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美系豪车系列,林肯为何卖不过凯迪拉克?

同为美系豪车系列,林肯为何卖不过凯迪拉克?,第1张

林肯、凯迪拉克的确同为美系豪牌,只不过在销量上林肯比凯迪拉克差不少;差的原因在于通用对凯迪拉克的重视程度、远比福特对林肯更高,其次凯迪拉克对咱们国内的 汽车 市场把握的更精准(就好比赶得早、不如赶得巧),而林肯则是完全错过了咱们国内 汽车 市场最好的时候!

林肯与凯迪拉克都是顶级美系豪牌,也可以说都曾被作为 总统座驾 使用,只是凯迪拉克次数更多、林肯相对少些,不过这足以证明林肯 汽车 在品牌的底蕴方面并不比凯迪拉克差,只不过通用、福特对待二者的态度截然不同,这就导致了两个品牌在市场中表现出现差异,福特似乎并不愿为林肯付出太多!

通用、林肯的态度

通用完全把凯迪拉克当做宝贝看待,把全集团最高端的技术、最优质的资源都提供给了凯迪拉克,所以凯迪拉克才能逐渐复兴;举一个简单例子,凯迪拉克旗下车型、很少有与别克或雪弗兰同平台的,基本都是独立车型;而福特对待林肯的态度就差了点意思,多款车型与福特共用一套平台,可又没有人家雷克萨斯那么好的口碑、以及营销能力,所以消费者买凯迪拉克是为了与众不同,买林肯是难道是为了买豪装福特么?换壳理念并不是所有车企都能玩明白的!

对市场把握程度的差异

凯迪拉克很早就实现了本地化,简单点说就是国产化进程做得更早;而林肯则晚太多、即便是现在旗下只有两款车国产!从05年到15年这10年来、可以说是咱们国内 汽车 市场最繁荣辉煌的10年(井喷期),凯迪拉克连一天都没有缺席、而林肯于14年重回咱们国内市场,而在15年后、咱们国内 汽车 市场度过了井喷期、逐渐变得平稳(最近几年缩水了),所以可以说林肯错过了最好的时候、二凯迪拉克则抓住了机会!

机会多谁都是公平的、只是林肯错过了,在咱们 汽车 市场最辉煌的时候、凯迪拉克同BBA一样被众人所熟知,那时候很多车友对豪牌是敬畏的、是不敢轻易入手的,可这最理想的确立品牌形象时间段却被林肯缺席了;等到15年之后、销量出现下降,BBA等豪牌皆大幅度下调价格、这犹如是豪牌贬值的过程,这时候豪牌在消费者心中已经平淡、难以掀起波澜,这时候回归的林肯、就更不被消费者重视了;实际上通用对凯迪拉克倾尽所有,凯迪拉克的布局也完美、车型全面、价格便宜,可即便这样与BBA的销量差异依然巨大,不过凯迪拉克终究靠降价、换回了一部分保有量;至于错失一切良机的林肯,优势就更少了!

两个品牌的知名度旗鼓相当,买谁都没错,渠道布局差了凯迪拉克N呗,还有一个国内的合作伙伴是否给力,你懂的!

林肯买不过凯迪拉克与两车对于市场的重视程度等方面有关,就拿林肯的服务网点为例,林肯的服务网点其实并没有凯迪拉克那么多,这对于想买美系高端车的人,自然不会首先考虑林肯,毕竟买车并不是买了就算完事的,后面的售后服务等都是一个需要值得考虑的,网点多意味着在驾车外出的时候,遇到故障等不需要担心车辆维修等问题。在营销上面,凯迪拉克比林肯更加的贴合市场。

以车辆的广告宣传上面,林肯宣传广告少,自然市场的曝光度就会变少,而凯迪拉克广告等营销多,对于买车的人是会第一时间想到的,就好比一直有人在耳边说某个品牌的东西,自然看到某个东西以后就会想其某个品牌。再一个从凯迪拉克的车型更新换代的速度高于林肯,而林肯在车辆的更新换代上面要慢半拍,加上林肯很多的车型一经换代就停产,这对于消费者自然也成了担心的问题。

总结:林肯买不过凯迪拉克也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林肯 汽车 来中国的时间也比较短,虽然有着美系豪华车的身份,但是品牌知名度比较低,品牌影响力也比较低。

同为美系豪车系列,林肯为何卖不过凯迪拉克?

1

凯迪拉克

凯迪拉克是通用旗下的豪华 汽车 品牌;

美国通用 汽车 曾经是全球最大的 汽车 制造商,旗下品牌有:GMC、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霍顿;另外通用 汽车 和上汽集团还合资了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品牌有:五菱和宝骏;

2

林肯

林肯是福特旗下的豪华 汽车 品牌;

美国福特 汽车 也是老牌 汽车 了,旗下品牌有:福特、林肯;

3

美系大衰退

凯迪拉克比林肯卖的好的原因大概有这几点:

就目前凯迪拉克和林肯的处境也没多大的区别,美系车在华销量年年衰退递减,国内认可度较低,别说自家的豪华品牌了,就靠走量的亲民车型销量都上不去,哪还有时间管豪华品牌;

因为进入中国市场晚,更新换代慢,宣传力度不够,优惠幅度不够大等原因,所以林肯卖不过凯迪拉克;凯迪拉克能在BBA的封锁下杀出一条血路是相当不容易,其他二线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都很不如意,我们一起看一下为什么林肯卖不过凯迪拉克?

晚入中国市场

凯迪拉克在2003年的时候就签署了国产生产协议,在豪华品牌里凯迪拉克算是比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但是林肯进入中国市场并正式国产的时间是2019年,在BBA已经垄断豪华品牌市场情况下,后知后觉的林肯在品牌知名度和口碑上肯定不如早国产进入中国市场的凯迪拉克,消费者自然也更认可凯迪拉克。

宣传力度不够

林肯毫无疑问技术底蕴和技术都是有的,毕竟是福特旗下的豪华品牌,但是仔细一看林肯的知名度之所以上不去,是因为营销宣传力度不够;以至于很多消费者甚至不认识林肯这个品牌,而凯迪拉克不同,“洗浴王”、“跳水王”等称号,让凯迪拉克知名度大大增加,而且这些称号让消费者觉得凯迪拉克更接地气,也更容易接受。

优惠力度不够

凯迪拉克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优惠幅度大,动辄5万起步的优惠,甚至优惠10万以上的都有,这也就是为什么凯迪拉克能在BBA的封锁下杀出一条血路的原因,只有打价格战才能抢夺一部分的市场份额;而林肯不同,林肯在品牌知名度不高的情况下,其他豪华品牌的优惠幅度都不低的情况下,林肯的优惠幅度也不高,销量自然也不高

总述

虽然很多人认为凯迪拉克由于价格跳水太离谱,有点算不上豪华品牌,但是所有人都低估了凯迪拉克,或者说低估了BBA,在BBA的联合打压下,几乎所有二三线豪华品牌都抬不起头,雷克萨斯也只是靠ES称一下台面,其他车型的销量惨不忍睹;反而凯迪拉克因为降价的原因,所有车型的销量还算可以,别说林肯,除了BBA之外没有几个豪华品牌能卖的过凯迪拉克。

在这里AI少祝大家早日买到自己爱车,欢迎大家关注AI少,每天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学习有关 汽车 方面的知识,谢谢!

林肯纯进口的,凯迪拉克国产的,税费都不一样,而车价相当,说明什么?林肯是福特的干儿子,没有用心的去支持这个品牌,基本除了内饰好一些,没有把最好的技术只用在林肯上,基本就是同级别换壳的车,而凯迪拉克是通用的亲儿子,把所有的家底黑 科技 都堆在凯迪拉克上了,所以我买了CT6。

我觉得从这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差距

1.进口和合资的身份。

林肯作为纯进口车型,在各方面的税费还有其他费用方面要超出许多。

凯迪拉克除了一款凯雷德外基本属于合资,所以在费用方面,成本方面控制的较低。

2.产品力

林肯的产品更新换代较慢,而且在车型上新方面比较滞后。凯迪拉克确实也紧紧抓住国人的心理,不断完善产品线,改款也比较积极。不论从年轻的ATS,还是商务的XTS和CT6,产品覆盖力比较完善,而林肯在大部分人看来都是比较侧重商务方面。

3.性价比

从大多数的顾客购买可以看出,在性价比方面,凯迪拉克在优惠方面确实迈的步伐比较大,较大的优惠确实也能吸引一部分用户,而林肯除了进口的身份,在优惠幅度方面也不及凯迪拉克。

4.宣传

广告也是一个产品能够影响大众的方面,凯迪拉克在广告策划宣传方面确实有较深的功底,但是反观林肯,就要逊色不少。

从 汽车 发展长远来看,合资国产化是一个大的趋势,不仅降低关税,也降低生产运输成本,从而能够给大众实实在在的优惠。再一个,就是要紧跟消费者的需求,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超前的销售理念。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豪华车市场肯定占得比重越来越大,那么就要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出发,不断提高,不断改进,才能不被边缘化,不被淘汰。

纯进口的怎么卖的过合资的,同等级的车税费就差不少。

万事开头难!

林肯内饰太老,中国这个价位的消费群体偏年轻。

李佳琦带货植入,“无后驱不运动”洗脑,“2.0T+8AT标配”,百公里加速6.9秒……在凯迪拉克用一波又一波的热浪造势后,CT4终于在4.8日晚间揭开了价格面纱,两款车型官方售价分别为23.97万和25.97万。

自降3.4万,CT4是中型车or紧凑型?

CT4虽然是一个全新的名字,但是对于凯迪拉克的产品谱系来说,它的定位是低于CT5,并且的确是入门级轿车ATS-L的继任者。而基于第二代Alpha平台打造的ATS自2012年在北美上市后,次年便以进口的方式引入中国市场,并在2014年开始加长国产命名为ATS-L。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ATS-L都是凯迪拉克的销量支撑。

CT4虽然在外观内饰涉及上无处不显露运动年轻的标签,但是因为基于第二代Alpha(A2XX)平台打造的背景,还是在车身比例、车门轮廓、侧窗轮廓等结构性设计方面与ATS都有着非常高的相似度。

历代继任者,技术迭代,设计更新,配置增加是必然方向。当然CT4也明白这个道理,车身尺寸达到4760mm,先加长30mm,内外设计上自然也采用更新潮的风格以迎合年轻受众的审美。在配置上,用电子驻车替换了脚刹,LED灯源替换掉卤素灯,安全带未系提醒也扩展到全车,主动刹车安全系统、自动驻车、4.2寸液晶仪表盘、日间行车灯灯都成为标配,此外还标配8英寸触控中控屏搭载最新的CUE系统支持carplay和carlife,带来更好的车机互联体验。在动力上,全系配备2.0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237马力(174千瓦),峰值扭矩为350牛·米,与2.0T匹配的是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0-100km加速时间为6.9秒。

虽然ATS-L膝部气囊全系被阉割掉、轴距缩水85mm,但总体来说CT4在配置上还是属于“加量”的范畴。

至于价格么,ATS-L售价区间为27.38万-42.88万,所以CT4相当于直接自降3.41万,而顶配款的话则降了16.91万!

随着价格大幅下探,作为凯迪拉克入门级轿车的直接竞争对手显然成了宝马1系、奥迪A3和奔驰A级。但是不要忘了,ATS-L曾经的曾经的竞争对手一直都是BBA中30万区间的3系、C级和A4L。包括到现在CT4依然被归类到中型车之列,毕竟车身长度较ATS-L还有所加长,自然和宝马1系奥迪A3等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我们通常在划分产品级别的时候,除了参考车身长度也还要考量轴距,恰恰这又是CT4尴尬的地方,轴距缩水85mm只有2775mm,不说和奔驰C等中型车对比就是和紧凑型的奔驰A相比还短14mm。

那么,凯迪拉克CT4究竟属于紧凑型车呢还是属于中型车呢?

也许是否能弄明白这个问题本身也没那么重要,凯迪拉克只需要大家记住CT4就是一款用紧凑级车的价格可买到的中型车。

“隔山打牛”已是凯迪拉克的无奈之举

初步看凯迪拉克CT4这波“降维打击”还是充满了诚意和魄力,也让人感受到其长期占据二线豪华品牌阵营的不甘。所以这一次,CT4要自降身价站在中型车的位置上瞄紧凑级市场, “隔山打牛”要对豪华车市场第一军团的BBA下手了。

纵观商界,价格战其实历来都不是主动策略。更何况对于豪华品牌来说,通过价格换市场通常都会在品牌层面得不偿失。凯迪拉克真的是这样吗?

从产品定价上看,CT4尽管比ATS-L大幅下调价格,但是别忘了ATS-L的终端售价实际上早就失守了。动辄现金优惠近10万,还多重购车礼和金融政策支持。虽然说ATS-L从去年开始清库为CT4让路,但是如此大幅度的降价对其品牌溢价和产品保值必然也会产生影响。

据保值率信息查询,终端几乎没有任何优惠的奔驰C级五年保值率能达到53.27%,而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甚至加价的雷克萨斯ES五年年保值率则高达58.04%。同样再看凯迪拉克ATS-L,五年保值率则就只有37.63%。

另外,从凯迪拉克产品家族的价格区间看,去年11月上市的CT5官方售价为27.97万-33.97万;而今年1月上市的XT4官方售价则为25.97万-39.17万。所以凯迪拉克整个产品体系就已经和BBA形成错了错位竞争,所以CT4的售价继续往下探也就成为必然。

从市场销量看,2019年凯迪拉克全年在中国市场斩获了213717的成绩,从排名上看依然紧随BBA之后占据豪华品牌第四名的位置。但凯迪拉克以-6.3%的同比增幅不但与前三者70万左右的量级差距越来越大,并且即将被完全依靠进口的雷克萨斯反超。雷克萨斯也是前六豪华品牌中唯一呈现负增长的品牌。

为“五斗米折腰”没什么不好

从豪华车品牌销量前六的品牌中,沃尔沃应该最亲民的一个。29.9万的S90,已经让大家忘却了“北欧豪华”,但18.4%的市场增幅同样是胜利者凯旋的勋章。所以,如果用价格能够换的回来市场,虽然会伤及品牌但总比独自高傲地自嗨要好的多。更何况,处于错位竞争和终端降价模式下的凯迪拉克一直暴露出自身对品牌力不自信的尴尬。

记得在2016年凯迪拉克曾经大手笔主导一场“一元钱还CT6”的营销活动。大致意思符合条件的宝马5系车主只需要加一块钱就能换购CT6,而在对宝马车主的条件限制中明确标注了公里不超过8万公里,车龄不早于2012年等条款。本身凯迪拉是想通过这样的噱头宣告对标宝马5系的CT6来了,借此抢食5系目标市场。但是这么一 *** 作,也传递出另外一层意思:开4年、8万公里的宝马5系依然等于一辆全新CT6。这显然是帮对手做了一波保值率的神助攻啊!

回过头来,2020年全球经济下行,汽车市场也正遭受空前的压力,豪华车市场的竞争自然也会更加激烈。BAA产品线越来也丰富,入门级新车还有门槛降低的空间,而一直处于高傲姿态的雷克萨斯本身已经供不应求一旦国产销量必然会大增,沃尔沃依托吉利不管是产品还是营销上都越来越本土化……除此之外以特斯为首的新能源伴随政策利好还会继续蚕食市场,同时新能源也使得BBA达成共识,奔驰EQC已经在国内投产,蓝色标的雷克萨斯混动车型已经在大街上可偶遇。而对于凯迪拉克来说,腹背受敌,风浪还在后面,吃饱才是第一位。

如果为了换市场,那不如彻底放下身段。凯美瑞顶配车型售价27.98万和雷克萨斯ES已经在价格上几乎无缝衔接,但前者2019年销售15.8万辆,月均1.3万辆,自2006年以来在华销量已破200万辆。所以,凯迪拉克既然已经要放下身段,那何必还要盯着BBA,看凯美瑞雅阁的市场空间不也有胜算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7961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