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营销天才乔布斯法则

企业管理营销天才乔布斯法则,第1张

企业管理:营销天才乔布斯的10大法则

乔布斯是成功的,他把濒临破产的苹果公司变成最赚钱的科技公司。不过细细想来,他不是工程师,写不出一行代码也没有MBA学位,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经理。在苹果前员工看来,乔布斯最伟大之处在于他极强的营销能力,他是史上最强悍的营销人员。

1、寻觅一位好导师

毋庸置疑,乔布斯是一个天才。但已经足够聪明的他,仍然会不断寻觅其他值得学习的对象。他的第一个老师是Regis Mc Kenna——硅谷的传奇营销人。在苹果还只是一个存在于车库的两人公司时,乔布斯就找到了他。在Mc Kenna的帮助下,乔布斯找发现苹果的第一个天使投资人和市场营销领袖——Mike Markkula。他作为一名员工加入了苹果(有一段时间他是CEO)并创造了一套苹果从35年前一直坚守到现在的营销原则。

后来,乔布斯开始与TBWAChiatDay的广告专家Lee Clow合作,就是他,创造了苹果在1984年最著名的”Think Different”广告。由此,Lee Clow成为乔布斯的终身顾问和知心朋友。乔布斯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你有多优秀,一定还是会有比你懂得更多、更厉害的角色,请努力的找到他们,听听他们都说些什么。

2、创造一款伟大的产品

苹果前布道官Kawasak曾说过,“史蒂夫创造的是一个伟大的产品,而不是那些随随便便就拿出来的东西。大多数营销人员无条件接受任何扔向他们的垃圾,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再卖力的去营销,都只会像”为猪擦口红”一样无谓。史蒂夫的”秘密”不仅仅是营销,他对产品的控制也相当的严格。”

3、坚持自己的信念

当苹果电脑在1977年成立时,乔布斯和Markkula归纳了三个公司的核心原则。首先,苹果必须与消费者感同身受。第二,苹果将专注于不多的几个领域,并认真的将它们做到最好。第三,苹果将在产品的所有方面输出它的价值和风格(简单、高质量)–不仅在产品本身,包括产品的包装,店面,甚至发布新闻的方式。

于是,乔布斯在苹果做出了一项非凡的决定:他坚持在苹果的每一件产品上都使用一致性的设计风格。你认为这很容易?看看你公司的网站吧。所有的部分都看起来像出自同一双手吗?大多数的网站都看起来像一个由风格不同的碎片拼凑起来的科学怪人。即使你的网站看起来大体一致,它是否与你的新闻稿紧密配合起来了呢?与你的店面呢?你的卡车?你的产品包装呢?乔布斯追求的便是这种空前的统一性。

4、舍得花钱

乔布斯是一个天生的表演者,并且崇尚商业大动作。一个最直接的例子便是1984年的新麦金塔商业广告。像往常一样,乔布斯决定将它做出影响。他雇佣了《ET》和《银翼杀手》的导演雷德利·斯科特,花了90万美元创作了一支60秒的广告,并继续投入80万美元将其投放在超级碗。(当时的170万美元在今天是340万美元)。对于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风险,特别是当你不知道它是否会成功的时候。事实上,当时苹果的董事会讨厌这支广告,一点都不想播放它。

终于,苦尽甘来。因这则广告生成的新闻比麦金塔电脑本身都要多得多。

5、创造极佳的体验

苹果将1984的那次商业活动称为”事件营销”,意思是如果一个活动具有足够的创新性和独特性,那么这个活动本身便会受到热烈的关注。不久之后,乔布斯又做了类似的事情。他花了250万美元买下一期《新闻周刊》长达四十页的广告位。另外,苹果著名的事件营销还有”Think Different” and “I’m a Mac”。最重要的是:乔布斯发表的每一个主题演讲,果粉们都会隔夜排队,人气都要敌得过披头士乐队重聚了。

Jean-Louis Gassee–一位负责苹果全球营销的前高管表示,乔布斯了解故事的重要性,并将它一次又一次的运动在苹果的商业活动中。“人们都希望感受到一些故事,这就是为什么对于现在的苹果大家有如此多的抱怨。因为现在的苹果没有故事了。”

6、保守秘密,创造神秘感

人们为苹果的事件排起长队,原因除了乔布斯那摇滚明星般的魅力,更多的是他作为一个悬念大师为粉丝们创造的惊喜,人们认为他总有可能随时公布一些令人惊叹的东西。在苹果产品发布的前几个月,他便将开始泄漏一些信息。首先是一个提示,然后是谣言,接着又有其他谣言来反驳先前谣言。这些信息大多数都是误传,但它驱使人们为之疯狂的猜测。

但当乔布斯真正向世界展示了iPhone之后,人们还是会一直津津乐道它一整年。不断有设计师创建自己的假想版本的苹果手机。乔布斯还有一个著名的梗:“一件事。”就在你以为一个新闻发布会结束快要接近尾声时,他会说,“哦,还有一件事,”然后拿出一个惊艳全场的设计。大多数营销人员都会在一开始就迫不及待的告诉每个人尽可能多的、有关他们产品的信息。乔布斯的所作所为却恰恰相反–他越是保持神秘,就使人愈加兴奋。

7、找到一个对手

讲故事的第一个规则就是:好看的戏剧都需要冲突。也就是说,在营销的过程中,你需要有一个竞争对手。苹果最初的对手是IBM。然后变成了微软。最近,乔布斯让谷歌和他的Android *** 作系统站在了新的对立方。在每种情况下,乔布斯给观众的情景设定都是相同的:坏家伙想要接管世界并且摧毁它,而我们可以阻止这一切发生。

很多营销人员回避这种修辞。他们害怕会受到反d和伤害,所以一般表现的像缺爱的孩子,非常希望得到每个消费者的爱。可以肯定的是,创造一个敌人这样的做法绝对是高风险的,特别是如果你选择了一个强大而有力的敌人时。但乔布斯相信,想要卖出商品,你必须首先做出一些行动。如果你想要发起一次革命,你需要有一个用来反抗的对象。

8、将粉丝变成布道者

乔布斯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可能就是把客户变成激情倡导苹果品牌的布道者。每当有新的Iphone上市时,我们都无法忽略那些在彻夜在苹果店外排队的粉丝们,即使这支苹果只是对去年iPhone做出了一些小小的改进。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不是为了那支电话等在那儿的。他们是站在那里表达自己对苹果的支持,就像球迷在钟爱的球队比赛前会身着球队的颜色一样。果粉们不认为自己是顾客。他们觉得自己是苹果的一部分,代表着一种高于自己的使命。

9、不要过多的谈论产品

1984年的那支商业广告里并没有出现太多麦金塔电脑的画面。只有在最后十秒才给了麦金塔电脑一些镜头。同样的,”Think Different”也是一样,广告中压根就没有谈论任何与产品相关的信息,而是暗示什么样的人会被这台电脑所吸引。在”I’m a Mac”广告中,乔布斯用人物代替了产品本身–用两种不同性格的人代表两种不同的电脑。

看看上面这个广告,你会发现这里根本就没有展示任何有关电脑的图像。

10、使用图片,而不是文字

苹果广告包含了十个单词,即使在今天,苹果在其网站和广告上都投入了巨大的努力,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来表达意思。这种举动的部分原因是为了延续苹果简洁的核心价值,同时也因为乔布斯意识到图像才是更有力量的“说书人”。

关于这个,我最喜欢的一个例子是Mac BookAir,乔布斯出现在舞台上,从信封把苗条的笔记本电脑拿出来。这一个简单的动作,比千言万语更令人印象深刻。

再来看看这支苹果最近为其拍照功能推出的新广告。在这则一分钟的广告中,唯一出现的营销信息仅仅只是视频结尾处那五秒钟的画外音:“每一天,用iphone拍摄的照片与比其他任何相机都多。”

我们都知道这则格言:“少即是多。”大多数人赞同这种观点,尤其当它涉及到文字的时候。但我们为什么不这样做呢?可能因为简洁本身并非是一件容易的工作。正如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我想写更简短的故事。”

拉里·埃里森被称为”硅谷花花公子”,美国犹太人,俄罗斯移民,1944年出生在曼哈顿,他的未婚妈妈只有19岁。埃里森由舅舅一家抚养,在芝加哥犹太区中下阶层长大,那时贫富的差别巨大。学生时代的埃里森并没有显示出超常的素质和成绩,在学校他性格非常胆小孤僻,独来独往,不过却十分注重打扮和享受,在别的孩子还是由父母来理发时,他却请专业理发师打理。

埃里森喜欢享受和挥霍,狂妄自大,喜欢和众多漂亮女性交往,这也直接导致了外界对这个商业奇才的评价毁誉参半。 1966年埃里森离开家乡,来到加州的伯克莱,准备就读研究生,同时开始工作赚钱。他学习了电脑编程,主要是为IBM大型电脑开发,他并不想投身高科技,只不过想赚点生活费。他的工作是给一些大公司开发应用程序,那时的软件开发意味着:挂上磁带,备份数据,工作单调也没有挑战性。

关于学位,埃里森认为:“大学学位是有用的,我想每个人都应该去获得一个或者更多,但我在大学没有得到学位,我从来没有上过一堂计算机课,但我却成了程序员。我完全是从书本上自学编程的。” 在伯克莱·埃里森认识了主修中国历史的Adda Quinn,他们很快就结婚了。60年代的美国是动荡和巨变的时代,中东战争,越南战争……。埃里森不停地更换工作,虽然挣钱不多(夫妇俩月收入合计1600美元),花钱却十分大方,他甚至借了3000美元购买一条34英尺的帆船。同时还在分期付款购买另一条小帆船。埃里森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从来不 *** 心账单,Quinn却受够了,1974年他们离婚了。埃里森劝她说:“我会成为百万富翁的,如果你和我在一起,你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东西。”但Quinn最后也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

1973年埃里森在Amdahl工作,Amdahl是和IBM竞争的生产大型电脑的公司,有45%的股份是日本富士通的,埃里森所以有机会去日本出差,他被京都东方异国情调给迷住了,日本的禅学和文化给埃里森深刻的影响,他成了一个日本文化艺术的终身爱好者。 离开Amdahl,埃里森加入Ampex,这是硅谷一家生产影像设备的公司,在那里他认识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Bob Miner和Edward Oates。他们一起研究如何有效存储读取海量的数字信息,埃里森转向了市场和销售工作,他们的项目最终失败了,埃里森将这归咎于公司管理不善,“我比公司的头儿们懂技术,也比他们懂市场,如果他们能经营公司,我也能。”

就在他们打算成立公司时,另外两个传奇式的公司也产生了,一个是苹果,一个是微软,虽然公司产品、理想、文化完全不同,但却有着同样成功的模式:创立者都是一个有梦想精神的技术企业家和一个技术天才,比尔盖茨有保罗艾伦,史蒂夫乔布斯有史蒂夫·沃兹尼亚克,拉里埃里森有Bob Miner。 初创

1977年(丁巳年)6月埃里森他们3人合伙出资2000美元成立了软件开发研究公司,埃里森拥有60%的股份,占有这么多股份是因为成立公司完全是由于埃里森的鼓动,而且他有一个40万美元的项目合同,这一年他32岁。

“好在经营软件公司不需要大量的资金,用点小钱就可以创业。所有伟大的软件公司都是这样开始的,也许不是所有的,但微软和我们是的,我们比微软资金更少,几乎一无所有。”

埃里森终于成功

IBM犯了上千亿美元的错误 埃里森终于成功了。

1976年IBM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里程碑的论文,“R系统:数据库关系理论”,介绍了关系数据库理论和查询语言SQL,埃里森非常仔细地阅读了这篇文章,被其内容震惊,这是第一次有人用全面一致的方案管理数据信息。作者Ted Codd10年前就发表了关系数据库理论,并在IBM研究机构开发原型,这个项目就是R系统,存取数据表的语言就是SQL,文章详细描述了他10年的研究成果和如何实现的方法,埃里森看完后,敏锐意识到在这个研究基础上可以开发商用软件系统。

抓住机遇

那时大多数人认为关系数据库不会有商业价值,因为速度太慢,不可能满足处理大规模数据或者大量用户存取数据,关系数据库理论上很漂亮而且易于使用,但不足就是太简单实现,速度太慢。埃里森认为这是他们的机会:决定开发通用商用数据库系统Oracle,这个名字来源于他们曾给中央情报局做过的项目名。不过也不是只有他们独家在行动,Berkeley大学也开始开发关系数据库系统Ingres?

IBM却没有计划开发,为什么蓝色巨人放弃了这个价值上百亿的产品,原因有很多:IBM的研究人员大多是学术出身,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理论,而不是推向市场的产品,从学术上看,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论文和演讲能使他们成名,为什么不呢?还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IBM当时有一个销售得还不错的层次数据库产品IMS,推出一个竞争性的产品会影响IMS的销售和人员工作,直到1985年IBM才发布了关系数据库DB2,Ellision那时已经成了千万富翁。

合作共赢

埃里森曾将IBM选择Microsoft的MS-DOS作为IBM—PC机的 *** 作系统比为“世界企业经营历史上最严重的错误,价值超过了上千亿美元。”,IBM发表R系统论文,而且没有很快推出关系数据库产品的错误可能仅仅次之,Oracle的市值在1996年就达到了280亿。而且直接威胁微软的龙头地位,此时开始甲骨文公司和微软公司的竞争由此打响。

“光是我们赢得胜利还不够,必须打败其他的所有人才算数。”这句成吉思汗的名言足以反映出埃里森顽强的人生态度。

几个月后,他们就开发了Oracle 1.0,但这只不过是个玩具,除了完成简单关系查询不能做任何事情,他们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使Oracle有用,维持公司运转主要靠承接一些数据库管理项目和做顾问咨询工作。

Oracle数据库的头两个用户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和海军情报所,他们使用完全不同的硬件和软件,中央情报局用的是IBM大型机,海军用VAX机,而埃里森和Miner开发Oracle用的是Digital的PDP机,这迫使他们作出了重要而关键的决定:新版本3.0全部用C语言开发,因为C语言是所有机器支持的,而且C编译器很便宜。

埃里森向客户宣称Oracle能运行在所有的机器上,事实上当然不可能,但这是非常聪明的市场策略,大型公司和机构都拥有各种类型的电脑和 *** 作系统,他们愿意购买一种能通用的数据库。

Oracle的成功除了有IBM的友好帮助外,还要记上Digital的一份功劳。IBM向埃里森提供了关系数据库理论,DEC提供了表演的舞台:VAX电脑,VAX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小型机。

埃里森和Miner都十分好战,“我需要的不仅仅是成功,所有其他人都必须失败。”虽然埃里森后来否认了他对新闻周刊记者说过的这段话,但这是他的一贯作风,即使是在工作之余的体育比赛中他也总要争取胜利,他是相当不错的网球和棒球选手。为了胜利他可以不择手段,夸大其词和撒谎是家常便饭,Oracle的规模还很小,如果客户知道他们的实情——只有四五个程序员,根本就不会购买他们的产品。埃里森波澜万丈的创业经历已成为硅谷最惊心动魄的传奇,营销策略是:冲,冲,冲“,雇员的策略是:聪明有个性。埃里森的知人善任及破格提拔,也让技术人员无不视甲骨文公司为梦想之地。 2007年美国500强企业CEO薪酬排行榜。尽管2007年基本年薪只有100万美元,但得益于通过行使期权获得的1.82亿美元收益,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Larry J. Ellison)在此次排行榜上跃升榜首。

《福布斯》统计的总薪酬包括基本年薪、奖金、股权收益、以及其它收益。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500强企业CEO的总薪酬为64亿美元,比2006年的75亿美元下滑15%,自2002年以来首度出现大幅下滑;每名CEO的平均薪酬为1280万美元,低于2006年的1520万美元。期权收益在美国500强企业CEO的总薪酬中占到很大的比例,成为他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以不择手段的经营方式和强力的市场竞争手段,埃里森击败了一个又一个对手,他要打倒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软件帝国之王——微软。他说:“击败微软,成为世界最大的软件企业是我的一大目标。成功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他所有人都失败了,那时我才是真正的成功。” 北京时间2013年6月23日消息,据路透社报道,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可能有兴趣收购另一家夏威夷航空公司“go!”。

2012年,埃里森从亿万富翁大卫·默多克(David Murdock)手中买下了夏威夷第六大岛屿拉奈岛(Lanai)98%的产权。

2013年2月份,埃里森收购了小型航空公司Island Air。该公司专门从事夏威夷岛与岛之间的航班,其中包括每日飞往夏威夷拉奈岛的航班。

担任执行董事长

2014年9月19日,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周四宣布将卸任甲骨文CEO,担任执行董事长。将由马克·赫德(Mark Hurd)和萨弗拉·卡茨(Safra Catz)共同出任联席CEO。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7032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