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悬念的作用主要有哪些?,第1张

悬念的作用有以下4个方面:

1、使情节环环相扣,既能有效地使观众产生注意力,又能使他们保持这种注意力。

2、是情节发展的指路标,能使戏剧机构紧凑而集中。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在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之间,能更好的塑造人物、阐述主题。

4、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让观众得到想象不到的结果。

扩展资料

常见设置悬念方法:

(一)直接提问法

就是在文中,直接突出一个大家不知道怎样回答的问题?常常出现在文章的标题或文章的开头,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秦始皇为什么杀了自己的母亲?”等等。

(二)矛盾对立法

将相反的词汇或语义对立统一在一个人或事物上,造成矛盾,让人在无法理解中思考、阅读,破解迷惑。例如:妈妈是柔弱的,妈妈又是刚强的;那声音听起来是近切的,又是茫远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死海不死。

(三)特例与寻常对照法

人或事物寻常是一种状态,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是另外一种状态,二者一先一后,并列书写,让读者在对比中,感觉到“这一刻”不同寻常,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带着猜测去阅读。

(四)倒叙法

记叙事件时,先将故事的结局,或者最精彩的部分即结局放到叙事的开始部分来写,然后再从故事的起因开始,交代事件的来龙去脉。这样开头,让读者直接面对故事的结局,搞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于是带着问题边思考边读。

例如:我和妈妈到车站接姥姥,姥姥一见到妈妈,放声大哭.....(姥姥怎么哭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悬念的作用有以下4个方面:

1、使情节环环相扣,既能有效地使观众产生注意力,又能使他们保持这种注意力。

2、是情节发展的指路标,能使戏剧机构紧凑而集中。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在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之间,能更好的塑造人物、阐述主题。

4、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让观众得到想象不到的结果。

例如:

《20美金的价值》

一天,爸爸下班回到家已经很晚了,他很累也有点烦,他发现五岁的儿子靠在门旁正等着他。

“爸,我可以问您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

“我只是想知道,请告诉我,你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到。“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

“我刚刚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将今天的气都爆发出来了——这是你要的 10美金。”“爸,谢谢你。”小孩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不解地问。

“因为这之前不够,但我现在足够了。”小孩回答,“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扩展资料:

一、悬念的基本解释:

悬念,是通过对剧情做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观众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的一种编剧技巧。在西方编剧理论中,最早设计悬念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在中国戏曲理论著作中,虽无悬念一词,单所谓的“结扣子”、“卖关子”,以及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部格局一章中提出的有关“收煞”的要求:暂摄情形,略收锣鼓......令人揣摩下文,不知此事如何结果“,其内涵就是与悬念基本相似。

二、引证释义:

1、挂念。

明张居正《奉谕还朝疏》:“又特奉宸翰:‘谕元辅张先生 :自先生辞行之后,朕心日夜悬念。’”

白话文:“又特奉宸翰:‘告诉元辅张先生:自先生告辞走了以后,我的心日夜挂念。’”

清李渔《蜃中楼·乘龙》:“自从张年兄去后,下官终日悬念。”

白话文:“从张年哥哥走后,我整天挂念。”

许地山《人非人》:“陈情这女子,到底是个什么人呢?他心里没有一刻不悬念着这个问题。”

《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惟长年未通音问,此诚憾事。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

白话文:“只有一年未通音讯,这实在是遗憾的事。最近听说政府亲自失调,很是挂念。”

2、欣赏小说、电影、戏剧或其他文艺作品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关切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期待心理和紧张心情。

《人民日报》1982.3.28:“这部影片被赋与了浓厚的喜剧色彩,并不单纯以悬念取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悬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8000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1
下一篇 2023-04-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