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克萨斯州A&M大学的伦纳德·L·贝瑞(Leonard L. Berry)教授于1983年在美国市场营销学会的一份报告中最早对关系营销做出了如下的定义:“关系营销是吸引、维持和增强客户关系。”在1996年又给出更为全面的定义:“关系营销是为了满足企业和相关利益者的目标而进行的识别、建立、维持、促进同消费者的关系并在必要时终止关系的过程这只有通过交换和承诺才能实现”。工业市场营销专家巴巴拉·B·杰克逊(Jackson B.B,1985)从工业营销的角度将关系营销描述为“关系营销关注于吸引、发展和保留客户关系”。摩根和亨特(Morgan and Hunt,1994)从经济交换与社会交换的差异来认识关系营销,认为关系营销“旨在建立、发展和维持成功关系交换的营销活动”。顾曼森(Gummesson,1990)则从企业竞争网络化的角度来定义关系营销,认为“关系营销就是市场被看作关系、互动与网络”。
库特在他的一篇文章中,将众多针对关系营销的研究成果划分为三个大流派:即英澳流派、北欧流派以及北美流派。库特认为,英澳流派主要建立在克里斯托弗、佩恩和巴伦泰恩的研究基础之上,强调的是将质量管理、服务营销理念和客户关系经济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北欧流派来源于以克伦鲁斯为代表的北欧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建立在将工业营销的互动网络原理、服务营销理念以及客户关系经济学相结合的理论基础之上。北美流派则主张在企业内部就买卖双方的关系进行强化教育,并相应地提高企业在这方面的经营管理水平,其中以贝瑞和李维特的研究成果最具代表性。 关系营销是从“大市场营销”概念衍生、发展而来的。1984年,科特勒提出了所谓的“大市场营销”概念,目的在于解决国际市场的进入壁垒问题。在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中,企业外部环境是被当作“不可因素”来对待的,其暗含的假设是,当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面临各种贸易壁垒和舆论障碍时,就只得听天由命,无所作为。因为传统的4P组合策略,在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的今天,已不足以打开封闭的市场。要打开封闭的市场,企业除了需要运用产品、价格、分销及促销四大营销策略外,还必须有效运用政治权力和公共关系这两种营销工具。这种策略思想称为大市场营销。虽然关系营销概念直接来自科特勒的“大市场营销”思想,它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大量得益于对其他科学理论的借鉴、对传统营销理念的拓展以及信息技术浪潮的驱动。
首先是对其他科学理论的广泛借鉴。这种借鉴主要来自系统论、协同学的役使原理和传播学的交换理论。
(1)系统论把社会、组织及其他事物都看作是一个个的系统,而这些系统又是由若干子系统所构成的。整个系统的运转就依赖于这些子系统及其构成要素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依据系统论的观点,企业就是一个由子系统组成的并与其所处环境有可确认的边界的系统,研究者和管理者需要了解子系统内部和子系统之间以及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确定关系的模式或各变量之间的结构,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系统的有效率运行。果真如此的话,企业营销就需要处理和管理好上述各种关系。
(2)协同学认为,系统的性质的改变是由于系统中要素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致。任何系统运动都有两种趋向,一种是自发地倾向无序的运动,这是系统瓦解的重要原因;另一种是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引起的协调、合作运动,这是系统自发走向有序的重要原因。役使原理表明,无序即意味着杂乱无章,存在大量不同的可能性。占据主导地位的序参数迫使其他因素和状态纳入它的轨道,从而使一切事物有条不紊地组织起来。而协同本身是一种自组织能力,这种组织能力是以信息联系为基础、通过反馈控制来实现的。当系统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时,自组织能力就体现在控制与调整环境系统内各子系统,使之协同动作,保持系统的和谐有序运转。协同学的这一原理对于研究企业内部及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实际上,协同正是关系营销所要追求的利益。因为系统虽具有自组织能力,但如何减少无序的状态和无序状态保持的时间,对于关系营销来说无疑是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的课题。
(3)传播是关系双方借以交换信息的符号传递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传播的最终目的是使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认识趋于一致。传统营销中,广告等大众传播方式(单向传播方式)是企业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主要渠道,这一方式之所以能够实现沟通目标,是因为厂商控制着大部分的产品信息,依靠这些有限的信息也可以进行决策。现代传播将是一种双向沟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交换将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首先企业要了解消费者所拥有的信息形态和信息内容,然后通过某种渠道和方式明确消费者对信息的需要,最后才以适当的方式传递信息。整合营销传播就是对传统营销理论和传播学的抽象和升华,在这个概念里,广告、促销、公共关系、直销、CI、包装以及媒体计划等一切营销活动构成传播的全部含义,并用一致的信息与消费者沟通,即“用同一种声音说话”。从这个意义上说,传播就等于营销,营销的过程也就是传播的过程。
其次是对传统营销理念的有力拓展。传统的市场营销理论,以单个企业为分析单元,认为企业营销是一个利用内部可控因素来影响外部环境的过程。对内部可控因素的总结是4P&acutes 组合,即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策略,营销活动的核心即在于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但是实践证明,传统的营销理念越来越难以直接有效地帮助企业获得经营优势,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独立地提供营运过程中所有必要的资源,而必须通过银行获得资金、从社会招聘人员、与科研机构进行交易或合作、通过经销商分销产品、与广告公司联合进行促销和媒体沟通;不仅如此,企业还必须被更广义的相关成员所接受,包括同行企业、社区公众、媒体、政府、消费者组织、环境保护团体等等,企业无法以己之力应付所有的环境压力。因此,企业与这些环境因素息息相关,构成了保障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事业共同体,共同体中的伙伴建立起适当的关系,形成一张巨型的网络。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企业的成功正是充分利用这种网络资源的结果。这样,对企业资源的认识,就从企业“边界”以内,扩展到了企业边界以外,即包括所有与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关联的组织、群体和个人,以及由这些“节点”及其相互间的互动关系所构成的整个网络。而这些关系是否稳定并能给对网络的成员带来利益的增长,即达到“多赢”的结果,则依赖于有效的关系管理,包括利益的共享、通过“感情投资”在伙伴间建立亲密的关系等。
最后是信息技术的对关系营销发展的驱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各种营销伙伴关系的建立、维护和发展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沟通工具,它解决了关系营销所必需的基本技术条件。 正是在上述诸因素的作用下,关系营销自80年代后期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贝瑞率先提出和讨论了如何维系和改善同现有顾客之间关系的问题。随后,杰克逊提出要与不同的顾客建立不同类型的关系。北欧诺迪克学派的的代表人物葛劳罗斯、舒莱辛格和赫斯基则论证了企业同顾客的关系对服务企业市场营销的巨大影响。今天,人们对关系营销的讨论和关系营销的实践,已从单纯的顾客关系扩展到了企业与供应商、中间商、竞争者、政府、社区等的关系。这样,关系营销的市场范围就从顾客市场扩展到了供应商市场、内部市场、竞争者市场、分销商市场、影响者市场、招聘市场等,从而大大地拓展了传统市场营销的涵义和范围。
营销理念的转变中国前国家足球队主教练米卢曾说过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态度决定一切,但实际在营销活动中,真正决定一切的并不是营销人的态度,而是营销人所拥有的营销理念。营销理念就好比一个人的人生观,它时刻在有意识、无意识地决定着个人的营销行为。因此,具备正确的营销理念,对营销从业者的事业成功至关重要。但是,随着顾客消费行为的日益变化,以及新兴行业的发展,交易营销观点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质疑的重点是在于交易营销所强调的交易二字,如果单纯为了单次交易而营销,势必会出现短视的行为。在现阶段竞争异常残酷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基业常青,就不得不将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一些,实现由单次交易向多次交易的转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营销理念开始了由交易营销向关系营销的转变。关系营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Berry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到目前为止,关系营销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大家对关系营销的理解并不完善,但营销人员言必谈顾客关系的现实也说明了关系营销受青睐的程度。用比较学术化的言语来表达,关系营销就是在某一利益点上,建立、维持并强化(通常却并非必需的长期性)同顾客以及其他合作者的关系,以实现有关各方的目标,这是通过相互交换并兑现承诺来实现的。如果用更加简练的语言来描述关系营销,那就是建立、维持并强化同顾客之间的关系。从上述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关系营销与交易营销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别。交易营销着眼于通过每一次交易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企业同顾客是间断的交易关系。而关系营销则着眼于关系,通过同顾客建立连续持久的关系,实现顾客终身价值的最大化。既然关系营销与交易营销存在本质的区分,那么在关系营销理念指导下的营销行为,势必与交易型营销行为有较大的不同。如何将营销模式由交易型转变为关系型,成为各行各业营销者甚至是战略者都在思考的问题。尤其对于服务性行业,比如电信、银行、保险等行业,这一问题更为迫切,因为这些行业中的企业与最终顾客更为接近,顾客的终身价值和长期关系对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关系型的产险营销产险消费的连续性、最终客户资料的易得性以及最终客户的易近性,使产险营销更适合采纳关系营销的理念。但遗憾的是,目前中国的产险市场,依然表现出最大程度的交易性的特点。产险公司,关注得更多的是跑马圈地式的客户开发,而没有把营销的重点转移到现有客户的维持和加强(加强含有另一种意思,就是在现有客户身上扩大销售的保险种类)上。要想使产险营销理念由交易转变为关系,使产险营销组织由交易型组织转变为关系型组织,就必须实现以下的转变。1)企业组织结构的改变在交易型组织中,企业往往按产品种类搭建自己的销售平台,垂直特征明显。这种组织的优点是专业化,但这种优势是建立在企业视角,从顾客角度出发,并感觉不到这种优势,因此对于建立长期稳定的顾客关系效果并不明显。所以,关系型营销组织必须彻头彻尾地从顾客角度出发来建立,按顾客群来划分不同的销售平台,比如个人客户销售、事业单位销售、企业单位销售、中介渠道销售等。按客户来建立销售组织,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不同类型的客户的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差异化营销方式,有针对性地设立服务项目。只有这种深层次的服务,才能为建立长期客户关系打下基础。2)销售人员角色的转变一提到保险销售人员,我们就会想到业务员、代理人的概念,这充分说明交易营销概念的根深蒂固。要想实现交易营销向关系营销的转变,就必须实现销售人员由业务员向客户经理角色的转变。客户经理的最大特点,就是确立了客户的概念,销售人员不应该到处跑马圈地。另外,客户经理还实现了销售向服务的转变,也就是交易向关系的转变。3)销售考核方式的改变在传统的销售考核中,业务量的考核几乎成了唯一指标。从这样的考核方式中,也能看到一丝丝鼓励业务员跑马圈地的影子。但关系营销要牵引销售人员关注客户关系,就必须改变目前的考核模式,让客户保持率或流失率占据一定的分量。对于通过新客户开发来弥补老客户流失的销售行为,企业不应该继续赞成。4)服务内容的改变客户是逐利的,但这种利并不仅仅表现在功能效用上,还包括感情等其他因素。因此,客户愿意与你建立长期关系的前提是,他认为他是值得的。当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没有价格优势的时候,你必须在其他方面给顾客以补偿,否则他在如此多的诱惑下不会与你永远相随的。在这一方面,客户经理的服务内容就必须提到一个战略的高度,设法通过差异化的服务来弥补价格上的不足,传统上只有在签单和续保时才与顾客见面的服务方式必须予以改变。以上几方面是关系营销模式建立的前提,但要想真正实施关系营销,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将长期顾客关系的理念深入人心。关系营销(也称作“关系营销学”)是指在营销过程中,企业还要与消费者、竞争者、分销商、供应商、政府机构和公众等发生交互作用的营销过程,它的结构包括外部消费者市场、内在市场、竞争者市场、分销商市场等,核心是和自己有直接或间接营销关系的个人或集体保持良好的关系。
关系营销是从1960年代的“直接应答式营销”发展起来的一种营销形式,出现于1980年代,他强调与客户建立长期的关系,而不是一次性的交易。
这涉及到按照客户的生命周期理解客户的需求。它强调将一系列的产品和服务在现有的客户需要的时候提供给他们。
现代关系营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施奈德(Schneider, B. 1980年)的一段话,其中说道:“奇怪的是研究者和商人都关注于把客户吸引到产品和服务这边来,而不是如何留住客户”。
最早研究关系营销的是德克萨斯大学A&M分校的林·贝利(Len Berry)和埃默里(Emory)的雅克·舍思(Jag Sheth),两人都是最早使用“关系营销”这个词汇的,营销理论家哈佛大学的西奥多·利维特(Theodore Levitt)最早将营销的范围拓宽,超越了一次性交易。
在实践中,关系营销来源自产业和B2B市场,其间的长期接触已经持续多年,司空见惯。哈佛学者巴巴拉·布恩德·杰克逊(Jackson, B.B.,1985年)重新审视了产业营销实践,在营销中正确应用了这个概念。
分类
1、广义的关系营销
指企业通过识别、获得、建立、维护和增进与客户及其利益相关人员的关系,通过诚实的交换和服务,与包括客户、供应商、分销商、竞争对手、银行、政府及内部员工的各种部门和组织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相互信任的、互惠互利的关系,以使各方的目标在关系营销过程中得以实现。
2、狭义的关系营销
指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营销,其本质特征是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企业间的双向的信息交流,是企业与顾客,企业与企业间的合作协同为基础的战略过程。是关系双方以互惠互利为目标的营销活动,是利用控制反馈的手段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的管理系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