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一句话:就是借助或创造企业新闻事件与即时社会热点相结合,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发散性传播,最终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或完成产品的快速销售。
具体如何做呢?
第一,企业要建立社会热点监控机制,时时监测、采集、整理即时社会热点新闻事件,并完成与企业品牌形象与产品销售的热点嫁接;
第二,社会热点与企业进行有效嫁接,必须要经过周密的论证和系统的风险评估,并制定且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并找到最为融洽的结合点,且忌盲目跟风;
第三,整合有效资源,与各方进行有效沟通进行借势。完成企业内部资源、社会及行业资源、媒体资源、公众事件受众资源、新闻事件发起方、事件当事人等资源的有效整合;
第四,设定明确的事件营销目标,选择恰当的媒体手段,撑握事件发酵的节奏;
第五,风险控制。成本控制、结果控制、效果控制与社会舆情管控;
第六,危机管理;
第七,效果评估。
营销推广是商业活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活动,但是在互联网信息大爆炸模式下,人们的信息偏差越来越小,人们聚焦在单个产品上的精力越来越分散,加上竞争厂商重多,营销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事件营销”也称“借势营销”,这是近年来比较流行和新奇的营销手段之一,指的就是借助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事件、人物、产品、故事、传说、影视作品、社会潮流等,策划出对自己有利的新闻事件或推广文案的策划方式。一、“借势”并不是任何热点都可以随意的借,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①关联性。所借之势,必须与新闻策划的目标和整个策划活动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②有效性。所借之势必须自身有较大的影响力,辐射力,能够达到提升效果的目的。
③经济性。营销本意就是以小博大,因此不能耗费过高的成本。
④趋向性。所借之势的发展趋势,发展走向要仔细考察,如果随着趋势的演进,所借之势可能会朝着反方向发展,朝着不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那么借势是很危险的。
二、遵守上述原则我们再来看具体的借势法有哪些模式:
①借“行业演进”之势。行业成长阶段与发展趋势、技术创新等都是企业可以借的势。
②借政策倾向之势。符合国家政策的经营将赢得更大的成功。同时,国家也鼓励和希望企业响应其大的政策,这构成了“借政策之势”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对于新闻策划而言,借政策之势的要点是对政策的理解、把握、熟悉和运用,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要敏锐地观察政策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③借名人影响之势。名人对某件事物发表的观点言论都可以引申作为权威支撑和背书。
④借舆论导向之势。舆论导向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大众和新闻舆论有它特定的强调重点,特定的关注焦点、热点、倾向和走向。新闻策划借用舆论导向之势,其原因在于,舆论导向有着引起人们心理共鸣的特征,而且参与的公众广泛,对深度和广度传播企业的品牌有益。
⑤借事件之势。正在发生的引人注目的新闻事件,是一种非常值得借助的力量。
借势的办法很多,还有借文化之势、借节日(如黄金周)之势、借气候之势(如空调行业)等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很多人对于借势营销的理解就是是借助热点事件赚取流量,这其实是非常狭隘和偏颇的。
三、借势营销的效果可以看得到吗?
虽然借势营销有这么多注意的原则和这么的 *** 作手法,又是那么的新奇和特别,那能不能看到效果呢?这个问题不是我不想回答,而是楼主在基本面上,犯了一个错误。
我举个例子吧,你在闹市上开了一间餐馆,竞争很激烈,但是有一天一位著名的大明星到你的饭店吃了饭,于是你在门口挂了一个广告牌,说大明星成龙都说我们家做的菜好,这时候问你老婆问这么做有效果吗?效果看得见吗?你怎么回答呢?我只能说,从概率论而言做肯定是比不做要好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借势营销本身只是对推广手法的一种丰富,推广手法和推广效果是两件事,怎么看推广效果呢?你可以观察你放出这块广告牌以后来你店吃饭的人是不是多啦?多了就是有效果,没有什么变化就是没效果!
而且随着借势营销概念的普及,你的竞争对手也会大量的或者尝试去用戒指营销的手法,这时候这种所谓的新奇手法也就不稀奇了,既要考察你对这个手法的运用功力,可能也要看一点运气,最主要的还是要下手快下手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