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的农产品,为什么价格反而没有那么便宜?

扶贫的农产品,为什么价格反而没有那么便宜?,第1张

扶贫的农产品,价格还是受到了市场的调节,只是部分人在利用“扶贫”做文章罢了。有些专业人员专门销售农产品的人。他们通过各种渠道销售的农产品,并使用扶贫的口号。然而,他们不是农产品的真正生产者,而是通过包装的营销者。

如果是扶贫产品,价格由当地政府确定从京东可以看出,同样是土鸡,扶贫的产品和达人运营的价格差了几十元上百元。这些扶贫产品都是和市场价同步的,但那些达人产品,他们的价格中因为包含着中间成本,营销成本,价格自然是卖的很高。

然而,过去几年“滞销大爷”其实就是达人所营销的广告,一方面喊着滞销,一方面价格卖的超过市场价。消费者不知道这些细节,自然会有这样的疑惑。事实上,农民出售的农产品价格并不高,只要他们能保证利润。

然而,有些人不知道如何去运营电商,在发快递的时候费用也非常的高,这样一来产品的价格也会上涨。当然扶贫产品的成本高,还有一点就是农民并不会进行大规模的种植,如果种植的规模小,这样也会增加生产成本,因此售卖的价格会高出一些。

然而,如果是纯天然的农产品。比如用原生态种植代替农药和化肥,也会使产品的价格更高。这样,就不会有人抱怨价格太高,毕竟质量更有保证。扶贫产品价格高有许多原因,但总的来说,价格是与市场同步的。

电商模式摆脱了地理位置偏远、交通条件不便等对农产品销售的束缚,架起了偏远地区农产品进入城市市场的“桥梁”,在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实现贫困户就业增收方面效果显著。

同时,电商扶贫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一方面,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使贫困地区农产品直接融入到市场经济产业链和国际国内供应链中;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农产品生产销售方式,赋能龙头企业、合作社、个体户等市场主体,形成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村产业兴旺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电商扶贫还为农村全面发展注入新活力。精准扶贫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从单纯的给钱给物转变为物质扶贫与技术扶贫、教育扶贫相结合。电商扶贫充分调动贫困户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培养了数百万的新型农民,吸引大批人才返乡创业,为农村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活力。

扩展资料

首先,完善电商基础设施建设。

“网络是天路,交通是地路。”电商扶贫发展离不开互联网、交通、电力、物流和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贫困村通光纤比例从2017年的不足70%提升到98%,有96.6%的乡镇设立了快递服务网点,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建立了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实现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管理与物流配送网络全覆盖。

第二,推出特色扶贫产品。

贫困地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品,如陕西柞水木耳、甘肃礼县苹果、云南西盟山林百花蜜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制定产地认证、质量追溯、冷藏保鲜、分等分级、产品包装、冷链物流等环节标准;开展“名特优新”“三品一标”“一村一品”等农产品认证,实施电商扶贫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使电商扶贫产品满足市场质量要求。

第三,健全服务支持体系。

一是基层扶贫队伍带动,通过组织贫困人口参与电商扶贫,让贫困户了解并分享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二是银行和支付平台在小额信贷、支付方式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电商扶贫发展提供动力。三是电商协会等社会组织发展,为贫困户提供电商产品集货、分级包装、品牌营销、物流配送、售后保障等规范化服务,支持电商扶贫行稳致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

1、打通供应链条。支持大中城市和贫困地区引导和扶持一批消费扶贫示范企业,重点开展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供应链服务、生产基地建设。发挥示范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产地和消费地以骨干企业为平台,以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为载体,形成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联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和各有关省级人民政府负责)

2、拓展销售途径。支持贫困地区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为农村电商经营者提供产品开发、包装设计、网店运营、产品追溯、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不断提高贫困人口使用网络和用户终端等能力。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覆盖面。在有条件的贫困地区设立电商产业孵化园,培育规模化电商企业。鼓励大型电商企业为贫困地区设立扶贫专卖店、电商扶贫馆和扶贫频道,并给予流量等支持。依托粮食、肉类等储备制度,探索优先收储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在贫困地区建设农产品收储基地。鼓励大中城市与贫困地区联合举办形式多样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支持贫困地区参加农博会、农贸会、展销会,专设消费扶贫展区,集中推介、展示、销售特色农产品。指导贫困地区供销合作组织与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联系,积极开展购销活动。鼓励贫困地区在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游客集散中心、高速公路服务区开设农产品销售专区,集中销售特色优势农产品。建立贫困地区农产品滞销预警机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组织大型电商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到贫困地区集中采购滞销农产品。(商务部、扶贫办、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粮食和储备局、供销合作总社等和各有关省级人民政府负责)

3、加快流通服务网点建设。鼓励贫困地区因地制宜新建或改建一批产地仓、气调库、冷藏冷冻保鲜库等设施,以租赁、共享等方式降低参与消费扶贫企业的运营成本。鼓励供销合作社、邮政和大型电商企业、商贸流通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整合产地物流设施资源,推动产地仓升级,增强仓储、分拣、包装、初加工、运输等综合服务能力,探索建立从产地到餐桌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完善贫困地区快递服务网络,支持快递企业与农业、供销、商贸企业加强合作。(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邮政局、供销合作总社等和各有关省级人民政府负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z/89216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3
下一篇 2023-04-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