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品款式及时更新
许多商家认为淡季到来,客流量少了,就不太注重产品的及时上新,甚至一个款式在橱窗放两周不更新,直接影响客户的进店率。
所以我们应该保持产品新款的不断更新,坚持少量多款;这样既能吸引顾客眼球,增加销量,更能强化品牌形象。
2、激活员工状态
可能由于天气原因,员工性子变懒,上班状态也不佳。所以每天例行晨会,分配每日的工作目标,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调整员工状态,让员工摆脱困意,从一开始就处于激情四射的工作氛围中。
可能会有个别员工因为生活上的困扰,工作时带着负面情绪,不仅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状态,也影响了客户的购买欲。所以要及时与员工一对一沟通,了解情况后站在员工的立场进行开导和帮助,调节员工工作状态。
3、激励销售
因顾客不多的关系,导购状态普遍懒散、没有动力,即便有意向客户前来挑选,也受员工状态影响而失去购买欲望。
所以我们可以用加大奖励的方式来提升员工的销售激情,让员工在揽客、服务客户方面更有动力,进而提升销量。
4、创新营销模式
淡季各个实体店生意不够理想,于是纷纷拿出打折利器吸引客户。放眼望去,整条街全是千篇一律的打折促销活动,没有任何新意,让消费者心生麻木。
新颖的促销活动更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我们可以推出进店消费可免费美甲一次或者进店即可获得小份甜品。
5、异业合作
如果自己门店业绩不好,单身隔壁卖包,卖零食,卖奶茶的总有一样产品是吸引客户的。
我们和附近生意好的商家合作,比如在我们家买一件衣服可以免费领取某某家奶茶一杯或者领取一张某某家包包7折优惠券等等,在顾客不知不觉中悄然提升店内的进店购买率。
6、团队充电
当顾客少的时候,应该多让员工熟悉货品,进行模拟演练。例如所有员工分组搭配试穿,并将试穿的货号、价格、现有库存码数和件数都记录下来。既能梳理好产品的类别,也能分析出不同鞋子适合的人群和体型,加深对货品的熟悉度,在为顾客试穿的时候表现得更加得心应手。
7、VIP维护
另外,顾客较少的时候,也可以分派人员盘点整理门店的客户资料,对现有的老客户进行针对性回访,搜集客户的建议和意见,既能增进与VIP客户的感情,也能为今后的营销做好准备。
早有德鲁克先生继承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观点,认为企业只有两项职能,就是营销和创新。如果基于企业竞争,我们说战略创新是根本、模式创新是核心、制度创新是关键、文化创新是灵魂、技术创新是基础、营销创新是条件那么,基于营销创新,我们则可以演绎为:战略创新是根本、价值创新是核心、产品创新是基础、渠道创新是条件、成本创新是要诀、模式创新是关键 当今,创新更成为一切理论与实践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它既是企业管理的关键问题,也是市场营销的头等大事。麦卡锡教授所归纳的4p理论,使市场营销的基本要素一目了然劳特朋教授发展的4c理论,重新界定了市场营销的组合要素 目前,各类产品已进入营销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必须创新和改变新的营销模式,以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那么新零售下的营销模式有哪些创新呢?1. 产品+现场体验
面对化妆品、消费电子、服装等市场的极大丰富和消费者更多的购买选择,单凭传统的产品功能属性无法有效打动目标消费者。我们必须通过现场体验来强化产品的新价值属性。
场景体验的核心是有效地打动目标消费者的头脑。以全新的场景体验感,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通过场景体验建立产品新的价值特征。
产品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转换为场景,特别是对于许多传统产品来说,迫切需要快速改变新的营销模式,使产品焕发出新的市场活力。
2. 产品+新零售、新渠道
零售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渠道的比重急剧下降,各种新的零售形式和新的终端渠道发展迅速。目前,终端市场已形成不同的门店和渠道,服务于不同的目标消费群体和不同的需求场景。
目前,产品需要根据其目标消费者定位快速确定新的终端和渠道,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各种专业商店和网上红店渠道。这些店铺对目标消费者形成了强大的影响,甚至锁定了大范围的目标消费群体。
应特别注意各种新零售形式,未来家庭模式将在零售市场占据很大份额。
3.产品+互动
互联网正在改变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互联网的连接正在重建一个基于连接的新的营销体系,未来更有价值的新营销体系必须是基于互动的营销体系。
传统营销是企业思维和单向主导的营销模式,互联网环境下的营销模式必须成为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消费者为主导、在互动环境中建立的参与式营销系统。
在链接和交互环境中,消费者可以参与产品创新和研发的全过程,参与整体营销设计,这些产品可以成为消费者自己的产品。这样的产品和营销是消费者最能接受的产品和营销模式。
4. 产品+物流
在企业将目标消费者联系起来,实现对目标消费者的直接营销的环境下,配送已经成为企业营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
交付将成为改善消费者体验的关键环节。未来的产品竞争力将主要反映产品的交付效率以及产品如何更快地到达目标消费者。
企业需要围绕新营销系统的转型,搭建新的物流配送系统,为了为不同的b端用户构建交付,我们还应该为C端用户的不同需求场景构建交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