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出游“先玩后付”成潮流,背后是旅游金融的AB面

春节出游“先玩后付”成潮流,背后是旅游金融的AB面,第1张

“过年回家,不如出门走走。”大年将近,对于承受着社会主要压力的年轻群体来说,旅行,已经成为过年回家外的主要选择。据飞猪发布的数据显示,春节选择出游的人数已经连续三年保持正向增长,主力出行人群也多集中在90后群体,大年三十在异乡跨年也变成了现在年轻群体的新潮流。如今看来,旅游已经脱离了传统的轻休闲模式,成为了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伴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以及行业对年轻群体消费场景的深挖,消费金融逐渐成为旅游业的新战场。

与此同时,携程等OTA企业纷纷推出“先游后付”、“旅游分期”等以“旅游+金融”为卖点的消费金融项目,试图抢夺新市场的红利。

狼烟滚滚的旅游金融市场,会成为OTA企业们的新蓝海吗?

黎明前的市场

自国家对现金贷逐渐收紧以来,场景贷就变成了各路玩家争先布局的新风口。

而旅游行业作为天然的消费场景,吸引了大量如携程、同程等OTA企业,以及飞猪、美团等平台服务商加入游戏。

但在各大主流平台普遍看好的情况下,旅游金融市场是否真的未来可期?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国内旅游总花费还在三万亿元左右徘徊,但截至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已经达到55.39亿人次,总花费突破五万亿元大关,涨幅高达69.2%,占据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6%。

在传统旅游业发展整体向好的同时,国内在线旅游业交易额也不断攀升,仅2018年营业额就达到了8750亿元,旅游人数也突破一亿人次,而且随着行业“互联网+”形态的成熟,以及旅游销售渠道的下沉,预计到2019年,在线旅游交易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市场。

但在在线旅游市场蓬勃发展下,却潜藏在业务增速放缓的危机,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生活服务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指出,相较于2017年在线旅游业务环比增速24.3%,2018年的环比增速已经下降至17.82%。

“要倡导新的旅游消费理念,倒逼旅游供给的升级,促进旅游供需实现高水平的均衡。”发改委社会司司长欧晓理公开表示。

因此,OTA企业为了解决营收增速放缓的问题,纷纷推出“先游后付”、“旅游分期”等旅游金融产品刺激消费。

那么金融是如何成为旅游这片产业的催化剂的呢?

据携程集团消费金融部门发布的《2020年春节分期旅行消费报告》显示,选择分期旅游付款的消费者中,90后占比超过40%,成为首次超过80后占比的群体。

当年轻群体逐渐成为金融服务消费主流用户后,旅游分期市场的潜力将不容小觑,因为不同于老一辈传统的先存后用消费观,普遍收入不高的90后会通过分期的方式进行提前消费,另外年轻群体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也更高,OTA企业很容易通过社交平台将旗下金融产品推广出去。

随着社会发展,以年轻群体为主流的用户对旅游金融产品的需求将会不断扩大,那么如何提供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便成了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伴随着携程和美团等大玩家不断推出各种金融产品,旅游消费金融领域的战争一触即发。

行业间的考量

当平台拥有充足的流量后,基本上都会向金融业务发展。在传统旅游份额逐渐被各大企业瓜分,线上旅游利润不断被压缩的大背景下,OTA企业跨界金融服务行业,更多的是想实现流量的变现。

劲旅网总裁魏长仁就曾表示,旅游产品流水大,供应链长,这些都是做金融的基础条件。另外,旅游产品毛利率低,如果只做旅游,很难赚钱,在线旅游企业必须跨界金融业务,这是企业赚钱的一个方法。

而且在营收增速普遍放缓的整体环境里,OTA企业要想短期内交出满意的财报,布局金融服务行业无疑是一种“捷径”,而目前在该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几个玩家也都交出了不错的答卷。

携程2018年全年净营业收入310亿元,相比17年上涨15.7%,7月,携程成立了携程金融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第四季度净营业收入大涨。

而且随着旅游分期等创新型金融产品的不断推出,不仅可以有效缓解用户因旅游而产生的经济压力,还能帮助企业实现额外的收入,携程网CEO孙洁也曾公开表示:“我们仍将专注于开发创新性的产品并加强对供应商的支持。”

当旅游金融市场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众信旅游冯滨就曾表示:“旅游作为低频的消费场景,要通过服务来转向高频化。”

一个理想的金融消费场景应该满足以下条件:刚需、单价高、高频,最好还没有 xyk 或其它的替代产品。

这样来看,旅游金融消费场景,并不理想。

首先旅游作为非刚需产业,目前跨界金融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盈利困难。就拿携程主推的旅游分期产品“拿去花”为例,截至2019年3月,拿去花业务自营在贷余额不足5亿,其半年营收仅仅只有1203万,而除去成本后企业净利润只有120万。

其次是市面上提供分期服务的可替代的金融产品较多。

“我经常在携程使用分期出行,但我不知道携程拿去花分期服务怎么使用,一般在支付时,我都会选择 支付宝 的 花呗 分期。”携程老用户小张向消金社表示。

目前携程由于支付牌照的缺失,旗下拿去花产品无法直接在支付时提供消费者使用,需要用户提前开通携程金融服务,这就导致消费者在支付时会惯性地选择支付宝花呗等同类金融分期产品,白白分走一大部分流量至其他平台。

然后是大量超出平台掌控的流量流入所带来的风控问题。

众所周知,OTA平台的扩展需要大量的流量流入,而开展金融服务主要是想通过旅游分期等方式刺激用户消费,并且通过收取手续费和分期费率来实现流量变现,但金融服务开展的前提则需要企业拥有足够的风控能力来保证还款率。

但实际上,很多OTA企业没有与自身平台流量相匹配的风控能力。以携程“拿去花”为例,据新浪财经分析,拿去花ABS2号在去年4月和5月期末基础资产不良率和额度较期初翻倍或接近翻倍,虽携程相关人员表示,累计不良率上涨是正常现象,但随着ABS发行量加大和时间轴延展,拿去花ABS2号2019年上半年不良率的涨幅明显高于2018年下半年的涨幅。

中旅研究院产业所杨宏浩就曾表示,先游后付实际上是信用旅游,用户很可能在旅游后因为对旅行产品不满意或其他原因而拒绝付款,所以OTA企业在开展此类金融服务时,一方面要保证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另一方面也要做好风险控制,减少“白嫖”用户的产生。

除此之外,过于同质化的产品,也成为了阻碍OTA企业发展的“大山”。

随着旅游这一新的消费场景出现,各大旅游企业纷纷推出了各种旅游分期套餐,但归根结底,这些套餐本质还是“机票+酒店+景点”的传统模式,并不具备差异性,无法形成足够的用户粘性,所以消费者在选择分期产品时通常会在多个平台进行对比,然后选择价格最低的套餐。

据业内资深人士分析,缺少用户粘性的平台想要留住用户,通常都会采用发放免息卷或者降低利息的形式,但这种行为并不利于行业发展,反而会促使企业间进行恶性竞争,靠打“价格战”来获取顾客。

而且随着企业利息手续费收入的减少和资金周转的压力,大部分企业都会采取绑定销售或者暴力 催收 等方式提高企业营收和降低坏账率,而这样的行为带来的后果就是直线攀升的投诉量。

OTA企业只看到潜力无限的蓝海,却忘记金融是中国的严监控行业,而他们肆意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最后结果很可能是丧失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

跨界后的无奈

在国内整体经济下行的趋势下,谋求变革,寻求业务增长点,成了很多传统企业的新方向,那么是否代表着旅游金融服务就是OTA企业未来新的发展方向?目前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作为最早进入消费金融领域的途牛,就在C端屡翻跟头。

自2014年途牛在纳斯达克上市以来,亏损就一直伴随着这家老牌OTA企业,至今已经累计数十亿人民币的负盈利。

途牛CEO于敦德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旅游+互联网+金融”是OTA未来发展方向,并且规划了四个金融场景,分期付款、 理财 、大额信贷、供应链金融。

不出意外,2016年途牛宣布成为集团化企业,拆分为旅游度假和科技金融子公司,在战略上将旅游金融作为企业发展的两大支柱之一。但新的发展方向并没有帮助途牛挽救颓势,反而将途牛拖入更深的泥潭,上市六年来仅2018年实现盈利1090万元。

陷入经营困境的途牛将问题原因归咎于成本上升,以及线上红利减退,但业界普遍认为,途牛发展颓势的背后,是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失误,以及在金融这一严监管行业里,通过“霸王条款”违法损害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企业C端流量大量消失。

据消金社查询聚投诉平台发现,自途牛上线旅游分期服务以来,不断有用户投诉取消分期旅程后被扣大量违约金和分期费用,而且在整体营收下降的情况下,途牛还偷偷捆绑销售保险业务。

在某业内人士看来,用户口碑以及企业公信力对提供金融业务的企业来说尤其重要,而且在用户普遍维权意识较高的情况下,套路消费者的行为必将遭到市场反噬。

那么转型B端市场,是否就是旅游金融发展的正确方向?

由于OTA企业具有垂直整合产业链的能力,因此在B端赋能,不仅能够加快自身生态链形成,还有可能成为未来的业务突破口。

而携程就瞄准市场,推出了金融产品“驿启装”,力图帮助中小酒店解决前期装修困难的问题,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与酒店这一旅游重要消费场景的合作。

“从以前单纯的分销合作,转变到现在的融资合作,携程主动帮解决中小酒店硬件提升难题,在助力酒店升级换代的同时,还将使消费者住的更好。”携程CEO孙洁表示。

携程在To B端的发力,确实帮助一大批中小酒店快速成长起来,同时完善了自身的生态布局,促进了C端的流量变现,而且在行业逐渐被携程、美团以及飞猪等玩家垄断之后,佣金上调也就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据悉,携程美团等平台佣金已经上调至20%,而佣金上涨必然会导致酒店等商户利润下降。为了维持收入,商家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提高产品单价,另一个就是降低服务质量,而无论是选择哪一个,最后侵害的都是消费者的权益。

目前看来,各大OTA企业仍处于“旅游+金融”商业模式的探索阶段,而这种模式究竟是旅游业的新风口,还是注定走不通的死路,还需要市场的检验,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妄想通过套路消费者获得利润的企业,终将被行业淘汰,而只有推出以真正解决消费者消费痛点为目的的金融产品,才会推进旅游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景区已有2万余家,各种新的景区又层出不穷,不断涌现,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众多的景区中脱颖而出,吸引游客?在诸多成功因素中,科学的景区营销是关键。一、 树立科学的营销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营销观念。景区营销发展到今天,观念、认识、方法都有了很大提升,但是提的最多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仍没有在景区的营销过程中得到贯彻,并且这一口号的无处不在已经冲淡了它的基本含义和有效性。事实上,“以人为本”不仅体现为尊重人(包括员工、游客、销售商),更体现为为游客提供增值的服务。景区的产品可以带给游客超出他(她)期望的体验,他(她)就很满意,然后对他(她)的亲人、朋友或周围的人讲整个游玩的美妙感受,促使他们也来景区消费。这是一种最有效,也最经济的营销方法。景区营销一定要树立这种广义上的“以人为本”认识,以游客为导向设计产品、设计营销策略。二、 做一个科学的营销规划“规划就是财富”已成为业界共识,很多景区在开发前都做了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包括修规和控规)。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总体规划可以在景区的总体定位、发展战略及景区发展各要素安排上进行总体的部署和安排,营销规划在总规中虽有专门章节,但是毕竟还是粗线条的勾勒,并且满足不了景区营销的动态性特点及要求;修规或控规对景区景观和各项工程建设提出要求,但多是“硬件”的,对于营销、管理等“软件”方面的内容却没有涉及。因此,景区还应该有营销的专项规划。一个科学的营销规划是保证景区营销工作得以有效开展、达到预定目标的必要内容,而且从长远来看,景区做专门的营销规划是一个趋势。这样可以根据景区实际的建设情况适时的进行营销工作,从而避免盲目的、冲动的、无序的开发市场,科学的营销规划可以事半功倍,目标准确,更有效的使用资金,从而带来丰厚的收益。三、 景区产品科学定位景区要想在纷争的旅游市场中取得优势,就得在信息传递中把自己的突出特色宣扬给广大消费者,并能牢牢抓住消费者,让自己的产品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景区可以采用以下定位的方法:1、攀附定位攀附定位是一种“借光”定位方法。它借用著名景区的市场影响来突出、抬高自己,比如把三亚誉为“东方夏威夷”,把云台山誉为“北方九寨沟”。采用这种定位方法的景区并不去占据攀附对象的市场地位,与其发生正面冲突,而是以近、廉、新的比较优势去争取攀附对象潜在顾客群。采用这种定位方法不可与攀附对象空间距离太近,因为这种定位是吸引攀附对象景区的远途的潜在顾客。另外,对于已出名的景区和具有独特风格的景区不能随便采用此种定位方法,这是景区经营之大忌。2、心理逆向定位心理逆向定位是打破消费者一般思维模式,以相反的内容和形式标新立异地塑造市场形象。比如,宁夏的沙坡头,内蒙古的响沙湾本是沙漠,一般游客不会把次作为旅游的目的地,而景区也利用此逆向的定位,把此打造成以沙漠文化为表现形式的旅游胜地。游客也正是逆向思考“沙漠怎么还能旅游”,从而产生兴趣前来游玩。3、狭缝市场定位狭缝市场定位是景区不具有明显的特色优势,而利用被其他景区遗忘的旅游市场角落来塑造自己旅游产品的市场形象。比如山西省的大寨本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山村,由于历史上“学大寨”的事情,山村开始走旅游发展道路。他们以洁净的山泉水、清新的空气、知名的旅游产品(大寨核桃露)、特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干净卫生的住房条件,用比市场低得多的价格去占领附近城市的休闲旅游市场和美术院校校外写生市场。4.变换市场定位 变换市场定位是一种不确定定位方法。它主要针对那些已经变化的旅游市场或者根本就是一个易变的市场而言的。市场发生变化,景区的特色定位就要随之改变。四、景区产品组合首先要对自己的旅游产品有所认识,根据景区所提供旅游产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组成完备的营销组合,然后再来考虑其营销策略的制定。1、景区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产品景区的产品不能仅仅理解为旅游地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等,还应该包括必要的旅游设施、旅游环境、游客观赏和参与的活动项目、景区的管理和各类服务等。景区产品的实质是服务,而不是风景名胜本身。风景名胜不能通过购买发生所有权的转移。2、景区产品营销组合因素:(1)景区吸引物。景区吸引物就是景区内标志性的观赏物。它是景区旅游产品中最突出、最具有特色的景观部分。旅游从某种角度讲也可称作“眼球经济”,游客正是观赏景区某一特定物才不远千里、不怕车马劳顿赶来旅游的。这是景区赖于生存的依附对象,是景区经营招徕游客的招牌和幡帘,是景区旅游产品的主要特色显示。没有这个吸引物,游客就不可能来景区旅游消费,尤其在今天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吸引物不仅靠自身独有的特质来吸引游客,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形象塑造和宣传才能起到应有的引力效果。(2)景区活动项目。景区活动项目是指结合景区特色举办的常规性或应时性供游客或欣赏,或参与的大、中、小型群众性盛事和游乐项目。景区活动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如文艺、体育表演、比赛,民间习俗再现,各种绝活演艺,游客参与节目,寻宝抽奖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是景区旅游产品的一部分,而且还可作为促销活动的内容。(3)景区管理与服务。景区产品表达形式尽管呈多样化,但其核心内容仍是服务。服务的特点就是它的提供与消费常常处于同一时间,每一次服务失误就是一个不可“回炉”修复的遗憾的废品产出。在服务过程中的管理尤显重要。实际上管理就是最核心的服务。景区管理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员工的管理,二是对景区的管理。不管是哪种服务,都要以最大限度满足游客需要为宗旨,为游客服务。(4)景区可进入性可进入性指的是景区交通的通达性。由于很多景区处在交通不方便的偏僻地区,使得游客进出景区大受限制,甚至交通成为营销瓶颈。景区的产品销售过程与有形商品销售不同,是景定人动,游客必须来到景区享受服务,经营要靠大量的客流。目前,在国家交通条件改善的情况下,影响景区可进入性的不是主干交通,往往是景区门前的最后“十公里”,必须引起重视。五、景区如何选择市场1、景区要先以地域为界去选择市场 景区对旅游市场的选择是分层次的。首先要以地域为界去选择市场,然后再考虑其他影响旅游的因素。在以地域为界选择市场时,应该遵循由近到远、逐步扩大的原则展开市场营销。2、景区营销要瞄准中心城市以景区所在地为中心,以距离远近为半径,按地域把旅游市场划分为近、中、远三个梯次,分别对应于景区企业市场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期规划。无论哪个梯次都要以该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主攻目标市场。因为消费也有梯次传递的规律,一般是从大城市到中等城市,再到小城市,最后到农村。时尚消费更是如此。旅游是一种时尚消费,所以重点要抓中心城市旅游市场。3、特殊群体的市场这类市场大多数以宗教、登山、户外运动为主,多数游客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前来旅游。六、同区域的联合营销1、注重文化的同源性同一区域内的旅游景区,无论其旅游资源是以自然风光为主,还是以人文景观为特色,都会被打上深刻的区域历史文化的烙印,只是各自景区旅游资源载体所呈现的区域历史文化内涵的侧重方面有所不同。正是这种不同的特色组合在一起,才铸就了一个区域深厚而独到的旅游魅力。旅游者在选择出游目的地时,往往不会只根据对一两个景区的好坏做出自己出游线路的判断,而会筛选几个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区作为候选目标,选择其中对自己最有吸引力的一个地区来作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由于财力、时间、交通和旅行社的线路安排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长线游客在到一地游览时,也都不止参观当地的一两个景点,而是会尽可能地多游览几个景点,全面了解体验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因此,各个景区在市场推广活动中,将景区景点的宣传推广与所在地域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割裂开来是极不明智的,进行联合营销十分必要。在旅游产品的广告宣传推广上,既强调区域旅游整体品牌的打造,又突出各自景区独到的旅游资源魅力。参与联合营销的会员景区在涉及旅游地资源开发、产品和线路设计、产品组合包装、定价、客源市场分析、营销战略的制订实施、旅游相关信息资源共享、知名度和整体形象的塑造上,要坚持目标一致性、利益共享性,强调行动协调性、投入多元性,共同出谋划策,发挥各自所拥有的资金、技术、区位、人才、信息、知名度、营销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以 “合力效应”来达到凭个体力量不能达到的营销效果。2、缔造区域旅游统一品牌在宣传中突出各自特色的同时,力求找到优势景区之间进行联合营销的经济合作点和文化结合点,变互相拆台为共同搭台。优势景区应当结合各自的品牌效应和优势项目,搭建项目更加齐备、价格更加优惠、市场更加规范的区域旅游平台,构建出统一的品牌联合体。实现资源共享、宣传互惠、客源互流,消除纷争和避免资源的浪费,进而推动区域内景区的管理建设,促进交通的改善,降低旅游成本,增加效益。3、权责明晰实现共赢目前,很多地方的旅游景区景点不是由当地统一的政府部门管理,而是分别被众多部门所管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旅游景区景点的独立法人资格。体制障碍直接导致了景区经营管理的混乱与低效,造成有些景区强调部门或地区个体的经济效益,忽视联合协作,自我封闭、各自为政。景区之间因信息、技术沟通不畅,致使区域景点条块分割,景点遍地开花,重复雷同建设,资源浪费严重。所以,要想建立旅游景区联合体,必须尽快建立全区协调机制,尽快理顺经营机制,打破部门间的利益纷争,明确各自职责,实现政企分开,真正把旅游景区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在市场经济中自主发展、自负盈亏的企业,以现代企业理念规范其经营,为旅游经济发展服务。七、景区的深度开发景区虽然受地域限制,但发展市场的空间还是无限的。景区可以采取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内涵型发展模式,一种是外延型发展模式。1、内涵型发展模式内涵型发展模式是指景区企业在景区内开展多种经营,全方位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提升景区服务档次和扩大服务内容。旅游的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是游客的基本需要,随着旅游消费的档次提高,进而发展到健(健身)、教(教育)、休(休闲)、度(度假)、疗(疗养)等需要。这些都是主流需要,此外还有诸多个性化的需要。按照市场营销理念的认识,需要就是市场,这么多的需要给景区服务提供了无限的空间。2、外延型发展模式外延型发展模式就是指景区企业在景区以外发展经营活动。这种发展模式是根据企业的经营战略来实施的。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1)主业延伸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也叫一体化发展模式,就是将景区业务向有联系的行业发展。面对旅游市场向前延伸到旅行社、旅游交通行业开展业务,向后延伸到饭店业、旅游商品生产行业开展业务,横向则投资开辟新的景区。这种模式不管向哪个方向发展,都离不开景区原有的经营主业,都是以原先的主业为中心向外围逐步拓展的。这种市场发展模式需要景区投入大量资金,是一种投资发展模式,需要慎重对待。(2)围城打援模式。这是一种多角化发展模式。其意不在于主业的转移,而是要在跨行业的两个行业领域同时经营,利用相互的影响作用取得综合经济效益。(3)管理输出模式。这是一种经营效益出色的、有名的景区企业利用专业化管理技术,向同行业扩张的发展模式。八、营销信息的收集与管理信息的管理贯穿景区科学营销的全过程。不仅在制订营销规划之前需要收集和分析信息,更要注重在营销实施的过程中收集和分析市场的反馈信息、竞争者的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和改善营销计划。综上所述,景区的营销工作比常规的产品营销要复杂。景区由于产品的特性:不可移动、不可复制、即时产生、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同时进行,因此营销工作就区别于常规产品的销售。制定体系化的营销策略就是重中之重,有了科学系统的营销策略才是完成整个景区的销售任务的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7039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