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的5种结构和框架

写文章的5种结构和框架,第1张

很多朋友写作不知道有哪些框架结构,下面讲下在写作中经常用的5种写作结构和框架。

1、问题式结构

这种在演讲中或者销售文案中使用比较多。

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再去解决问题。

2、总分总结构

这个也叫万能结构,比较常用的,特别适合刚开始写作的小白。

首先总结结论就是给出结论。然后开始论证,用分去做论证。最后再回到主题进行总结,叫总结升华。

3、并列式结构

有故事并列和结构并列2种。

写主题并列的话通常写3-5个小标题并列。

4、递进式结构

有时间的递进,空间的递进和层度的递进。

例如村到县,到市,到省,到国家

去年、今年、明年等

是层层深入,层层去递进。

5、正反对比结构

有人与人之间的对比

事物与事物之前的对比

观点和观点之间的对比

这种比较适合一些客户见证

比如学员见证就是属于正反对比结构,学之前是怎么样,学之后又怎么样,这样有个对比,意向客户看到以后更容易下单。

①新媒体文案内容的常见结构,并举例,将文章链接贴在后面。

一,总分总结构。

这种文章结构最为常见,也符合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文章分为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

开头阐述观点

中间阐述论点,可以用并列的方式,递进方式和对比方式。

结尾呼应开头,升华主题。

二,并列式结构,也叫清单式结构。

用并列式的方法,分别列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观点之间各自独立,共同作用。

②新媒体文案开头的创作技巧,并举例,附截图。

新媒体运营,原来文案开头都是有技巧的——身份场景法

什么是“身份场景法”

通过特定人群的身份标签或所在场景,吸引与之相应的群体,帮助他们对号入座,是他们有兴趣看下去。

身份标签有哪些?

年龄,学历,薪资,社会角色等描述普适性身份状况的词汇都可以视为身份标签。

作用:这些标签所表述的身份是很多人有的,或者期望有的。用户可以从标签判断这篇文案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是否可能有自己想要的信息。

场景认同有哪些?

环境,经历,地点,心理活动等都可以看做是针对特定人群搭建的场景。

作用:搭建一个场景,让熟悉这种场景的人自然而然产生共鸣,从而点开内容。

如何用“身份场景法”撰写文案开头?

1.判断问题是否适合场景法开头。

2.提炼目标用户身份,场景关键词。

3.按照高频关键词挖掘自己能写的身份和场景。

1.以自己为对象。2.以目标用户为对象。

4.编辑成文。注意:不要故弄玄虚,铺垫太长,问太多问题,以免消耗用户耐心。

——观点法

开头就表明自己对于一个问题的核心观点或直接给到解决方案。

注意:对应的是你要足够了解用户。

——利益法

开头抛出利益点,或者把文案目录放在最前面,让目标用户各取所需。

注意:文案一定要兑现承诺,不要做华而不实的“开头党”。

——意外反转法

常见于情节文,将高潮反转的部分提炼到开头,引起用户的注意。

无标题时的开头VS有标题时的开头

知乎

已有问题做引导,平台相对开放,靠开头吸引用户点击。

回答时直切正题即可,内容要面向所有人展示,开头要浅显易懂,降低认知成本。

知乎开头更口语化,切题更快,透露更多正文细节。

公众号

没有问题做引导,平台相对封闭,看标题吸引用户点击。

需自己在开头做铺垫,新出话题,以防太突然。

内容迎合自己的粉丝,开头要衔接标题和正文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新媒体文案结尾的创作技巧,并举例,附截图。

第一、 “总结+点题”式结尾。即总结全文,然后回应题目,点名主题,加深读者印象。

第二、引用名人名言来结尾,提纲挈领。

第三、“巧用反问”,以反问句结尾,引发读者思考。

第四、 “建设性行为引导”建设性行为引导结尾,针对文章的内容,在结尾处提出建设性意见,这往往运用在议论文中。

第五、“提问式”结尾,该结尾方式发人深省,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第六、 “对比、排比金句”式结尾。该结尾气势磅礴,非常引起读者共鸣与思考,是爆款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9198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