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锚效应的案例分析

沉锚效应的案例分析,第1张

两家卖粥的小店的例子乍看起来,蛮有道理的。但是,细想起来,似觉不妥。不知道它是杜撰的,还是确有其事。如果是杜撰的,只为了说明“沉锚”效应,则有为马配鞍之嫌。假如确有其事,也应该发生在过去。因为现代人最不希望的就是被人牵着鼻子走,都愿意为自己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间,展示个性魅力,所谓大同而小异,为求异而出新。如果也说“沉锚”效应的话,那么,上面的第一个问题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商家为增加销售而置客人于必须消费的位置:无论是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这样,无形中易增加客人的反感,虽然他也可以说不加鸡蛋。而第二个问题则为客人提供了一自由选择的机会:加不加鸡蛋甚至根据个人喜好加几个鸡蛋,都由其自主选择。假如照这个逻辑推下去的话,第二家粥店的销售应好一些。当然,人有千面,志趣各异。都是第一印象,给人产生的感觉也不一定完全相同。如果说我,更愿意去光顾第二家粥店。

锚定效应的典型例子如下:

1、你去咖啡厅或者奶茶店都会被问同一个问题:要大杯还是中杯?如果你脱口而出说要小杯,店员会礼貌的回答说:不好意思,没有小杯。

2、喜欢喝咖啡的都知道,星巴克的部分门店确实只配备了中杯、大杯、超大杯三种杯型,但并不是所有店都没有小杯,只是被店员们利用锚定效应很好地藏起来了。

3、“要中杯还是大杯?”这样先发制人的话术在不知不觉中给你设定好了“锚”,进而引导你的决策。

4、当商场对某个产品进行打折,如果没有购买数量的限制,促销价格可能一般。但是,如果增加了数量的限制,比如每人限购10份,这时就会显得这个优惠力度很大,顾客就会想应该尽可能多买。再比如,很多商家惯用的是限时优惠,所限定的时间很短,会给购买者产生一种紧迫感。

5、想请对方帮忙时,你可以先提一个难度大一点的事情,这是如果对方拒绝,你再提出你真正需要对方帮忙的事情,这时就容易获得帮助。再比如,一些服务部门会把最后期限定得很长,然后在短时间内帮你解决,这样就更加容易获得你的好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5666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8
下一篇 2023-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