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智慧社区运营的销售和推广

如何做好智慧社区运营的销售和推广,第1张

智慧社区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不单纯是做硬件产品的建设,还需要软件平台的支持,另外还需要跟各类政务和其他平台的数据服务对接,需要跟政府部门合作建设的整体工程,所以,智慧社区的盈利模式重点也是在其整个生态体系上的来实现的。

金鹏信息智慧社区专家分析,智慧社区盈利模式目前分为几个方向:

1、 周边电商生态系统收费盈利

智慧社区盈利模式之一就是建立社区周边的电商系统,社区三公里生活圈覆盖,让社区购物实现本地化,零距离。通过合作一些知名超市和供应商,为社区业主提供如生鲜、食品、蔬菜以及生活用品等购物服务,方便社区业主的生活采购,提高业主生活质量。

2、 合作广告媒体实现盈利

通过跟各大广告公司和传媒公司合作,出租自己的社区门口机和室内机的广告位,提供覆盖小区的精准广告服务,如果智慧社区能形成规模化,这类也可形成比较固定的广告营收。

3、 社区O2O服务收费盈利

社区O2O既生活服务类项目的线上线下服务,通过整合一些生活常用服务比如洗衣、保洁、家政、维修服务、洗车、电影、餐饮等服务,让小区周边的服务跟社区业主直接对接,省去了找寻的成本,通过收取一定的服务平台佣金来实现营收。

4、 电信运营商等合作收费

电信运营商方面的合作可以根据自己的社区小站如郑州的社区小站服务点,推广通讯和宽带方面的产品,比如可以实现手机的零售和宽带业务办理,业主在家里的平台即可看到小站合作的项目,升级宽带或者更换业务等。

5、 医疗服务等项目收费

通过跟周边或者本市的医疗、诊所等单位实现数据共通,为业主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方便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实时反馈,同时也可以预约医疗单位的健康专家实现上门体检和针对性的健康服务,通过为家庭提供定制服务来收取费用。

6、物业服务盈利

传统物业提供的服务都是最基础的社区服务,而且由于经常性出现物业费收缴困难,物业服务不理想,导致物业管理在很多社区是一个难解决的问题,通过智慧社区让业主和物业公司建立标准服务规则,业主缴纳物业费用可以实现对物业服务人员的评分机制,另外业主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定需求购买物业的增值收费,这方面可以尝试拓展比如家庭安防保卫服务等,让物业公司进入正常循环,也避免不定期更换物业导致的管理难题出现过多。

这就是目前我们根据实际智慧社区的发展总结出的几点智慧社区盈利模式,后期我们将探索更多适合本地的一些智慧社区盈利模式给地产商和合作客户,帮助更多社区转型智慧社区,成为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的支点。

科技改变生活,智慧改变社区。这口号叫得响亮,然而,知道与了解智慧社区的人却并不多。什么是智慧社区?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的一种社区形态,是社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

想象一下,今后你只需靠一部手机就能解决所有生活琐事,甚至都不用下楼的场景。无论是找物业、找家政、找美食、看病挂号、政策咨询,甚至办理准生证、独生子女证,都可以在线完成,无需费时费力地去各部门跑比如,曾经需通过小区居委会宣传栏发布的信息,包括居民的衣食住以及政府的法律法规、基层的相关政策等信息,现在通过网站、APP和社区信息化终端等多种途径就可查看。

但是当前智慧社区的建设正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方面,智慧社区需要做到以社区居民为服务核心,综合运用移动宽带、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将家庭中的智能家居系统、社区的物业管理系统和社区商圈服务整合在一起,使物业、业主和各种智慧应用系统形成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以达到更加方便快捷、安全高效的管理,给业主带来更加舒适的科技生活体验,

要实现这些,必然要依赖社区的各类公共及家庭的多种智能终端(楼宇对讲、智能停车、智能家居、智能电梯等)能互联互通及数据交互,依赖强大的硬件与应用结合的管理和应用平台,而国内上述众多做智慧社区的尝试都是侧重于应用层面的开发与推广,离开那些能提供刚性需求(小区门禁一卡通、智能家居等)的数据及体验的智能硬件终端平台基础,用户的粘性就没有了。

另一方面,由于智慧社区生态系统的参与方众多(房产开发商、物业/社区运营商、业务提供商、设备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等),“智慧社区”要能够通过充分挖掘社区生活服务资源,引入各项全新业务及商业模式,为地产及物业等产业链各方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及商业模式以达到所有生态链参与方共赢,而这就需要很强的平台整合参与能力;

其次,建设一个智慧社区最大的挑战就是没有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式和标准,智慧社区的投资方分商业类:房地产公司、物业公司、投资公司、互联网公司,以及政府类:民政局、社区管理局/街道办/公安局、城管局/环保、电信/有线电视公司,这些投资方对智慧社区的理解和要求各不相同,导致智慧社区的解决方案不一,可复制性不强。

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党建工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影响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必须从思想、组织、作风等方面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组织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扩大社区党组织在城市社区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社区党组织必须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任务、职责和地位,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为做好城市基层基础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普遍重视不够。一些部门的党组织对基层社会结构面临的改革和调整认识不足,对新形势下开展社区党的建设重视不够,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到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上来,工作中没有具体的措施和抓手。有的虽然有安排、有部署,但在抓落实方面做得不够。

(二)任务不明确,工作方式方法不适应当前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对于当前社区党建有哪些主要任务,从哪些方面去抓,一些社区党组织对此不明确,或者是找不准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造成社区党建工作的效果不明显。此外,方式方法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不够,切实有效的措施、载体和机制不多。

(三)社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比较薄弱。表现为:一是社区党支部发展党员困难较大。社区管理的人员多为无业人员和社会青年,思想政治素质较低,不愿加入党组织,真正能让社区党支部发展的党员后备人选少而又少。加上一些地方党支部的工作力度较弱,党员发展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二是流动党员管理上比较薄弱。流动党员主要有以下几类:(1)外来务工经商的党员。这部分人员往往不能及时转移党组织关系,有的即使领取了流动党员活动证,也不与社区党组织取得联系,不愿暴露党员身份(2)迁居党员。这部分人员迁移到新居后,不愿转移组织关系,或者把组织关系放在口袋里,成为“口袋党员”(3)退休后二次就业的党员。这部分人员因嫌转移组织关系麻烦,往往不转移,声称回原单位参加组织生活(4)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的党员。这部分人员下岗后返回街道社区,但多数人的组织关系仍然留在原企业党组织(5)毕业后、就业前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和退伍兵党员。这部分人员中有的待分配时间长达一年,在“找工作”期间,多数不能及时递转组织关系,即使转移了组织关系,参加组织生活也比较困难,基本处于“无组织”状态(6)流动人才中的党员。这部分人员多为科技人才,流动性大,有的党员政治意识不强,长期脱离组织。

(四)工作机制还不健全。目前,许多社区虽建立健全共驻共建工作机制,但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共建意识不强,支持、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有不少单位对社区党建工作的责任不明确,没有建立层层负责和专人负责等责任制。

(五)社区党建工作缺乏创新和针对性。目前,一些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方法单一陈旧,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他们找不到有效的形式和载体,把党支部开展活动仅仅理解为传达文件和组织学习,缺乏创新和针对性。一项调查表明,一些社区党支部书记把“在党员大会上学习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文件规定”作为社区党组织活动的主要形式。这样的工作方式很难对党员产生吸引力,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也就难以有好的发挥。

金鹏信息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5986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8
下一篇 2023-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