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台儿庄——- 一座城 一个人 (2011-12-02 17:50:49)
标签: 文化陈伟古城台儿庄大战京杭大运河杂谈 分类: 吆喝伊犁--我的软文作品
一座城 一个人
10月里的一次意外造访,让我浅薄的阅历增加了一些厚重的内容,关于历史,关于战争,关于文化。
那是因为鲁南,江北,一个叫台儿庄的地方。
去之前,台儿庄就是印象里历史教科书上李宗仁将军身后的那个站牌,是一部叫《血战台儿庄》的电影,知道这附近曾经有铁道游击队的身影,这里有“微山湖上静悄悄”,去了就想“d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去之后,才知道台儿庄已经是一座重建的古城。
这里有着悲壮的大战文化遗址,和华沙、庞贝、丽江齐名,城内有水,水路纵横,城内有古宅林立,北方大院、鲁南民居、徽派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山西建筑、水乡建筑,或典雅,或庄重,或玲珑,或威严,以种种不同的姿态和谐的矗立在城里,风情旖旎。
这座形成于明清的古城,曾经是商贾迤逦、一河渔火,而1938年的那场著名战争则将这个古城毁于一旦,当然也让世界记住了这个小城的名字。
五年前,因为叫停了一个投资5亿元的房地产项目,才得以保留这个古城的基座。
如今,走在古城里,踩在运河边的青石板上,打量青石板旁古色古香的店铺和客栈,看见店铺和客栈里老旧的物件,仿佛梦境。
风景似曾相识,舟楫摇曳的运河上方深秋的月亮千百年来一直照耀着这片土地,古城却已经不是73年前的古城,有时候,端详一座城,就像是翻阅一页页历史,品读一段段过往岁月的沧桑历程。
避开白日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深夜独自一人游走在古城的灯火阑珊里,喧嚣退去,夜色恰到好处地凸显古城的韵味,亭台楼阁里,巷陌胡同间,让人有时空错乱的感觉,难道是灵魂已经穿越数百年?
一座城
著名的乾隆皇帝曾交口称赞台儿庄,并御笔亲书:天下第一庄。
这“天下第一庄”不是浪得虚名。
这个运河重地其时的繁华和惬意有迹可循,那个已经远去的时代留下背影的同时,也在老人的记忆和文献与建筑的遗存里残留着一些顽强的文化基因,正是它们,让古城得以复活。
万家大院、月河街、马可波罗驿馆、天后宫、船形街、至尊桥……这是明清时的一个水陆通衢,码头、酒肆、青楼、票号、当铺、戏院,各色人等在此演绎世相百态,还似乎依稀可以想到那时的歌舞升平、灯红酒绿,齐鲁豪情和江南韵致在此融为一体,
看到清真寺前的d痕墙,“千里走单骑”酒吧里陈列的锈蚀钢盔、仿制q炮,又将记忆推到1938年。
教科书里对“台儿庄大战”进行了高度评价: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抵抗外来侵略正面战场第一次重大胜利。一万多侵华日军在此丢了性命,三万多中国将士和百姓在此浴血疆场,“毁了一座城。救了一个国”。
走在古城里,夜幕下的水街水巷灯火迷离,有兴致高的游客还在舟橹摇揖,偶尔,“船妹”会唱起好听的小调,旋律优美。
仔细听,那歌词居然是写台儿庄的:台儿庄,我的家,当年那场血战,从此名扬天下。爹说,子d打穿了咱墙上的砖;娘说,炮d掀翻了咱房上的瓦。好一场厮杀!中华好男儿将强敌歼灭在咱的屋檐下。壮我中华,爱我中华……后来得知,这是乔羽作词的《台儿庄小唱》。
歌是心灵的呐喊,此刻在这个地方听到这首歌有别样的感觉。
古城里偶尔也有钟声起伏。
此刻躺在画舫里的人,带着些许醉意,看着两岸的影影绰绰,想必犹如置身于几百年前的康乾盛世,听到乾隆用顿挫有力的声音满怀兴致地高吟:“台庄水汽罩楼台,雨后斜阳岸不开。人在长亭深处好,风帆一一入眼来。”
恍恍惚惚间感觉到时光的飞逝,古城幽远的历史和缤纷的现实,一下子变得伸手可及、熟悉亲切起来。
远去了繁华如梦,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告别了不休征战,此刻的古城宁静真实。
月的清晖洒在古典的青瓦灰脊上,远处,翻唱的“1938年,鬼子进了中原”歌声,和着一个角落里传出的柳琴声,突地传出一声激越的鲁南运河大鼓艺人的说唱,一段段历史就这样被再现了。
一个人
面前这个男人,戴着眼镜,温和,斯文,儒雅,生在浙江金华,行伍出身,担任过日本欧姆龙株式会社的高管,拥有工学和管理学的双博士学位。
他叫陈伟,如今是山东枣庄市市长,台儿庄就坐落在枣庄。
2006年,刚上任的市长面对的是一个曾经位居亚洲榜首的煤炭城市已经资源枯竭的尴尬现实,如何转型?如何起步?
面对20万人的就业压力,一次调研时与古运河的交集让他从此冥冥之中和这片古老土地结缘,多方权衡之后,他锁定了文化旅游产业。
从刚上任两个月起,这个穿着布鞋的市长就开始他的“造城”计划,当然,这不是简单的跟风复制,而是对一种文化脉络的梳理,对某种历史的传承,凝聚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探求台儿庄人一个看得见的未来。
陈伟和古城,是那几年台儿庄人话题里避不开的两个关键词,这个看似文弱的人有一个倔强的脾性和坚持的勇气。
站在京杭大运河仅存的三公里古河道边,凝望残存的破败建筑和棚户区,陈伟将目光放得很远。
他开始骑着一辆自行车东转西转,和街巷深处的老人攀谈,翻阅从全世界各地搜集来的有关资料,咨询全国一流的古建专家,向几家大型企业的老总“化缘”……
考察、访问、探寻,挖掘、抢救、调研和查证,从不同渠道寻找参考各种文献资料和民间传说,搜集大量散落在民间的物什器皿。
无数的资料汇总过来,无数的论证会精益求精,遵照存古、复古、创古的原则,除了建设古城,还规划百种工艺、百座博物馆、百种业态进入。
这样建起来的古城,不是一个披着古建外衣的现代建筑,而使得它承载了大战文化、运河文化和鲁南地域文化。
文化基因的激活让台儿庄古城没有沦为平庸。
五年时光,没有消磨这个年轻市长的毅力,冲破重重质疑,将一个活色生香的古城从梦想带到了现实。
有时候,一个中年男人的坚持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何况,这个男人还是个市长。
在例行的会议上,我算是见识了这个学者型的市长。
三个多小时的会议,面对100多位国内的专业文化记者,他侃侃而谈,经济数据、历史掌故信手拈来,逻辑清晰,谈吐幽默,互动交流时更是回答精彩,会议全程没有人走动,没有人离场。
这应该也是个奇迹,也算是佐证了他的学识和能力名不虚传。
故事,没有结束
用经济的眼光打量古城,就必须列举一些数据。
截至2011年10月,仅仅建成40%的台儿庄古城,竟然吸引了200多万游客。在政府没有投资一分钱的情况下,五家企业当初投资的4亿元启动资金已经变成了古城153亿元的净资产,增值38倍;3年里,给当地创造了8万就业岗位;3年来,它还使枣庄市的民营经济活跃度,从倒数第一跃升为全省第二。
这是枣庄市政府的成绩单,也是台儿庄百姓看得见的实惠。
依托2700年历史的大运河文化打造的北方水乡,让附近500公里范围内的游客实现了低成本的水乡游。
独一无二的、70年前台儿庄大战留下的53处二战遗址让游客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而根据历史照片和视频画面恢复的6600座八种风格的明清建筑仿佛让游客重新回到那个年代。古城内,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百种手工工艺,都赋予它强烈的文化内涵。
现在这座可以用放大镜看的手工版古城,丰富的建筑、文化形态,不仅让游客有了亲近历史的感觉,它也吸引了文汇报、远东出版社等文化单位投资入驻。
台儿庄大战期间,《文汇报》每天都用头版头条报道战况,既真实、客观,又鼓舞国人士气。如今的古城文汇酒楼成了大战文化展示区,集中了报道大战的全部《文汇报》,让游客体会大战的激烈。
而那座460万元建成的万家大院,在以每年60万元的租金租给客商后,客商又投入1000万元进行装修,每年的盈利达到200多万元。
随着土地升值,游客门票收入,文化企业的入驻,枣庄在没有一分钱投入、没有一分钱贷款的情况下,初步实现了由主要依赖煤炭向依靠文化产业的发展转型。
目前,在台儿庄古城还没有全部建成的情况下,200多万游客已经给当地经济带来巨大活力,会议、饭店、农家乐、出租车、文化产品、演出等产业都开始呈现出繁荣景象,就连这里的咸鸭蛋都卖到2元钱一个。
已经取得一切都还只是个开始。
陈伟和他的团队以及台儿庄古城有更高远的目标,枣庄正在努力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申遗,台儿庄古城是不可缺少的一段,同时台儿庄古城和华沙古城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被二战炮火毁坏、可以作为世界遗产进行重建的城市;其次是打造国际休闲旅游目的地,还将打造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及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
台儿庄古城像是一段跌宕起伏的故事,但是,它的剧情还在延续,谁也不好预言它的未来,也许某一个高潮正在酝酿。
我们充满期待。(蔡立鹏)
台儿庄古城夜色灯光璀璨,各种花灯和装饰灯光把古城装扮的流光溢彩,充满梦幻色彩,重现古城一河渔火的繁华盛景,迎接元宵节到来。游客乘船沿古运河或步行游览,新春夜色尽收眼底,美不胜收。年味是什么?年味是和家人一起逛庙会看社火巡游的欢乐气氛;年味是吃着糖人看妙趣横生的曲艺杂技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年味是赏花灯猜灯谜看看那流光溢彩不夜天的美景……这些历史记忆中“过年”最原始纯真的模样就是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古城春节大庙会。
布龙、荷花龙、草龙、板凳龙、竹叶龙五种全国特色非遗舞龙队伍,不同的舞龙队伍两两一组,时而盘踞,时而跃起,时而昂首向前,时而回头望月,浩浩荡荡的龙队穿梭在古街之中,十分壮观。围观的小朋友们跟着舞龙对一起扭动,引来人们的一阵哄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