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带火的章丘铁锅,最近也像众多昙花一现的“网红”一样,迅速迎来自己的“黄昏”——一夜蹿红催生了当地大量制作铁锅的家庭小作坊,良莠不齐、以次充好现象随之出现,导致章丘铁锅遇冷滞销,不少家庭小作坊关门停业。
借助于发达的资讯和活跃的社交媒体,眼下也正是“网红”热点频出的时代。商品领域也不例外,一部电影、一集电视剧、一则广告、一起新闻事件、一个话题,甚至一条爆红的网络帖子,都有可能迅速捧红一款商品。然而,“网红”的诞生充其量是一起传播事件,它与实业、市场的逻辑大不一样。只要具备“爆点”、搭上便车,一件商品很容易就获得迅速而广泛的传播。但在实业领域,在市场竞争中,一款商品要长久立足于不败之地,成为市场常青树,需要千锤百炼的过硬质量和久久为功的品牌积累。如果这两个领域的逻辑无法实现良好衔接,众多“网红”商品就会不断重复章丘铁锅的轨迹——一夜蹿红,又迅速陨落。
“网红”商品能否行稳致远,考验着市场生态和商业文明的成熟度。如果一个行业缺乏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生产者没有形成行业共同体还缺乏诚信,这样的产业环境显然没有为“一夜暴红”做好准备。以章丘铁锅为例,“十二道工序,十八遍火候,1000℃高温冶炼,36000次锤打”的技术标准并没有刚性约束力,分散经营的小生产者各自为战,哪怕有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也没有行业组织对其监督约束,其他经营者也很难干涉。在这种产业环境中,一旦暴利降临,“劣币驱逐良币”几乎成为必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长盛不衰的“网红”商品,其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日本著名零食“白色恋人”,其品牌形象契合北海道漫天白雪里的浪漫恋情,深具“网红”潜质。但如果没有上乘的质量、良好的口感和精致的包装,很难想象它能够长期成为日本旅游商品的代名词。瑞士的军刀、奶酪在网上都有很高人气,是名副其实的“网红”。但是它们绝没有一般“网红”的浮夸。其用材之考究、工艺之繁复,完全符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且,这些行业的生产者、经营者都有各自的组织,结成行业共同体,通过共同认可、共同遵守的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来确保商品的品质。
当然,昙花一现的“网红”商品,也并非只留下一地鸡毛的教训,它们的成名之路蕴含着重要的启示。
要吸引顾客,文案一定要有噱头,比如是什么哪里哪里的市长或者那个明星吃过都说好的炒鸡,或者是祖传秘制的炒鸡。最好是因为新店开业,所以有折扣优惠,什么在朋友圈集齐多少个赞,就有什么什么东西送,或者可以打多少折。
这样文案就能比较有看头,图片最好是选一些看起来比较有食欲有吸引力的图。
章丘铁锅走红订单增6000倍 ,一时"章丘无锅"。
近日,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3》而红遍全国的“章丘铁锅”成为热搜的“神器”,网上章丘铁锅的销量同比增长了近6000倍,“洛阳纸贵,章丘无锅”成为时下的一句热词。
2018年2月22日,在济南章丘区相公庄街道,铁匠传承人牛祺圣在家里制作铁锅。记者采访到纪录片中所涉及的章丘铁锅“臻三环”“同盛永”传承人之一刘某,他告诉记者,由于他们的手工铁锅产量每年只有几千口,无法满足瞬时出现的数十万口铁锅订单。
手工的东西不可能走量,为了维护品牌的纯真性,目前已暂时下架了网上铁锅商品并关闭网店,呼吁市场回归理性,尊重传统技艺和匠人精神。
“历经12道工序,18遍火候,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方得一口好的章丘铁锅。”章丘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这里铸造产业历史悠久,早在唐代时,冶铁、制铁已居全国之冠,元末已发展成为著名的“铁匠之乡”。
章丘铁锅刷爆朋友圈后,位于济南宽厚里的“同盛永”铁锅线下体验店,每天都人头攒动。在章丘区的“臻三环”“同盛永”铁锅加工厂,很多参观和咨询购买者甚至不远数百里,专门赶来领略章丘铁锅的加工工艺,并期望觅得一口锅。
慕名前来的人每天络绎不绝,让工匠师傅也不堪其扰。为了规范市场,目前章丘区相关政府部门与生产企业正在积极筹备成立章丘铁锅协会,还将制定章丘铁锅行业标准,保护好章丘铁锅这一传统技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