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霸王退市、南方黑芝麻“糊了”,传统国货衰落背后的品牌反思

小霸王退市、南方黑芝麻“糊了”,传统国货衰落背后的品牌反思,第1张

这两天一边是双11的消费热潮,一边是传统品牌圈却显得有些悲凉,陷入“破产风”。 先是童年记忆小霸王被传破产,虽然之后被辟谣,但小霸王的衰落却是不争的事实;后有另一个童年记忆中的国民品牌——南方黑芝麻也“糊了”;再有就是许多人学生时代的青春记忆——女装品牌“艾格”破产了......

其实远不止这些,曾经有一个很火的微博话题#曾经很火但消失了的品牌#,活力28、太阳神等众多品牌好久不见的品牌再次被提及,引得大家一阵讨论,各种唏嘘,一说就是暴露年龄。

有新势力的崛起,就会有老品牌的衰落。虽然存在着某种必然性,但曾经风光无限的品牌的衰落,总能给当下站在风口浪尖的品牌带来一些反思。

01

一面沉寂陨落,一面火热重生

传统品牌的冰火两重天

如同小霸王、南方黑芝麻、艾格一样,众多曾经在商界呼风唤雨的品牌终究跟随着 历史 的车轮,化为时代的一粒沙。

成功的方法千奇百怪,失败的原因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拿小霸王来说,如今OPPO、vivo背后的大佬段永平当初正是小霸王的主心骨。但由于各种原因随着1995年段永平的离开,也是小霸王由盛转衰的关键一年。

在段永平之后,继任者几次施救均无功而返。2004 年下半年开始,小霸王开始了架构改革和多元化转型。自此, 小霸王不再是以前那个「单纯」的小霸王,而是在多领域开启跨界的发展模式,也在多元化的跨界中逐渐失去了“自我”。

南方黑芝麻也同样如此。面对经营不善带来的巨额债务,2015年之后,南方黑芝麻糊就开始涉足很多其他的行业,包括对物流市场的开拓,之后还进入了水电领域、锂电池领域、饮料领域等等。

虽然涉足的领域很多,但是最终却没有几个成功的,其绝大多数“跨界”最终都没有赚到什么钱,投资的钱大都打水漂了。

而在自己最核心的领域,永远都是一副老样子。比如出现在罗永浩直播间里的南方黑芝麻糊。

于是我们看到这些曾经家喻户晓的品牌,再难重新回到消费者的心中。

然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随着近两年国潮文化的崛起,诸如儿时甜蜜记忆的大白兔、回力帆布鞋、老干妈、马应龙、百雀羚、六神花露水等一大批传统国货再次翻红,在国潮文化的赋能之下,赋予传统国货品牌更年轻化的形象,成为许多年轻人心目中的国货潮品。

这里面固然有时机与运气的成分,但抛开资本 *** 作层面的因素,在商业层面,无论对于消费者的洞察、对市场转变的了解还是对产品的创新都是造成这种冰火两重天局面的重要原因。

02

市场变了,消费者也变了

传统品牌没有变

品牌是随着消费者的变化、技术的变化、 社会 环境、生活方式的变化而不断演化的。 品牌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消费者人群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从较为宏观的视角去理解小霸王、南方黑芝麻糊等品牌的衰落 ,他们对于市场转变的判断至少是混乱的,广撒网、乱跨界的结果只能是死路一条。

归根结底是没有理解市场本身。 无论小霸王还是南方黑芝麻糊,他们 往日的成功是建立在消费者过剩、产品稀缺的消费环境下。

彼时,品牌的核心目的是进行大规模销售,在传统大媒体广告的营销模式下,利用大渠道实现快速销售。产品是同质化且稀缺的,消费者不需要差异。典型的产品导向时代,核心卖点是产品的性能,走的是大渠道。

回想一下南方黑芝麻和小霸王的央视经典广告和留给我们回忆的经典产品就是如此。

但如今,我们已然进入了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品牌塑造时代。产品之外,品牌不仅仅要和消费者的故事,而是开始进一步和目标消费者沟通达成共识,以共鸣攻占心智。

对比回力、大白兔等一批传统国货以国潮文化为触点与新生代消费者建立共鸣,小霸王、南方黑芝麻显然并没有这方面的考量与动作。

而在消费者层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面对以Z时代95后为代表的新兴消费力量的崛起,整体消费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消费的升级与下沉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面对复杂多变的消费市场,年轻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传统国货如何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跑道成为他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但对于本身的核心产品层面,小霸王面临的是互联网普及带来的互联网 游戏 的崛起以及同类型品牌的竞争,南方黑芝麻糊面对的是国内外诸多巨头加码植物蛋白饮料市场。

面对这种降维式的打击,自然毫无还手之力。

03

传统品牌衰落背后的品牌反思

任何品牌的存在必然着力于消费者的底层逻辑需求。

处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或许对于许多传统国货品牌而言,必须非常明确到底要打造一个什么品牌?到底要为消费者带来什么?产品和服务是不可或缺的吗?这背后是一套系统性逻辑的转变。

1、“企业品牌”正在被“用户品牌”迭代

不可否认,消费者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越来越多的品牌营销中, 消费者越发走向台前。

品牌界的共识是,只有用户认可了企业的产品,企业才具有品牌,而谁能洞察用户,谁就能占领用户心智。

而最为核心的品牌文化同样需要匹配用户定位,才能塑造品牌的最大价值。

“企业品牌”正在被“用户品牌”迭代,从企业品牌转向用户品牌的过程,也是被年轻人所接受和喜欢的过程。这是包括传统国货品牌在内的诸多品牌都需要转变的思路。

2、与时代精神关联,重塑品牌理念

品牌想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品牌理念与时代精神的契合是关键。 虽然传统品牌是一种文化符号,是一代人的记忆,但总不能纯靠情怀发电,当消费者的情怀和消费激情被彻底消费干净了的时候,也就是传统品牌的灭亡之时了。

菲利普科特勒所言,当品牌进入到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品牌塑造时代,作为消费者,他们更会愿意与品牌做朋友。这需要品牌用时代的语言,沉入到他们的文化之中,一起参与到创造 社会 共享价值的创造。

那些成功翻红的传统品牌无不是如此。比如旺仔,从IP激活到跨界联名、魔性营销等等,总能在时代的文化潮流中找到与年轻人沟通的方法。

可以看到,当下的品牌打造都在遵循这样的逻辑:用价值观和目标消费者形成共鸣,从而塑造一个无比坚强的关系和忠诚度。

反观传统品牌的衰落,这其实是一个重要原因,当他们与时代精神失去关联,也就失去了与消费者的共鸣感。

3、回归产品的本质,遵循“产品为王”的逻辑

其实无论是小霸王还是南方黑芝麻糊,之所以消费者的记忆中, 归根到底还是他们的产品本身不再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产业端创新升级迭代的速度赶不上整体消费升级的速度,品牌没有对消费者的好奇心进行加持。而我们对品牌的记忆也浓缩成了一个 游戏 机、一杯黑芝麻糊这种单一的老产品,逐渐固化,品牌也失去活力。

而反观那些再次翻红的传统国货品牌,无不是在国潮文化的熏陶之下,从质感、制作手艺、实用功能、价值理念出发,对产品进行了创新设计。 从设计到包装、从产品到价值的沉淀,随着用户体验的不断完善,国潮品牌都借东方美学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吸引了消费者进行实际消费。

所以对于品牌来说,在产品层面的运作过程之中,要不断地丰富产品品类,引入更多优质品牌产品丰富其产品业务链,同时也充分贴近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层次,用满足其物质+精神需求的方式重塑品牌的产品逻辑。

04

结语

沿着时间轴回望,中国品牌曾经无比兴盛,一批老字号、老品牌不仅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几代人的成长记忆。

每一个记忆中的品牌陨落总能在网上引发一阵唏嘘与怀旧。仔细研究每一个案例,你会发现,对于自身的衰落每一个品牌并非无动于衷,而是疯狂自救。但他们总是陷入疯狂扩张的泥潭,盲目跨界与核心主业相背离,最终倒在了资本脚下,成为时代的一粒沙。

面对新的时代,传统品牌如何更好地适应当前消费升级的需要,将品牌所拥有的传统记忆、独特服务、文化情怀传承下去。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围绕消费者、围绕产品创新的底层逻辑不会变,需要每一个品牌去认真思考。

1、目标人群有误,失去需求基础

润妍从孕育开始,就应该是一个别人市场制造之后的延续产品,因为这一部分人群已经具有对黑头发的认知和使用习惯,也是品牌切入最为经济的办法。

但不知是出于不屑还是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太过自信,宝洁居然舍弃了已经存在的市场而独辟蹊径,将目标人群定位为18-35岁的城市高知女性,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润妍具有唯美的广告形象和唯美的视觉冲击,其包装也是素雅和高贵的。但问题在于这部分人群是否是真正的购买者?

事实上,夏仕莲的黑芝麻洗发水也是与润妍差不多的时间推出的,其很好的借用了奥妮遗留的市场空间,针对大众人群,以低价格快速占领了市场,也许应该成为宝洁的反衬。

2、信息传播缺失,购买诱因不足

前文已经提到,就现有成功运作的品牌而言,消费者真正的购买诱因更多的集中在植物、天然或品牌形象上,而黑头发的作用并不明显。事实上,黑头发我们都喜欢,也都认同,就像东方美一样,但是单纯东方美已经是我们所具有的特质,也是无法去感受到改变的,因此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有多少人去尝试购买,即使买了,也会因为效果不明显而放弃。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黑头发仅仅是符合现有消费者的认同和情感联想,而其它的支撑或利益才是购买诱因。这也就是为什么看夏仕莲广告的有24%左右的人愿意尝试购买,而润妍的不过2%的原因。

润妍刚刚上市之初的策略还是较为有效的,突出中草药的概念而不是简单的黑头发,其所做的促销及赠品也都是在这一点上突破的。但是,遗憾的是,也许宝洁以为,形象的作用更为明显,于是在中草药的概念尚未深入人心之际就开始转变策略,于是以黑头发为特征的广告,富社会效应的赞助活动等不断上演,直至将润妍的品牌完全形象化。

作过简单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消费者都不知道润妍的中草药成分,更谈不上知道它的功能了。也许这是润妍失败的又一根源。

3、品牌自视太高,遭遇推力障碍

宝洁因为四大品牌的缘由,已经成为主导渠道的代表,每年固定6%左右的利润率成为渠道商家最大的痛,只是因为消费者指名购买的原因,不得不做宝洁的产品。但是也仅仅是在四大品牌范围内,润妍作为一个新上市的品牌,当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于是乎思维定式造成的利益矛盾就十分明显了。

一方面,宝洁以过去的经验确定润妍的价格体系,另一方面,经销商觉得没有利润空间而消极抵抗,致使产品没有快速的铺向市场,有广告见不到产品的现象在宝洁也出现了。

一些当时代理宝洁的经销商现总结润妍的失败就是只注重广告拉动,而忽视渠道推动。一贯作风强硬的宝洁,当然不会向渠道低头,当然渠道也不会积极配合宝洁的工作,润妍与消费者接触的环节被无声的掐断了,宝洁当初若能适度让出部分空间给经销商,能够更好的实现双赢。

曾被寄予厚望的润妍:

润妍诞生于宝洁全球增长停滞的大背景之下。90年代末期,宝洁全球连续几年出现零增长。宝洁时任董事长兼CEO德克•雅各推出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提倡挑战极限和创新。在此战略指导下,宝洁在全球市场上都推出了新产品。

而在中国市场,宝洁中国自1996——1997财年达到顶峰后,连续三年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一些合资的品牌“熊猫”、“浪奇”等逐渐退出宝洁舞台;牙膏“佳洁士”长期徘徊在5%左右的市场占有率,而眼睁睁的看着“高露洁”扶摇直上。

洗衣粉如“太渍”则不断被“雕牌”、“立白”等越抛越远;而洗发水更是面临着丝宝、联合利华的强大挑战。此时,宝洁急需一个新的增长点以改变中国的市场局面。

润妍,作为宝洁当时在中国最大的投资而隆重推出,承载着宝洁极大的希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7915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