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上云,零售业和制造业为什么领先?

实体经济上云,零售业和制造业为什么领先?,第1张

作者:林泽玲

就在两周前,在线 旅游 平台携程集团宣布公司将实行混合办公制,自2022年3月1日起,将允许员工每周有1-2个工作日可以自行选择办公地点。

消息一出引发市场热烈讨论,也让众多互联网员工羡慕不已。毕竟,对于大部分在一线城市打工的互联网人而言,不用去办公室上班可以省去很多通勤时间。

虽然携程是国内正式推出“混合办公”的第一家互联网公司,但“混合办公”在国外 科技 企业圈早已不是新鲜事。

亚马逊、谷歌、微软等海外互联网巨头企业员工“混合办公”、“在线办公”、“云办公”已逐渐成为常态,Meta(原Facebook)CEO马克·扎克伯格就曾表示,预计未来5至10年内,公司将会有近半数员工转向远程办公。

在国内,过去两年里新冠疫情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赋能以应对更加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疫情导致的物理隔离让“在线办公”变得更加普及,成了工业4.0时代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最直接的体现。

亿欧智库报告《2021中国企业上云指数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6月底,中国在线办公用户人数达到3.8亿,较2020年12月增长约3500万人,在线办公市场活跃。报告指出,截至2021年底,我国在线办公用户规模将超过4.3亿人。

在线办公普及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业务的在线化、智能化、云化发展,与之相应的,云服务市场需求迎来大规模爆发。

《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云端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429.6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4年整体市场规模将冲破3500亿元大关,达到 3507.3亿人民币。

跨入2022年,企业上云又将迎来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

经过数年的推进、普及,云计算作为在线业务的基础设施,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并付诸实践。那么,站在2022年,我们又该如何理解企业上云的价值?

步入工业4.0时代,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及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云计算将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环,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应用、建立数据要素市场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作用。

上云作为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其带来的直接价值体现在帮助企业实现IT系统和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降低IT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方面。

不过,经过多年的发展,云计算服务对企业的价值已不能单纯从IT系统层面来理解。

亿欧智库认为,从战略层面来看,上云对于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包括:“创新商业模式”、“专注核心业务”、“管理数据资产”以及“处理遗留应用”,将从整体上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在“创新商业模式”层面,未来云计算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生产力而非技术,帮助企业实现生产关系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传统企业通过上云,可以实现由基于产品向基于“服务+产品”业务模式的转型,由提供单一服务的企业转型为提供行业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在“专注核心业务”层面,通过上云,企业用户可以使用公有云服务商提供的营销、销售、服务、 运维等支持性、辅助性功能,从而使自身更专注于核心业务领域的创新,在提高创新效率的同时,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同时不断寻求新的业务机会。

在“管理数据资产”层面,未来,上云可以帮助企业用户更好地管理数据资产。

具体来看,“云”将主动寻找数据源及系统地点,并主动移向这些数据,争取到更多的数据资源,实现数据与数据之间的迁移,重塑数据存储与处理的市场格局,从而提高企业用户采集和处理数据的效率,降低数据迁移成本,进而释放出更多资源聚焦于企业的核心业务创新。

在“处理遗留应用”层面,现阶段,将企业遗留应用迁移到公有云平台的风险仍然很高。用户可通过选择具有TPC服务的公有云服务商,将TPC技术集成到企业遗留的应用系统中,既可以降低迁移风险,又能在云服务环境下更好地管理企业运营成本。

从应用场景来看,上云可以助推企业“研发”、“生产”、“销售”、“客服”等环节的数字化实践更好落地。

在研发环节,中国企业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普遍存在创新能力弱的痛点,当企业选择云服务,可以借助公有云服务商在云端所汇聚的创新资源,进行云上协同研发,助力企业研发环节数字化落地实践。

在生产环节, 通过上云,企业用户可以利用公有云服务商提供的隐性知识,与自身生产制造环节深度融合,从而提高生产环节效率。

在销售环节,公有云服务商通过为企业用户、产品及其客户等搭建云平台,帮助企业优化销售模式,连接产品与客户,更好地实现销售环节数字化转型。

在客服环节,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支持下,企业通过公有云服务商在数字渠道的分析,可以对其用户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与服务,针对用户特征 和需求偏好进行精准画像,预测用户行为,进而指导后续的产品研发和服务,提高客服质量,推动客服环节数字化实践落地。

以生产环节为例,在2019年前后,华为云基于边缘计算、AI等技术解决方案,帮助三联虹普实现了生产链条数字化升级。

官方资料显示,三联虹普是一家专注于合成纤维及其原料生产技术及装备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工艺技术开发、工程方案提供、主工艺设备制造及技术服务为一体,是国内提供高品质锦纶聚合及纺丝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的工程公司。

工业生产中的数据采集、维度和频度是产品质量的重中之重。由于天然纤维产量有限,且生产方式对环境污染很大,所以合成纤维成为了更好的替代品。

随着合成纤维需求量不断增大,向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数据采集必须达到秒级响应。这也让作为纤维行业龙头的三联虹普面临巨大的数字化转型挑战。

华为云官网资料显示,通过华为云EI工业智能体释放产线柔性化能力,帮助纤维生产企业能更好地应对下游的个性化需求。基于边缘计算解决方案,华为云帮助三联虹普提升纤维质检效率,借助AI技术实现了对丝饼的条干、染色性等物性指标的预测。

同时,基于生产流程数字化,使产线成产过程关键参数和指标透明化、可视化,让质量“有数可循”。其中,模型训练更新频率也从“月”提升到“小时”,经过前期测试,有效提升下游需求匹配率28.5%,同时替代传统人工抽检方式,提升检测效率80%。

从数据来看,我国实体经济行业的云服务渗透率并不高。《报告》显示,现阶段,我国仅有约18.9%的实体经济企业已经测试完成并成功使用云计算产品。

不过,实体经济行业云起步虽然较慢,但相应的云计算需求持续增长,实体企业上云积极。

其中,零售业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中上云渗透率最高的两个行业,分别为31.6%和29.0%,高于实体经济行业整体的上云渗透率18.9%。

零售业上云积极,与疫情的冲击不无相关。疫情限制了人们线下接触的自由,对线下零售行业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9.2万亿,同比下滑3.9%。不过,网络零售却保持稳健增长,占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

疫情带动零售消费的线上化,倒逼了零售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形成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

而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速,则离不开“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的带动。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制造业上云已成必然趋势。

亿欧智库分析师陈乃天指出:“云计算可以帮助制造业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调整生产结构,优化产品的制造、运输等各个环节;也可以将生产和销售结合起来,打通产品的产销供应链,这些都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越来越多的实体经济产业踏上上云之路,而零售业和制造业作为企业上云的“旗手”,其数字化成效也将为后来者们提供很好的参考标的,同时也激励更多企业加速走向数字化。

云营销(CloudMarketing )“云营销”就是依靠云软件、搜索引擎以及社会化媒体做为主要媒介,通过网络,把多个成本较低的计算实体,云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营销能力的完美系统云平台。核心理念就是通过不断提高“云”的覆盖能力,以及“云”之间的逻辑计算能力,从而达到系统营销的结果,他可以减少用户的经济负担,最终使用户简化到只要在家里,一台终端,都可以得到近乎无限数量的优质客户,享受“营销云”带来的强大经济利益。

云营销就是在不断的技术革新中产生的一个新的承载在云平台之上营销模式。它能够利用云本身的特点消除营销技术门槛、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提高效率。

云营销特点

云营销拥有云计算超大规模、虚拟化、可靠安全、成本较低等特点,使得营销更加精准、便捷、低成本、实效化,不仅而此,还将产生各种新式的服务或产品。

云营销优势

相比传统的营销,云营销在以下两个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一是解决了用户偏好不完整的问题,二是解决了新用户和新产品的冷启动(ColdStart)问题。冷启动指的是在没有历史积累的信息时,无法挖掘用户偏好的问题。接着前面的网站例子,当一个新用户进入网站A时,我们对这个用户一无所知,很容易就会失去这个潜在客户。而云营销则会根据该用户在网站B和C的浏览轨迹或者购买行为,告诉网站A该用户可能喜欢什么样的商品。同样的,当网站A想推出一款新的运动装时,由于没有历史数据,不了解哪些客户可能会喜欢这个新产品,这时如果向云端发送一个请求,第三方平台就可以根据网站B和C的用户偏好,来告诉网站A这款新品该推向什么样的消费者。

云营销不仅显著提高了信息量和信息利用效率,同时也通过云端的集中管理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营销运营和管理成本,降低新用户的获取成本,最小化顾客资本投资,同时增加潜在客户和整体利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6531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9
下一篇 2023-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