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设计决策分为四个步骤:设立并调整分销目标;评估影响渠道结构的因素;选出最佳渠道结构;挑选渠道成员。 设计营销渠道是为了更好地达到分销目的,完成分销任务。因此营销渠道的设计必须与企业的分销目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设计渠道之前必须要明确企业的分销目标是什么,这是重要的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渠道的结构是为了分销目标而服务的,如果还没有搞清楚分销目标是什么就设计企业的渠道结构,那么再好的模式对企业来讲也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然而,在需要做出渠道设计决策的这一阶段,企业的分销目标往往尚不明确,尤其是改变后的形式在需要企业做出渠道设计决策的同时,也会要求企业确立新的或改进后的分销目标。因此,在这一阶段,渠道管理者应该仔细审核企业的分销目标,判断是否需要添加新的内容。同时,也要判定该分销目标是否与营销组合中其他领域的分销目标相一致,是否与企业的整体目标和策略相一致。
企业的分销目标不同,所需要的渠道模式自然也不会完全相同。如果企业的分销目标是为了节约分销成本,那么它在设计渠道结构的时候就应该以减少渠道的成本为主要出发点;如果企业的分销目标是为了增加销售量、扩大市场占有率,那么它在设计渠道结构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如何尽可能地增加渠道销售网络的覆盖面积,以加大顾客与产品的接触频率。 在设计出几种可行的渠道结构之后,渠道管理者应该评估一系列将会影响到各类渠道结构的因素。尽管此类因素不计其数,但是,仍然存在着对可行性渠道结构进行分析的四类基本因素:市场因素、产品因素、企业因素和中间商因素。
(1)市场因素。在设计市场营销渠道的过程中,市场因素应该是影响渠道结构的关键因素。所有的现代营销渠道管理都建立在市场营销概念基础上,而这一概念强调以市场为主导。市场因素中对渠道结构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市场区域、市场规模和市场密度。
(2)产品因素。产品因素是指在考虑各类渠道结构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另一类重要的因素,包括体积与重量、腐蚀性、标准化程度、技术性和非技术性以及崭新度。
例如,高技术性的产品通常采用较短的渠道结构方式,这是因为生产厂家需要一些有能力将其产品的技术介绍给潜在顾客,并能在产品出售以后能继续提供联系、建议和服务的销售人员。如果渠道结构过长,就会相应地减少这些服务功能,同时也会增加成本。一些相对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如个人电脑就采用较短的渠道结构方式来进行分销。
无论是在消费者市场中还是生产者市场,许多新产品都需要在最初上市阶段采用大规模、强有力的促销活动,以初步建立市场需求。通常情况下,渠道越长,就越难以通过所有的渠道成员达到促销目标。因此,在初上市阶段,简短的渠道通常能使产品更好地为市场所接受。并且,新产品在挑选渠道成员的时候对中间商的要求也较高,这是因为新产品的促销要求中间商提供强有力的促销活动以配合企业。
(3)企业因素。影响渠道设计的最主要的企业因素是:企业规模、经济实力和管理才能。
(4)中间商因素。与渠道结构相关的中间商因素为:中间商的实力;使用中间商的成本;中间商所提供的服务。其中中间商的实力是企业在设计营销渠道时所要考虑的重点,每一个企业都希望有实力的中间商能够加盟自己的营销渠道,如果选择的中间商实力较强,那么企业在进行市场开发时就可以把许多事情交给中间商来完成,从而省去不少精力和成本。这样企业就可以采取较短的渠道模式,尽可能较少的使用中间商。如果渠道管理者认为,为提供一定的服务而使用中间商的成本过高,在渠道结构中就会减少使用中间商。中间商提供的服务,往往与选择过程紧密相关。需要中间商提供的服务越多,对中间商的要求也就越高,在设计营销渠道时就越可能采取较短的渠道结构。 从理论上讲,渠道管理者应该从各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佳的渠道结构。这一结构应该能在最低的成本基础上,有效地完成各项分销任务。如果企业的目标是获得最大的长期效益,最佳的渠道结构就应该与此目标完全一致。在现实情况中,完美的渠道结构是不存在的,因为要做到这一点,渠道管理者就应该仔细考虑每一种可行的渠道结构,并计算出在一定标准下每一种渠道结构所产生的回报,选出能产生最高回报的渠道结构。而渠道管理者不可能知道所有的可行方法,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信息来帮助其实施所有可行的渠道结构,以便达到特定的分销目标。并且,即使管理人员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也无法知道何时应该实施所有这些可行的方法。再者,即使可以实施所有可行的渠道结构,也无法精确计算出与之相关的回报数。影响渠道的因素不计其数,而且它们都在不断地变化。
尽管不存在选择最佳结构的具体方法,但可以根据各个企业的情况,采用一些粗略的评估方法来选择各自的渠道结构。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影响渠道结构的各种因素来初步判定所罗列的所有渠道结构,剔除那些明显不合格的渠道结构。再通过结合企业及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剩下的渠道结构做进一步的删除,选出最适合本企业的渠道结构模式。 企业在市场上的成功需要强有力的渠道成员的支持,即那些能有效履行分销职责、实现渠道设计思路的成员。所以,挑选渠道成员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应避免随意性和偶然性。
对渠道成员的要求标准因企业而异,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中间商对公司的忠诚度、中间商实力、在顾客群体中及市场中的声誉、所经营的产品组合、财务状况、经营思路、###络覆盖情况、产品配送能力、销售人员培训及管理状况、是否会降价销售、是否跨区域销售等。如果企业不经过认真仔细的挑选就随便发展经销商,很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品牌战略、市场规划,甚至因个别经销商而扰乱产品的价格体系,造成整个产品体系的全面崩溃。在经过挑选标准筛选之后,锁定选择目标,应该尽力争取使其成为企业的渠道成员。另外企业在更新渠道成员的时候也应该从以上标准出发,来选择成员。
企业渠道决策的内容:一般来讲,企业的渠道决策包括渠道设计决策,渠道管理决策,渠道改进决策。
1、渠道设计决策
设计一个有效的渠道系统,一般需经过确定渠道目标与限制;明确各主要渠道交替方案;评估各种可能的渠道交替方案三个步骤。
(1)确定渠道目标与限制:有效的渠道设计,应以确定企业所要达到的市场为起点。渠道设计问题的中心环节,是确定到达目标市场的最佳途径。企业确定其渠道目标要受到顾客特性,产品特性,中间商特性,竞争特性及环境特性等因素的限制。
(2)明确各种渠道交替方案:主要涉及中间商的基本类型,每一分销层次所使用的中间商数目,各中间商的特定市场营销任务,生产者与中间商的交易条件以及相互责任四个基本要素。
(3)评估各种可能的渠道交替方案:生产者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从那些看起来似乎合理但又相互排斥的交替方案中选择最能满足企业长期目标的一种,因此企业必须对各种可能的渠道交替方案进行评估。评估标准有三个:即经济性、控制性和适应性。其中经济标准最为重要,控制性与适用性次之。
2、渠道管理决策
(1)选择渠道成员:在选择渠道成员时,无论生产者是毫不费力地找到特定的商店并使之加入渠道系统,还是费习心思才能找到期望数量的中间商,他都必须明确中间商的优劣特性。对他们的经营时间长短、成长记录、清偿能力、合作态度、声望以及销售代理商经销其它产品大类的数量、性质等方面做出评估。
(2)激励渠道成员:生产者不仅要选择中间高,而且还要经常激励中间高使之尽职。促使中间商进入渠道的因素和条件已构成部分的激励因素,但仍需生产不断地监督,指导与鼓励之。生产者必须尽量避免激励过分与激励不足两种情况。一般来讲,对中间商的基本激励水平,应以交易关系组合为基础。另外,分销规划是制造商与经销商可能进一步发展的一促更密切的关系。制造商可以在市场营销部门下设一个分销关系规划处,借助该部门的活动转变经销商对制造商的某些不利看法,使之认为他之所以能赚钱,是由于他与销售者站在一起,成为销售者精密规划的垂直市场营销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缘故。
(3)评估渠道成员:生产者除了选择和激励渠道成员外,还必须定期评估他们的绩效。首先,生产者应一开始就与中间商签订有关绩效标准与奖惩条件的契约,以避免种种不愉快。其次生产者还须定期发布销售配额,以确定目前的预期绩效,并在一定时期内列出各中间商的销售额,且依销售额大小排出名次。促使先进的中间商努力保持已有的荣誉,后进的中间商为了自己的荣誉奋力上进。测量中间商的绩效,主要有两种办法可供使用,即将每一中间商的销售绩效与上期的绩效进行比较和将各中间商的绩效与该地区的销售潜量分析所设立的配额相比较。
3、渠道改进决策
生产者在设计了一个良好的渠道系统后,为了适应市场需要的变化,必须随时对整个渠道系统或部分渠道系统加以修理和改进。企业市场营销渠道的修正与改进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研究:
(1)从经营层次上看,其修正与改进可能涉及增加或剔除某些渠道成员;
(2)从特定市场的规划层次上看,其改变涉及到增加或剔除某些特定市场营销渠道;
(3)在企业系统计划阶段,其改变可能涉及到在所有市场上进行经营的新方法。
渠道决策与管理在整个市场营销战略中的地位:
渠道决策于管理在整个市场营销战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
第一、渠道的选择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其它营销策略的运用。例如渠道费用会成为产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渠道决策会影响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影响广告和促销决策的选择;
第二、渠道决策需要其它企业的密切合作和协调,才能得到贯彻执行;
第三、渠道决策是长期的决策。渠道模式一经确定,即使市场环境发生一定变化,改变或替代原有的渠道关系也很困难;
第四、由于在企业和最终消费者之间存在多个相对对立的渠道企业,企业的渠道策略的效果往往很不明显,有时还存在严重的"时滞"效应。
营销渠道策略有以下几个:
1、直接渠道或间接渠道的营销策略
直接渠道又称零级渠道,意指没有中间商参与,产品由生产者直接售给消费者(用户) 的渠道类型。直接渠道是产品分销渠道的主要类型。
间接渠道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到达消费者或用户手中要经过若干中间商的销售渠道,即生产者通过若干中间商将其产品转卖给最终消费者或用户。间接渠道是消费品销售通常采用的主要渠道。
2、长渠道或短渠道的营销策略
长渠道是经过两道以上中间环节后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渠道,分销渠道的长度取决于商品在整个流通过程中经过的流通环节或中间层次的多少,经过的流通环节或中间层次越多分销渠道就越长,反之分销渠道就比较短。
短渠道是指产品直接到达消费者或只经过一道中间环节的渠道。
3、宽渠道或窄渠道的营销策略
分销渠道的宽度,取决于分销渠道内每个层次上使用同种类型中间商数目的多少。在分销渠道的每个层次上,使用同种类型中间商数目越多分销渠道越宽,反之分销渠道就比较窄。生产者在某一环节选择两个以上的同类中间商销售商品,称为宽渠道。
窄渠道是指生产者在特定市场上只选用一个中间商为自己推销产品的分销渠道。其优缺点是:窄渠道能促使生产者与中间商通力合作,排斥竞争产品进入同一渠道。但如果生产者对某一中间商依赖性太强,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容易失去已经占领的市场。
4、单一营销渠道和多营销渠道策略
单一营销渠道是选择一种任何一种渠道营销。
多种营销渠道是选择多种营销方式。
5、传统营销渠道和垂直营销渠道策略
传统营销渠道由独立的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组成。每个成员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实体追求自己利润的最大化,即使它是以损害系统整体利益为代价也在所不惜。没有一个渠道成员对于其它成员拥有全部的或者足够的控制权。
垂直营销渠道则相反,它是由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所组成的一种统一的联合体。某个渠道成员拥有其它成员的产权,或者是一种特约代营关系,或者某个渠道成员拥有相当实力,其它成员愿意合作。垂直营销系统可以由生产商支配,也可以由批发商,或者零售商支配。
扩展资料:
渠道策略新趋势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渠道结构以终端市场建设为中心。以前企业多是注重在销售通路的顶端和中端,通过市场炒作和大户政策来展开销售工作;当市场转为相对饱和的状态,对企业的要求由“经营渠道”变为“经营终端”。
2、渠道成员发展伙伴型的关系。传统的渠道关系是“我”和“你”的关系,即每一个渠道成员都是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以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甚至不惜牺牲渠道和厂商的整体利益。
在伙伴式销售渠道中,厂家与经销商由“你”和“我”的关系变为“我们”关系。厂家与经销商一体化经营,实现厂家渠道的集团控制,使分散的经销商形成一个有机体系,渠道成员为实现自己或大家的目标共同努力。
3、渠道体制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化方向发展。销售渠道改为扁平化的结构,即销售渠道越来越短,销售网点则越来越多。
销售渠道变短,可以增加企业对渠道的控制力。销售网点增多,则有效地促进了产品的销售量。如一些企业由多层次的批发环节变为一层批发,即形成厂家——经销商——零售商这样的模式,企业直接面向经销商、零售商提供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营销渠道策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