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护城河都包括哪些方面

企业护城河都包括哪些方面,第1张

企业的护城河,是指可以抵御竞争对手侵袭的坚实稳固的壁垒。

有这么几类:

一、成本优势

成本优势是指产品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成本递减的优势,行业的新玩家想进来,利润空间比不上拥有成本优势的先发者。一旦竞争到焦灼状态打起价格战,没有成本优势的企业很难坚守住。

早年间的家电行业,行业增长放缓打起价格战,格力的财务报表就相当难看,利l润率下滑严重,但过了群雄混战的草莽阶段,行业集中度提高,格力反倒活得非常好,重拾利润空间,可见价格战是短期的,断绝外来者后,家电行业造就了如今格力美的海尔三寡头并立的有序竞争局面,没人再打价格战,行业寡头都有了丰厚的利润空间,而新玩家没有成本、品牌、规模优势,进来也是送死。这就是成本优势带来的竞争壁垒。

关于成本优势的护城河,容易有一个误解,误将性价比当成护城河。成本优势的本质,是拥有更低的成本,从而提高了利润率,但比如小米主打性价比,雷总对外宣称学的是好市多模式,走的低利润高周转模式,但好市多只是在零售环节薄利多销,生产等环节还是有利润保证的,而小米的定价是涵盖了生产制造、营销等全部环节,没有充足的利润意味着难以在服务等其他模块迅速升级,并且好市多是收取会员费的。因此小米的性价比不能算是护城河,原因是并没有深度整合产业链,拥有明显高于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只是牺牲了自己的利润让利给消费者,长期看不是健康的商业模式。

早期的小米,通过性价比策略,在互联网打造了现象级的产品爆款,吃到了互联网的红利,电商渠道的低成本高周转策略,确实能玩转薄利多销模式。

但一旦线上增长到达瓶颈,开始线下扩张,OV等品牌就迎头赶上,核心的一个因素,其实是定价策略,OV品牌有着线下渠道优势,可以快速在三四五线城市将产品分发出去,但走经销商模式的前提是要高毛利和过硬的产品品质,小米没有足够利润空间给到经销商,经销商是提不起动力去卖小米手机的,因此虽然小米之家的坪效做的高,但是点位太少,在线下竞争中完全落于后手,可见性价比不是护城河,没有高毛利的性价比甚至是企业很大的短板。

二、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中,首屈一指的当属品牌优势。比如王老吉的“怕上火喝王老吉”,瓜子二手车的“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农夫山泉的“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当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就拥有了一定的溢价空间,农夫山泉占领了“山泉”的心智定位,就不再是普通的矿泉水,而是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了“山泉清冽甘甜”的印象,同样当你感觉到燥热想喝饮料时,可能王老吉会进入你的脑海。

这都是品牌的价值,需要长久的营销和历史文化来积累。国内品牌溢价最高的,恐怕要属茅台,90%以上的毛利,成本极低,而且商品还有投资属性,白酒是越陈越香,几十年的飞天茅台,已经是天价,这就是企业拥有品牌的魅力。

除了品牌,专利技术和行业准入许可也是无形资产,比如保险牌照,就是极难的行业许可证,能拿到已经意味着极高的行业壁垒,再比如高通在芯片领域的专利技术,让高通吃下了手机产业链的丰厚利润。

三、转换成本

在《赢家通吃的互联网行业,是不是好赛道?》一文中,特别提到了腾讯的强大护城河:熟人关系链。对用户来讲,迁移成本太高,换一种社交工具,意味着要将整个熟人关系链同时迁移过去,就算你愿意费时费力迁移,指望你的熟人朋友也一起迁移,是不现实的。

腾讯的这一护城河很难被颠覆,就算微信、QQ过时了,出现新的社交工具,比方未来通讯都是通过虚拟投影交流,但拥有熟人关系链的腾讯,依旧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因为重构熟人社交链,需要很长的时间,这给了腾讯充分的时间去开发适应新时代的社交形态。我们不妨复盘下移动互联网初期,米聊等新事物对腾讯的社交壁垒造成了威胁,但随着微信的推出,尤其是在微信可以导入QQ好友的时候,腾讯又在移动互联网的社交领域,获得垄断性地位。

四、网络效应

网络效应是指随着用户规模的增加产品价值也随之增加。最有代表性的是互联网的平台效应,诸如BAT等头部企业,当用户规模到达一定程度,成了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就像互联网的水、电一样,你无法离开,所以互联网是赢家通吃的行业,当你做成了平台,就能收取平台的“保护费”。

五、渠道优势

渠道优势算是国内独有的护城河,和欧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地域宽广,人口密度大,有着复杂网络式分布的三四五线下沉城市,网络的触角几年内很难完全触达,至少十年内,渠道优势还将拥有很强的竞争壁垒,前面提到的小米例子,就在互联网的红利吃得差不多的时候,进军线下拼刺刀时,被OV等有渠道优势的企业,迎头赶上。渠道优势的核心,在于对经销商的把控力,但前提是有高毛利的产品以及过硬的产品品质,毕竟保证经销商有充足的利润空间才能激发他们的能动性。而对经销商的把控,体现在能否避免不同区域经销商的窜货现象,以及避免经销商随意提价对品牌的损毁。而经销渠道是需要时间经营的,没个几年功夫,难以建立起四通八达的渠道网络。

比如洋河的1+1模式,格力的专卖店模式,一旦建立渠道优势,形成特有文化,同行根本难以复制。

但互联网时代,随着物流体系的完善,渠道优势慢慢淡化,但也难以完全取代,水乳交融才是未来方向。

六、虚假的护城河

还有一些容易迷惑投资人的虚假护城河。意指那些属于企业的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长期看是不稳定的,比如优质的产品、能力强悍的管理团队,极高的市占率,往往只是一时优势,长期看不能借此抵御竞争对手进攻。

以上,是我理解的护城河,长期看,拥有护城河的企业,回报率远高于没有护城河的。

因为有护城河的企业,往往赚钱不辛苦,比如茅台,甚至“傻子”都能经营好,而没有护城河的企业,则是赚点辛苦钱,或者是看天吃饭,更有甚者,辛苦也不赚钱。

如果投资了有护城河的企业,就可以闭着眼睛躺着赚钱,相反,怕是得时刻关注企业基本面变化,睡觉也不踏实。

来源:雪球

股神巴菲特提出了“护城河”理论,包括四个部分:无形资产、成本优势、网络效应、迁移成本。巴菲特的“护城河”原本是针对公司而言的,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一个公司,那么这个理论是否可以迁移到个人呢?

1.无形资产

每个人的无形资产就是自己的个人品牌,也可以理解为别人给你贴的标签,比如你是不是一个靠谱的人?做事效率高不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不强?因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好好打造并珍惜自己的个人品牌。

2.成本优势

对于个人而言,成本优势也可以理解为性价比,比如干相同的活只拿更少的工资。为什么很多程序员到了35岁之后就会被辞退,因为他们没有冲破自己的职业天花板,还停留在原来的赛道同性价比更高的年轻人去竞争,自然容易被淘汰。

3.网络效应

这里我把网络效应比作人脉,我们要努力填补不同网络之间的结构洞,进而获得信息和资源上的优势,比如成为不同部门、不同公司之间的桥梁。

4.迁移成本

当你在公司里承担的工作越重要,你的价值就越大,进而越难被他人取代。相应你的迁移成本就越高,公司就越想要留住你。但同时要注意不能陷入能力陷阱,导致一直做同样的工作而得不到升迁。

公司领先最重要的是竞争对手不易模仿的要素,这种不易模仿的要素,在巴菲特的框架里,被称为“护城河”。

护城河理论,主要围绕无形资产、商业模式的网络效应、用户转换成本和产品成本这四点来展开。

第一大要素: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就是无法简单用钱来衡量的东西,最主要是品牌和专利。

好的品牌能让用户更方便地找到你,最极致的情况就是,一个品牌和一个行业划等号,比如搜索引擎里的Google,电脑芯片Intel。

品牌不仅能降低公司的营销成本,还能帮助公司的产品实现更高的定价。

专利也是一种护城河,但最好把它作为一个动态的指标去看,看公司不断创造新专利的能力,体现出的持续创新实力。

第二大要素:商业模式的网络效应

这里有3种情况:

第1种:规模效应,就是规模越大,效率越高。

比如单边模型的共享单车,哪一家公司的车子越多,用户用它就越方便。

第2种:相互促进的双边经济模型,经济学上就叫双边经济。这种双边模式在取得领先后,双边模式一般会比单边模式的竞争壁垒高一些。

像酒吧针对女生收低价来吸引女性顾客,女性顾客增加后男性顾客也会增加,酒吧再对男生收高价,结果男女双方都实现了社交需求,而酒吧也赚到了钱。

再比如专车领域有司机的需求,也有乘客的需求,更多的司机会带来更多的乘客,更多的乘客也会带来更多的司机。

第3种:网络效应,社交类产品非常典型,用户主动传播,帮助公司接近零成本获取新用户,它不只是双边模型,而是多边的网络模型,用户越多,网络的价值就越大。

第三大要素:用户转换的成本

转换成本的高低,决定了先发优势的稳定性有多强。网络效应强的产品自然不必说,例如微信,用户的很多东西都沉淀在上面;还有office办公软件,要更换需要从头再学习一遍,所以绝不会轻易更换。

而像日用消费品,换一个新产品毫不费力,这也是为什么,转换成本越低的产品,就越会把精力投入到渠道建设中,来弥补这种不足。

第四大要素:产品成本

在面临同样的产业环境时,成本领先一直是竞争的有效手段之一。成本领先可能来自于规模效应、可能来自于先进的技术,也可能来自于这家公司精益求精、步步为营的长期建设。

能拥有护城河里的若干要素,是一家公司取得最后成功的关键。那如果这几个所谓的护城河都没有,又该怎么办?

其实还有一个看起来有点无奈,但又非常有效的壁垒——利润率。利润丰厚的地方,竞争者一定很多。所以与其让竞争者瓜分市场,领先者还不如主动降低利润率,来获取更大的规模和影响力。

举个美团和滴滴的例子:

滴滴在处于垄断地位后,不仅没有建立起对手不易模仿的护城河,还实现了较高的毛利率。这相当于用高音喇叭向世界宣扬,我这里市场人傻钱多(利润丰厚),可不就招致了美团铁蹄的无情踏入。

假设滴滴花更多的钱,把调度做的更好、把地图做的更准、给司机更多的激励,不仅在建立更深的护城河,并且短期的财务报表拿出来,也能让潜在对手更加望而却步,他们会想:连唯一的垄断者的财务报表都这么不好看,那又何苦再插上一脚。

小米在这一点做得较好。

雷军在小米某城发布会上向所有用户承诺,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这是因为小米在硬件上要的是规模、是用户体验、是护城河,低利润率有助于战略的顺利执行。虽然利润率低能形成一定意义上的壁垒,但并不是说公司就一定要为形成护城河而放弃大部分的利润。

现实中,“人精”企业家往往有一个“后手”,便是靠前端的低利润率模式,有能力带出后端一个赚钱的模式。

如小米硬件可以不超过5%的利润率,但小米的广告、内容分发、会员费等都有超高的利润率。在硬件的大用户量基础上,小米总体的盈利能力还是很强的。

护城河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而且也一直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

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就对护城河理论不屑一顾,他看来 护城河是动态的,而不是让你安稳地倚靠的 。

他认为,再深的护城河也挡不住前仆后继的进攻者,唯一的办法就是疯狂地创新,不断向前跑。特斯拉这种疯狂向前跑的姿态,其实就是在构造护城河。

此外,如果再考虑资本这一要素,会发现资本市场的火爆,也会加大一个公司塑造护城河的难度。

过往时代,一家公司有可能进入一个前景巨大的行业,并凭着它的工匠作风,慢慢成长成一个伟大的公司。但现在,资本已经不允许了,一旦商业模式被验证是可行的,接下来就是在资本的助推下大规模复制。共享单车就是典型的例子。

有一点要切记,就是不要想当然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具备这些护城河。

如果觉得一家公司的护城河是品牌,要看跟同类产品相比,这家公司的产品是不是有更高的定价和更低的销售费用?

如果认为一家公司有规模效应,要看它收入的增速是不是快于成本的增速,利润率是不是会随着销量的增加而增加?

如果一家公司的产品有多边网络效应,通常它会有快于行业的客户数增长和边际递减的成本?

如果认为转换成本是一家公司的壁垒,就看它是不是有较高的重复购买率和较低的营销费用?

如果判断一家公司有成本优势,那它应该相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毛利率和更低的费用率,要去验证是不是这样?

除此之外,更主动运用低利润率获取更大市场份额的玩家值得关注,而在壁垒不清晰的情况下过早追求利润,往往是一个短视的行为。

总之, 客观事实和财务数据是支撑护城河判断的重要论据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6460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9
下一篇 2023-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