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桔与哈啰加码后,共享电动车市场再迎“三国杀”

青桔与哈啰加码后,共享电动车市场再迎“三国杀”,第1张

从行业初期的“色彩大战”,到押金风波后的一地鸡毛,共享单车领域无疑也已经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发展历程,并在最后仅仅只剩下了寥寥无几的头部平台,也使得其行业格局由此趋于稳定。而在这其中,包括美团(摩拜)、青桔,以及哈啰也逐步向着更为 健康 的模式挺进,更加规范化的发展方向也已经成为这一行业的主旋律,而例如信誉分以及“有桩模式”的出现,也使得其运维方式进入有序阶段。

近日,青桔方面对外发布了首款概念车“青桔X”,新款共享两轮产品“青帆3.0”电单车、“青雀”小轮车,以及青桔智控中心2.0。其中,“青桔X”是滴滴方面研发的共享两轮电动车概念产品,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实现人车智能交互,并且还搭配了智能头盔与自研的ADAS行车安全辅助系统,使得其在安全方面更有保障。

这一系列新品的落地,无疑使得青桔方面后续加码共享电单车的意图已经跃然纸上。再加上此件哈啰在这一领域的加码,无疑也让外界有了更多的猜测。

头部玩家加码,共享电动车战火持续下沉

随着共享单车的市场竞争步入下半场,头部平台对于市场份额的争夺缓步进入平稳期,这一赛道也呈现出美团、哈啰、青桔“三足鼎立”之势。特别是在“总量控制,规范停放,及时清运”的监管政策下,共享单车已经需要更多的依靠运营来寻求用户体验的差异化。所以也使得三个头部平台事实上都早已不在局限于共享单车这一业务线,而布局同为两轮出行工具的共享电动车,也成为了最为顺理成章的方向。

但由于两轮电动车的特殊性质,以及在监管上并不鼓励发展的约束,早期其基本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中,虽然包括ofo、美团、哈啰、青桔都有所试水,但并未行成规模。事实上不仅是政策方面的原因,包括运维成本、安全隐患,以及用户体验也都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外界看来,直到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完成《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制定,也使得共享两轮电动车再现“生机”。

随着产品与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共享两轮电动车也逐渐展现出了更多的价值,并且近年来,三大头部平台对于这一领域的投入也开始明显加大。早在去年第三季度美团方面就曾透露,在共享单车业务上已经投入40亿人民币,并且2021年还将继续扩大这一业务。而哈啰出行方面在今年4月推出自研两轮电动车型后,也正式启动了IPO。并且日前滴滴方面刚刚举行的“未来之见”2021新品发布会上,包括概念车在内的两款共享两轮电动车的出现,也使得外界认为这一赛道或将进入迎来又一轮的激烈市场竞争态势。

但相比于目前更加普及的共享单车,共享两轮电动车也展现出了几乎完全不同的行业特性。不同于高线城市丰富的出行选择和复杂的交通环境,低线城市似乎明显与其契合度更高,并且目前各平台的共享两轮电动车主要投放更集中在下沉市场,试图为当地用户提供门到门的出行解决方案。

难以拒绝的蛋糕,难以迈过的槛

根据艾媒与前瞻产业研究院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两轮电动车收入规模达30亿元,预计2025年收入规模将超过200亿元。作为两轮出行工具中的一员,共享电动车在投放规模持续扩大以及用户出行需求提升的情况下,无疑也使得其市场价值得以进一步提升,而这对于资本市场来说显然也充满了诱惑力。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进入共享两轮电动车行业,对于原本的共享单车平台来说,不仅找到了增加品牌知名度、沉淀用户的新渠道,对于整个平台生态的建设显然也将是一种补充。并且有观点认为,在经历了此前共享单车的无序投放后,强监管下也为整个行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然而看似一片“祥和”的前景下,共享两轮电单车目前依旧有难以回避的问题。

虽然如今三家头部平台都在技术端进行了诸多的 探索 ,期望用更好的用户体验来打动消费者。但相比于共享电车,共享两轮电动车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产品规范的相对不完善,以及监管方面,始终都是现阶段还难以迈过的槛。并且从低线城市出发的布局方式,也势必造就了其发展速度仍然相对较为缓慢。

并且由于共享出行这一行业盈利困难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在监管同样较为严格的共享两轮车领域,各平台除了保持住自己的市场份额,还需要在不断拓宽业务线的同时来面对来自外部的竞争。所以对于想要在共享电单车赛道分一杯羹的平台来说,现阶段共享两轮电单车依旧还是一个风险与收益并存的领域。

共享单车的盈利难题,两轮电动车能解决吗

现阶段在整个出行行业,平台化早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例如哈啰出行推出了类似“吃喝玩乐”的本地生活服务入口,美团APP在主页上也开始将出行服务归纳于“ 旅游 出行”板块,即便是从网约车业务起步的滴滴,也推出了包括社区团购业务“橙心优选”在内的业务。所以在这样的趋势下,共享单车与共享两轮电动车依旧是出行服务中的一类,并且在整个出行服务生态中,其也仅仅是对于网约车等服务的补充。

尽管共享单车在经过了数年对于用户使用习惯的培育后,使得与其极为相近的共享两轮电动车更容易被市场接受。但在前者尚未盈利,并且后者的投放、运维成本,以及运营成本可能更高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正向现金流显然也就成为了各平台所需要的考虑的问题之一。

而目前无论是哈啰、美团,还是滴滴的动作来看,无论是基于共享两轮出行的业务延展,还是基于LBS的本地生活服务业务拓展,也将使得共享单车也好,共享两轮电动车也罢,都将成为整个平台生态中的一环。但与美团有自身其他业务作为现金牛,滴滴出行作为网约车行业领头羊相比,哈啰出行能否借助本地生活服务或两轮电动车破局,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了。

回想共享经济诞生之初,随处可见的小黄车,火爆至极,但后来因退押金风波一蹶不振,时至今日,似乎很久没有听到共享单车的消息了。不过,近日又有一些消息引起了市场的热议。

近日,有消息报道称, 滴滴旗下独立品牌青桔单车获得了超过 10 亿美元融资 ,由君联资本领投、另一家国外大基金跟投,滴滴方面对此消息不予回应。据了解,这是青桔单车的首轮融资,还是共享单车领域这么长时间以来金额最大的一轮融资之一,摩拜单车2018 年 2 月的F 轮融资也同样获得 10 亿美元融资,而 ofo 即便是在最火爆的时期,融资也只达到了 2018 年 E2-1 轮的 8.66 亿美元。

滴滴这一波 *** 作意味着,滴滴并没有放弃共享单车业务,反而有继续做大的趋势,另外,美团近日也在共享单车领域将有大动作,不难看出,近期单车领域正在回血。

或许是美团单车感受到了滴滴带来的压力,便在近日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4月20日,有媒体爆料称, 美团单车将于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启动“骑迹焕活城市”行动 ,活动当天,全国用户使用美团扫码解锁美团单车和美团旗下摩拜单车,均可免费骑行;另外,还推出了骑行优惠套餐,购买可享最低5折优惠,同时用户在22日美团还可领取餐饮券、健身券等。

在疫情期间,不少城市出租车、公交车等等公共交通一度暂停,共享单车便成为了公共交通出行的重要担当, 疫情期间暴增的骑行数据,或许也让共享单车行业迎来第二春 。美团单车大数据显示,3月第一周工作日的全国骑行量较两周前增长约86%,较春节日均增长约94%,而截至4月8日,美团单车全国日均骑行量较2月疫情爆发期间增长了410%。

随着共享单车行业的向好,不少玩家又重新提起了兴趣。事实上,除了青桔单车,今年3月哈啰出行CEO杨磊发布内部信表示已经完成了一轮新的融资,不过没有披露规模,另在不久前,哈啰出行旗下与蚂蚁金服、宁德时代的“哈啰换电”项目还获得了中恒电气的2亿元投资。

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早在2019年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美团单车的重点是加大投车,“不论多少个城市,全部加大投入”。对此,不少网友表示“久违的厮杀似乎又要开始了”!

众所周知,共享单车行业在经历惨烈厮杀之后,摩拜与ofo都没能笑到最后,摩拜在“卖身”后化为美团单车,而债务缠身的ofo转变成返利网,摇摇欲坠。如今,市场上已形成哈啰单车、青桔单车、美团单车各自为营的局面。当然,接下来的比拼与此前并不相同,可能会进入到“运营效率和盈利”较量。

极不平凡的2020年,共享单车行业处于“三国杀”时代,哈啰出行、美团单车和青桔单车三足鼎立。青桔、哈啰的新一轮融资,美团单车的加大投入,能使该行业重新焕发生机,还是重蹈烧钱大战的“覆辙”,我们还将拭目以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7488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