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人队伍何去何从?如何推动代理人队伍转型?保险公司可以为代理人队伍提供哪些支持?关于保险代理人队伍发展路径及转型策略,行业仍在持续探索。
越老越吃香?
保险行业一直在清虚、调整,保险代理人还值得做吗?现在入行,还有必要吗?
在一家中型寿险公司担任支公司负责人的陈超(化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以往自己的团队来者不拒,现在一定会劝他们认真考虑,这个行业赚钱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考核会越来越严,只有真正想深耕这个行业的人,才能获得应有的回报。
这一结果,也在《白皮书》中得到了印证,《白皮书》指出,保险代理人的长期主义和年资优势越来越凸显,一方面,越来越多保险营销员的工作理念正在发生变化,他们更加倾向于长期主义,将保险作为终生事业,而非短期选择;另一方面,保险营销员的业绩表现也呈现出进一步分化的态势,即强者恒强、弱者愈弱。
也就是说,过往高增员、高离职率的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稳定的队伍和长期的坚持才能带来更多的业绩,实际上,《白皮书》描绘的代理人画像也体现了这一趋势。《白皮书》显示,月收入两万元以上的绩优群体中,十年以上的高年资占比超出行业总体水平近一倍。与2021年相比,2022年从事保险营销工作年资五年以上的保险营销员占比,从30.74%提升到57.39%。
可以看出,相较于新人,高年资的行业“老人”更容易获得高薪。那对于保险代理人来说,想要在行业立足、长期发展,需要有怎样的能力?陈超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以往,依靠人情就能完成签单。但是,伴随着消费者群体年龄层次、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改变,以及互联网、科技带来的营销方式和渠道冲击,对未来的保险代理人来说,想要在保险行业长久留下去就必须有真本事。所谓真本事,就是需要代理人的金融素养、服务能力和营销能力都很强。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秘书长宋占军进一步指出,保险代理人作为销售人员,不仅要面临市场的激烈竞争,还要承受保险发展的波动起伏。能够长期从事保险销售工作的保险代理人一定是非常优秀的。对于保险代理人,长期从事保险行业,还需要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与时俱进更新产品认识和营销辅助工具,同时,保险代理人还必须真正认可保险行业的社会价值,从投保、咨询、理赔等全流程为客户提供保险保障服务。
“后盾”保险公司更要下功夫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组织发展一直是代理人渠道经营的重中之重。保险代理人能够顺利签单背后,依靠的是保险公司这个后盾,保险公司更需要在培养代理人“真本事”方面上下功夫。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各个保险公司都在发力于高素质代理人队伍的建设,以泰康保险集团为首的多家寿险公司都加大了对高端代理人队伍的培育力度,如泰康保险集团的HWP计划、近期陆续在多地启幕的人保寿险IWP保险财富规划师项目等。
不过,从当前行业整体表现来看,很多保险公司的新单保费收入仍处于下滑状态,对此,宋占军表示,在当下,绩优保险代理人可能覆盖的范围非常有限,未来还是需要一定数量的保险代理人规模,如三五百万的保险代理人队伍。宋占军建议,一方面,保险公司应提升现有的人力结构,精英保险代理人也应通过独立保险代理人工作室的名义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还需要保持一定体量的代理人队伍规模,扩大保险销售服务的覆盖面。
同时,除了专业水平提升,保险代理人还需要公司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后勤保障。《白皮书》也显示,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IDA精英都认为,系统化业务经营系统的建设,对客户和准客户的管理及开拓、活动及时间管理、个人品牌经营这几方面的帮助最大。这也说明,公司在数字化渠道建设方面的支援,对系统化客户关系管理、优化工作流程和远程互动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李秀梅
用专长打开局面谢江流是中国人寿的一分子,他原来是清远人,入行约8年,刚开始做寿险是在家乡,亲戚朋友多,很快就打开了市场。不过,经过几次的降息后,寿险的费率较以前高了很多,部分新推出的寿险产品如同鸡肋。认真负责的他觉得刻意向朋友推销这类产品实在有点过意不去,业务一度陷入了低潮。于是,他离开了这个行业一段时间。
举家搬到南海以后,在电视上看到南海人寿招人,于是再次回到了寿险行业,不过,这次他做的是团险。从此,他每天登门拜访不同的单位,虽然小谢在事前事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还是经常无功而返。
于是,他重新考虑手头的工作,可能因为自己是外地人,社会关系不多,要想有好成绩,难度很大。而银行保险的对象较单一,也比较固定,自己原来是学外贸的,形象很有亲和力,银保业务应该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因此,他加入了营销银保的部门。经过一段时间,有了小谢的诚挚说服,银行方面也明白了银保是一项双赢的好项目,更加重视,从此,他的业务上了一个台阶。
职业使腼腆变开朗
能言善辩的马涛与小谢同样是国寿的营销业务员,不过,在5年前,她却是一位文静腼腆的外地女孩子,是寿险行业锻炼了她。5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撞进了人才市场,正好有寿险公司在招聘业务员。她对保险一无所知,好奇地询问起来,马上就让对方的侃侃而谈吸引住了。招聘人员说,外地人也能在寿险行业做得相当出色,不妨也试一下。小马心动了,填上了表,不过只留了BP机号,这样可以在复机前多考虑一下。很快,公司就打来了电话,邀请她到国寿看一下。她一下子就被"早会"的积极向上的朝气所感染,决定加入这个陌生的行业。
相熟的朋友听说她做寿险,都觉得不合适,性格相差太远了。不过,她认为营销员在公司里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并没有利益冲突,人与人之间并没有留一手,很愿意分享成功的喜悦和经验,这样的工作气氛相当好。渐渐地在与客户和同事的交流之中,她不知不觉地变得相当健谈。公司觉得她是可用之才,让她组织团队和培训新人。刚开始,上台的时候她还有点战战兢兢,现在已是公司内经验丰富的讲师了。
保持平常心
唐浩强,别看他年纪轻轻,却是佛山的第一批保险业务员。他以前是做产品营销,在深圳工作期间,平安保险开业了,有机会接触寿险,感受到了这个行业的魅力,觉得寿险与其他它产品不一样,真的能够帮助有需要的人。于是,一回到佛山后,他就投身到了这个行业。刚开始,很多人还不了解寿险,也有很多的误解,因此,小唐不太愿意向亲戚朋友透露自己的职业,而选择拜访陌生人。他把客户群定了一下位,企业的老板或中层管理人员的收入高,买投资型寿险品种的机会大,从这些人群入手应该能事半功倍,于是,他走上了成功路。
其实,在1999年前后的大半年里,新推出的寿险产品很难让市场接受,他陷入了连续十几天没有签到保单的低潮期,但他有一颗平常心,一次又一次地说服自己:每个行业、每项职业总会有起有落,干营销这一行也不例外,中国的寿险市场很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将会有相当好的前景,低潮只是暂时的。他不仅没打算放弃,还把大量的时间用到了学习和自我提升方面,后来证明努力没有白费。现在,遇上业务员打算放弃时,他总会把自己的经历拿出来分享,告诉他们脚踏实地总会有收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