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给我的启示

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给我的启示,第1张

华尔街2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部影片。电影里面,我最喜欢的一段话就是,疯狂是什么?是不停的重复做一样的事情,却期待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以这种标准来看的话,我们都疯了。只是疯的时间点不一样。为我们所以相信的。可是这种生活方式能承受的起多少人同时一起发疯。如果是全面性的,就像癌症。泡沫化也是一种进步。不论怎么打压,削弱,它都会用新的形势,卷土重来。 这部影片对我的启发,也是蛮大的。无论是戈登·盖柯还是雅各布·摩尔。里面讲述了荷兰郁金香泡沫。还是金融危机时候,人们各自保全自己的卑劣手段,还是戈登·盖柯的出狱后的演讲,都对我有很不错的教育。 在郁金香的泡沫破灭后,多少人倾家荡产,但是现在看看,多少人还是会为很多的泡沫化的投资疯狂追逐。在戈登·盖柯的演讲中,说道,投机就是万恶之本。很多人背负很高的杠杆在进行资本的游戏,最后一旦系统崩塌,那后果就不堪设想。社会中不停的在鼓吹消费,政府在超发货币,货币不停的贬值。但是又有多少人分得清楚负债和资产的区别呢。第二点启发就是,当雅各布·摩尔再给外国友人介绍好的项目的时候,哪位有钱的外国人的投资观点,他希望投的每一笔,都能带来数百年的利益,甚至到孙子辈还依然在不停的增值,这样的投资观点确实很前卫,给与我很多启发。富人永远把自己挣得钱投入资产当中,让资金在时间的长河中不停的繁殖,复利的效应是惊人的。这样就会形成富人越来越富有。阶级于是产生了。 第三点启发就是,雅各布·摩尔找戈登·盖柯索要那一亿美金的时候,说的一句话,无论什么资产,时间是最值钱的。我也一直认为时间是栽培一切的土壤,你未来能做出什么样的成绩,与今天你对待时间的态度决定了。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珍惜时间,认识到时间的价值,怪不得有人说,没有培养一个优秀的下一代,可能是投资最大的敌人。 这就是我看这部电影,对我的启发。在资本的市场,故事不停的变,但是人性是不变的,资本的力量,不可忽略。 与所有人共勉。。。。。。

华尔街之狼观后感:你想说什么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满足、创造出别人需要的。

在影片前期,乔登是一位销售能手。卖粉红股票时,在所有人一板一眼,毫无激情打电话时,他的一席话抓住客户心理,说服客户,短短的时间内卖出股票,让旁人瞠目结舌。

在影片中期,乔登又是一位有着领导能力且天才般的演讲家。他拥有超人的口才,每次和员工讲话时,总能把自己的激情传递给公司的每个人。

无论是作为一位销售能手还是一位领导者,乔登总能明白客户和员工需要的是什么,并且为他所用。这似乎表明了在销售和管理上的一个简单的道理:这里不需要你想说什么,是别人想听什么,他们需要什么。

华尔街之狼》这等经典之作,值得各位小伙子们,一看或反复观看。要学习其精髓,而不是只学习皮毛,因为只学习皮毛,意义不大。

《华尔街之狼》是 莱昂纳多主要的一部电影,讲述的是华尔街传奇人物乔丹·贝尔福特的故事,他年纪轻轻就聚敛了惊人的财富,通过各种光明以及不光明的手段赚钱。我在几年以前看过这部电影,但是最近发现,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传奇的人生和电影的大尺度,而是一个再影片开头和结尾呼应过得一个小桥段。

当初莱昂纳多饰演的角色刚刚起步,招募了一些狐朋狗友来和他一起创办公司,靠电话来推销垃圾股票以赚取高额提成。他在饭桌上向朋友教导如何做好销售这份工作,他拿出一支笔,让朋友尝试把笔卖给他,当时我也在一起思考,是我的话,该如何把笔卖给他?我应该夸耀这支笔做工有多么精良吗?还是该说这支笔是某个名人使用过的?仅仅几秒种后,电影就给力我一个貌似顿开的答案, 他的那位朋友说:“可以请你帮我签个名吗?”

它只用了一句话,并且这句话完全没有提到这支笔,也完全没有提到买或者卖这两个词语,当时我就想,这哥们真是天才!然后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不能像他一样思考,卖东西真的有那么简单吗?什么才是销售的本质?下面是我胡思乱想得出的一些观点,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

我认为销售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 发掘需求 ,就用我们刚才的卖一支笔来举例,我们想要把这支笔卖出去,我们就要思考,谁会需要这样的一支笔?可能是一位老师,她需要批改作业,也可能是一位作家,他需要撰写文章,还可能是一位设计师,他需要绘制蓝图。那么这样我们就有了目标群体,我们会拿着这支笔,寻找我们的重点推广对象,向他们推荐我们的产品。然而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几乎每个人都懂得发掘需求,他已经成为一个合格的销售所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光是掌握这点,很难在芸芸众生之中脱颖而出。那么就有了第二种境界

第二种境界是 创造需求 ,华尔街之狼中卖出这支笔就是这样的方法,可能你不是教师也不是作家,那么你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笔,你就没有这样的需求,好,既然你没有,我就替你创造一个出来,我想请你为我签个名,要签名,就需要有笔才可以,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正当的理由向你卖笔,你也有了正当了理由考虑我的提议。当然现实中的情况比电影里的那个小例子要稍微复杂一些,你最好不要让买方知道需求是你创造出来的。

第三种境界是 引导需求 ,还用卖笔来举例,可能这次我们想要把笔卖给一位小学生,他可能会告诉你,不需要了,我爸爸已经给我买了好多笔了,确实,虽然他有这方面的需求,但是这个需求已经被别人满足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种时候,首先我们的产品要足够优秀,然后我们需要的是一点点耐心,以及灵活的思维。我们可以对小朋友说,不卖,这支笔送给你吧!这种情况下,一般人大多会选择接受,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接下来,我们继续送,直到他手中已经没有爸爸买的其他的笔,全部都是我们送给他的笔,而且他已经用习惯了的时候,就是我们开始赚钱的时候了。习惯是很可怕的,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每一个选择。其实这种方式在现今社会也很常见,比如之前的滴滴和快滴打车为司机和乘客发红包,现在ofo和膜拜的红包自行车,以及各种投标中的1分钱报价,之后再靠每年的维保挣钱等等,都是一种先投入,引导需求,积累用户粘性,然后再赚钱的模式,然而这种模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积攒用户群体,而且也不是万无一失的方法,也许等你打免费打算开始收费的那一天,就是用户抛弃你的那一天。

最后还有一种,我认为已经不能算作是销售了,我们可以用无穷的智慧激发出惊人的能量,这一切让你的销售行为变成了一种艺术,一场精彩的表演。这次我们依然是要卖出一支笔,但是我们的对象是,一位乞丐!他既没有使用这支笔的需求,也不会被你创造出需求,更不会被你引导,即使你免费送给他这支笔,他可能也不会要,还会甩你一个大大的白眼。这种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要抛开问题的表象,找到本质。我们销售的目的是什么?要赚钱!乞丐为什么对我们的笔没有需求?因为他有更基础的需求,就是温饱的需求,他首先要活着,要吃饱饭。那好,我们送给你笔,并且还送给你200元钱,你要不要?他一定会要,笔要不要无所谓,关键是200元钱,是他现在最需要最需要的东西。不过我们是有要求的,你拿钱不能白拿,我们需要你用我们送你的笔,每天一小时,在人流最大的街边,在地上练习书法。然后我们找新闻媒体,一条认为创造的爆点新闻就出现了《年迈乞丐人穷志不短,每日街边练习书法》。吸引公众眼球以后,我们再进行追踪报道,一个乞丐怎么会有钱买笔和纸来练习书法?原来是有人送给他,不光送笔还送钱!再之后,我们手中的笔,已经被大众所熟知,我们会卖出更多的笔,赚更多的钱。我们暂时先不讨论道德问题,光就方法来看,是不是一次成功的营销?我们把笔“卖”给了一个最不需要笔的人,并且从他身上赚到了成倍于这支笔的财富。神奇的是这支笔吗?是这位乞丐吗?都不是,是我们的脑子,是我们的智慧,智慧是上天赐给我们最重要的礼物,好好运用它,我们能做到比我们想象中更强大的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4197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