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的商业模式-全域营销

未来10年的商业模式-全域营销,第1张

      现在的中国进入了营销端的第三阶段:全域营销(C to B):需要把线上和线下全部打通;未来10年的商业模式;40年商业最大的变化是客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又原来都是线下变成现在都是线上,再变成线上+线下。

      那何为全域营销呢?我家楼下的便利店上了美团了,可以线上下单配送了,这算全域营销吗?答案是不算,这只能算全网营销。

      我理解的全域营销,重点在于域,也就是私域流量的建立,没有私域流量谈何线上线下打通,没有互相引流转化,何来营销漏斗分类成交呢?

      还是拿楼下的便利店举例,我下了单以后老板把我拉进了便利店的福利群,在里面不定时的发优惠券,但我只能领取最小面值的优惠券,如果想领取大面值的优惠券还有条件,就是我得拉人进来才能领大面值的,就这样我变成了这家便利店的常客,并且还拉了几个邻居进来,我也成了VIP,买东西不用再用美图了,直接群里下单就行,够30还免费送货上门,还能用优惠券,我在他的东西越买越多,从可乐到卫生纸再到刮胡刀、厨具等等,从此以后买日用百货啥的我再也没用过美团。

      大家觉得这回这家便利店算全域营销了嘛?我觉得算,因为他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私域流量,并且利用私域流量产生了流量的裂变,同时还让我们这些流量多次复购,也包括日用百货外的厨具、玩具等等,最重要的是他还摆脱了S也就是平台的制约,跳过了中间商环节,达到了C To C的商业模式。

      大家都知道做美团不赚钱,钱都让美团赚走了,但是他也没有不用美团,美团反倒变成他的获客渠道了,美团来的客户转移到了微信群,复购再也不用通过美团了,他就可以赚钱了,真正做到了线上线下打通。

      作为一家教育平台公司,尤其是即将以知识付费作为主流产品的在线教育公司,我给大家放一张图就更能清晰理解在线教育产品全域营销的业务流程了。

      认知决定高度,线下传统营销打法解决不了在线教育产品的营销问题,唯有通过全域营销才能打好解决在线产品的销售问题,进而解决公司转型和发展的大问题,确保新10年战略的成功。

全域营销   是由阿里巴巴在2016年提出的,数据驱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数智化营销方法论。

全域营销设计的初心是全洞察、全渠道、全触点、全链路,以数字化“AIPL消费者运营”为方法论,助力品牌全面加速营销数字化的升级。

在1.0阶段,它开创了品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数字智能营销。在2.0阶段,实现了三个飞跃:数据洞察能力的提升;从线上到线下,推动全渠道数字化转型;从整合到融合,实现跨终端的消费者 *** 作。

全链路运营闭环:

多维洞察:从商品、内容、渠道、品牌情感等多维视角分析AIPL品牌消费者转型的触发因素和障碍(驱动力和障碍),从而找到品牌成长的路径。

多元化应用:全球营销的应用涵盖并适用于品牌营销的全链,包括新产品开发上市、全媒体覆盖、会员粉丝个性化运营、内容营销、全渠道运营等。

全球的评估:通过全球营销下“消费者资产”的核心概念,品牌可以通过分析与消费者资产相关的三个因素,即消费者AIPL总量,诊断自身健康状况,探索品牌成长机会。消费者关系的转化力与消费品类的购买力。

        先讲讲全域营销(uni-marketing)和全渠道营销(omni-channel)的区别,因为这两个概念近些年都挺火,为避免混淆先特别解释一下:这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全渠道是从商品流通视角看的线上线下交易渠道,而全域是从消费者体验视角看的互动和交易触点。也可简单理解全域营销是全渠道营销的升级版,或者两者视角不同,全域营销更体现“以人为本”,且实施价值及难度都更大。

        全域营销是阿里最先提出来的概念,它包含两个核心执行要求:

1、不重不漏【营销活动覆盖到位且力度恰好】;

2、不同的渠道上用与其相适应的方法影响每个目标人(群)【营销活动策略恰好,精准营销达成】。

        “不重不漏”的“不重”并不是只给目标客户看一次广告就不许看第二次,而是在你既定策略下的“不重(Zhong)”,比如你的策略是同一客户在搜索引擎上被影响3次,微信上被影响2次,视频前贴上被影响1次,超过这样的频率才被称为“重”。

      真正意义上的全域营销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存在一个现实的难以逾越的障碍:“公域区隔”,不同公域之间往往是封闭的,如阿里的流量很难与腾讯的完全打通,也很难完全开放给品牌零售企业,且数据也是各自为政的,你很难能精准识别出不同域内的同一个人;过往在PC互联网时代,借助搜索引擎这类产品,可以以此为统一入口直接链接到不同的网站实现身份跟踪,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APP们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存在,很难能在相互之间构建起身份关联,即用户的Unique ID的精准性/如何在碎片化的渠道触点中识别出同一个客户是绝大多数零售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这种区隔或不统一,表面看是技术的区隔,更深层次实质是不同组织实体之间利益的区隔,如若想做到企业相关数据完全可控,除非所有触点/渠道都是私域,这也是为何近两年随着公域红利(如第三方电商流量)减退私域建设越来越火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同时我们也看到私域的流量相比公域还是太少,所以对于绝大多数零售消费企业来说正确的方向还应是公私域并行,注重全域营销体系的整体建设。

          另“不同的渠道上用与其相适应的方法影响每个目标人(群)”,需注意对于全域营销来讲,除了区分不同渠道的特性,还需区分不同客户成熟度(即潜客、新客、老客等)的针对性营销策略,应该是“基于触点或渠道特性的因人而异”,做到“四个精准”(活动/内容精准、时间精准、渠道/触点精准、客户精准),最终实现“百人一面”,甚至“千人千面”。

          总结一下几个要点:首先,不同“域”决定了企业掌握客户数据、进行不同产品销售及采取不同营销活动策略的区别,不同的域有不同的特征,要“分而治之”;其次,“分而治之”的同时,还要“统一管理”,因为站在客户的视角,他买的是你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如果出现不满意,客户正常来讲首先不满的是企业品牌,而不是某个“域”,同时势必会影响其它“域”相同品牌的生意,因为客户是同一个人;最后,面对碎片化的渠道和触点,以及百万级千万级的客户,靠人工管理是不现实的,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将是必然之道,而事情成功的关键往往更在于业务和技术的深度融合而非仅技术本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6105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8
下一篇 2023-04-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