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分为品牌定位,目标市场营销战略,产品布局,包装策略等。
品牌定位指可口可乐的定位是传统的、经典的、历史悠久的可乐。目标市场营销战略是一贯采用的是无差异市场涵盖策略。目标市场显得比较广泛。
从去年开始,可口可乐把广告的受众集中到年轻的朋友身上,广告画面以活力充沛的健康青年形象为主体。“活力永远是可口可乐”成为其最新的广告词。这也就意味着可口可乐公司的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广大青年人身上。
产品布局无论是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他们都已经认识到碳酸饮料面临的挑战,并且都已经采取了相应的行动。目前可口可乐在中国销售除了可乐、雪碧、芬达等外,还有美汁源、酷乐仕、水动乐等果味饮料,以及乔雅咖啡饮料等。
可口可乐的营销策略
包装策略。可口可乐选用的是红色,在鲜红的底色上印着白色的斯宾塞体草书“Coca-Cola”字样,白字在红底的衬托下,有一种悠然的跳动之态,草书则给人以连贯、流线和飘逸之感。红白相间,用色传统,显得古朴、典雅而又不失活力。
价格策略可口可乐公司也正是通过灵活的运用价格策略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经营日标纵观可口可乐的发展、营销史,它实现了由最初的低价策略到竞争导向定价策略的转变,定价的依据是可口产品的市场定位和日标市场以及目标市场消费者的价格承受能力。
可口可乐公司奉行三个环相扣的营销策略。具体如下:
一是我们的产品无处不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你想喝可口可乐产品,就可以买得到。
二是当你想喝饮料时,你先想到要喝的饮料,就是可口可乐品牌的饮料,这是我们希望做得到的。
三是当你付出这个价钱的时候,你觉得是物有所值的。被称之为叫做3P,代表三个英文字。无处不在是Pervasiveness,心中选是Preferece,物有所值是Price to value。
可口可乐广告词
1、1896年:请喝可口可乐。
2、1904年:新鲜和美味。
3、满意——就是可口可乐。
4、1905年:可口可乐——保持和恢复你的体力。
5、无论你到哪里,你都会发现可口可乐。
6、1906年:高品质的饮品。
7、1907年:可口可乐——带来精力,使你充满活力。
8、1908年:可口可乐,带来真诚。
9、1909年:无论你在哪里看到箭形标记,就会想到可口可乐。
10、1911年:尽享一杯流动的欢笑。
二战结束后,在海外作战的大批美军陆续归国。伍德鲁夫意识到,失去了这么一大批可口可乐“义务推销员”,如果不尽快推出新招,他历经千辛万苦在海外打下的根基就会连根拔掉。根据他的调查,东南亚人喝可口可乐完全是受美军的影响,而且已经喝上瘾了。只要你们能保证供应,销路不成问题。但他担心公司无力单独承担在海外设厂的费用。
在老朋友的建议下,伍德鲁夫提出了海外经营策略的新思路:利用当地的人力、物力,去开拓可口可乐的海外市场,即所谓的“当地主义”。具体实施方案是:一、在当地设立公司,所有员工及负责人均为当地人;二、由当地人自己筹措资金,总公司原则上不出钱;三、除由总公司供应制作可口可乐的浓缩原汁外,一切设备、材料、运输工具和销售等,都由当地人自制自办;四、销售方针、生产技术、员工训练均由总公司统一负责办理。后来,伍德鲁夫又增加了两条:各国工厂的广告宣传,由总公司统一制作;凡外国人设立公司生产可口可乐,一律要缴纳保证金。
就这样,伍德鲁夫把握了当时外国人对美国货狂热的崇拜心理,在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仅没有付出任何费用,反而获得了一笔相当可观的保证金。可以说,他对经营战略的运用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据战后25年统计,除了在美国本土的发展和收入外,可口可乐总公司单靠批发仅占饮料重量0.31%的原汁,每年的经营总额就高达9.79亿美元,年均纯利1.5亿美元。可口可乐终于成为全世界销量第一的软饮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