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是密集式营销战略吗

富士康是密集式营销战略吗,第1张

富士康是密集式营销战略。集中化策略,等同于密集性市场策略,又叫集中性市场营销。富士康采用生产集中化战略。 inTEL公司集中于芯片,技术导向。 集中化战略是针对某一特定购买群体、产品细分市场或区域市场,采用成本领先或产品差异化来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

经营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下面让我来告诉大家富士康的经营战略,希望能帮到你。

富士康的经营战略是什么

1,代工(OEM)不能成就一个百年企业,富士康经营战略必须转型。

OEM,俗称代工或贴牌生产,是企业根据客户订单和图样生产经营的一种最原始的企业运营模式,由于企业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品牌,自然面对的是时饥时饱的订单和微薄的利润。

代工企业大量出现于经济繁荣时期,一些终端销售商或渠道销售商在供不应求时,或觉得生产环节不再是关键环节时,往往将需求发外代工生产。代工企业一般多出现于发展中国家,或者是产业将要转移的国家。

而目前的中国、现有的经济形势、和富士康的现有规模已经不适合再继续代工经营模式。其一是人民币升值、出口补贴减少、劳动力成本上涨、土地成本上涨、原材料成本上涨、新合同法的实施,代工赖以存在的低成本环境已不复存在从国家的政策引导来看,国家已不大力支持低附加值企业、行业、和经营模式的存在(中国不但要做世界的工厂,还要做世界的服务、品牌、文化和资本运作中心)。其二,全球5~10年经济危机即将来临,这场危机已经摧毁了美国最大的5大投资银行,说明因此次危机造成的财富大挪移十分严重,全球消费萎缩将成为未来数年消费市场的主题,富士康这样严重处在关键环节的企业,生存必然举步维艰,以致惠普股票下跌,连累富士康股票跌停。其三,富士康已经将代工做到登峰造极,再继续做代工已规模不经济,取得的增长也必然十分有限,相反,则会造成台资企业更加激烈的生存拼杀。

富士康曾在2008年初作过试探性的战略调整:即购买赛博直接进入电子市场通过和阿里巴巴的合作创建网络销售平台招聘销售人员,拟组建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团队。但伴随着郭台铭(富士康创始人兼最大老板,2008年7月再婚)的淡出直接经营,战略转型似乎又烟消云散。仅余一些非核心的链条继续存在,如做物流的富士康独资子公司富泰通。富士康拟向上下游渠道拓展的经营便宣告失败。

2,(一个制造业企业)人才非本土化问题。

富士康在人事任用上的一个死结就是人才非本土化,在大陆55万名员工中,竟没有一个大陆籍经理,而同职位,台干至少有几百人。这难道是大陆人才欠缺吗?未必,因为其它世界500强企业在大陆都有本籍高管,更何况在富士康工作10年以上的大学生和精英比比皆是。

问题出在富士康“无台干不成席”的潜规则,无论什么活动,无论什么组织,必须要有台湾人,所以老郭才会放心,哪怕哪个台湾人职位并不高,能力并不强。

台干充斥富士康内不但带来了过高的工资支付成本(台干大部分时间在大陆工作,但却拿着高于台湾水平的工资待遇)而且台干间为了相互倾轧,就必然拉帮结派且台湾人以“小气和好色”闻名,也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企业环境。

3,薪酬激励机制应适时适世而生。

富士康的薪酬激励主要包括3部分:基本底薪(基本工资+住房补贴+伙食补贴)、加班费、绩效奖(年终奖+持续服务奖)。其中基本底薪毫无竞争力,比如普工工资就是当地的最低工资水平,不过公司提供免费吃住。加班费严格按国家支付要求(1.5:2:3)发放,基本无可非议,但加班是可能受管控的,并受部门订单影响。

富士康的基本简介

富士康科技集团(Foxconn Technology Group)是以台湾知名企业家郭台铭[1]所创办的鸿海精密(台证所:2317,LSE:HHPD,NASDAQ:HNHPF)为核心所构成的企业集团,成立于1974年2月。专注于电子代工服务(EMS),旗下多家企业在台湾证券交易所、那斯达克、香港证券交易所或伦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富士康科技集团在郭台铭独创的“eCMMS”(即“Electronic Component Module Move and Service”的缩写,意为“电子化-零元件、模组机光电垂直整合服务”)服务模式及严格的纪律与效率要求的领导下,提供客户囊括共同设计(JDSM)、共同开发(JDVM)等,全球运筹及售后服务等等之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一次购足整体解决方案。透过购并等方式进行产业上下游垂直整合,建立起巨大的经济规模,并以出色的产品品质、服务效率及实惠的价格创造出惊人的利润,2005年超越新加坡的伟创力(Flextronic)成为世界上最大的EMS厂商。旗下各关系企业的制造领域涵盖精密电气连接器、电脑机壳及准系统、电脑系统与手机组装、光通讯元件、消费性电子、液晶显示设备、半导体设备等,营运据点遍及亚、欧、美三大洲,员工总数超过60万人,2006年集团总市值超过2.25兆新台币。

经营战略的特点

1)全局性,经营战略是根据企业总体的发展而制定的,通过对企业各种经营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出企业的整体功能和总体优势。它规定企业的总体行动,追求企业的总体效果。企业的各个重要环节、各个专业职能的活动,随时局部的,但作为总体行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发挥企业的整体效能有着重要影响,因而也是带全局性的。

2)长远性,经营战略是对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生存和发展的统筹谋划,规定着企业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些目标需要较长时间,少则3~5年,多则10年以上。党和国家制定了我国分三步的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时间长达70年。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时间10年第二步在此基础上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即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时间也是10年第三步在华四五十年即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达到比较富裕的水平。实现国家现代化需要建立在企业现代化的基础上,因此,实现企业现代化,谋求一个大的发展,也必须制定长远规划,并分阶段实施。

3)竞合性,即具有竞争性和合作性的特点。竞争性又叫抗争性,指经营战略是企业在竞争中与对手相抗衡的行动方略,即针对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对手的冲击、压力、威胁和困难,所制定的迎接挑战的行动方案。通过经营战略的实施,扬长避短,取得优势地位,战胜竞争对手,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合作性是指在竞争的基础上,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与竞争对手的合作。市场上的抗争性与军事上即战场上的对抗性不同,战场上敌我双方为战胜对手往往会刺刀见红,拼个你死我活。市场上参与竞争的各方不一定拼个你死我活。面对更强大的对手,弱者各方可以联合起来,对付强大对手,实现双赢。即使实力强的企业也需要实力弱的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共谋发展。通过竞争走向合作,这也是一个重要趋势。

4)纲领性,经营战略规定的是企业总体的长远的目标、发展方向、经营重点、前进道路,以及基本的行动方针、重大措施和基本步骤。这些原则性的原则性的规定,具有行动纲领的意义,尤其是经营战略中的战略目标更是全体职工的奋斗纲领。这些战略目标、战略方针必须通过展开、分解和落实等过程,才能变为具有的行动计划。

5)相对稳定性,由于经营战略规定了企业的发展目标,具有长远性,只要战略实施的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即使有些变化,也是在预料之中的,那么企业经营战略中所确定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战略重点、战略步骤等应保持相对稳定,不能朝令夕改。但在处理具体问题,不影响全局的情况下,也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5325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7
下一篇 2023-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