好闲置设备的上报、调剂工作。
九、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
1. *** 作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发给岗位 *** 作证书后才能持证上岗。
2. *** 作人员应掌握“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会(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实行岗位责任制,对多人 *** 作的设备,实行班长负责制。
3. *** 作人员要严格执行设备安全 *** 作规程,设备运行参数要符合规定指标(温度、压力、流量、电流等),不得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 *** 作记录清晰、完整、真实。
4. *** 作人员要坚持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并参与设备点检工作。设备维护保养应达到整齐、清洁、润滑、安全的标准,符合清洁文明生产的要求。
5.对关键和主要生产设备要定人、定机、定职责;执行交接班记录制度,对设备进行正确的使用维护。
6.设备维修人员要实行区域维修负责制,定期巡检、保养,巡检和保养记录清晰、完整、真实。
7.对设备的安全阀、防爆模(片)、安全连锁装置应经常进行维护、在线检查、定期校验,检查、校验有记录,记录真实、完整。
8.备用设备要建立定期试用制度。
9.闲置设备要按规定进行定期保养。
十、设备检修、改造与更新
1.设备检修计划编制有依据,调整有手续。设备大、中修计划纳入企业生产计划同时下达,由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按期完成并总结和考核;设备小修或故障检修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由车间自行安排、检查、总结和考核;外修设备按企业规定执行。
2.设备大、中修应下任务书,内容包括修前技术准备、生产准备、安全防范措施、工时、需更换的备品配件、材料和修理费用等内容。
3.特种设备检修时,检修单位要提供相应级别的维修资质证书和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才能进行检修。在检修任务书中必须明确提出对检修单位及特种作业人员的资质等级要求。
4.特种设备检修必须与该设备的定期检测项目同时进行。检测工作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检修任务书中必须明确规定对检测单位的资质要求。对于检测评定为不合格的,必须停用,并进行更换。
5.检修项目完成后,依据设备检修规程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并办理验收技术资料和设备的交接手续。
6.对在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要有审批手续,改造和更新技术方案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论证,经公司主要领导会签后明确责任部门后执行。
7.设备技术改造或更新工作完成后要办理竣工验收手续、资产增值手续和被更新设备的报废手续。
十一、做好设备的现场管理
1.车间将设备管理目标分解到班组,目标明确,指标清楚,并定期进行考核、评价。
2.车间有各类设备台账,对本车间设备的安全、技术、经济指标和维修等均有统计资料和原始记录, 按企业分级管理的要求,做好资料、报表的管理工作。
3生产现场 *** 作室有设备现场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润滑管理制和设备维护保养制等),并能认真贯彻执行。
4.定期开展设备完好及文明生产检查,有检查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设备生产场地清洁、文明,设备检修场地有明显区域标志和安全标志。
5.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无明显的“跑、冒、滴、漏”现象。
6.现场设备运行参数符合规定指标,各种原始 *** 作记录及交接班记录齐全、填写认真、真实、规范。
7.配备专(兼)职润滑管理人员和润滑工,全面落实设备润滑“五定”(定人、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工作,润滑站、润滑点实行油质检测,按时换油,设备润滑记录齐全,润滑状况良好。
8. 各类管线、阀门、管件支架稳固,管线排列整齐、色标符合行业规定,防腐、保温、绝缘良好,无明显“跑、冒、滴、漏”现象。临时接、配管线有审批手续,管线变动后有修改记录。
9.运行中的设备无超过允许的振动、杂音,设备基础及管架稳固,地脚螺栓无松动现象。
10.特种设备 *** 作人员持证上岗,证书整洁、有效并妥善保管。
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实质是了解和掌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评价、预测设备的可靠性,早期发现故障,并对其原因、部位、危险程度等进行识别,预报故障的发展趋势,并针对具体情况作出决策。由此可见,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包括识别设备状态监测和预测发展趋势。那实现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总共分几步呢?
第一步,获得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即让原有的“哑巴”设备“开口说话”
工具:设备状态监测诊断仪,进行设备状态监测,获得设备的振动,温度等数据。
第二步,实现有效数据的传输及交换——即筛选出有效特征数据并在低功耗的数据“高速公路”上传输。
工具:HT-G300E防爆型工业网关,HT-G300N防水型工业网关。
工业网关是连接设备状态监测诊断仪和上位机之间的桥梁与纽带。
是数据交换中心,犹如“鱿鱼的触角”。
一方面将“数据”初步清洗筛选,传送给监控系统。
另一方面,监控系统可以通过网关对终端的设备状态监测诊断仪进行远程配置。
第三步,数据预测分析,智能诊断——即让数据“说话”,有灵魂。
工具:ECview设备状态监测诊断分析系统
判断潜在故障隐患,诊断故障的性质和程度、产生原因或发生部位,并预测设备的性能和故障发展趋势,给出治理预防策略。
实现设备预测性维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