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引导各地探索乡村文旅运营新路径、新模式

浙江省:引导各地探索乡村文旅运营新路径、新模式,第1张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 旅游 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浙江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要求,推动“万村景区化”时代乡村运营,为乡村文旅专业化运营提供有力支撑,引领乡村 旅游 高质量发展,引导浙江省各地 探索 乡村文旅运营新路径、新模式,打造全国乡村 旅游 的“重要窗口”,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浙江省文化和 旅游 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景区村庄文旅运营的实施意见(试行)》。

关于加快推进全省景区村庄文旅运营的实施意见(试行)

一、为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创新“万村景区化”2.0时代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乡村文旅运营的“重要窗口”,制定本实施意见。

二、景区村庄文旅运营是指运营主体整合利用景区村庄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各类资源,加快乡村文化和 旅游 高质量发展,推动景区村庄 社会 、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经营管理工作。

三、乡村文旅运营遵循市场规律、农民主体、三产融合、地方特色、绿色发展原则,发展文旅产业,激活乡村活力,促进乡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四、加强乡村文旅运营顶层设计,全面摸清景区村庄各类资源,研究制定保护与利用专题方案,系统引导乡村文旅运营科学发展。

五、突出招商选商,注重优质企业、头部企业的战略合作,当地政府或相关部门及其他招商主体应当提供高效的招商服务,择优精选运营主体,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六、强化共商共建,签订规范合同,明确职责,村民委员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和运营主体签订协议,内容包含但不限于如下:

(1)运营空间范围、运营财物;

(2)合作方式、运营模式:

(3)运营期限及考核、奖励、退出;

(4)运营工作具体任务;

(5)利润核算和分配;

(6)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

七、运营协议可以根据运营实际情况以及市场形势变化进行变更,但应当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签订补充协议后实施。

八、注重突出乡村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文旅融合、品牌建设、乡风文明、共享机制、乡村治理等主要任务,全面助力未来乡村建设。

九、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推进乡村文旅运营项目化,组织实施彰显当地特色、具有综合效益、带动乡村共同富裕的优质项目,不断丰富乡村文旅供给。

十、注重产业融合,引进与培育各类乡村 旅游 新业态,推进乡村一、二、三产高质量发展,助力富民增收,缩小收入差距。

十一、强化文旅融合,加强创意引领,积极开发乡村文创产品,提升乡村民宿伴手礼、乡村 美食 的附加值,加快乡村文化基因的解码转化和利用,彰显乡村文化价值。

十二、运营主体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景区村庄有关规划,推进依法建设、依法经营、依法管理。

十三、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运营主体要策划推出运营村庄主题IP和品牌形象,通过各类媒体、平台、第三方机构等渠道,定期开展品牌策划和宣传营销活动,提高运营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十四、强化数字赋能,提高乡村文旅运营数字化水平,鼓励数字化设计、数字化运营、数字化治理,推出乡村文旅数字运营场景。

十五、推行运营标准化发展,鼓励各地 探索 实践乡村文旅运营系统化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和普适性标准。

十六、强化智力支撑,鼓励组建景区村庄文旅运营专家库, 探索 专家团队与乡村结对等个性制度,为景区村庄文旅运营提供决策、咨询等服务。

十七、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乡村文旅运营师队伍。引导乡村青年人才及团队参与景区村庄运营管理,组织开展技能培训、素质提升培训,出台乡村文旅运营人才激励政策。

十八、强化运营监管和分析,运营主体定期采集游客数量、经营效益、客源分布、从业人员等相关数据,分析景区村庄文旅运营综合情况,适时优化经营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九、突出主客共享,强化共商共治,运营主体与村集体共同建立景区村庄综合治理机制,包括运行有效的议事规则,决策执行和监督制度,提高景区村庄运营安全、有序、和谐发展,提高运营乡村现代化治理能力。

二十、强化乡村文旅运营评价,各级文化和 旅游 主管部门制定景区村庄文旅运营评价考核办法,适时组织开展评价考核,重点包括资源转化、运营模式、文化传承、村民利益实现机制等方面,以评价结果应用推进建立乡村运营主体的优胜劣汰。

二十一、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运营主体根据运营情况分门别类实施归档,确保资料完整有效。当运营主体发生变更时,应进行运营管理交接,交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运营资产、信息数据、各类合同及管理制度等档案。

二十二、加强乡村文旅运营舆情管理,强化乡村正面宣传舆论阵地建设,第一时间有效处置负面舆情,注重游客评价意见的收集、整改与反馈,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十三、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运营主体协助景区村庄组建民宿(农家乐)协会或其它组织,强化综合素质培训与专题培训,引导其开展一系列对景区村庄发展有益的活动。

二十四、强化政策扶持与集成,各级文化和 旅游 主管部门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出台与集成相关补助政策、搭建服务平台、媒体宣传营销等途径,扶持乡村文旅运营。

二十五、乡村文旅运营中,出现以下情况的,依法追究责任,视情节轻重终止合作业务。

(1)存在违法经营情况;

(2)出现卫生、消防、安全等责任事故;

(3)发生重大有效投诉;

(4)发生破坏自然生态、景区村庄风貌、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等事件;

(5)发生造成恶劣 社会 影响的其他事件;

(6)出现不符合运营基本条件等特殊情况。

二十六、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试行,期限三年。

三明,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在这里,大自然的山水馈赠、老祖宗的文化遗产、革命者的无畏精神、建设者的奋斗足迹,都为讲好“文旅故事”、写好“文旅文章”,提供了生动素材。

依托良好的资源优势,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加快文旅融合发展,以“一县一全宴”为抓手,不断丰富“中国绿都·最氧三明”文旅品牌的内涵和形式,全力推动文旅产业再上新台阶。

“一县一全宴”

串起“旅游链”

“上回品尝了大田特色美食,就想再来一次。”5月14日,在大田县大仙峰·美人茶景区,游客吴戎漫步茶山中,沉浸在幽幽茶香中。

3月11日,以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田槐猪为主要食材的“大田全猪宴”如期而至,唤醒了游客的味蕾。

“一县一全宴”既是宣传三明青山绿水的新途径,也是我市串起“旅游链”的全新探索。

去年11月,“中国绿都·全宴三明”全市地方特色美食宴烹饪大赛举办,这场美食与文化交融的盛会,吸引了536万网友点赞,2280万网友在线观看。

借美食之名,品福地魅力。聚焦“中国绿都·全宴三明—月月飨”主题,全市各县(市、区)每月开展一场“全宴美食”推广活动,线上融合当地文旅资源开展宣传,线下通过旅行社招徕游客品尝全宴。

围绕“中国绿都·全宴三明”主题团餐主打产品,我市还串联周边景区、酒店、森林康养和职工疗休养基地、特色体验项目,研发了“逛吃之旅”线路。

以美食为龙头,眼下,全市各地不断开发推出主题多样的精品旅游线路,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补齐新业态、新产品供给短板,实现旅游效益最大化。

5月9日至15日,福州三明大厦“源味三明”推出“一县一全宴”活动之“宁化贡鸡宴”。《宁化贡鸡宴》的短视频上传抖音号后,播放量达267万,点赞数超4000条,足以体现美食的诱惑力、影响力。

“三明全宴·口福心福”。 三明市 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用特色美食吸引、留住游客,进而带动住宿、休闲、娱乐等其他业态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县一品牌”

旅游“活起来”

晨光熹微,空谷回响。“咕咕咕……”在明溪县夏阳乡紫云村,随着杨美林老人一声呼唤,几只白鹇翩然而至,生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佳话。

明溪县林深水美,已发现野生鸟类300多种,占福建全省鸟类的60%。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观鸟产业,不断打响“生态观鸟+森林康养”品牌,每年吸引近3万名游客前来观鸟拍鸟,逐渐实现生态富民。

三明,八山一水一分田,因地形原因,各地拥有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一年四季皆可游。

漫步于三元万寿岩,聆听历史的回响,感受文化的魅力;前往静心泰宁,游大金湖、上清溪,感受魅力丹霞;到沙县品百味小吃,感受人间烟火味……

依托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我市以全域游、全季游为目标,不断完善旅游设施、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线路,助推旅游业驶入高速发展“快车道”。

“十三五”期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超1.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1460亿元。

眼下,全市旅游产业围绕构建“一头一心三带”旅游业空间布局,做强泰宁旅游龙头,加快泰宁旅游产品转型提质,打造沙溪百里画廊休闲旅游带、向莆铁路深呼吸小城健康旅游带、泉南高速客家风情自驾旅游带,带动市域内主要景区联动发展,打造县域主题产品特色突出、产品优势互补的大旅游发展格局。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打造‘一县一品’,推动文旅融合再出发。”市文旅局负责同志介绍,目前,我市在“中国绿都·最氧三明”总品牌之下,根据各县(市、区)文旅资源和产业定位,将重点打造“万寿三元、食赏沙县、桃源永安、观鸟明溪、怡养清流、红色宁化、福源建宁、静心泰宁、山水将乐、闽心尤溪、茶美大田”11块特色品牌,既凸显良好的生态发展优势,又构筑起百花齐放、各有特色的文旅经济发展框架。

文旅“齐步走”

奏响“发展乐”

三明,闽江源头、红色圣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先天条件。

近年来,市文旅局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文化和旅游工作部署要求,不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革命文物保护、文旅康养发展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2019年以来,我市成功创建37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泰宁、尤溪成功创建国家第二批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底,三明入选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山海一家亲。2021年6月,沪闽红色教育主题活动在我市成功举办,签约了一批上海服务三明旅游发展项目、开启了上海、福建两地文旅合作新篇章。

聚焦红色旅游。我市争创国家红色旅游发展融合示范区,推出18条红色主题旅游经典线路,9个点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百条红色旅游精典线路”,入选数量为全省第一;11个县(市、区)均被纳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福建重点建设区范围;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革命旧址保护向上争取资金位居全省首位,一批修缮后的红色旧址焕发新生机。

在推动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方面,2019年6月、8月,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三明郊野国家地质公园顺利揭碑开园;加快推动万寿岩——格氏栲文旅融合项目建设,目前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山遗址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2017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荣获“福建省重大考古发现特别奖项目”。

我市还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以及国家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实施三明非遗传承保护十大行动,创新开展“周周有戏看”“夜三明百姓大舞台”等活动,不断巩固提升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其中,“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四季行”年度大型“旅游+互联网”主题营销推广活动,被评为福建省首批优秀创意旅游产品。

处处都是景,四季皆可游。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持之以恒的推动之下,山川钟灵毓秀、文化底蕴深厚的革命老区三明,文化旅游产业天地广阔,未来可期!

记者 卢素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9105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2
下一篇 2023-04-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