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育儿师个案分析

超级育儿师个案分析,第1张

如何教养好一个孩子如今成了一个大问题,年轻的父母不再信奉“棒棍底下出孝子”,他们想用更科学、民主的方式来教养孩子。但往往把握不好放纵与管控的度,或是与孩子斗智斗勇中处于下风,或是与孩子“反目成仇”,问题层出不穷。对此有一档名为《超级育儿师》的节目针对不同的熊孩子给予父母一些相对有效的建议。这一栏目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下面我就来讲讲其中的一个案例。

个案问题及表现:

一个三岁的孩子,脾气大,喜欢拿q,手上拿着q的时候会指着人,家人担心会有暴力倾向,喜欢吃手,吃饭就像在受罪。

个案问题原因分析:

孩子很聪明,他的脾气大是在模仿妈妈白天在奶奶家的时候一直在看电视,电视变成了保姆,手上拿q指人是因为他在模仿电视里的人物的动作,他没有判断力,语言习惯都在模仿周围人吃饭像在受罪是因为他的吃饭的过程被控制住了。孩子知道应该用什么手段来应对家人,孩子闹得厉害了,家长就会妥协,这无疑鼓励了孩子的坏行为。

个案问题解决对策及效果评估:

针对这个孩子的问题,兰海先给这个家庭制定家庭规则:说到做到、少看电视(主要是针对孩子)、控制脾气(主要是对妈妈和孩子)然后针对孩子脾气大的问题,她给出情绪积木塔来帮助他们对于吃手这个问题,兰海先是将孩子的两只手对比给他看,指着吃的那只手的地方说出现小包了,然后在孩子睡觉的时候用d性棉制绷带,绑在孩子的两只手上,帮助他改掉坏习惯对于吃饭这个问题,兰海的措施是先给孩子换合适的餐具,然后给了家长四条建议(角色认知、挑选食物、独立吃饭、做出评价)在摆脱电视保姆这个问题上,兰海的措施是让孩子自己挑选玩具带去奶奶家,并设计完整的时间表,让孩子进行活动,减少看电视的时间对于拿q指着人这个问题,兰海的解决方案是设计电视内容甄别板,让孩子描述,家长陪伴,分析做法对不对,并明确告知什么是可以模仿的,什么是不可以模仿的。

一段时间后吃手的问题得到很大改善妈妈的脾气控制住了,孩子的脾气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但还需要强化,于是对妈妈和孩子设计了电话沟通小游戏在奶奶家的时候,奶奶还是不明白孩子应该有空间,于是对奶奶和爸爸进行了体验训练,让他们尊重孩子,更了解孩子吃饭上,家长应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这方面还需改进。

对此建议有需求的年轻父母们可以参考借鉴。

我个人觉得,《超级育儿师》这个节目,是可以的,可能有很多人会说有抄袭表现,什么叫作抄袭?我个人觉得,这个节目里会有兰海之类的育儿师,都是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老师,并且每档节目,都是根据每个孩子而制定的一套专业训练计划,同时呢也帮助到了迷茫需要不断学习的家长朋友们。因为它并不像电视剧之类的东西,模仿的一模一样,它也是根据每个孩子的情况,结合中西方的教育学,去引导帮助中国的孩子们。我个人觉得,其实中国的教育方式,我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有些人可能偏向于西方的儿童教育,我个人觉得,其实就像大家说的一样《超级育儿师》这个节目,之前美国也有这样一个节目,我觉得引进中方来说,也是很不错的,因为在现在这个社会教育来说,有很多的家庭需要老师们的帮助,去引导一下中国孩子,和家长朋友们,我觉得这也是《超级育儿师》节目的价值存在,没有什么资格去评判一个人或者一个节目,每个东西或者事物都会有它存在的价值。毕竟我们的想法都是一样的,都是希望往好处发展,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7259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