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现状

养殖业现状,第1张

养殖业是农业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包括家禽养殖、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三个细分产业。家禽养殖以禽肉和禽蛋为主要产出,而畜牧养殖业以猪牛羊肉为主要产出,水产养殖以水产品为主要产出。

近年来家禽养殖业产出规模基本保持上升趋势,而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未来养殖业将朝着规模化、智能化、品牌化和特色化的方向发展。

家禽养殖业规模稳步增长

2013-2019年,中国禽肉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我国禽肉产量为2239万吨,较2018年增加了342万吨,增长17.15%我国禽蛋产量为3309万吨,较2018年增加了245万吨,增长12.29%。2020年,禽肉产量2361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3468万吨,增长4.8%。

2020年畜肉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2013-2019年,我国猪牛羊畜肉产量呈波动变化趋势,2019年产量下滑较大。2019年,猪牛羊畜肉产量7649万吨,比上年下降10.2%。其中,猪肉产量4255万吨,下降21.3%牛肉产量667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488万吨,增长2.6%。

猪肉降幅较大主要是因为国内发生较大规模的非洲猪瘟疫情,导致大量生猪被扑杀,同时猪瘟疫情的发生也影响到了消费端对猪肉的需求。2020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39万吨,同比下降0.1%。其中,牛肉产量672万吨,增长0.8%羊肉产量492万吨,增长1.0%猪肉产量4113万吨,下降3.3%。

2019年水产养殖业规模与去年持平

2013-2017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表现为逐年上升趋势,2017年之后急剧下降,2018年产量与2019年基本持平。2019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480.36万吨,同比增长0.35%。其中,养殖产量5079.07万吨,同比增长1.76%,捕捞产量1401.29万吨,同比下降4.45%。

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年水产品产量为6600万吨,但结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实际产量可能不及预期,前瞻预计2020年全年实现产量6500万吨。

畜禽及水产养殖主要模式

畜禽养殖主要模式有专业化自主经营模式、“公司+农户”模式和“公司+基地+农户”三种模式,每种模式都各有优缺点,在畜禽养殖业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我国是农业消费大国,同时也是水产品消费大国。随着消费升级战略提出,我国水产养殖的模式也不断创新,目前已形成以下几种效率更高、更环保、更创新的运作模式。

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养殖业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趋势:

第一是规模化,目前规模化养殖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散养户依然存在,未来散养户不会完全退出市场,但是会进行自我升级

第二是智能化,随着国内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及国外养殖设备的不断引进,智能化必然成为行业的选择

第三是品牌化,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消费品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打造独立品牌是必然趋势

第四是特色养殖,城市农村融合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想去体验乡间生活,提供特色养殖服务可以将玩乐与农业结合,促进新业态形成。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现代农业商业模式与产业链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牧原股份(002714)、正邦科技(002157)、温氏股份(300498)、新希望(000876)等。

本文核心内容:生猪存栏规模和出栏规模、能繁母猪存栏规模、人均猪肉消费量、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生猪规模化养殖(母猪存栏>50头)的比重。

中国生猪生产形势逐步好转

我国作为拥有悠久养猪历史的农业大国,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至2018年生猪年出栏量在7亿头左右,受非洲猪瘟疫情、“猪周期”以及部分地区禁限养等因素叠加影响,2019年我国生猪存栏及出栏数量产生较大程度的下降,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生猪存栏31041万头、出栏54419万头,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国家发布促进生猪生产恢复一系列政策措施,生猪生产形势开始好转。2021年全国生猪存栏44922万头,同比增长10.51%出栏67128万头,同比增长27.37%。2022年,截至上半年底,中国生猪存栏规模和出栏规模均为43057万头。

按照《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全国能繁母猪存栏正常保有量为4100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5%—105%区间(含95%和105%两个临界值)为绿色区域,表示产能正常波动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0%—95%和105%—110%区间(含90%和110%两个临界值)为黄色区域,表示产能大幅波动(减少/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低于正常存栏量的90%或高于正常存栏量的110%为红色区域,表示产能过度波动(减少/增加)。

截至2021年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329万头,是正常保有量的105.59%。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105%—110%区间,能繁母猪产能仍需去化。

受“非洲猪瘟”影响,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波动下降

猪肉是我国消费占比最大的肉类,年需求量较为稳定。2017年之前,我国每年人均猪肉消费量约30千克/人。受2018年出现的非洲猪瘟影响,人均消费量有所扰动,2020年下降至22.72千克/人,2021年,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小幅上升,上升至23.68千克/人。

中国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波动变化

2014-2020年,中国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受2018年非洲猪瘟的影响,猪肉价格大幅上升,同时影响了消费者对猪肉质量的信任意识,2020年,中国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下降至39.94%。2021年,中国猪肉消费量及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重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上升至46.8%,较2020年上升了6.86个百分点。

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持续提高

2021年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持续提高,规模化养殖(母猪存栏>50头)的比重达到了74.9%。(以母猪存栏量为划分标准)。未来国家仍将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推进现代生猪业的重要举措同时规模化养殖企业积极探索具有竞争力的养殖模式,如以温氏为代表的“公司+农户”,以牧原为代表的“自繁自养工厂化养殖”。在政府和企业的双重引导下,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村子里,看到一个养猪的大户,正在卖生猪,就问了一下,卖出的生猪价格是多少?养殖大户告诉我,就是卖6元每斤,不卖不行呀,近段时间的生猪价格,与今年的年初相比,基本上是下降了一半,与去年的同期时间段相比,可以说是下降了6成,养殖一头生猪,现在销售出去,亏本的金额也在七八百元,如果继续养殖下去,还有可能更亏本的风险,他又反问了我一句,在当前的这种形势下,养猪行业该何去何从呢?

一、造成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回落的原因?

进入2021年以后,生猪的价格持续下跌,主要是受供给以及消费的影响,供组大量的增加,但是猪肉的消费却变得低迷,这两个主要的原因,就造成了生猪和猪肉的价格持续下跌回落。

1、进口猪肉的影响。

虽然进入2021年以后,我国的生猪产能在逐渐地恢复,但是仍然每月从国外进口的猪肉依然保持在30万吨以上,在1~7月,累计进口的猪肉达到了266万吨,这么多的进口猪肉,对生猪的价格和猪肉的价格,多少还是会有一些影响。

2、生猪的屠宰量大幅增加。

2021年的1至7月,生猪的屠宰量都在大幅的上涨,超过了2020年的同期水平,特别是进入8月份以后,全国定点屠宰企业的生猪屠宰量同比增加了97.5%,是从2020年到现在屠宰量最高的月份,大量屠宰的生猪,也就造成了猪肉的价格回落,猪肉价格的回落,回过头来又影响了生猪价格持续下跌。

3、生猪产能的恢复。

生猪的价格已经持续6周回落,猪肉的价格已经持续8周回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持续回落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生猪的产能供应回来了,从而导致价格走低,在2020年,最高的猪肉价格达到了60元每公斤,创下了历史最新的高度,比起同比涨幅来说达到了165%,在那段时间,生猪的价格最高的时候,达到了35元每公斤,可以说是金猪在天上飞。

但是生猪的价格都和基金股票一样,有上涨就有下跌,这都是有一个周期性,也是市场调节资源的一种形式,按全球的说法来说这就是一个“猪周期”,这个周期从最高点回落到现在的正常的水平,用了16个月的时间,这个回归正常的过程,是缓慢和正常的过程,属于市场调节的结果。

二、在当前形势下造成生猪养殖亏损的原因?

在当前的形势下,生猪和猪肉的价格已经回归到正常的水平,但是一些养殖的成本还比较高,就是因为养殖的饲料,和玉米价格依然比较高,玉米依然在3元每公斤左右高位徘徊,而且一些养殖生猪的饲料,比如丹棱正邦、大北农等多家企业宣布饲料涨价,涨价的幅度为25-100元/吨,就是这个主要的原因,造成了现在养殖的生猪,养殖的时间越长,亏损的金额越高,正常的水平,现在每销售一头生猪,与同期相比,亏损的金额达到七八百元左右。

三、相关部门已经采取积极的措施稳定猪肉的价格?

生猪养殖可以说,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民,既要预防肉贵伤民,又要预防肉贱伤农,这就是一个事情的正反面,都要做好预防工作,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国家的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联合相关部门,已经着手进行生猪收储工作,已经收储了5万多猪肉储备,在完成了这一轮的猪肉储备收收购工作以后,还会进行第2轮的猪肉收储工作,主要的目的就是稳定市场和生存的价格,希望能够取得积极的实效,稳定生猪价格持续回落的局面。

四、对于“猪周期”生猪养殖户该何去何从?

在生猪养殖成本高,但是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却在持续下跌回落的情况下,对于生猪养殖户来说,如果能出栏的生猪,不销售的话养殖成本又高,如果进行销售的话,在当前的形势下,每一头猪的亏损额都达到七八百元,在这样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呢?

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全球都是这样一个情况,就是“猪周期”来了,都会带动生猪养殖的企业转型升级,都会对养殖行业进行一个大的洗牌,想要继续稳定养殖下去,就要有一个长期的考虑,这就要求养殖行业综合地进行科技和信息专业的掌握,以及进行深度的分析,让生猪的养殖企业开拓下游屠宰深加工以及猪肉及制品营销网络,通过对猪肉制品的深加工,以及网络的销售,扩大加工和销售的渠道,从而稳定自己的生猪价格,减少亏损,甚至能够达到赚钱的目的。

所以对于当前的生猪养殖来说,想要长期和稳定地发展自己的生猪养殖行业,只有让养殖企业开拓下游屠宰深加工以及猪肉制品营销网络,从而减少自己生猪亏损的局面,稳定自己的生猪养殖,最终达到赚钱的目的,这就是生猪养殖行业的出路,对于这样的观点你赞同吗?欢迎在评论区交流讨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4257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6
下一篇 2023-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