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歌坛的“脸面”:敢于“征服”红馆的歌手,你都知道哪些?

内地歌坛的“脸面”:敢于“征服”红馆的歌手,你都知道哪些?,第1张

很大程度上,演唱会是衡量一个歌手实力的重要指标。红馆,堪称是华语歌手的“梦想之地”,也是演唱会的“圣地”。红馆全称香港红磡体育场,设有12500个座席。红馆造型独特,不仅没有任何支柱,而且上阔下窄,像一颗钻石或倒转的金字塔。大牌云集、票价亲民,再加上舞台四面全开,不管山顶位还是握手位,红馆演唱会的现场体验都超级棒。在观众们看来,红馆也是衡量、检测一个歌手实力和段位的硬性标准——谁要是没在红馆开过个唱,那指定算不上一线歌手,充其量也就是个二流角色。90年代,香港歌坛最鼎盛的时候,许冠杰、徐小凤、张学友、梅艳芳这种顶级巨星,他们甚至能在红馆连开三四十场演唱会。这是巨星的实力,也是红馆的魅力。

所以说,红馆作为演唱会的场馆,其“逐鹿殿堂”的象征意义不言而喻。对于港台天王天后来说,在红馆开演唱会或许会像家常便饭一般,但对于内地歌手而言,红馆演唱会则有些高不可攀。时至今日,敢于“征服”红馆的内地歌手也是凤毛麟角、寥寥数人。一定程度上,他们就代表了内地歌坛的“脸面”。

1、魔岩三杰

内地歌手“征服”红馆的壮举,还要追溯到1994年冬天。1994年的“摇滚中国乐势力”红馆演唱会,的确是灿烂的一夜。那时候,还没有“死”的张楚,没有“疯”的何勇,没有“成仙”的窦唯,以及张炬还在世的唐朝乐队,他们代表内地歌坛的“脸面”,敲开了红馆的大门。魔岩三杰和嘉宾唐朝乐队,共献唱了14首作品。窦唯的《高级动物》,张楚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何勇的《钟鼓楼》,以及唐朝乐队的《飞翔鸟》,这些经典代表作全都在列。

笛子、吟唱、嘶吼不断从舞台中引领起台下的骚动,尽管窦唯唱错了歌词,张楚的吉他手走音,但这些瑕疵反而成了观众听觉上的点睛之笔,他们给足面子狂舞乱叫。对于听惯了芭乐情歌的香港听众而言,没人想到内地的流行音乐有如此魅力,那一晚的红磡也由此变成了狂欢的海洋。当然,这场红馆演唱会的成功,也少不了幕后 *** 盘手——魔岩文化张培仁的妙笔包装。发布会上,何勇炮轰“四大天王除了张学友是唱歌的,其他三人是小丑”。后来他们承认,这是魔岩文化蹭热度、博噱头的包装手段。当时窦唯、张楚和何勇3个人抓阄,谁抽到谁开口,结果何勇倒霉。

魔岩三杰临行前立下生死状、香港明星满场飞奔撕破衣服、四大天王也在台下观看....这些传说全都被证实为子虚乌有,实则还是魔岩文化张培仁的营销手段。时至今日,这场红馆演唱会仍然留下了太多传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内地摇滚空前绝后的一幕。但是还有另一种不同的声音,“如果没有滚石,那些人不过就是街上的二混子”。尽管“魔岩三杰”和唐朝乐队在1994年缔造了红磡演唱会的神话,但彼时全民皆知的人气和话题,没能带给他们现实的帮助。有一部讲述摇滚变迁的纪录片,摄影师跟著导演辗转拍摄过窦唯、张楚、何勇“魔岩三杰”的生存现状,真正见识到他们的窘境之后,感慨万千:“我之前听他们的歌,以为他们都是戴著大金链子,开著跑车、身后跟一帮小弟,应该是很帅很有钱的那种形象。可当我实际了解后才发现,根本不是我想的这样,他们各方面的条件都很艰苦”。

2、那英

一鲸落,万物生。中国摇滚跌下神坛之后,内地流行歌坛迎来了春天。那英,作为内地歌坛的重量级天后,在问鼎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歌手奖”之后,举行了“我不是天使”巡回演唱会。红馆作为巡演中的首场海外站点,无疑是备受瞩目。2001年,那英代表内地歌坛的门面和脸面,站在红馆舞台上开唱。演唱会邀请到港台歌坛最火的天王刘德华和天后孙燕姿作为助唱嘉宾,并且吸引了钟镇涛、张柏芝、张玉珊、黎燕珊等一众圈中好友到场支持。王菲、黎明、郑秀文等没有到场的朋友,也都提前录好了视频支持那英。唱国语歌扬名立万的那英,在红馆开唱并不占据优势,所以她的演唱会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卯足了劲儿给大家献上经典。其中就包括那英早年翻唱苏芮的《酒干倘卖无》,她的个人成名曲《山不转水转》《雾里看花》。以及在台湾歌坛引起瞩目的《白天不懂夜的黑》,和销量超过50万张的经典作品《征服》《干脆》《心酸的浪漫》等。

作为内地歌坛中首位“征服”红馆的女歌手,那英在演唱会现场敞开心扉:“我希望可以将自己最努力的一面,献给这一场演唱会,让大家也能体会到内地艺人对于演唱事业的努力与毅力。”那英的红馆演唱会结束之后,媒体还有意将她与田震作比较。众所周知,当年风头正盛的那英和田震,也是内地歌坛的两位重量级天后,不管是歌迷还是媒体,都没有停止过对她们的比较。彼时,两位“大姐大”争奇斗艳,各自搭建舞台,只是在方向选择上各有侧重。一个是主攻内地市场,另一个则是墙外开花墙内香。虽然市场不尽相同,但两人的反响也都异常热烈、难分高下。她们的比拼,证明当时的歌坛充满活力,并非一潭死水。

3、刀郎

在香港红馆举办演唱会,斩获金曲奖的金曲歌后,那英无疑是内地流行歌坛的旗帜人物。但她对另一位草根歌手的态度,为她招来了诸多非议。2010年“音乐风云榜”颁奖礼上,那英态度鲜明地拒绝刀郎入围:他的音乐不具有审美标准,作品缺乏音乐性。那英身为当届颁奖礼评委会的主席,她的观点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主流歌坛对刀郎的态度。早在2004年,汪峰发专辑《笑著哭》时接受媒体采访,他就大胆直言:刀郎现象是流行音乐的悲哀。汪峰认为刀郎的音乐和歌词非常一般,之所以火是因为粗犷直白的民族风让大家觉得新鲜而已。无独有偶,跟那英、汪峰一样当过《中国好声音》导师的杨坤,面对媒体时也毫不掩饰他对刀郎的不屑一顾,杨坤甚至不愿称刀郎的歌是音乐,“他有音乐吗?”

尽管被主流歌手“排挤”,红馆的大门却为他敞开。2012年,也是刀郎被那英主导的颁奖礼拒绝的两年后,刀郎挥师南下,在红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唱会。他也是继那英之后,又一个“征服”红馆的内地歌手。刀郎觉得一个成功的歌手一定要在红馆开唱,他终于圆梦。事实上,刀郎“征服”红馆的2012年,距离他的巅峰期已经相去甚远。别人都是当红时乘胜追击,刀郎却在趋于沉寂的时候才想起来追梦,也算是个异类。刀郎的红馆演唱会,在选曲的时候刻意将他的音乐生涯结合起来。现场刀郎还大秀钢琴和手鼓等乐器,他年仅13岁的小女儿上台用小提琴演奏一曲《圆满》,赢得现场不少掌声。

“校长”谭咏麟担任助唱嘉宾,也为演唱会增色不少。刀郎献唱《爱在深秋》,接著跟谭咏麟合唱《披著羊皮的狼》,校长还调侃刀郎:“他唱歌永远是一个音调,有好有不好,好是唱出味道,坏是去唱卡拉OK时,别人不知自己声音力不从心,高音喊到鬼叫一样,旁边的人以为身在鬼蜮。”其实刀郎跟红馆的缘分不止于此,早在2010年的时候,他就曾作为谭咏麟的助唱嘉宾登上过红馆舞台。时至今日,刀郎仍被许多人视为“土味”的象征。即便他被湮没在了歌坛,但如果单纯以红馆演唱会来考量的话,当年“窝里横”、瞧不上他的那批主流歌手,也没几个人有勇气去“征服”红馆。

21年前的华语乐团有小虎队,周杰伦以及陈奕迅这些大佬,这些人在后来的名气依然是很高的,而且刘德华在当时也已经崭露头角了。

之所以过去的那种场面回不来了,是因为过去的那个年代如果想要出名就必须要拥有好的作品,但是现在这个社会和之前的那个社会已经出现了非常大的差别,现在的很多公司对于营销的套路是非常重视的,拥有了更多的资本之后就不愁出名的。

作品才是一个歌手的立身之本。

周杰伦创作的作品已经达到了100手以上,而且经典的作品已经超过了20首在全球拥有着非常高的知名度,而且销量是非常惊人的。周杰伦是21年前娱乐圈的代表人物,当时的很多明星都已经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资本已经大量进入了娱乐圈。

现在的情况早就已经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资本已经大量的进入到了娱乐圈,对于那些拥有着很好气质的人来说,只要获得了资本的价值,再加上大量的营销就能够获得比较高的知名度的记录,能够成为所谓的明星。

过去的那些明星依然拥有着非常高的名气。

陈奕迅,周杰伦以及刘德华在这个社会当中也拥有着非常高的地位,而且他们的知名度比那些小鲜肉的知名度要高,并且拥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他们拥有着大量的好的作品,而且现在的很多作品在社会当中依然是非常流行的。

对于每一个明星来说,如果想在这个社会当中获得更高的地位,只是进行营销是不够的,因为营销只能够让一个明星在短时间之内出名,不可能会让一个明星永远的获得名气的,商业价值必须要靠作品来体现,而不应该是参加各种综艺节目。

我认为非常痛心没有什么经典可以传唱一首能打的都没有。

华语乐坛现在缺少梅西似的领军人物!华语歌坛的关注度这两年明显势弱了许多。歌神半隐半出,杰伦已过巅峰,医生飘飘呼呼,力宏多栖发展,祖儿、依琳二姐充大姐,粤语歌明显式微。

国内歌坛老拿老炮说事,高高在上的刘欢,半壁头条的汪峰,摇摇欲坠的孙楠,慈禧太后那姐……还有谁,新生代还有谁能撑起一片天,有作品,有市场,有热度!

导致其原因:一、过度炒作,过度消费,拔苗助长。雨后春笋般的制作公司粗糙的包装,各种秀场,大大小小的评选机构让唱歌的变成歌手再变成歌星再变成明星,谁还会潜心创作!

二、市场缺乏对音乐人及作品挖掘渠道,仅仅几个功利的选秀节目难成气候,市场因素使得音乐作品远远供大于求,大量的作品被压在箱中不能发表,其中不乏好作品。

三、大众对音乐形式的辨识度很难一统,什么样的音乐才是主流,会有流行性还有未来性,没有谁说的清楚,唯有坚持做自己的音乐,才会被人记住。 四、中国需要自己的格莱美,一个华语乐坛的集大成的权威评选机构,来引领行风,评价两岸三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华语音乐。

现在做歌手的门槛越来越低,只要有人觉得颜值高就可以,可以做演员,可以做歌手。演不了就找替身,唱不了就不走出音乐棚。歌曲也基本都是口水歌。

我90年的,庆幸赶到了一个好时代,学生时代有周杰伦,林俊杰,王力宏等一批有才华不敷衍的音乐人,他们能给自己创作,也可以给别人创作,他们有很高的音乐素养,他们的歌真的能打动人心,以至于现在听起来还能找出当年青涩的青春感。

丑八怪,演员,模特永远也取代不了七里香,江南,夜曲。两三年红一批艺人,我们走过了潘玮珀,吴尊,东方神起,陶喆,阿杜,rain,吴克群,superjunior等,没有灵魂的歌曲,没有才华的艺人终将是昙花一现,哪怕你现在再火,两年后你还是会成为上面的那些人。

还是喜欢九十年代或者说是零五年左右的华语乐坛 新歌辈出 好歌特多 每一首都能成为经典 可现在呢 不知是音乐制作人没创作灵感了还是怎么滴 反正就是一片死水 要么老歌新唱 要么就是电音群魔乱舞 没有一欣赏性 。

那些什么歌手影响力榜单,前面的都是什么杨超越,孟美岐,吴宣仪,蔡徐坤,这些发歌只有粉丝自嗨的爱豆。你说,整个华语乐坛是不是几乎后继无人?

能被大众喜欢的90后歌手,想必只有邓紫棋,毛不易,周深吧?如果你不是他们三人粉丝,但你的歌单,总会有邓紫棋一首泡沫,光年之外吧?有周深的大鱼吧?有毛不易的消愁,像我这样的人吧?

我们想到这些歌手,总会想起几首代表作。然而那些榜单里面的歌手,代表作又有多少?可以说非粉丝的根本不知道。

这就是华语乐坛的现状:人才太少,90后自己产出的好作品几乎来自邓紫棋,毛不易和周深。而其余的,要么不够大众例如华晨宇,要么后续不能发力如张碧晨,要么作品的积累太少如希林娜依高。其余的?也就称得上爱豆二字,而他们产出的歌,要么口水要么抄袭,指望他们有突破才怪呢。

资本在横行,吃相很难看

这些资本,正是流量歌手背后的黑手,他们在毒杀音乐,肆无忌惮,吃相相当难看。

他们嚣张不了太久了,很快的,歌迷们会反抗他们,推翻他们。

这些流量歌手,只知道搔首弄姿,五音不全,很快被扔到臭水沟里的。和演员一样,做音乐还是需要门槛的,以前的音乐之所以经典和隽永,是因为有唱片公司里的专业大咖给把关,即便某个歌手的某张专辑销量不佳,但不影响它的流传。现在呢,戏腔、烟嗓、伪国风满天飞,各种抄袭、裁剪、套路化太过严重,尤其是现在发个歌曲平台很多,没有门槛,所以网络上的所谓金曲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佳作甚少;大神都已匿迹。

音乐平台的背后,也是资本

别说腾讯了,就连一向自诩清高的网易云音乐,也出现了很多不好的现象,未来,这些音乐平台还会变本加厉,他们的眼里只有钱。

音乐公司,急功近利

这些音乐公司,已经不生产新的音乐和经典了。他们只是在配合着音乐平台和资本,在一轮轮地卖曲库存内的歌曲的版权,而且是打包销售,十分强横。

音乐,早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了。

先在原创的音乐人走的路有多艰辛可想而知,华语乐坛任重道远吧。希望以后能真正的有些音乐天才崛起,带给我们能够流传给下一代的经典传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6057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8
下一篇 2023-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